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升级与维护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Terry William Ogletree著;李志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11103459
  • 页数:786 页
图书介绍:

译者序 1

前言 1

关于作者 1

第一部分网络规划和设计 1

第1章网络拓扑概览 1

1.1局域网拓扑 1

1.1.1总线型拓扑 1

目录 1

1.1.2星型拓扑 2

1.1.3环型拓扑 3

1.1.5混合拓扑 4

1.1.4网状拓扑 4

1.1.6共享和非共享的网络介质拓扑 7

1.1.7桥接和路由拓扑 7

1.2建筑物拓扑 8

1.3校园局域网环境的设计考虑 9

1.3.1可扩展性 10

1.3.2冗余性 10

1.3.3容错性 10

1.4多层次网络拓扑 10

1.4.1可扩展性 10

1.4.3容错性 11

1.4.2冗余性 11

2.1规划逻辑网络设计 12

2.1.1客户群体的特点 12

第2章网络设计策略 12

2.1.2提供的网络服务种类 13

2.1.3网络可靠性 13

2.1.4选择网络协议 13

2.2规划和设计组件 14

2.2.1把每件东西形成文档 14

2.2.2策略和过程 14

2.3物理网络 15

2.2.3培训技术人员 15

2.2.4牢记预算 15

2.4其他规划资源 16

第3章升级策略和项目管理 17

3.1确定何时进行必要的升级——评估过程 17

3.1.1确定用户需求和期望 18

3.1 .2维持对继承应用程序的支持 19

3.2升级所需的资源 20

3.3规划升级 20

3.3.3设立目标 21

评估规划 21

3.3.1把规划形成文档 21

3.3.2当应用到共同的策略和过程时 21

3.3.4把故障时间列入计划 22

3.3.5重要时间点和标准 22

3.3.6备份的过程 22

3.4测试规划 22

3.4.1评估竞争的产品 22

3.5.1项目组人员 23

3.5.2保持和用户的联系 23

3.5实施 23

3.4.2实验计划 23

3.5.3跟踪进度 24

3.6用户培训 24

3.7用文档记录变化和变化原因 24

3.8其他升级中的问题 24

第4章预防性维护 25

4.1电源控制和不间断电源 25

4.1.1电源就是金钱 26

4.1.2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与独立的 27

UPS系统 27

4.2网络监视 28

4.3服务器和工作站备份 28

4.1.3网络设备 28

4.3.1备份介质——磁带、光学存储器 29

和CD-R 29

4.3.2备份循环时间表 30

4.3.3离站存储 30

4.4常规维护 31

4.5创建网络冗余性 31

4.6灾难恢复计划 31

4.7验证预防性维护 32

5.1.1工作区 33

5.1结构化布线 33

第5章网络布线——电缆和其他组件 33

第二部分物理网络 33

5.1.2主干电缆系统结构 34

5.1.3水平布线系统结构 35

5.1.4通信站 35

5.1.5星型拓扑 35

5.2物理电缆类型 35

5.3重要定义 36

5.4物理电缆类型 38

5.5颜色编码和标识 40

5.6同轴电缆 41

5.7光缆 43

5.7.4安全性 44

5.7.3安全 44

5.7.5光纤结构和操作 44

5.7.1电磁免疫性 44

5.7.2大小和重量 44

5.7.6总内部反射 45

5.7.7光如何在光纤上传播 45

5.7.8数字孔径 46

5.7.9光缆衰减 46

5.8端接和连接 46

5.8.1压接 46

5.8.2绝缘层剥离接点 46

5.8.5常用出口配置 47

5.8.3模块化插座和插头 47

5.8.4模块化插头的线对配置 47

5.8.6插线板 49

5.8.7光纤端接 49

5.8.8光纤接合 51

5.8.9光纤插线板 51

5.8.10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51

5.8.11光缆的综合考虑 52

5.8.12小波形因数连接器 52

5.9.3常用水平布线子系统规范 53

5.9.2固定点 53

5.9.4文档和安装管理 53

5.9.1开发办公室布线 53

5.9通信站 53

5.9.5记录 54

5.9.6绘图 54

5.9.7工作记录 54

5.9.8报告 54

第6章网络接口卡 55

6.1选择硬件总线类型:PCI、ISA、 55

EISA或PCMCIA 55

6.1.1网络速度 57

6.2.2资产和电源管理 58

6.2.1通用网络启动 58

