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修身术 3
1.修身以达天德 3
古来圣贤之人,胸怀极广 3
慎独则心安 4
主敬则身强 5
求仁则人悦 6
习劳则神钦 7
有社会威望的人,更应该严以律己 9
2.终日惕厉,循理而行 11
秉持礼,养其性 11
修身有道,循理而行 12
谨慎正直,追求仁义 14
明宜先乎诚,心必的于实 15
应在占七分之功处着力追求 17
行动是实现志向的唯一途径 18
3.立志居敬,谨言静恒 20
修身五劘 20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22
不必借助于人,则为圣贤豪杰之事 22
4.修身之大忌 25
强求博大名声 25
妄议他人是非 26
酒没有节制,随便说话 27
掩饰自己一时的失误 28
第二章养生术 33
1.第一以保身为要 33
保身第 33
2.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身体 35
心就是治病的神医 35
依靠自己的力量控制疾病 35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36
3.开朗乐观,化解抑郁 38
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38
面对磨难挫折,心胸活泼乐观 39
用平和之心化解抑郁 39
五常养五脏 40
4.养生与为学兼营并进 42
志气高远,身体健康是家中振兴之象 42
平时保养精神,注意起居 43
第三章养心术 49
1.求静 49
洗心退藏极静中 49
体悟“真静”的滋味 50
“静”不同于禅的“入定” 51
动静可以相互转化 52
像躲避毒蛇一样控制恼怒 53
2.明思 55
思必明,柔必强 55
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56
3.至诚 59
天下之至诚可以天地参 59
君子没有比忠诚更重要的 60
恪守诚实,不可走投机之路 62
善养吾浩然之气 63
4.立志 65
做人从立志开始 65
立志是换骨的金丹 67
有志者事竟成 68
志当存高远 69
第四章识人术 75
1.觅人 75
知人不易,得人更难 75
得人四事 76
求才须执着 77
不拘一格寻访英贤 77
博采广询,兼进并收,揽尽天下奇才 80
2.观人 82
观人依靠相貌言行 82
人无本不立 82
从动静两种状态下观人 83
观人须内外结合 84
观人当识内刚柔 85
3.识人 86
人材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 86
识人当辨其精神状态 86
看容貌,识情态 87
分辨良莠,考察贤劣,强调德行 88
人才的官气与乡气 89
路遥知马力 90
4.选人 93
德才须兼备,不可偏废 93
选将必选“忠义血性”之人 94
专取“简默朴实”之人 95
人才取全之道 96
选将注重“智略才识”和“坚忍耐劳” 97
“廉明”的军官才能改善官兵关系,提高战斗力 97
第五章用人术 103
1.重人 103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103
治事最需要人才 105
完成大业须靠众人的智慧 108
喜爱英才乃人之常情 111
广开幕府,召集一代俊秀 112
曾国藩与幕僚们相辅相成 113
2.用人 115
耗牛不可用来抓老鼠,骏马不可用来守门 115
用人当择其长而用之 117
注重才识,不计恩怨 119
广泛征求意见,调动集体的智慧 120
3.待人 122
赏罚要尽量忠厚,而用人要公正磊落 122
不拘一格,举荐人才 124
举荐人才也应考虑诸多条件 125
人才难得,不必苛求小节 126
察其不足,用其所长 127
做事必须威严宽容兼顾 128
“选拔、培养、使用”并重 128
4.育人 131
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 131
宏奖以育才 135
提?培养,促其成才 135
注重实用知识 136
课读、历练、言传身教 137
第六章带兵术 143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43
不骚扰百姓,不索取财物 143
禁扰民,戒烟赌,勤训练,尚廉俭 146
和舟共济,众志成城 149
民心所向是胜利的保障 150
总揽大权会出现偏差,将权力下放能维系部属关系 151
以礼治兵 152
厚饷养兵稳定军心 154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56
万众一心,避免败不相救 159
2.招兵有道,训练得法 161
重视士兵素质 161
原籍招兵,提高向心力 162
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 163
天子之精神一振,山泽之猛士云兴 164
操练军队,强调勤熟 165
学无常师,道兼众妙 167
改革兵制,整治军风 168
3.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172
粮饷为统兵之关键 172
巩固根据地,重视粮饷 174
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 176
稳定编制,做好战时准备 179
4.从严治军 182
建立强劲的军队,避免白白消耗粮饷 182
治理好自己的军队才能战胜敌人 184
军人最紧要的品格与操守 186
重视军队训练 191
重视纪律 192
倡导忠义思想 194
5.灵活作战 198
精于心战,振奋士气,瓦解敌人 198
勿约战,慎攻城,防败机 201
因时制宜,不可举一概百 202
鉴古而不泥于古,效人而不拘于人 204
大处落墨,通筹全局 205
虚实交用 207
奇正互用,忽正忽奇 210
