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的哲学探索 1
绪 论社会理想界说——人类对未来社会 1
目 录 1
序 欧阳康 1
目 录 1
一、社会理想的内涵与外延 1
序 欧阳康 1
绪 论社会理想界说——人类对未来社会 1
展望的哲学探索 1
一、社会理想的内涵与外延 1
二、社会理想研究的历史透视 8
二、社会理想研究的历史透视 8
1.社会历史理论与社会理想 8
1.社会历史理论与社会理想 8
2.传统社会理想观的误区及分析 12
2.传统社会理想观的误区及分析 12
(1)误区之一:社会理想“终点说” 13
(1)误区之一:社会理想“终点说” 13
(2)误区之二:社会理想“主观设定说” 18
(2)误区之二:社会理想“主观设定说” 18
(3)误区之三:社会理想即“乌托邦”或“空想”说 22
(3)误区之三:社会理想即“乌托邦”或“空想”说 22
三、社会理想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5
三、社会理想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5
1.社会理想研究的基本思路 26
1.社会理想研究的基本思路 26
2.社会理想研究的主要方法 27
2.社会理想研究的主要方法 27
(1)发生学方法 28
(2)历史—逻辑方法 28
(2)历史—逻辑方法 28
(1)发生学方法 28
(3)理解方法 30
(3)理解方法 30
(4)阶级分析方法 31
(4)阶级分析方法 31
1.自我检讨:人类实践呈现的“双重效应” 32
四、社会理想研究在当代的紧迫性 32
1.自我检讨:人类实践呈现的“双重效应” 32
四、社会理想研究在当代的紧迫性 32
2.时间之箭:现实与未来关系的时代特点 35
2.时间之箭:现实与未来关系的时代特点 35
3.渴望家园:现代人的困惑与出路 39
3.渴望家园:现代人的困惑与出路 39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实然、应然与必然 46
1.历史在“实然”与“应然”交互作用中生成 46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实然、应然与必然 46
第一章社会理想生成的理论分析 46
第一章社会理想生成的理论分析 46
1.历史在“实然”与“应然”交互作用中生成 46
2.历史的“必然”内涵人的价值取向与选择 50
2.历史的“必然”内涵人的价值取向与选择 50
3.社会历史发展“三个过程统一”的奥秘 54
3.社会历史发展“三个过程统一”的奥秘 54
4.社会理想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联 58
4.社会理想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联 58
1.“人”的追问方式的转换 62
1.“人”的追问方式的转换 62
二、哲学人类学视角:人的未完成性 62
二、哲学人类学视角:人的未完成性 62
2.人的“缺陷”与自我超越 64
2.人的“缺陷”与自我超越 64
三、社会学思路:人的实践创造性 68
三、社会学思路:人的实践创造性 68
1.人是一种创造理想世界的动物 69
1.人是一种创造理想世界的动物 69
2.人创造理想世界的合理性证明 72
2.人创造理想世界的合理性证明 72
3.人创造的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 78
3.人创造的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 78
4.理想世界创造的无限性 79
4.理想世界创造的无限性 79
第二章社会理想形态的历史演变 85
第二章社会理想形态的历史演变 85
一、社会理想的神话形态 86
1.神话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投影 86
一、社会理想的神话形态 86
1.神话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投影 86
2.神话的二重化结构与功能 89
2.神话的二重化结构与功能 89
3.神话把握方式的特点与局限 91
3.神话把握方式的特点与局限 91
1.经验与经验把握方式 95
二、社会理想的经验形态 95
1.经验与经验把握方式 95
二、社会理想的经验形态 95
2.经验性社会理想的主要特点 98
2.经验性社会理想的主要特点 98
三、社会理想的宗教形态 103
三、社会理想的宗教形态 103
1.宗教把握方式与“神话”和“经验” 104
1.宗教把握方式与“神话”和“经验” 104
2.宗教乌托邦的功能与特点 109
2.宗教乌托邦的功能与特点 109
1.理性觉醒与高扬的时代 113
四、社会理想的理性形态 113
四、社会理想的理性形态 113
1.理性觉醒与高扬的时代 113
2.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批判 118
2.对于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批判 118
3.对于理想社会的理性建构 122