6.2联网化管理行动和局域网唤醒技术 58

6.1.2网络电缆连接器和终结器 58

6.2.3远程唤醒 59

6.2.4是否应当使用WOL适用型网卡 60

6.3多宿主系统 60

6.4负载平衡和双冗余网络控制器 60

6.5软件驱动程序 61

6.5.1数据包驱动器 61

6.5.2开放式数据链路接口 62

6.5.3网络驱动程序接口规范 62

6.6 IRQ和I/O端口 62

6.6.1 IRQ 62

6.6.2基准I/O端口 64

6.7.1检查指示灯——活动和链路指示灯 65

6.7诊断网卡故障 65

6.7.2运行适配卡诊断程序 66

6.7.3配置冲突 66

6.7.4检查计算机网络配置 67

6.7.5采取预防性的步骤 67

第7章中继器、网桥和集线器 68

7.1简单网络的中继器 68

7.2使用网桥连接网段 70

7.2.1划分局域网段 71

7.2.2生成树算法 74

7.2.3网桥的使用场合 75

7.3使用集线器集中网线并减少由于电缆的使用而带来的问题 76

7.3.1集线器的分类 77

7.3.2智能集线器 81

7.4集线器端口 81

7.4.1非屏蔽双绞线端口、连接单元接口端口和BNC端口 82

7.4.2交叉端口 82

7.4.3自动识别端口 82

7.5集线器的故障诊断 82

7.5.1检测指示灯 83

7.5.2检测新的连接 83

7.5.3检查集线器或端口配置 83

7.5.4检查集线器的管理软件 83

7.5.5常见的集线器故障 84

第8章网络交换机 85

8.1交换机工作原理 85

8.1.1划分冲突域 86

8.1.2使用交换机的其他理由 86

8.1.3全双工以太网交换机 87

8.1.4使用交换机创建压缩的主干 87

8.2交换机的硬件类型 89

8.2.1直通式交换机 89

8.2.2存储转发式交换机 89

8.2.3层3交换机 89

8.3交换机的故障诊断和管理 90

8.2.5堆叠式交换机和机架式交换机 90

8.2.4在你的家庭办公室里使用交换机 90

第9章虚拟局域网 92

9.1虚拟LAN和网络拓扑 92

9.2基于网络框架的交换机 93

9.3隐式和显式标签 94

9.3.1隐式标签 94

9.3.2显式标签 95

9.3.3 VLAN的MAC地址 95

9.3.4基于协议规则的VLAN 96

9.4在网络主干上使用显式标签 96

9.5交换机标准——IEEE标准 97

34.2 Microsoft Windows95/Windows 98

9.6应购买何种交换机 98

第10章路由器 100

10.1路由器的用途 100

10.1.2安全措施 101

10.1.1分级的网络组织 101

10.2可路由协议和路由协议 102

10.3路由器的使用场合 102

10.3.1正在增长的LAN尺寸 103

10.3.2代管本地网的职责 106

10.3.3连接分支办公室 106

10.3.4使用路由器保护网络——NAT 106

和包过滤 106

10.4路由器端口及其连接 107

10.5路由器的配置 108

10.6.1在广域网上使用路由器 109

10.6大型路由器和小型路由器 109

10.6.2路由器使Internet成为可能 110

10.7你真的需要使用路由器吗 112

第三部分选择网络解决方案 113

第11章ARCnet 113

11.1 ARCnet概览 113

11.1.1 ARCnet编址和消息传输 114

11.1.2集线器和网线 118

11.1.3总线和星型拓扑 118

11.1.4 ARCnet网络适配卡 120

11.1.5连接ARCnet LAN到以太LAN 120

11.2 ARCnet的故障诊断 120

第12章以太网 121

12.1以太网简史 121

12.2冲突:什么是CSMA/CA和CSMA/CD 124

12.2.1补偿算法 125

和交换机 126

12.3以太网拓扑限制 126

12.3.1以太网拓扑的限制因素 126

12.2.2定义冲突域——总线、集线器 126

12.3互连设备和网段线缆长度 127

12.3.3 5-4-3规则 127

12.4使用总线拓扑 127

12.5使用星型拓扑 128

12.6混合LAN拓扑 129

12.6.1树 129

12.6.2分级的星型 130

12.7使用主干连接公司 131

12.8以太网帧 131

12.8.2 802.3标准 132

12.8.1 XEROX PARC实验室的以太网 132

和以太网Ⅱ 132

12.8.3 802.2逻辑链路控制标准 133

12.9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 135

12.9.1快速以太网 135

12.9.2千兆位以太网 136

12.9.3 10千兆位以太网 137

12.10以太网问题 138

12.10.1冲突速率 138

12.10.2冲突类型 138

