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法律顾问》PDF下载

  • 购买积分:6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四库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358945
  • 页数:296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老板法律基本理论 3

第一部分 法学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法的本质特征与作用 3

第一节 法的本质 3

一、法、法律的词义 3

二、法的本质 4

第二节 法的基本特征 6

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6

二、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7

三、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7

第三节 法的分类 8

一、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8

二、实体法和程序法 9

三、根本法和普通法 9

四、一般法和特别法 9

五、公法和私法 10

六、国内法和国际法 10

第四节 法的作用 11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11

二、法的规范作用 12

三、法的社会作用 15

第二章 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18

第一节 法的起源 18

一、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18

二、法产生的规律和标志 19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和历史继承性 21

一、法的历史类型 21

二、法的历史继承性 22

第三节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发展、本质和特征 23

一、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23

二、资本主义法的本质 24

三、资本主义法的特征 25

四、垄断时期资本主义法的发展 25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26

一、两大法系的形成 26

二、两大法系的主要差别 27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28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 28

二、摧毁旧法体系是创建社会主义法的必然要求 29

第六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本质 30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30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30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33

一、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3

二、社会主义法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35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 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37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37

二、社会主义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现和保障 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40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40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 46

一、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内在联系 46

二、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47

三、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8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 51

一、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 52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 52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54

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56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分类 56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相互关系 59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治 62

第一节 法制和法治 62

一、法制的概念 62

二、法治的概念 62

三、社会主义法制(法治)的基本要求 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法治) 65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65

二、社会主义法制(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66

第五章 法的创制 69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69

一、法的创制的概念 69

二、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 69

第二节 我国法的创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70

一、我国法的创制的指导思想 70

二、我国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71

第三节 我国法的创制的程序 74

一、法的创制(立法)程序的概念 74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的程序 75

第六章 法律规范 78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结构 78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78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 79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80

一、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80

二、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 80

三、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81

四、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81

第七章 法的体系 83

第一节 法的体系和法的部门 83

一、法的体系 83

二、法的部门 84

第二节 当代我国法的部门概况 86

一、宪法 86

二、行政法 86

三、民法 87

四、经济法 87

五、刑法 87

六、诉讼法 88

七、劳动法 88

八、婚姻法 88

九、资源与环境法 88

十、军事法 89

第八章 法的渊源 90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90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90

二、法的渊源的种类 90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91

一、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的一般特点 91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种类 92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96

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概念和意义 96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97

第九章 法的实施 98

第一节 法的实施的概念 98

一、法的实施 98

二、法的适用 99

第二节 当代我国的法律适用 100

一、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 100

二、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01

三、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 102

第三节 法律效力、法律实效和法的效力范围 103

一、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的概念 103

二、法的效力范围 104

三、法律溯及力问题 105

第十章 法律关系 106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106

一、法律关系的特征 106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107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要素 108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109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111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112

四、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113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15

第一节 违法 115

一、违法的概念 115

二、违法的构成 115

三、违法的分类 116

第二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117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117

二、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 117

第十二章 法律解释 120

第一节 法律解释概述 120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和必要性 120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120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原则 122

一、合法性原则 123

二、合理性原则 123

三、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 124

第三节 我国现行法定解释权的划分 124

第二部分 主要部门法介绍 126

第一章 宪法 126

第一节 宪法概述 126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26

二、宪法的本质 127

三、宪法的类型 12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28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130

一、我国的国体 130

二、我国的政体 130

三、我国的选举制度 131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 132

五、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33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34

一、公民的概念 134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34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36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137

一、国家机构的性质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13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3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40

四、国务院 140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141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41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41

八、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42

第二章 刑法 144

第一节 刑法的定义 144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制定 14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诞生及其修订 145

二、我国刑法的立法目的和制定依据 146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任务 148

一、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149

二、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149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150

四、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150

第四节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151

一、罪刑法定原则 151

二、对犯罪人适用法律一律平等的原则 152

三、罪刑相当原则 153

第五节 我国刑法的体系 154

一、刑法的体系 154

二、刑法的解释 156

第六节 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157

一、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158

二、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 162

第七节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164

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164

二、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165

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165

第八节 犯罪构成 167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167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68

三、犯罪构成的应用 169

第九节 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17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 172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74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176

四、单位犯罪 181

第十节 刑罚 182

一、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182

二、刑罚的体系 183

三、主刑 184

四、附加刑 191

五、非刑罚处理方法 195

第十一节 刑罚的具体应用 197

一、量刑 197

二、累犯 200

三、自首和立功 201

四、数罪并罚 203

五、缓刑、减刑和假释 209

六、时效和赦免 214

第十二节 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216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特征 216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16

