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1
第一节 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1
第二节 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途径:比较文学 2
第三节 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5
第四节 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7
第五节 比较文学在与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的关系中寻求文学的生长点 8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1
第一节 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转型 11
第二节 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 14
第三节 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16
第四节 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18
第五节 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 20
第六节 比较文学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22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26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发端 26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28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 32
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俄苏和其他国家 36
第五节 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定义之争 43
第四章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 52
第一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 52
第二节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发展 53
第三节 钱钟书和他的《管锥篇》 57
第四节 六七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在港台地区的发展 61
第五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起点 66
第五章 差别·类同·流变 70
第一节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70
第二节 素材—题材—题旨—主题 71
第三节 题材、题旨和主题的比较研究 74
第四节 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80
第五节 意象、象征、原型的比较研究 88
第六章 接受·影响·交流 99
第一节 接受理论的基本内容 99
第二节 传统的影响研究 104
第三节 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 109
第四节 接受与影响的多种模式 116
第七章 诠释·理解·翻译 119
第一节 诠释的多样性 119
第二节 诠释循环与过度诠释 122
第三节 互动认知与双向诠释 124
第四节 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128
第八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类 134
第一节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134
第二节 中西小说的比较研究 144
第三节 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153
第四节 中西文类比较研究 165
第五节 文类的划分 166
第九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175
第一节 中西诗学关于文学存在方式的探讨 176
第二节 中西诗学关于文学存在理由的探讨 189
第三节 中西诗学的哲学基础 197
第十章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202
第一节 形成性影响与欧洲现代文学主潮 202
第二节 西方浪漫主义的传入与影响 208
第三节 西方现实主义的传入与影响 214
第四节 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与影响 218
第十一章 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 223
第一节 跨学科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 223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225
第三节 系统论、信息论与文学 227
第四节 熵与文学 234
第十二章 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 239
第一节 文学与社会的联系 239
第二节 文学与思想观念 240
第三节 文学与心理学 243
第四节 文学与社会学 250
第十三章 文学与艺术 253
第一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启发 253
第二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功能互换 255
第三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思潮汇通 258
第四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别 260
第五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超越——出位之思 263
附录: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比较文学 269
阅读书目 301
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