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盛现象学 1
第一节 阴阳实义之界定 1
一 阴阳原始字义 1
二 阴阳实义之一:自然天气 2
三 阴阳实义之二:阴阳二气 3
四 阴阳实义之运用(一) 4
五 阴阳实义之运用(二) 8
一 阴阳别义:阴居先、阳居后 13
第二节自然阴盛现象 13
二 阴居先:以水为主——水经 14
三 水灾 16
四 治水 18
第三节 社会阴盛现象 23
一 阴阳别义:小人多、君子少 23
二 小人多:以术为主 25
三 水的社会衍义及以水喻术 26
四 术史之一:随处渗透,不择手段 30
五 术史之二:随波逐流,应物变化 51
第二章 抑阴扶阳篇 60
第一节 以正匡邪 60
一 以《六经》匡救天下 63
二 以《周易》网罟人伦 65
三 作《春秋》诛讨乱贼 68
四 吟《诗》以醇正人心 71
第二节 以方制圆 76
一 以《月令》准则自然现象 77
二 以《三礼》方正社会人物 81
第三节 以天徵人 86
一 以天徵人,《洪范》昭示 87
二 以天徵人,《繁露》垂象 91
三 以天徵人,知往察来 95
第四节 以德自律 100
一 以“诚”自律 104
二 以“仁”自律 109
三 自律途径:居敬主静 114
一 隐恶扬善在社会为政上的表现 121
第五节 隐恶扬善 121
二 隐恶扬善在社会人性上的表现 131
第三章 负阴心态录 137
第一节 负阴心态在思想上的流露 137
一 天问 137
二 道论 144
三 玄对 152
四 智度 160
第二节 负阴心态在方法上的表现 167
一 研几与知化 168
二 知人与识鉴 180
第四章 阴性柔长说 197
第一节阴性柔长与人之弱化 197
一 丧我 197
二 柔忍 202
三 隐机 209
四 圆通 216
第二节 阴性柔长与文之同化 221
一 鸣同 222
二 缘饰 228
三 格义 232
四 阴取 236
第五章 阴性文化论 242
第一节阴阳虚义、别义及其运用 242
一 阴阳虚义与别义 242
二 阴阳虚义之运用 245
第二节 阴性文化论 261
一 曲笔史记 262
二 隐秀文学 268
三 婉晦语言 277
四 玄妙书道 286
五 诡道兵法 293
六 通幽园林 299
七 主静养生 309
结语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