3.对于理想社会的理性建构 122
1.从科学理性走向价值理性 127
五、社会理想的人本形态 127
1.从科学理性走向价值理性 127
五、社会理想的人本形态 127
2.以“人的解放”为本的理想建构 129
2.以“人的解放”为本的理想建构 129
3.两种“视界”的逐渐契合与哲学理性观的 131
重建 131
重建 131
3.两种“视界”的逐渐契合与哲学理性观的 131
第三章社会理想的特点 137
一、社会理想的超前性 137
第三章社会理想的特点 137
一、社会理想的超前性 137
二、社会理想的创造性 143
二、社会理想的创造性 143
三、社会理想的价值取向性 148
三、社会理想的价值取向性 148
四、社会理想的批判性 156
四、社会理想的批判性 156
五、社会理想的规范性 162
五、社会理想的规范性 162
第四章社会理想的冲突 166
第四章社会理想的冲突 166
一、社会理想的冲突实质 167
一、社会理想的冲突实质 167
1.利益是社会理想冲突之源 168
1.利益是社会理想冲突之源 168
2.利益冲突的当代主要特点 172
2.利益冲突的当代主要特点 172
二、社会理想的冲突形式 175
二、社会理想的冲突形式 175
1.观念与实在之间的冲突 176
1.观念与实在之间的冲突 176
2.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冲突 179
2.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冲突 179
3.观念的自我冲突 185
3.观念的自我冲突 185
三、社会理想的冲突过程 190
三、社会理想的冲突过程 190
1.普遍——特殊化社会发展模式 191
1.普遍——特殊化社会发展模式 191
2.多极——整体化社会发展模式 197
2.多极——整体化社会发展模式 197
第五章社会理想的认同 201
第五章社会理想的认同 201
一、社会理想的认同基础 202
一、社会理想的认同基础 202
1.利益的共同性 203
1.利益的共同性 203
2.问题的时代性 208
2.问题的时代性 208
二、社会理想的认同形式 216
二、社会理想的认同形式 216
1.胁迫认同形式 218
1.胁迫认同形式 218
2.诱导认同形式 220
2.诱导认同形式 220
3.自主认同形式 224
3.自主认同形式 224
三、社会理想的认同过程 227
1.社会理想认同的一般过程 227
三、社会理想的认同过程 227
1.社会理想认同的一般过程 227
2.社会理想认同的具体过程 230
2.社会理想认同的具体过程 230
四、社会理想冲突与认同的关系 236
四、社会理想冲突与认同的关系 236
1.社会理想冲突之中的认同 237
1.社会理想冲突之中的认同 237
2.社会理想认同之中的冲突 240
2.社会理想认同之中的冲突 240
一、社会合理性与社会理想合理性 242
第六章社会理想的合理性与建构原则 242
第六章社会理想的合理性与建构原则 242
一、社会合理性与社会理想合理性 242
1.合理性概念及其限定 243
1.合理性概念及其限定 243
2.马克思社会合理性的阐释原则及启示 244
2.马克思社会合理性的阐释原则及启示 244
3.现实的不合理性与理想的合理性 251
3.现实的不合理性与理想的合理性 251
二、社会理想合理性的一般阐释模型 258
1.合规律性——大势之所趋 258
1.合规律性——大势之所趋 258
二、社会理想合理性的一般阐释模型 258
2.合目的性——人心之所向 260
2.合目的性——人心之所向 260
3.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间的张力 261
3.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间的张力 261
三、社会理想合理性的具体标准 264
三、社会理想合理性的具体标准 264
1.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266
1.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统一 266
2.超前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的统一 269
2.超前性与现实可操作性的统一 269
1.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原则 274
四、社会理想合理建构的方法论原则 274
四、社会理想合理建构的方法论原则 274
1.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原则 274
2.先验与经验的共创原则 277
2.先验与经验的共创原则 277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原则 279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原则 279
主要参考文献 283
主要参考文献 283
后 记 289
后 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