三、生产、销售有害人体健康的伪劣商品罪 217

四、生产、销售其他伪劣商品的犯罪 221

五、走私罪 223

六、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230

七、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239

八、金融诈骗罪 254

九、危害税收征管罪 260

十、侵犯知识产权罪 267

十一、扰乱市场秩序罪 273

第十三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280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定义和特征 280

二、扰乱公共秩序罪 281

三、妨害司法罪 292

四、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296

五、妨害文物管理罪 298

六、危害公共卫生罪 300

七、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301

八、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303

九、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310

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313

第三章 行政法 317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317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行政法律关系 317

二、行政行为 319

三、行政监督 323

四、国家行政机关 324

五、国家公务员制度 325

第二节 我国有关行政管理法规简介 327

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27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329

三、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331

第四章 民法 334

第一节 民法概述 334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334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335

三、民事法律关系 336

第二节 民事主体 337

一、公民 337

二、法人 34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341

一、民事法律行为 341

二、代理 343

第四节 民事权利 345

一、财产所有权 345

二、债权 348

三、人身权 350

第五节 民事责任 351

一、民事责任概述 351

二、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352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353

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55

第六节 诉讼时效 356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356

二、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 356

三、诉讼时效的种类 356

四、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357

第五章 著作权法和专利法 358

第一节 著作权法 358

一、著作权法的概念 358

二、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358

三、著作权的限制 363

四、著作权的产生与保护期 364

五、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364

六、著作权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365

七、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365

第二节 专利法 366

一、专利法的概念 366

二、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367

三、取得专利权的条件和原则 370

四、专利的申请和审批 371

五、专利权的期限、终止、撤销和无效 373

六、专利权的保护 373

第六章 合同法 375

第一节 概述 375

一、制定合同法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思想 375

二、合同法的基本构架 376

第二节 一般规定 377

一、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378

二、合同的法定定义 379

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382

四、合同的法律效力 388

第三节 合同的订立 390

一、概述 390

二、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390

三、合同的形式 393

四、合同的内容 394

五、要约 398

六、承诺 400

七、合同的成立 404

八、国家指令性任务、国家订货任务与合同的订立 407

九、格式条款 408

十、缔约过失责任 411

十一、合同订立过程中侵犯对方商业秘密的责任 413

第四节 合同的效力 414

一、概述 414

二、合同法律效力的内容 414

三、合同的生效时问 415

四、合同的生效要件 416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的效力 417

六、效力待定的合同 419

七、合同的无效 422

八、合同的变更和撤销 423

九、无效合同或者被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425

第五节 合同的履行 426

一、合同履行概述 426

二、合同履行的原则 427

三、合同主要内容不明确的处理方法 429

四、合同的第三人履行和接受履行 431

五、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433

六、合同的提前履行与部分履行 439

七、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 440

第六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447

一、合同的变更 447

二、合同的转让 448

第七节 合同权利的终止 454

一、合同的终止 454

二、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455

三、合同的解除 455

四、抵销、提存、免除和混同 458

第八节 违约责任 461

一、违约责任概述 461

二、违约损害赔偿 464

三、强制实际履行 466

四、违约责任 468

五、定金责任 471

六、免责事由 473

第九节 其他规定 476

一、概述 476

二、合同法与相关法的关系 476

三、参照适用的规定 476

四、合同解释 477

五、关于涉外合同的特别规定 479

六、合同的管理 482

七、合同纠纷的解决 483

八、特别诉讼时效 485

第七章 税法 486

第一节 税收 486

一、税收概念、本质和特征 486

二、税收的职能与作用 488

三、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491

第二节 税法 498

一、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498

二、税法的本质和作用 500

三、税法构成要素 504

第四节 税收和税法的分类 513

一、税收分类 513

二、税法的分类 515

第三节 增值税 515

一、增值税的定义、特点和类型 515

二、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518

三、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22

四、增值税的减免 528

五、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地点 530

六、纳税期限和征税机关 531

第四节 营业税 532

一、营业税的概念和特点 532

二、营业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532

三、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税额的计算 535

四、营业税的征收 537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 539

一、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 539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541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 541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545

