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知识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奇文等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5104177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

一统一战线理论知识 3

(一)统一战线的各种称谓统一战线 3

目录 3

民族统一阵线 4

反帝统一战线 4

革命统一战线 4

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 5

海外爱国统一战线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

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 7

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 7

族统一战线 7

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 8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8

战线 8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 8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9

国际统一战线 10

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10

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10

(二)原则策略 12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 12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2

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13

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13

三大法宝 14

革命的首要问题 14

阶级关系 15

现行反革命 16

历史反革命 16

工人阶级领导权 16

人民 16

反革命 16

敌人 16

联盟 17

同盟 18

阶级联盟 18

两个联盟 18

工农联盟 19

革命联盟 19

政治联盟 20

同盟者 20

统战对象 20

统一战线队伍 20

独立自主原则 21

保护同盟者 22

原则性与灵活性 22

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 23

作风 23

党内合作 23

党外合作 24

国共合作 24

地下斗争 24

合法斗争 24

利用矛盾 25

争取多数 25

各个击破 26

求同存异 26

反对少数 26

妥协 27

统一战线的方法 27

统一战线的守则 27

又团结又斗争 27

团结——批评——团结 28

路线 29

方针 29

战略 29

策略 30

政策 30

口号 30

三不主义 31

机会主义 31

“左”倾冒险主义 32

关门主义 32

投降主义 32

阶级投降 32

清一色 33

山头主义 33

宗派主义 33

分裂主义 34

分散主义 34

本位主义 35

(三)阶级阶层 36

阶级 36

阶层 37

先进阶级 37

工人阶级 38

半无产阶级 38

反动阶级 38

工人 39

产业工人 40

手工业工人 40

工人贵族 40

工贼 41

工头 41

农民阶级 41

农民 41

雇农 42

贫农 42

中农 43

下中农 43

佃农 43

农业工人 43

上中农 44

小土地出租者 44

个体劳动者 44

小生产者 45

小资产阶级 45

小业主 46

小手工业者 46

小市民 46

城市贫民 46

小商、小贩 47

上层小资产阶级 47

资产阶级 47

民族资产阶级 48

官僚资产阶级 49

买办资产阶级 49

大资产阶级 49

垄断资产阶级 49

富农 50

富农兼工商业者 50

地主阶级 51

工商业者兼地主 51

地主兼工商业者 52

二地主 52

经营地主 52

开明士绅 52

恶霸 53

恶霸地主 53

土豪劣绅 53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4

流氓无产者 54

剥削阶级残余 54

殖民主义 55

帝国主义 55

霸权主义 56

地区霸权主义 56

官僚资本主义 56

超级大国 57

(四)党派团体 58

政党 58

人民团体 58

中国共产党 59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59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60

统一建国同志会 61

委员会 62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62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 62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63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64

中华全国总工会 64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64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65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66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66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 67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68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68

生产人民党 69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69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69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70

中国人民救国会 71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71

孙文主义革命同盟 72

中国国民党 72

兴中会 73

华兴会 73

光复会 74

中国同盟会 74

中华革命党 75

西山会议派 75

中国国民党政组同志会 76

中国青年党 76

乡村建设派 77

中国国家社会党 78

民主宪政党 79

中国民主社会党 79

(五)宣传研究机构《人民日报》海外版 81

《人民政协报》 81

《中国日报》(英文) 81

《中国报道》杂志 82

《中国画报》(国内称《人民画报》) 82

《中国建设》杂志 83

《北京周报》 83

《台声》杂志 83

《华声报》 84

《民族团结》杂志 84

《团结报》 84

《民族画报》 85

《群言》杂志 85

《瞭望》周刊海外版 8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 85

广播 85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86

中国文史出版社 86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87

中国新闻社 87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87

中国民族研究学会 88

孙中山研究学会 88

华侨摄影学会 88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辛亥革命 93

二统一战线历史知识 93

中华民国 94

二次革命 94

护法运动 95

(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新青年 96

每周评论 96

五四运动 96

湘江评论 97

文化统一战线 9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98

代表大会 9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于 99

时局的主张 99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99

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99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 100

代表大会 100

工人纠察队 100

农民协会 101

二七大罢工 101

代表大会 102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 102

西湖特别会议 102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 103

问题的议决案 103

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104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民族 104

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04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 106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107

