目 录 1
第1章WCDMA的背景及现状 1
1.1移动通信的现状 1
1.2国际上3G标准化现状 2
1.2.1 3GPP 2
1.2.2 3GPP2 3
1.3我国3G进展情况 4
1.4 3G频谱规划 5
1.5 3G业务类型 6
1.6 WCDMA技术特点 8
第2章WCDMA系统关键技术 11
2.1扩频技术 12
2.2多径和RAKE接收 13
2.3功率控制 15
2.4软切换技术 16
第3章WCDMA系统体系结构 18
3.1 WCDMA系统框架 18
3.2 RAN结构 20
3.2.1无线网络控制器 20
3.2.2基站 21
3.3 RAN接口模型 21
3.3.1控制平面 22
3.3.2用户平面 22
3.3.3传输网络控制平面 22
3.3.4传输网络用户平面 23
第4章WCDMA物理层技术 24
4.1物理信道 25
4.1.1传输信道 25
4.1.2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 26
4.1.3物理信道的映射和关联 54
4.1.4物理信道之间的时序关系 55
4.2复用、信道编码和交织 60
4.2.1差错检测 63
4.2.2传输块的级联和码块分段 64
4.2.3信道编码 64
4.2.4无线帧尺寸均衡 65
4.2.5第一次交织 65
4.2.7速率匹配 66
4.2.6无线帧分段 66
4.2.8传输信道(TrCH)复用 67
4.2.9不连续发射(DTX)比特的插入 67
4.2.10物理信道的分段 69
4.2.11第二次交织 69
4.2.12物理信道的映射 70
4.2.13对不同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类型的限制 70
4.2.14信道的复用和映射 71
4.2.15 HS-DSCH的编码与复用 71
4.2.16 HS-SCCH的编码与复用 72
4.2.17 HS-DPCCH的编码与复用 74
4.2.18传输格式检测 74
4.2.19压缩模式 79
4.3扩频与调制 81
4.3.1上行链路扩频与调制 81
4.3.2下行链路扩频和调制 92
第5章WCDMA物理层过程和接口 100
5.1同步过程 100
5.1.1小区搜索 100
5.1.2公共物理信道同步 100
5.1.3专用物理信道同步 101
5.2功率控制 104
5.2.1上行功率控制 104
5.2.2下行功率控制 112
5.3.1物理随机接入过程 117
5.3随机接入过程 117
5.3.2 CPCH接入过程 119
5.4闭环模式发射分集 123
5.4.1反馈信息的确定 124
5.4.2闭环模式1 125
5.4.3闭环模式2 127
5.5 IPDL定位方法的空闲周期 130
5.5.1概述 130
5.5.2 IPDL的参数 131
5.5.3空闲周期位置的计算 131
第6章无线接口协议 133
6.1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134
6.1.1 MAC协议层次结构 134
6.1.2信道结构 139
6.1.3 MAC功能 140
6.1.4 MAC功能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关系 141
6.1.5 MAC层基本过程 143
6.2无线链路控制协议 150
6.2.1 RLC的结构 150
6.2.2 RLC的功能 154
6.3分组数据会聚协议 155
6.4广播/组播控制协议 156
6.5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157
7.1.1 Iub接口原则 160
7.1.2 Iub接口能力 160
7.1 Iub接口总体结构 160
第7章Iub/Iur接口协议 160
7.1.3 Iub接口的功能 161
7.1.4 Iub接口上的Node B的逻辑模型 162
7.1.5 Iub接口协议总体结构 163
7.2 NBAP信令功能 164
7.3 Iur接口总体结构 166
7.3.1 Iur接口能力 166
7.3.2 Iur接口协议结构 166
7.4 RNSAP提供的功能 167
第8章Iu接口协议 168
8.1 UTRAN结构 168
8.1.1 Iu接口结构 168
8.3 Iu接口协议的功能划分 169
8.3.1概述 169
8.2 Iu接口能力 169
8.1.2 Iu连接原则 169
8.3.2 RAB管理功能 171
8.3.3 Iu接口的无线资源管理 171
8.3.4 Iu链路管理功能 172
8.3.5 Iu用户平面管理功能 173