五、企业资产的税务处理 548

六、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550

第六节 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 552

一、税务行政复议 552

二、税务行政诉讼 556

第二篇 老板法律基本实务(上) 561

第一部分 老板法律救济实务 561

第一章 公证业务 561

第一节 公证制度概述 561

一、公证的概念和意义 561

二、公证活动与诉讼活动 562

三、公证与鉴证 563

四、公证与签证 563

五、公证与认证 564

第二节 公证处的业务和公证管辖 564

一、公证处的业务 564

二、公证管辖 569

第三节 公证机关的设置和公证工作的原则 570

一、公证机关的设置 570

二、公证工作的原则 571

第四节 办理公证的程序 575

一、公证的申请 575

二、审查公证事项 576

三、制作公证书 577

第五节 公证书的效力 578

一、证据效力 578

二、法律效力 579

三、执行效力 579

四、域外效力 580

第六节 涉外公证 581

一、涉外公证的概念 581

二、涉外公证业务的范围 581

三、涉外公证应遵守的原则 582

四、涉外公证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583

第二章 律师业务 585

第一节 律师的作用和业务范围 585

一、律师 585

二、我国律师的作用 585

三、律师的业务范围 586

第二节 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586

一、企业法律顾问的特点 586

二、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范围 587

三、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形式 588

四、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的方法 589

第三节 企业委托律师代理经济诉讼和行政诉讼 590

一、律师代理经济诉讼 590

二、律师代理行政诉讼 593

第四节 企业委托律师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 595

一、律师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意义 595

二、律师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业务范围 596

第三章 仲裁法律制度 598

第一节 仲裁概述 598

一、仲裁的概念及特征 598

二、仲裁的种类 600

三、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和仲裁原则 601

四、仲裁组织和仲裁员 602

第二节 仲裁协议 603

一、仲裁协议的要件 603

二、仲裁协议的效力 604

第三节 仲裁程序 604

一、申请和受理 605

二、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员的回避 606

三、开庭和裁决 606

第四节 人民法院对仲裁的支持和监督 607

一、人民法院对仲裁的支持 608

二、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608

第五节 涉外仲裁 610

一、涉外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610

二、涉外仲裁机构及其管辖 610

三、涉外仲裁的基本程序 611

四、简易程序 614

五、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效力和执行 615

第四章 行政复议 616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616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 616

二、行政复议的特点 617

第二节 行政复议主管和管辖 618

一、行政复议的范围 618

二、复议管辖 619

第三节 行政复议主体 620

一、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机构 620

二、复议参加人 621

第四节 行政复议程序 622

一、复议程序 622

二、复议决定的法律效果 623

第五章 行政诉讼法 624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概述 624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624

二、行政诉讼法的产生和立法宗旨 625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626

第二节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629

一、受案范围概述 629

二、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 629

三、人民法院不受理的案件 632

第三节 行政诉讼管辖 634

一、级别管辖 634

二、地域管辖 634

三、裁定管辖 635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 637

一、诉讼当事人 637

二、原告和被告 639

三、共同诉讼人 641

四、第三人 642

五、诉讼代理人 642

第五节 证据 643

一、证据的概念 643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 643

三、举证责任 644

四、人民法院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保全 645

第六节 审判程序 647

一、第一审程序 647

二、审理 650

三、上诉 655

四、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条件和程序 657

五、裁判 658

第七节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 661

一、法律适用 661

二、法律规范冲突及其选择适用规则 662

第八节 行政案件的执行 663

一、行政案件执行的概念 663

二、执行组织的种类 664

三、执行主体、对象与范围 664

四、执行条件和根据 665

五、执行措施 665

六、执行程序 666

第九节 涉外行政诉讼 668

一、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 668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669

第六章 民事诉讼法 671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671

一、民事诉讼 671

二、民事诉讼法 671

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672

四、民事诉讼原则和民事审判基本制度 673

第二节 管辖 677

一、管辖的概念 677

二、管辖的种类 678

第三节 诉讼参加人 684

一、当事人 684

二、共同诉讼人 687

三、诉讼代表人 689

四、第三人 691

五、诉讼代理人 692

第四节 证据 694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694

二、举证责任 695

三、证据保全 696

第五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697

一、财产保全 697

二、先予执行 700

第六节 诉讼费用 701

一、诉讼费用的概念和种类 701

二、诉讼费用的负担 702

三、诉讼费用的交纳和缓交、减交、免交 704

第七节 第一审程序 705

一、普通程序 705

二、简易程序 716

三、特别程序 718

第八节 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722

一、第二审程序 722

二、审判监督程序 726

第九节 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 730

一、督促程序 730

二、公示催告程序 731

第十节 执行程序 734

一、执行和执行程序 734

二、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735

三、申请执行与移送执行 738

四、执行措施 739

五、执行中止和终结 743

第十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744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744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745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746