12.10.3本地冲突 138

12.10.6减少冲突 139

12.10.5采样间隔 139

12.10.4后期冲突 139

12.11以太网错误 140

12.11.1不正确的FCS和失调的帧 140

12.11.2短帧 141

12.12巨型帧和Jabber 141

12.12.2广播风暴 142

12.12.3监控错误 142

12.12.1多种错误 142

第13章令牌环网络 143

13.1令牌环网络概述 143

13.1.1令牌环的帧 145

13.1.2 LLC和MAC帧 146

13.2活动监控器和备用监控器功能 147

13.2.1环轮询(邻居结点通知) 148

13.2.2活动监控发生故障时网络的自修复 148

13.3环中的错误检测 149

13.3.1传输者故障 149

13.2.3活动监控器 149

13.3.2接收者故障 150

13.4早期令牌释放 150

13.5向环上增加一个站点 150

13.6物理星型拓扑 151

13.6.1 MAU(多站点访问单元) 151

13.7层次拓扑 152

13.6.2连接MAU——使用环内和环外端口建立一个更大的局域网 152

13.7.1源路由网桥 153

13.7.2网关——转换网桥 154

13.7.4令牌环网桥故障诊断 155

13.7.3令牌环交换 155

13.8使用令牌总线拓扑结构 156

13.9令牌环网布线规则 157

13.9.1何谓校准环长度 157

13.9.2 STP和UTP电缆的使用规则 157

13.10令牌环网连接器及介质过滤器 158

13.11布线场景 159

13.12.1令牌环网的统计数据 160

13.12监控令牌环网的使用及故障情况 160

1 3.12.3令牌环网的故障 161

13.12.2环错误监视器 161

13.13使用网络及办议分析仪 162

13.14令牌环网向远程网络监视MIB的扩展 162

13.15故障排除技巧 163

13.16在令牌环网和以太网之间进行选择 163

第14章无线网络:IEEE802.11(wi-Fi) 165

以及HomeRF 165

14.1可移动性:移动中的工作人员 165

14.2无线局域网的用途 165

14.3特殊专用网络和访问点AP 166

14.3.1特殊专用网 166

14.3.2使用AP调节无线网络通信 167

14.4 IEEE 802.11标准 168

14.4.1物理层 169

14.4.2介质访问控制层 169

14.4.3 MAC层的其他服务 170

14.5无线电波传输——FHSS和DSSS 170

14.6什么是Wi-Fi 171

14.7什么是HomeRF 172

14.7.1 HomeRF的MAC层和物理层 172

14.7.2安全问题和HomeRF 173

14.8无线网络干扰的来源 173

14.9应该选择哪种技术 174

第15章蓝牙技术 175

15.1蓝牙特殊兴趣集团 176

15.2蓝牙概览 176

15.3Piconet和Scatternet 176

15.3.1Piconet 177

15.3.2 Scatternet 178

15.5.2 ACL链路 179

15.5.3蓝牙数据包 179

15.5.1 SCO链路 179

15.5 SCO和ACL链路 179

15.4蓝牙设备模式 179

15.6什么是蓝牙的特性 180

15.6.1通用访问特性 181

15.6.2服务发现应用特性 182

15.6.3无线电话特性和内部通信特性 182

15.6.4串口特性 182

15.6.5头戴式耳机听筒特性 182

15.6.6拨号网络特性 182

15.6.7其他蓝牙特性 183

15.7蓝牙不仅仅是一个无线通信协议 183

16.1 WAP体系结构 184

第16章无线应用协议 184

16.2网关和万维网 185

16.2.1无线标识语言 186

16.2.2 WMLScript标准 187

16.2.3无线电话应用标准 187

16.3日历和电话簿信息 187

16.4 WAP论坛 188

第17章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189

17.1 FDDI双环拓扑 189

17.1.1端口和工作站 190

17.1.2环包卷 190

17.2 FDDI协议标准 192

17.1.3光学旁路交换机 192

17.1.4双穴重要设备 192

17.3.2 FDDI帧 193

17.3在FDDI环上传输数据 193

17.3.1使用光进行位编码 193

17.3.3目标令牌循环定时器和声明进程 194

17.3.4信标 195

17.4使用FDDI时的常见问题 195

17.4.1环包卷 195

17.4.2环初始化和帧检查序列错误 195

17.4.3维修 196

第18章拨号连接 197

18.1点到点协议和串行线Internet协议 197

