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 1
一、老子的传记 3
二、老子的学说 4
第一,本体论 5
第二,名相论 11
第三,作用论 18
管子传 29
自序 31
例言 32
第一章 叙论 33
第二章 管子之时代及其位置 36
第三章 管子之微时及齐国前此之形势 38
第四章 管子之爱国心及其返国 42
第五章 管子之初政 45
第六章 管子之法治主义 48
第一节 法治之必要 49
第二节 法治与君主 58
第三节 法治与人民 60
第四节 立法 65
第五节 法治与政府 67
第六节 法治之目的 69
第七章 管子之官僚政治 73
第八章 管子之官制 79
第九章 管子内政之条目 83
第十章 管子之教育 86
第十一章 管子之经济政策 89
第一节 国民经济之观念 90
第二节 奖励生产之政策 91
第三节 均节消费之政策 95
第四节 调剂分配之政策 97
第五节 财政策 111
第六节 国际经济政策 119
第十二章 管子之外交 131
第十三章 管子之军政 133
墨子学案 139
第一章 总论 141
第二章 墨子之根本观念:兼爱 149
第三章 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 155
第四章 墨子之宗教思想 165
第五章 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 173
第六章 实行的墨家 176
第七章 墨家之论理学及其他科学 182
第八章 结论 220
附录一 墨者及墨学别派 226
附录二 墨子年代考 230
附录三 墨经通解叙 235
子墨子学说 241
叙论及子墨子略传 243
第一章 墨子之宗教思想 247
第一节 尊天之教 247
第二节 鬼神教 255
第三节 非命 257
本章之结论 262
第二章 墨子之实利主义 264
第一节 以利为目的者 265
第二节 以利为手段者 272
第三章 墨子之兼爱主义 278
第一节 中西宗教家哲学家爱说之比较 278
第二节 墨子兼爱说之梗概 279
第三节 墨子兼爱说之批评 283
第四章 墨子之政术 287
第五章 墨学之实行及其学说之影响 293
第六章 墨学之传授 302
附 墨子之论理学 307
老孔墨以后学派概观 325
第一节 总论 327
第二节 老子所衍生之学派 328
一、关尹、列御寇 328
二、杨朱 329
三、庄子 334
四、慎到及彭梦、田骈 349
五、屈原 353
第三节 孔子所衍生之学派 357
一、略论 357
二、孟子 359
附 先秦诸子表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