代表大会宣言 107

代表大会 10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107

三大政策 108

新三民主义 108

黄埔军官学校 109

国民政府 109

国民革命军 110

第一次东征 110

第二次东征 110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 111

代表大会 111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111

省港大罢工 112

五卅运动 112

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 113

总理遗嘱 114

戴季陶主义 114

政治周报 114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 115

代表大会 115

青年军人联合会 115

孙文主义学会 115

中山舰事件 116

整理党务案 116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17

北伐战争 117

武汉、九江工人收回 118

“英租界” 118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19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20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120

汉口特别会议 121

汪陈宣言 122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22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 122

代表大会 122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 123

国共关系十一条决议 124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24

宁汉分家与宁汉合作 124

(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126

四大家族 126

八一南昌起义 127

八七会议 128

秋收起义 129

广州起义 130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 131

代表大会 131

土地革命路线 132

九·一八事变 132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33

一·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133

对日战争宣言 134

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 134

华北宣言 134

察绥抗日同盟军 135

福建人民政府 135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 136

抗日救国六大纲领 136

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 137

五次反“围剿” 138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39

二万五千里长征 140

遵义会议 140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41

八一宣言 142

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42

一二·九运动 143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44

瓦窑堡政治局会议 145

东北人民抗日联军 145

工农共和国 146

人民共和国 147

民主共和国 147

抗日救国宣言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48

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48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48

“七君子”事件 149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150

回师通电 150

反蒋抗日 151

逼蒋抗日 151

联蒋抗日 152

东北军 153

西北军 153

牺盟会 154

西安事变 154

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155

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156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56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57

(五)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 158

七七事变 159

八·一三事变 160

国共庐山谈判 160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61

蒋介石七·一七庐山谈话 162

蒋介石九·二三谈话 162

中共洛川会议 163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63

减租减息 164

妇女救国联合会 164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会议 165

全面抗战路线 165

片面抗战路线 165

抗战建国纲领 166

国民参政会 167

军统 168

中统 168

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 168

台儿庄战役 169

武汉保卫战 170

八路军 171

新四军 171

平型关战役 172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173

新华日报 173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74

党内右倾投降主义 175

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 175

“曲线救国” 176

汪精卫傀儡政权 177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178

国民党三次反共摩擦 179

皖南事变 179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80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81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81

有理、有利、有节 183

百团大战 183

黄桥战役 184

陕甘宁边区 184

三三制 184

民主宪政运动 185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85

民主宪政促进会 186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87

限制异党活动办法 188

国民精神总动员 188

中央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 189

国共谈判 190

中国之命运 191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 191

大会 191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 192

代表大会 192

民主青年同盟 193

和平建国总方针 193

(六)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 195

双十协定 197

一二·一惨案 197

政治协商会议 198

三人小组 199

军事调处执行部 199

和平建国纲领 200

校场口事件 200

五四指示 200

下关惨案 201

南京梅园新村 202

伪国大与伪宪法 202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反对 202

“国民大会”拒绝参加“国民政府” 202

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203

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204

全国学联成立 2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206

全国土地会议 206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207

第三条道路或中间路线 207

民族工商业政策 208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208

辽沈战役 209

淮海战役 210

平津战役 210

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211

和平谈判 211

五一号召 212

民主党派对时局的宣言 212

共同纲领 213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214

(七)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 215

和平解放西藏 215

土地改革运动 216

镇压反革命运动 216

抗美援朝运动 216

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217

三反五反运动 218

第一届金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18

过渡时期总路线 219

社会主义改造 220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20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21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21

公私合营 222

赎买政策 223

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223

和平改造 224

和平改革 224

四马分肥 224

定息 225

定股 225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225

代表大会 225

六条政治标准 226

双百方针 226

台北反美事件 227

一九五七年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227

“三以”方针 228

阶级斗争熄灭论 228

阶级斗争扩大化 228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 229

事件 229

“三自” 229

大赦、特赦 229

科学十四条 230

高等学校六十条 230

神仙会 23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31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 231

“文化大革命” 232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 232

代表大会 232

我国民族语言系属表 233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233

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34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234

中美上海公报 235

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235

三个世界的理论 23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36

全国科学大会 237

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237

的工作 237

宽大释放西藏上层反动 238

集团全部在押犯 238

中美建交 238

(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 239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 240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40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 241

政策 241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 242

落实各项统战政策 24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243

全会 243

新时期的总任务 244

告台湾同胞书 244

四项基本原则 245

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的决定 24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46

关于达赖喇嘛回国的五条方针 246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247

打开统一战线工作的 248

新局面 24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48

黄埔军校同学会 249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49

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 250

会议 250

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几点意见 251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252

两岸合作,振兴中华 252

宋庆龄基金会 25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53

三 统一战线各项工作 257

(一)人民政协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5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58