18.2 SLIP 198

18.3 PPP 199

18.3.1建立一个链接:链路控制协议 200

18.3.2网络控制协议 202

18.4实例:配置一个Windows 2000专业版客户机 202

18.5当拨号不够快时 204

第19章专用连接 205

19.1租用线路 205

19.1.1 T载波系统 206

19.1.2 T1分组 207

19.1.3 T载波服务的问题诊断 207

19.2异步传输模式 208

19.2.1 ATM帧 209

模型) 210

19.2.3 ATM结构模型(B-ISDN/ATM 210

19.2.2 ATM连接 210

19.2.4局域网仿真 212

19.2.5 ATM服务类别 213

19.3帧中继和X.25协议 213

19.3.1帧中继头 214

19.3.2网络拥塞信号量机制 215

19.3.3局部管理接口机制 216

19.3.4使用交换虚拟电路 216

19.3.5使用帧中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217

19.4 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 217

19.4.1电缆和DSL网络拓扑结构的差异 218

19.4.2 PSTN快速入门 219

19.4.3 xDSL 219

19.4.4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工作原理快速入门 222

第四部分网络操作系统、协议和服务 225

第20章TCP/IP协议族概述 225

20.1 TCP/IP和OSI参考模型 225

20.1.1TCP/IP是协议、服务和 226

应用的一个集合 226

20.1.2 TCP/IP、IP和UDP 226

20.1.3其他各种协议 227

20.2.2 IP是一个非确认协议 228

20.2网际协议 228

20.2.1 IP是一个无连接传输协议 228

20.2.5 IP完成的工作 229

20.2.3 IP是一个不可靠协议 229

20.2.4 IP为网络提供地址空间 229

20.2.6检查IP数据报头信息 230

20.2.7 IP寻址 232

20.3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解析为 241

硬件地址 241

20.3.1代理ARP 244

20.3.2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244

20.4传输控制协议 244

20.4.2检查TCP头信息 245

20.4.1 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会话 245

20.4.3TCP会话 247

20.5用户数据报协议 252

20.4.4 TCP会话安全问题 252

20.5.1检查UDP头信息 253

20.5.2 UDP和ICMP之间的交互 253

20.6端口、服务和应用 254

20.6.1已知端口 254

20.6.2注册端口 254

20.7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255

第21章TCP/IP服务和应用 258

21.1文件传输协议 258

21.1.1 FTP端口和进程 259

21.1.3 FTP协议命令 260

21.1.2数据传输 260

21.1.4对FTP命令的服务器响应 262

21.1.5使用一个Windows FTP命令行 263

客户端 263

21.1.6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267

21.2Telnet协议 268

2 1.2.1什么是网络虚拟终端和NVT ASCⅡ 268

21.2.2Telnet协议命令和选项协商 269

21.2.3Telnet和身份验证 272

21.3 R实用程序 272

21.3.1传统的R实用程序的授权访问机制 272

21.3.2 rlogin实用程序 273

21.3.3使用rsh 275

21.3.4使用rcp 276

21.3.6使用ruptime 277

21.4 Finger某个人 277

21.3.5使用rwho 277

21.5其他TCP/IP相关的服务和应用 279

第22章TCP/IP网络的故障诊断工具 281

22.1首先检查主机系统的配置 281

22.1.1使用hostname命令 281

22.1.2使用ipconfig和ifconfig来检查主机配置 282

22.2无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使用ping和tracert来检查连接性 284