第七章治学术 221
1.读书是治学之手段 221
读书应循序渐进 221
无时无地不可读书 221
读书须有选择 222
不能变更的读书法则 225
2.活用是读书之目的 230
读书要融会贯通,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230
诗文求雄奇矫变,立意须超群离俗 231
功夫在诗外 233
读书积理,情理交融 234
文章贵雄奇,气势磅礴 237
文要载道 241
3.有恒是治学之原则 243
有恒是做学问之大道 243
见异思迁缺乏恒心就很难进步 247
精深地钻研文字是学问之关键 248
4.窍门是治学之捷径 251
最大的学问在日常生活之中 251
在精深和广博上下功夫 252
在“敬、静、纯、淡”上下功夫 255
选择好老师 257
苟于道有所见,必实体行之 261
学问的长进依靠谦虚 263
“专读”和“互参”相结合 264
5.有志是治学之保障 267
学习须立长志,不要急功近利 267
打好基础,开阔视野 268
五句劘言 269
第八章治家术 275
1.勤俭乃治家之本 275
勤快守规 275
孝跼勤俭,兴家之道 277
人不勤则万事俱废 280
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283
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 284
戒“骄奢淫炤”以兴家 285
保持谨慎俭朴的作风 288
2.孝为百行之首 294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294
子之孝父母,作人有规矩 295
孝跼胜于功名 296
3.家和万事兴家和则福自生 298
恪“劳谦廉”,阘戒盈满 300
兄弟须友爱 302
兄弟互相谦让 305
兄弟之际,亦惟爱德 311
4.须重礼轻财 314
望之愈殷,责之愈切 314
谨守八字八本,治家有道 314
生活习惯、意志品格、生活作风兼修 318
不可沾染富贵气习 319
家庭教育的张本 323
曾氏祖传四点家法 324
士大夫之居家四败 326
第九章处世术 331
1.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 331
敬恕二字是曾国藩恪守的做人要诀 33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2
公忠体国,待人宽恕 334
2.豁达 336
古来圣人都豁达光明 336
容忍朋友的不同意见 337
与人为善,学人所长 340
心平气和,难得糊涂 342
名利两淡,持盈保泰 345
3.谦卑 348
待师交友,常怀敬畏的心理 348
保持谦逊敬畏的品格 349
君子比常人强的地方就是虚心 350
切忌骄傲自满 350
相见必敬,开口必诚 351
4.处事之忌 353
忌夸夸其谈 353
忌好为人师 354
背后忌言人非 355
忌心胸狭窄 356
忌占人使宜 359
第十章为官术 363
1.注重官德 363
官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363
诚便是忠信 364
先天下之忧而忧 365
不要沉湎于官场机变诈伪 369
勤廉二字看似平淡,实则重要 370
当臣民的君主,作臣民的老师 370
独仗忠心,以礼服人 371
2.强化法纪 376
依法办事,取信于民 376
严惩贪官,勉励廉洁 377
社会风尚败坏时,当用严刑 378
用刑以逞威,用仁以示惠 379
3.锐意改革 386
简化条例,防止弊端 386
因时制宜,改革赋制 388
割除弊政,全面整顿 392
4.为官秘诀 399
运用恕道于政治 399
常留余地 401
“忍”字当头 401
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403
“不与、不终、不胜”是居高位之道 404
听言明察,不露锋芒 405
第十一章济世术 413
1.体察民情 413
重农为第一要务 413
体察民情,削减税赋 414
先天下之忧而忧 415
2.安定民心 416
解除民间的疾苦是当务之急 416
平抑银价,安定民心 422
减轻百姓的负担 428
3.提高国民素质 430
把经世致用之学放在重要的学术位置上 430
整蹐道德,天下大治(431)◎移风易俗,人人有责 432
4.增强综合国力 435
多觅榜样,知其效验 435
引进西人长技,为我所用 437
抵制外侮,谋求自强 441
师夷长技以制夷 443
第十二章勤德术 447
1.以诚为本 447
诚影响着世间万物的生死存亡 447
人生只有守常是第一美德 449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 450
2.谦虚谨慎 452
消除自私自满的偏见 452
从卑微处着想,收敛抑制自己 453
伟大事业,靠精心谨慎来完成 455
人必虚中,而后能诚 458
3.勤能补拙 460
习惯于勤劳,才能受人尊敬和信赖 460
克勤是成大业的根本 462
忠勤积于平日 464
4.自强不息 466
立德很难,人当自强 466
戒惧惕厉,勇而毅 467
胸怀大志,笑对挫折 470
受挫时,不能泄了沉毅之气 472
凭借自信,与运气比高下 473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没有空闲的光阴 474
坚忍实干,玉汝于成 475
第十三章理财术 481
1.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481
家庭的富贵的贫穷无常 481
富余的人家,应该重视接济别人 482
读书胜于存钱买田 482
2.财是身外之物 483
境地须看不如我者 483
富贵难长久 484
不可有余财,不可懒惰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