第一届全体会议 25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59

第二届全体会议 25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59

第三届全体会议 25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0

第五届全体会议 260

第四届全体会议 26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0

第七届全体会议 26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2

第六届全体会议 26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2

政协全国委员会 263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 263

委员会 263

政协地方委员会 263

政协地方委员会常务 264

委员会 264

人民政协的具体任务 264

人民政协各级组织的关系 265

人民政协的组成成员 265

人民政协成员的权利 266

和义务 266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266

人民政协的议事原则 266

人民政协工作组的由来 267

和发展 267

人民政协工作组的性质 268

和任务 26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8

会徽 268

(二)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民主党派 26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0

成立宣言 271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1

组织制度 272

行动纲领 27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 272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3

中央组织 273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3

地方组织 273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74

基层组织 274

中国民主同盟 274

中国民主同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275

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总则 276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组织 276

中国民主同盟地方组织 277

中国民主同盟基层组织 278

中国民主建国会 278

中国民主建国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279

中国民主建国会的组织 280

制度 280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组织 280

中国民主建国会地方组织 281

中国民主建国会基层组织 282

中国民主促进会 283

中国民主促进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方针任务 283

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 284

中国民主促进会组织制度 285

中国民主促进会工作总则 285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组织 286

中国民主促进会地方组织 286

中国民主促进会基层组织 287

中国农工民主党 288

中国农工民主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288

中国农工民主党组织制度 289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组织 290

中国农工民主党地方组织 290

中国农工民主党基层组织 291

中国致公党 292

中国致公党组织制度 293

中国致公党中央组织 293

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293

中国致公党在社会主义 293

中国致公党地方组织 294

中国致公党基层组织 295

九三学社 295

九三学社在杜会主义新时期的任务 295

九三学社的组织制度 296

九三学社中央组织 296

九三学社地方组织 297

九三学社基层组织 29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98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方针任务 298

组织 299

无党派民主人士 299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地方 299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 299

组织 299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300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任务 301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的组织 301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302