四、涉外送达和涉外期间 748

五、涉外财产保全 749

六、司法协助 750

第二篇 老板法律基本实务(下) 753

第七章 国家赔偿法 753

第一节 国家赔偿概述 753

一、国家赔偿和国家赔偿法 753

二、国家赔偿责任 754

三、国家赔偿的范围 757

四、国家赔偿主体 759

第二节 行政赔偿 760

一、行政赔偿的范围 760

二、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766

三、行政赔偿程序 768

四、行政赔偿的追偿制度 770

第三节 司法赔偿 772

一、司法损害赔偿的涵义 772

二、刑事损害赔偿的范围 772

三、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国家损害赔偿 778

四、司法赔偿的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780

五、司法赔偿程序 782

六、司法赔偿的追偿问题 784

第四节 国家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785

一、赔偿方式 785

二、赔偿计算标准 787

三、关于精神损害的赔偿 790

四、赔偿费用 791

第二部分 老板常用法律文书 793

一、行政救济法律文书 793

二、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795

1.行政诉状格式 795

2.授权委托书格式 796

3.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格式 797

4.管辖权异议书格式 798

5.第一审行政答辩状格式 799

6.回避申请书格式 800

7.行政上诉状格式 800

8.第二审行政答辩状格式 802

9.行政撤诉状格式 804

10.行政申诉状 807

11.诉讼代理词的格式 808

三、民事诉讼法律文书 810

1.民事诉状格式 810

2.授权委托书格式 813

3.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格式 814

4.第一审民事答辩状格式 815

5.管辖权异议书格式 817

6.回避申请书格式 817

7.民事反诉状的格式 818

8.民事、行政撤诉状格式 819

9.民事上诉状格式 822

10.财产保全申请书格式 825

11.先予执行申请书的格式 827

12.保全证据申请书格式 828

13.宣告公民死亡申请书(适用公民) 830

14.宣告公民失踪申请书(适用公民) 831

15.认定财产无主申请书(适用于公民) 832

16.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书(公民用) 833

17.复议申请书 834

18.民事再审申请书格式 834

19.支付令申请书格式 836

20.公示催告申请书格式 838

21.申请执行格式 839

22.诉讼代理词的格式 842

四、仲裁法律文书 843

1.仲裁申请书 843

2.答辩书 844

3.反请求申请书 844

4.调解书 846

5.和解协议 847

6.撤诉决定书 848

五、公证法律文书 850

1.国内民事公证申请表 850

2.减收公证费申请书 854

六、企业运用中的其它常用法律文书 856

1.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856

2.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申请书 863

3.国有企业法人破产申请书 866

4.招标书 868

5.投标书 872

6.专利请求书 874

7.权利要求书 882

8.商标注册申请书 885

9.公证申请书 888

七、企业劳动合同文本示范 892

1.一般劳动合同 892

2.合同工招聘合同 897

3.国有企业全员劳动合同范本 900

4.公司制企业劳动合同示范 904

5.国有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范本 912

6.临时工劳动合同 916

7.私营企业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917

8.外商投资企业职工劳动合同范本 921

9.停薪留职合同 927

10.委托培训合同 929

11.借调合同 930

12.聘用退休人员合同 932

13.兼职律师聘任合同 933

14.岗位劳动合同 934

15.劳动合同续定表 935

16.劳动合同变更书 936

17.集体劳动合同范本 938

第三篇 老板与企业法律制度 947

第一章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企业 947

第一节 现代企业家应具备法律头脑 947

一、使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 947

二、管理经济和企业手段转变的需要 948

三、预防和减少企业管理人员违法犯罪的需要 949

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 950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加强经济法制 951

一、经济法制与经济体制改革 951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立法的关系 952

三、加强经济法制、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发展 953

第三节 经济法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954

一、保护多种经济成份的合法权益 956

二、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实现 956

三、实现专业化协作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纽带 957

四、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的有效形式 957

五、保证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开拓技术市场的重要工具 958

第四节 企业加强经济法制管理的对策 958

一、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 958

二、聘请企业法律顾问 959

三、建立企业经济执法机构 960

四、是建立健全企业各种规章制度 961

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961

第二章 我国企业立法的历史和现状 963

第一节 我国企业法的历史沿革 963

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企业与企业法 963

二、中华民国和国民党政府的企业立法 963

三、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企业立法 964

四、新中国建国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企业立法 964

第二节 我国企业立法的现状 965

一、现行企业立法的基本结构 965

二、现行企业立法的局限 966

三、我国企业立法的走向 969

第三节 借鉴国外企业法制的经验 970

一、中国外企业立法概况 970

二、国外企业立法评介 971

第三章 企业法的调整对象和原则 973

第一节 企业的概念和分类 973

一、企业的定义 973

二、企业的分类 974

第二节 企业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975

一、企业法的概念 975

二、企业法的调整对象 975

第三节 企业法的体系和特征 976

一、企业法的体系 976

二、企业法的特点 977

第四节 企业法的基本原则 978

一、体现保障企业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的原则 978

二、体现政企分开的原则 978

三、体现保护出资者、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 979

四、体现保障企业平等竞争的原则 979

第四章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980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述 980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概述 980