22.2.1使用ping命令 284

22.2.2使用traceroute命令 287

22.2.3 netstat和route命令 290

22.2.4 arp命令 293

22.2.5 tcpdump实用程序 294

22.2.6 WinDump实用程序 296

22.3使用nslookup命令来故障诊断名字 296

解析问题 296

第23章BOOTP协议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99

23.1什么是BOOTP 299

23.1.1 BOOTP的数据包格式 300

23.1.2 BOOTP的请求/响应机制 301

23.1.3 BOOTP供应商特定信息的选项部分 302

23.1.4下载操作系统 304

23.2 BOOTP的进一步发展——DHCP 304

23.2.1 DHCP的数据包格式和附加的选项 305

23.2.2 DHCP客户机/服务器交换 307

DHCP服务器服务 310

23.3.1在Windows 2000服务器上安装 310

DHCP服务器的例子 310

23.3个在Windows 2000中安装和配置 310

23.3.2给服务器授权 311

23.3.3使用MMC的Action菜单 312

23.3.4配置DHCP服务器和范围选项 316

23.3.5提供对BOOTP客户机的支持 318

23.3.6激活DHCP中继代理 318

23.3.7什么是DHCP集群 319

23.3.8在大的或可路由环境中使用DHCP 320

23.3.9 DHCP如何与微软的动态域名 320

服务交互 320

23.3.10预留与排除 322

23.3.11什么是APIPA(自动私有IP地址分配) 322

23.3.12微软DHCP的故障诊断 323

23.3.13管理日志 323

24.1硬件与协议地址 325

24 2 NetBIOS 325

第24章域名解析 325

24.2.1 LMHOSTS文件 326

24.2.2 Windows的网络名字服务(WINS) 328

24.3在Windows 2000中安装WINS服务器 336

24.4 TCP/IP名字 339

24.4.1 HOSTS文件 340

24.4.2域名服务 341

24.5在Windows 2000服务器中安装DNS 349

24.6网络信息服务 350

第25章Microsoft活动目录服务概览 351

25.1什么是活动目录 351

25.1.1目录与目录服务 351

25.1.2感兴趣的对象 352

访问协议 353

25.1.3什么是活动目录的传送者 353

25.1.4从X.500和DAP到轻量级目录 353

25.1.5什么是模式 354

25.2对象与属性 355

25.2.1目录中的标准对象 355

25.2.2目录中的命名对象 356

25.3什么是域树,什么是森林 356

25.3.1域模式——可以安息了 357

25.3.2将目录划分为域 357

25.3.3域依然是域 358

25.3.4树与森林 358

25.4动态目录和动态DNS 358

25.4.2动态DNS 359

25.4.3如何在活动目录中使用DNS 359

25.4.1 Internet的主干与活动目录 359

25.4.4使用站点来管理大型的企业 360

25.4.5目录复制 361

25.4.6使用全局编目来汇总目录数据 362

25.5活动目录服务接口 362

25.5.1利用目录服务的应用程序开发 362

25.5.2域控制器和成员服务器 363

25.6活动目录模式 363

25.7在活动目录中查找对象 369

25.7.1查找用户账号 369

25.7.2在活动目录中查找打印机 372

25.7.3使用开始/搜索 373

26.1使用 Novell专用协议 374

第26章Novell Netware IPX/SPX概览 374

26.2回顾数据报服务和协议 375

26.2.1网络层 375

26.2.2传输层 375

26.3无连接服务和协议 376

26.4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协议 376

