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与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光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577263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包括系统自然观、演进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系统科学技术观、历史科学技术观、社会科学技术观、创新科学技术观、科研方法的结构和科学研究选题,获取科学材料的方法,整理科学材料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和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一篇 自然观 29

第一章 系统自然观 29

第一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 29

一、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30

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特性 38

第二节 自然界系统的层次结构 44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44

二、自然界的基本层次 46

三、层次结构的联系与过渡 50

第二章 演进自然观 57

第一节 自然界的运动与发展 57

一、科学分类的基础: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57

二、技术过程的基础:自然界运动形式的转化与守恒 60

第二节 自然界的历史性 62

一、自然界的演进过程 62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 66

一、矛盾是自然界运动与演化的根本动力 71

第三节 自然界演进的规律性 71

二、自然界演化的渐变与突变 76

三、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 79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 84

第一节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84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85

二、自然界是人及其生产活动的基本前提 86

第二节 人工自然是人与自然界的中介 88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88

二、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91

三、人工自然的类型、特征和演进 94

四、人工自然的扩大与自然界的平衡 97

第三节 生态自然 102

一、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102

二、自然界的再生能力 104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106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106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 109

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景 111

第二篇 科学技术观 119

第四章 系统科学技术观 11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 119

一、科学的性质和特征 119

二、技术的性质和特征 124

三、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128

四、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31

一、科学劳动者 138

第二节 科技生产力系统 138

二、科学仪器 148

三、科学对象 151

第五章 历史科学技术观 157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 157

一、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 157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 159

三、关于科学发展一般模式的评述 161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 170

第二节 技术的发展模式 170

二、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 172

三、关于技术发展一般模式的评述 174

第六章 社会科学技术观 17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179

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179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 187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 190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94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 194

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199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 204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208

一、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08

二、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221

第四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 224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 224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评价 230

第七章 创新科学技术观 242

第一节 技术创新概述 243

一、技术创新的来源、分类和意义 243

二、技术创新的过程和动力 249

三、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254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化 258

一、高技术产业化的含义、特征、条件和过程 258

二、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实践 262

第一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 271

一、科学研究及其一般过程 271

第三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271

第八章 科研方法的结构和科学研究选题 271

二、科学方法及其层次 275

第二节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278

一、科学问题 278

二、科研选题 289

一、调查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301

第九章 获取科学材料的方法 301

第一节 调查方法 301

二、调查方法的应用 304

第二节 观察方法 306

一、观察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306

二、观察方法的使用 312

第三节 实验方法 315

一、实验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315

二、实验方法的使用 320

第四节 模拟方法 323

一、模拟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323

二、模拟方法的应用 328

第十章 整理科学材料的理性思维方法 331

第一节 归纳方法 331

一、归纳方法及其特点 331

二、归纳方法的分类与作用 332

一、类比方法及其特点 340

第二节类比方法 340

三、归纳法的使用 340

二、类比方法的分类 341

三、类比方法的使用 342

第三节 数学方法 345

一、数学方法及其特点 345

二、数学方法的类型 346

三、数学方法的作用 353

第十一章 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 355

第一节 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 355

一、科学理论的一般特征 355

二、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 358

三、建立假说的原则 363

四、假说的检验 366

第二节 演绎方法 370

一、演绎方法及其特点 370

二、演绎方法的使用 371

一、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374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 374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使用 375

三、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380

第十二章 创造性思维方法 391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概述 391

一、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391

二、创造性思维方法与逻辑思维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94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399

四、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和结果 409

五、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412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应用 414

一、智力激励法 414

二、设问法 418

三、联想组合法 421

四、列举法 423

五、形态分析法 425

六、系统提问法 427

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