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981

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981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983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设立 983

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变更 985

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终止 986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986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权利 986

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义务 991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内部领导制度 994

一、厂长(经理)负责制 994

二、民主管理 998

三、党委保证监督 1000

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监督和法律责任 1001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监督机构和职责 1001

二、违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1004

第五章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1007

第一节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概述 1007

一、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1007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009

三、我国集体所有制企业立法概况 1009

第二节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1010

一、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概念及其立法 1010

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主要法律规定 1012

第三节 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1016

一、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概念及其立法 1016

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主要法律规定 1018

第六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 1021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 1021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法 1021

二、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立法概况 1021

第二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022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概念 1022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和注册资本 1023

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者出资的方式和期限 1026

四、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 1028

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1031

第三节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032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概念 1032

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和出资方式 1034

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和经营管理 1036

四、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1037

第四节 外资企业法 1038

一、外资企业法的概念 1038

二、外资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和注册资本 1039

三、外资企业投资者的出资方式、期限和用地 1041

四、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终止 1042

第七章 股份合作企业法 1045

第一节 股份合作企业法概述 1045

一、股份合作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1045

二、股份合作企业法的概念和原则 1046

第二节 股份合作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1047

一、股份合作企业的设立 1047

二、股份合作企业的章程 1049

三、股份合作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1050

第三节 股份合作企业的产权界定和产权设置 1051

一、股份合作企业的产权界定 1051

二、股份合作企业的产权设置 1052

第四节 股份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收益分配 1055

一、股份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 1055

二、股份合作企业的收益分配 1057

第八章 合伙企业法 1058

第一节 合伙企业法概述 1058

一、合伙的概念与种类 1058

二、合伙企业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059

三、合伙企业法的概念和立法宗旨 1060

四、合伙企业法的基本原则 1061

第二节 合伙企业的设立与合伙财产 1062

一、合伙企业设立的条件和程序 1062

二、合伙协议 1064

三、合伙企业财产 1066

第三节 合伙企业的内外部关系 1067

一、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 1067

二、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 1069

第四节 入伙和退伙 1070

一、入伙 1070

二、退伙 1071

第五节 合伙企业的解散、清算和法律责任 1073

一、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1073

二、法律责任 1074

第九章 私营企业法 1078

第一节 私营企业法概述 1078

一、私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1078

二、私营企业的类型 1079

三、私营企业法的概念和立法概况 1079

第二节 私营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1080

一、私营企业的设立 1080

二、私营企业的变更 1082

三、私营企业的终止 1082

第三节 私营企业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1083

一、私营企业的主要权利 1083

二、私营企业的主要义务 1084

第四节 国家对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 1085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私营企业的监督管理 1085

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的监督管理 1086

第十章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法律制度 1088

第一节 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制度 1088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 1088

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特征 1088

三、个体工商户设立的条件 1089

四、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范围 1090

五、个体工商户设立的程序 1090

第二节 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制度 1091

一、农村承包经营户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1091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与个体工商户的异同 1092

三、关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问题 1092

第十一章 乡镇企业法 1094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立法的意义 1094

一、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历程 1094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1095

三、制定乡镇企业法的重要意义 1097

第二节 发展乡镇企业的基本原则 1098

一、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098

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1100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102

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乡镇企业素质 1103

第三节 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乡镇企业的资金渠道 1104

一、国家对乡镇企业的税收、信贷优惠 1104

二、乡镇企业的资金渠道和管理 1106

第四节 政府主管部门与乡镇企业的关系 1108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与乡镇企业的关系 1108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乡镇企业的关系 1111

第五节 行政责任 1114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和原则 1115

二、行政处罚的程序 1117

三、行政处罚的实施 1119

第六节 乡镇企业违反有关法律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1121

一、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政处罚 1122

二、对其他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1124

第七节 行政处罚争议的解决 1127

一、行政复议 1127

二、行政诉讼 1128

三、关于强制执行 1131

第八节 乡镇企业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的刑事责任 1131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责任 1131