8.3.6移动性管理功能 173
8.3.7业务和网络接入功能 173
8.3.8寻呼协调功能 173
8.4 Iu接口协议结构 173
8.4.1概述 173
8.4.2 Iu-CS 174
8.4.3 Iu-BC 175
8.4.4 Iu-PS 176
8.5 RANAP信令功能 177
8.6 RANAP过程 178
8.6.1基本过程分类 178
8.6.2 RAB的分配 179
8.6.3 RAB释放请求 182
8.6.4 Iu释放请求 182
8.6.5 Iu释放 183
8.6.6重定位准备 184
8.6.7重定位资源分配 186
8.6.8重定位检测 188
8.6.9重定位完成 188
8.6.10重定位取消 189
8.6.11 SRNS上下文传送 190
8.6.12 SRNS数据前转启动 190
8.6.13从源RNC到CN的SRNS上下文前转 191
8.6.14从CN到目标RNC的SRNS上下文前转 192
8.6.15寻呼过程 192
8.6.16公共ID操作过程 193
8.6.17 CN激活跟踪过程 194
8.6.18安全模式控制过程 194
8.6.19位置报告控制过程 196
8.6.20位置报告过程 197
8.6.21数据量报告过程 198
8.6.22 UE起始消息过程 198
8.6.23直接传送过程 199
8.6.24 CN信息广播过程 200
8.6.25过载控制过程 201
8.6.26复位过程 202
8.6.27错误指示过程 204
8.6.28 CN停止跟踪过程 205
8.6.29复位资源过程 205
第9章无线资源管理策略 207
9.1空闲模式过程 207
9.1.1空闲模式下的业务类型 207
9.1.2小区选择和重选准则 207
9.1.3位置注册 208
9.2 RRC连接移动性 208
9.3.3常见情况 221
9.3.2呼叫接纳控制(CAC)策略举例 221
9.3接纳控制 221
9.3.1概述 221
9.4无线承载控制 223
9.5动态码资源分配 230
9.5.1引言 230
9.5.2码分配准则 231
9.5.3码分配策略举例 232
9.5.4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码的管理 233
9.6功率管理 235
9.6.1可变速率传输 235
9.6.2站点选择分集(SSDT)功率控制 236
9.6.3下行链路功率平衡示例 238
9.8编译码模式控制 239
9.7发射分集控制 239
第10章系统设计与测试 242
10.1信道处理设计 242
10.1.1 TI的信道处理方案 242
10.1.2 QUALCOMM的信道处理方案 245
10.1.3 MORPHICS的信道处理方案 245
10.2系统测试 247
10.2.1系统测试方案 247
10.2.2上行链路测试方案 252
第11章TD-SCDMA 259
11.1物理层概述 259
11.1.2编码和交织 260
11.1.3调制和扩频 260
11.1.1多址接入 260
11.1.4物理层过程 261
11.2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261
11.2.1帧结构 263
11.2.2特殊时隙 264
11.2.3专用物理信道(DPCH) 264
11.2.4公共物理信道 269
11.2.5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271
11.3复用和信道编码 273
11.3.1传输信道编码/复用 273
11.3.2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288
11.4扩频和调制 293
11.4.1数据调制 293
11.4.2扩频调制 295
11.4.3同步码的产生 297
11.5物理层过程 298
11.5.1 Node B之间的同步 298
11.5.2发射机功率控制 299
11.5.3上行同步 301
11.5.4小区搜索过程 302
11.5.5随机接入过程 302
第12章超3G展望 304
12.1美国国防部的NG计划 304
12.2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的4G计划 305
12.3 日本NTT DoCoMo的4G试验 307
12.4 Beyond 3G集群系统项目计划 308
缩略语 311
参考文献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