(三)知识分子工作知识分子 304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04

知识分子的劳动和报酬 304

当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重点 305

非党知识分子既是依靠 306

对象又是统战对象 306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06

新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 308

基本政策 308

(四)原工商业者的工作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310

定息 311

赎买政策 311

社会主义新时期原工商业者的新变化 312

原工商业者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作用 312

(五)民族工作 313

民族 313

民族的形成 313

民族的消亡 314

中国民族概况 314

古代民族 317

现代民族 317

资本主义民族 317

社会主义民族 317

民族平等 317

民族团结 318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总方针 319

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 319

不平等 319

民族风俗习惯 320

民族区域自治 320

大汉族主义 321

地方民族主义 321

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 322

我国政府各级民族工作 323

机构 323

(六)宗教工作 325

宗教 325

佛教 325

小乘佛教 326

喇嘛教 326

道教 326

伊斯兰教 327

天主教 327

基督教 328

建国前我国宗教状况 328

建国后我国宗教状况 329

我国宗教团体 330

宗教信仰自由 331

(七)祖国统一工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即九条方针) 332

“一国两制”的构想 333

三通 333

通邮、通电 333

通商 334

通航 335

与台湾关系法 335

多岛之省——台湾 336

台湾人口 337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 337

神圣领土 337

概况 338

台湾的民族 338

台湾行政区划与市、县 338

台湾的三大资本 339

台湾同胞如何办理到大陆探亲旅游手续 340

香港 340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41

起草委员会 341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41

咨询委员会 341

澳门问题和中国对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 341

港澳同胞回内地定居需办理的手续及规定 342

华人 344

(八)侨务工作 344

华裔 344

归侨 344

侨眷 344

华侨 344

侨民 345

唐人 345

外籍华人 345

侨居国 345

侨胞 345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345

中华全国归侨代表大会 346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 347

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主要工作 348

侨务政策 349

华侨、华人的分布 349

华侨、华人的经济、文化状况 350

暨南大学 351

华侨大学 351

四 人 物 355

丁光训 355

千家驹 355

卫立煌 356

万里 356

习仲勋 357

马文瑞 358

马叙伦 358

马寅初 359

方毅 359

方荣欣 360

王力 360

方宗熙 360

王光英 361

王任重 361

王昆仑 362

王绍鏊 363

王恩茂 363

王造时 364

车向忱 364

毛泽东 365

乌兰夫 367

巴金 368

邓小平 368

邓文钊 370

邓兆祥 370

邓宝珊 371

邓初民 371

邓颖超 372

邓演达 373

冯玉祥 373

正果 374

甘祠森 374

巨赞 375

龙云 375

叶挺 376

叶圣陶 376

叶笃义 377

叶剑英 377

史良 379

田纪云 379

卢汉 380

卢于道 380

田富达 380

卢嘉锡 381

包尔汉 381

皮漱石 381

乐松生 381

齐白石 382

任弼时 382

刘斐 383

刘少奇 384

刘国钧 385

刘仲容 385

刘文辉 385

刘树勋 386

刘靖基 386

刘澜涛 387

庄希泉 387

达浦生 388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388

许广平 388

许德珩 389

吕正操 389

吉鸿昌 390

乔石 390

华煜卿 391

华罗庚 391

伍禅 391

朱德 392

朱学范 393

朱蕴山 393

孙中山 394

孙起孟 395

孙晓村 396

孙承佩 396

李鹏 396

李大钊 397

李世璋 398

李立三 399

李四光 399

李先念 400

李宗仁 400

李济深 401

李纯青 401

李烛尘 402

李维汉 403

李德全 404

李鼎铭 405

李赣骝 405

宋庆龄 406

沙千里 407

沈钧儒 408

严济慈 409

严信民 409

苏子蘅 409

余秋里 410

谷牧 410

杨东莼 411

杨尚昆 411

杨成武 412

杨杏佛 412

杨明轩 413

杨虎城 413

杨静仁 414

肖华 414

吴晗 415

吴志超 415

吴茂荪 416

吴耀宗 416

何香凝 417

邵力子 418

邹韬奋 418

陈云 419

陈毅 420

陈此生 421

陈再道 421

陈其尤 422

陈绍宽 422

陈叔通 422

陈铭枢 423

陈望道 423

张治中 423

陈舜礼 424

陈嘉庚 424

阿沛·阿旺晋美 425

阿旺嘉措 425

陈樱宁 425

张杰 426

张冲 426

张澜 427

张自忠 427

张学良 428

张国基 429

张闻天 429

张难先 430

张敬礼 431

张奚若 431

陆定一 431

郑洞国 432

季方 432

屈武 432

茅盾 433

茅以升 434

宗怀德 434

林伯渠 436

林丽韫 436

林盛中 437

罗叔章 437

罗隆基 437

周士观 438

周谷城 438

周叔弢 439

周建人 439

周恩来 440

周培源 442

帕巴拉·格列朗杰 442

施复亮 443

姚依林 443

柳亚予 444

荣毅仁 445

郝诒纯 445

胡子昂 445

胡子婴 446

胡愈之 447

胡耀邦 447

胡厥文 449

胡启立 449

赵朴初 450

赵紫阳 450

贺龙 451

费孝通 452

郭沫若 452

郭棣活 453

梁希 453

高天 454

梁漱溟 454

高崇民 455

贾亦斌 456

谈家桢 456

聂荣臻 456

徐冰 457

徐向前 457

徐伯昕 458

钱伟长 458

钱昌照 459

钱学森 459

陶大镛 459

陶峙岳 460

陶行知 460

翁文灏 460

爱新觉罗·溥仪 461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461

章乃器 462

章士钊 462

章伯钧 463

康克清 463

黄绍竑 464

黄炎培 464

黄琪翔 465

黄鼎臣 465

阎明复 466

童少生 466

童第周 466

谢冰心 467

谢觉哉 467

谢雪红 467

彭德怀 468

彭真 469

彭泽民 470

蒋光鼐 471

董必武 471

董其武 472

萨空了 472

程潜 473

程思远 474

程子华 474

傅作义 474

鲁迅 475

税西恒 476

葛志成 476

喜饶嘉措 477

雷洁琼 477

谭平山 478

楚图南 478

廖仲恺 479

廖承志 480

赛福鼎·艾则孜 481

蔡啸 481

蔡元培 481

蔡廷锴 482

缪云台 483

熊克武 483

潘菽 483

黎遇航 484

瞿秋白 484

官文森 484

林汉达 485

林巧稚 485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489

附录 489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49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次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502

中国民主同盟历次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503

中国民主建国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505

中国民主促进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506

中国农工民主党历次全国干部会议简表 507

中国致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509

九三学社历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简表 511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历次全盟代表大会简表 512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历届会员代表大会简表 513

民族重要会议简表 515

宗教重要会议简表 518

侨务重要会议简表 52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及人员起义投诚情况简介 524

我国七次特赦简介 528

我国民族人口分布表 530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成立日期表 534

后记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