二、其他违法犯罪的刑事责任 1133

第九节 乡镇企业违反有关法律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1136

一、产品质量民事责任 1136

二、其他民事责任 1138

第十节 经济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纠纷的处理 1139

一、经济合同的违约责任 1139

二、经济合同纠纷的仲裁 1142

三、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 1145

第十二章 企业登记制度 1153

第一节 企业登记制度概述 1153

一、企业登记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1153

二、我国企业登记立法概况 1154

三、企业登记营理体制 1155

第二节 企业法人登记制度 1155

一、企业法人登记的范围和条件 1155

二、企业法人登记注册事项 1157

三、企业法人登记的程序 1159

四、企业法人的变更登记和注销 1160

第三节 公司登记制度 1161

一、公司登记的管辖和登记事项 1161

二、公司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 1164

三、公司登记程序 1166

四、分公司登记 1167

第四节 合伙企业登记制度 1168

一、合伙企业登记的管辖及登记事项 1168

二、变更及注销登记 1169

三、分支机构登记 1170

第十三章 公司法律制度 1171

第一节 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 1171

第二节 我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1173

一、公司组织形式的历史演革 1173

二、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组织形式的立法思考 1175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 1176

第三节 公司组织的变更和解散、公司的破产和清算 1178

一、公司的组织变更 1178

二、公司的破产 1179

三、公司的解散 1180

四、公司的清算 1181

第四节 公司债券 1183

一、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 1183

二、公司债券的发行 1185

三、公司债券的转让 1187

四、公司债券的付息与偿还 1188

第十四章 涉外经济合同制度 1190

第一节 涉外经济合同法概述 1190

一、涉外经济合同法的概念 1190

二、适用范围 1190

第二节 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191

一、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1191

二、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1192

三、适用国际条约和参照国际惯例原则 1192

第三节 涉外经济合同的订立 1192

一、合同订立的形式 1193

二、合同订立的实质要件 1193

第四节 合同的效力 1194

一、有效合同 1194

二、无效合同 1194

三、合同的撤销 1195

第五节 合同的转让、变更、解除与终止 1195

第六节 合同争议的解决 1197

一、合同争议的解决 1197

二、违反合同的责任 1197

第七节 合同的法律适用 1199

一、当事人有权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1200

二、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法律 1200

三、适用国际条约 1201

四、适用国际惯例 1201

五、外商投资合同适用东道国的法律 1201

第十五章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 1202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1202

一、不正当竞争 1202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1203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 1203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 1203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1203

第三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1208

一、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检查、监督的概念 1208

二、监督检查的机关 1208

三、监督检查部门在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的权限 1208

第四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1209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责任的概念 1209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1210

三、其他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责任 1211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行政复议及诉讼 1212

第十六章 社会责任制度 1213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213

一、消费者权利 1213

二、经营者的义务 1214

三、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1215

四、消费者组织 1216

五、争议解决 1217

六、法律责任 1218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法律制度 1220

一、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1220

二、土地征用与划拨 1221

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 1225

四、土地税 1229

第三节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1233

一、环境立法 1233

二、环境监督管理 1234

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法律规定 1236

四、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定 1238

五、环境法律责任 1239

第四篇 老板与现代企业制度(上) 1243

第一章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1243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 1243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1243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阶段 1244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 1244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模式 1246

一、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1246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模式 1247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题与对策 1249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题 1249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 1250

第二章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1254

第一节 有限责任公司 1254

一、有限责任公司概述 1254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257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1264

四、有限责任公司的变更 1272

第二节 股份有限公司 1277

一、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1277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279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1309

四、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 1318

五、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1320

六、上市公司 1329

七、公司的破产、解散和清算 1332

第三节 国有独资公司 1355

一、国有独资公司概述 1355

二、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 1356

三、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1357

四、国有独资公司的生产经营及财务会计 1360

第四节 合伙企业 1361

一、合伙企业的概述 1361

二、合伙企业的设立 1364

三、合伙企业的债务和合伙人的责任 1372

四、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 1373

五、合伙企业的变更 1374

第五节 独资企业 1378

一、独资企业概述 1378

二、独资企业的设立 1380

三、独资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1384

四、独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1387

五、独资企业的经营方式及财产责任 1390

第六节 企业集团 1392

一、企业集团概述 1392

二、企业集团的组建 1396

三、企业集团的组织与管理 1403

四、企业集团的外部关系 1410

第七节 跨国公司 1414

一、跨国公司概述 1414

二、跨国公司的环境因素 1417

三、跨国公司的组织与管理 1421

四、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1430

第三章 现代企业组织领导制度 1436

第一节 “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及职责规定 1436

一、采取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 143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438

第二节 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规定 1440

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440

二、公司企业的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 1441

三、现代企业制度呼唤职业化的企业家 1442

第三节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定 1443

一、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1443

二、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 1444

三、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责与途径 1445

四、公司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出发点和归宿 1447

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449

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50

第四章 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 1452

第一节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管理制度 1452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民主制度 1452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与职工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1452

三、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传统的企业管理 1457

第二节 培育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体制 1459

一、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1459

二、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 1460

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1460

四、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 1462

第三节 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1465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 1466

