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古代教育 1
中国原始社会教育 3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 5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 9
秦汉时期教育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 20
隋唐时期教育 25
宋元明清时期教育 33
第二编 中国古代教育家 45
孔丘 47
孟轲 54
墨翟 58
荀况 63
老子和庄子 67
商鞅和韩非 70
董仲舒 75
王充 78
颜之推 80
郑玄 81
柳宗元 82
胡瑷 84
王安石 85
程颢和程颐 87
张载 90
叶适 91
陆九渊 92
朱熹 93
陈亮 98
王守仁 99
王廷相 101
李贽 102
王夫之 104
黄宗羲 105
朱之瑜 107
颜元 108
戴震 110
刘徽 111
第三编 科举制度 113
古代选士制度 115
科举沿革 119
考试内容及方法 123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 125
文状元浅说 130
武状元刍议 135
榜眼漫谈 162
探花觅踪 167
科举考试制度的再审视 173
科举制——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 177
科举制百年祭 184
第四编 古代书院 197
我国古代书院制度 199
古代学校的名称 206
古代中央官学(一)——太学 207
古代中央官学(二)——国子监概述 210
稷下学宫兴衰始末 213
白鹿洞书院 217
孔氏家学 221
广府学宫教育 223
宋代书院的兴衰 225
明代书院的四次“灭顶之灾” 233
江西古代的“社学” 236
略论中国古代书院的社会文化功能 238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 242
第五编 古代考试 253
乡试 255
会试 256
殿试 257
科举文体的变迁 258
唐代进士科“止试策”考论 260
明代太学中的差遣历事法 277
从北宋经义取士到明清八股文 289
四氏学 292
宋朝科举之外的七种入仕制度 298
明清科举制度的初级考试 300
第六编 古代文举 303
隋代文举概况 305
唐与五代十国文举概况 307
五代十国文举概况 308
辽与西夏文举概况 309
宋代文举概况 309
金代文举概况 310
元代文举概况 311
明代文举概况 312
大西国文举概况 313
清代文举概况 315
太平天国文举概况 316
第七编 古代学官 319
博士 321
明代儒学的教师 322
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 335
我国古代教师的称谓 343
学官的教授头衔 345
第八编 古代教育杂论 349
元代的蒙古族教育 351
明朝及北元时期的蒙古族教育 356
清朝的蒙古族教育 358
中华帝国后期的科举制度 360
清朝末期的教育理念 363
我国古代早期教育思想的现代阐释 376
谈古代朴素的素质教育观念 382
魏晋南朝教师怎样教学生 384
清乾隆后期各省科考舞弊及惩治 387
郑玄对古代学制的研究 389
附录:古代教育家的教育论述 392
历代文举大事记 412
历代武举大事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