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导论 1
第一章 研究经学史的目的与方法 1
第二章 经学史参考书目举要 3
一 理论指导 3
二 群经通论 3
三 经学历史:通史类、断代史类 5
四 经学史料:传记类、目录类、文物制度类 9
第三章 经的定义 14
一 从字源学来看“经”的意义 14
三 “五常说”、“专名说”、“通名说”、“文言说” 15
二 从文献学来看“经”的意义 15
四 经的几个特点 17
第四章 经的范围及领域 18
一 六经 18
二 五经与“乐”之有无问题 20
三 七经 22
四 九经与十二经 23
五 十三经 25
六 十四经与二十一经 26
第五章 经学的学派 27
一 经学及其派别综述 27
二 两派说 31
三 三派说 32
四 四派说 34
五 新三派说 35
第六章 经学史的分期 37
一 经学史的开端问题 37
二 四期说 38
三 六期说 39
四 十期说之一 40
五 十期说之二 43
六 二期三世说 46
二 孔子与经学的开端 48
一 儒、儒家、儒教 48
第一章 孔子与墨子 48
中编 经学史诸专题 48
三 墨子与经典的关系 50
第二章 孟子与荀子 52
一 “儒分为八” 52
二 孟子与经学 53
三 荀子与经典传统 54
第三章 董仲舒与刘歆 55
一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55
二 刘歆与古文经学 57
第四章 东汉经学 60
一 《白虎通》的研究 60
二 许慎之学 61
三 郑玄的“通学” 62
第五章 玄学与儒学 64
一 “玄”之含义与玄学研究 64
二 王弼与何晏 65
三 阮籍与嵇康 67
四 裴頠与郭象 68
五 晋代《春秋》学的新“集解” 68
第六章 汉学与宋学 70
一 汉学与宋学的区别 70
三 宋学的正式开始 72
二 宋学的萌芽:唐朝后期《春秋》学 72
四 宋学学派:程朱学派、陆王学派、浙东学派 74
五 宋学的优缺点及其对清代“汉学”的影响 75
第七章 清学 77
一 “清学”之名及其研究书目 77
二 清学的启蒙期 78
三 清学的全盛期:乾嘉学派(吴派 皖派) 80
四 清学后期:以常州学派为中心 84
第八章 康有为与章太炎 87
一 康有为的经说 87
二 章太炎的经学成就 89
第一章 《易》学 91
一 《易》之构成及其作者 91
下编 经典研究 91
二 《易》学学派:汉学与宋学 93
三 清代《易》学研究 96
第二章 《书》学与《诗》学 97
一 《书》学的辨伪 97
二 《诗》学的研究 98
第三章 “三礼”学与《春秋》学 99
一 “三礼”学的研究 99
二 《春秋》与孔子的关系 101
三 《春秋》三传的研究 102
一 《论语》的传本问题 104
第四章 《论语》学与《孟子》学 104
二 《论语》学的研究 105
三 《孟子》的作者与“升格”问题 107
四 《孟子》的研究与批判问题 109
第五章 “四书”学 111
一 “四书”的建立及它的发展 111
二 《大学》与方法论 112
三 《中庸》与本体论 113
四 “四书”集结与道统理论 114
第六章 《孝经》学与《尔雅》学 115
一 《孝经》升格及传本 115
二 《孝经》作者与学派 117
三 尔雅学的研究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