二、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具有确定内涵的概念 1466

三、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与文化的耦合 1467

四、塑造以人为本的新型企业文化 1468

五、价值观念的转型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1470

六、企业精神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根本 1471

七、企业文化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1472

八、企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塑造企业形象 1472

九、企业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培育职工的敬业精神 1473

十、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 1473

第五章 现代企业宏观调控制度 1475

第一节 构建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 1475

一、宏观调控的作用 1475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重点 1476

三、宏观调控的根本出发点 1477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1480

一、我国计划经济下的宏观控制模式 1480

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的先决条件 1481

三、政府必须保持对宏观经济的决策权 1483

第三节 依法规范宏观调控运行机制 1484

一、现代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 1484

二、法律手段是政府施展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 1485

三、政府的执法部门和行政官员要加强自身的法纪约束 1487

第四篇 老板与现代企业制度(下) 1489

第六章 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1489

第一节 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就业权利 1489

一、企业职工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体 1489

二、企业职工的就业权利 1490

三、劳动预备制 1492

四、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活力 1494

五、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1496

第二节 企业用工自主权与职工劳动保护 1498

一、企业有权决定用工形式 1498

二、公司企业裁员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 1502

三、国家确立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503

四、必须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问题 1504

第三节 构建劳动者就业与再就业的劳动力市场 1505

一、建立劳动力市场 1505

二、加强和规范企业职工培训工作 1509

三、非国有经济已成为解决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1511

第七章 现代企业社会保障制度 1513

第一节 社会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 1513

一、“边开渠,边放水” 1513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1513

三、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社会保险 1514

第二节 职工失业保险的措施与规范 1517

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失业 1517

二、社会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1518

第三节 职工养老保险的措施与规范 1522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522

二、理顺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1525

第四节 依法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1526

一、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1527

二、将社会保障体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528

三、建立起面向全社会的保障(救济)体系 1529

第八章 现代企业环境保护制度 1531

第一节 保护和改善工业企业环境迫在眉睫 1531

一、可持续发展计划 1531

二、发展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1532

三、环境保护法 1534

第二节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 1534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534

二、“三同时”制度 1536

三、环境保护合同制度 1537

四、征收排污费制度 1537

五、限期治理制度 1538

六、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539

七、环境标志制度 1540

第三节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1540

一、绿色包装工程 1541

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43

第九章 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 1547

第一节 依法进行国有企股份制改革 1547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法律调适 1547

二、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 1552

三、依法规范股份制改造企业的转机改制过程 1567

第二节 企业股份制改革法规简介 157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578

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1611

三、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 1615

四、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持股管理规定 1620

五、关于建立股份制企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 1624

六、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1628

七、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632

八、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对上市公司国家股配股及股权转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1638

九、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体改委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的通知 1639

十、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1643

十一、股份制试点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658

第五篇 老板企业运作法律实务 1669

第一部分 企业经营方式的法律调控 1669

第一章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669

第一节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法律性质和基本形式 1669

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法律性质 1669

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形式 1670

第二节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及法律特征 1671

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 1671

二、企业承包经营的法律特征 1672

第三节 企业承包经营的基本程序 1673

一、准备阶段 1673

二、组织考评委员会 1674

三、招标投标阶段 1674

四、正式签订承包经营合同阶段 1674

五、企业承包合同到期的善后工作 1674

第四节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 1675

一、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律本质及其种类 1675

二、承包经营合同的条款和形式 1676

三、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合同的责任 1676

第五节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对策 1677

第二章 企业租赁经营责任制 1679

第一节 企业租赁经营的法律性质、法律形式 1679

一、企业租赁经营的法律性质 1679

二、企业租赁经营的法律形式 1681

第二节 企业租赁经营的基本程序 1681

第三节 出租者、承租者、担保者的主体资格 1683

一、出租者 1683

二、承租者 1683

三、担保者 1684

第四节 企业租赁经营合同 1684

第五节 租赁经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687

一、出租方的权利、义务 1687

二、承租方的权利、义务 1687

第三章 资产经营责任制 1689

第一节 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1689

一、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含义 1689

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法律特征 1690

三、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意义 1691

第二节 资产责任经营者的选定程序 1692

一、组成企业招聘机构 1692

二、招标前的准备 1692

三、招标 1692

四、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1693

五、宣布选聘结果 1693

第三节 资产责任经营者的责、权、利 1694

一、资产责任经营者的责任 1694

二、经营者的权利 1695

三、资产责任经营者的利益 1696

第四节 资产责任经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1696

一、设立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企业理事会 1697

二、厂长(经理)为企业的法人代表 1697

三、企业管理委员会——协助厂长工作的机构 1697

四、继续确立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地位 1697

五、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1698

第四章 企业联营的法律调整 1699

第一节 企业联营的含义 1699

一、企业联营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699

二、企业联营的意义和目标 1700

三、企业联营的原则 1700

第二节 企业联营的法律形式 1701

一、紧密型联营 1701

二、半紧密型联营 1701

三、松散型联营 1702

第三节 企业联营合同 1703

一、联营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703

二、联营合同的订立程序 1704

三、联营合同的主要内容 1705

第四节 企业联营的法制管理 1706

一、国家对企业联营的法制管理 1706

二、企业对联营的法制管理 1707

第五章 企业股份经营制 1710

第一节 股份制企业的概念及股权设置 1710

一、股份制企业的概念 1710

二、股份制企业的股权设置 1711

第二节 我国股份制企业的现状及特征 1712

一、我国股份制企业的现状 1712

二、我国股份制企业的特征 1713

第三节 股份制企业的基本形式 1714

一、企业内部招股集资式的股份制企业 1714

二、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 1714

三、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 1715

四、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 1715

第四节 发展股份制企业的对策 1716

一、依据《公司法》,整顿现有的公司制企业 1716

二、在法律的框架内推动股份制企业的规范化 1717

三、加快其他各项配套改革 1717

四、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换政府职能 1717

第六章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1718

第一节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 1718

一、企业经营机制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含义 1718

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 1718

第二节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原则 1720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原则 1720

二、坚持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1720

三、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1721

四、坚持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原则 1721

五、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721

六、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 1722

第三节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核心 1722

一、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权 1722

二、扩大了企业的进出口权和进出口经营权 1723

三、对企业享有的产品、劳务定价权作出了新的规定 1723

四、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权作出了新的规定 1723

五、对企业留用资金支配权和劳动用工权的规定 1724

第四节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政府转变职能 1724

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是政府转变职能 1724

二、政府转变职能应遵循的原则 1725

三、政府转变职能应建立的四种功能 1725

第二部分 老板在企业运作中的法律行为 1727

第一章 老板与专利法 1727

第一节 专利法概述 1727

一、专利 1727

二、专利制度 1727

三、专利制度的历史演变 1727

第二节 专利法律关系主体 1729

一、专利申请人与专利权人 1729

二、专利申请人的确定 1730

三、专利权人的确定 1731

第三节 专利法律关系的客体 1732

一、发明 1732

二、实用新型 1733

三、外观设计 1734

四、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智力成果 1735

第四节 专利权 1737

一、专利权的内容 1737

二、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1738

三、专利权的限制 1739

四、专利权的利用 1743

第五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744

一、发明、实用新型的专利条件 1744

二、外观设计的专利条件 1746

第六节 专利权的申请、审批制度 1746

一、专利申请 1746

二、专利申请的审批机关及程序 1749

第七节 专利权的保护 1751

一、专利侵权及责任 1751

二、专利侵权的处理及处理机关 1753

第二章 老板与商标法 1756

第一节 商标法概述 1756

一、商标的概念及种类 1756

二、商标的作用 1758

三、商标法概述 1759

第二节 商标的注册 1759

一、商标注册的条件 1759

二、商标注册的申请与审查 1761

三、商标注册的审批 1763

四、注册商标的效力及争议处理 1765

五、注册商标的变更、转让、续展及使用许可 1766

第三节 商标的管理 1770

一、注册商标的管理 1770

二、未注册商标的管理 1773

三、涉外商标的管理 1774

四、商标印制的管理 1777

第四节 商标代理 1779

一、商标代理概述 1779

二、出口商品的商标代理 1783

三、进口商品的商标代理 1785

第五节 商标权的保护 1786

一、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1786

二、商标侵权行为 1786

三、对侵权行为的处理 1791

四、对构成犯罪的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理 1795

第三章 老板与纳税筹划 1798

第一节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1798

一、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 1798

二、发达国家关于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1799

三、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1801

第二节 纳税申报概述 1805

一、纳税申报的意义 1805

二、纳税申报的规定 1806

第三节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1809

一、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申报程序 1809

二、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 1809

三、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申报程序 1813

四、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 1814

第四节 其他流转税的纳税申报 1815

一、消费税的纳税申报 1815

二、营业税的纳税申报 1820

三、关税的纳税申报 1822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1826

一、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程序 1826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 1827

第六节 纳税筹划 1830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1830

二、纳税筹划的实质是节税 1830

三、节税的主要特点 1831

四、节税的意义 1831

五、偷税、逃税、抗税、骗税决不是纳税筹划 1832

六、节税与避税 1835

第七节 分税种纳税筹划 1837

一、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837

二、消费税的纳税筹划 1848

三、营业税的纳税筹划 1850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