26.5网际包交换 376

26.5.1 IPX数据包通信 377

26.5.2 IPX数据包结构 378

26.6.1 SPX数据包通信 379

26.5.3 IPX帧类型 379

26.6顺序包交换 379

26.6.2 SPX数据包结构 380

26.6.3顺序包交换Ⅱ 381

26.7 Netware核心协议 381

26.7.1 NCP数据包签名选项 381

26.7.2服务器签名级别 382

26.7.3客户机签名级别 382

26.7.4数据包签名和工作服务器 383

26.7.5有效数据包签名级别 383

26.8 NetWare安全指南 384

26.7.6故障诊断数据包签名冲突 384

26.9 NCP协议无关性 384

27.1.1查看装订库结构 386

第27章Novell装订库和目录服务概览 386

27.1理解NetWare目录结构 386

27.1.2查看NetWare目录服务结构 387

27.1.3装订库服务 390

27.1.4比较装订库和NDS 392

27.2使用 Novell 目录服务 394

27.2.1使用NWADMN32 395

27.2.2建立和删除对象 395

27.2.3移动和重命名对象 397

27.2.4分配和设置权限 397

27.2.5使用NDS管理器 402

27.2.6设置装订库服务 405

第28章NetBIOS和NetBEUI 406

28.1 NetBIOS简史 406

28.2 NetBIOS名字 407

28.2.1第16个字符 408

28.2.3节点类型 409

28.2.2 NetBIOS范围ID 409

28.2.4 NetBIOS名字空间 411

28.2.5代表域名系统中的NetBIOS名字 411

28.2.6 NetBIOS名字更新和释放 412

28.3 NetBIOS服务 412

28.4定位网络资源:浏览网络 412

28.4.1客户端计算机 413

28.4.2域主浏览器 413

28.4.3当服务器或者浏览器出故障时 413

28.4.4浏览器选举 414

28.5服务器消息块协议和通用Internet文件系统 415

28.6使用nbtstat进行故障诊断 416

29.1基本路由类型 418

29.2 RIP路由 418

第29章路由协议 418

29.2.1路由器更新 420

29.2.2 RIP版本2 422

29.2.3 RIP的缺点 422

29.3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423

29.3.1链路状态数据库和区域 423

29.3.2 OSPF路由计算 423

29.4多协议标签交换 424

29.4.2添加一个标签 425

29.4.1结合路由和交换 425

29.4.3在MPLS中使用帧中继和ATM 426

30.1工作组和域 427

第五部分管理用户和资源 427

第30章 Windows NT域 427

30.1.1域间信任关系 428

30.1.2域控制器 430

30.1.3 Windows NT域模型 430

30.2 Windows NT用户组:本地组、本地域组和全局组 432

30.2.1内建用户组 433

30.2.3特殊用户组 434

30.2.2创建用户组 434

30.3管理用户账号 435

30.3.1向组中添加一个用户 435

30.3.2用户配置文件 436

30.3.3限定用户登录上网的时间 436

30.3.4限定用户登录的工作站 436

30.3.5账号信息 437

30.3.6允许拨号访问 437

30.3.7域控制器间复制 437

30.4口令和安全策略 438

30.5将登录问题减小到最少的策略 440

31.2.1在域中创建一个新用户 441

实用程序 441

第31章Windows 2000用户和计算机管理 441

31.2用户管理 441

31.1 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441

31.2.2管理其他用户账号信息 443

31.2.3使用Action菜单 445

31.3计算机管理 445

31.3.1往域中添加计算机 445

31.3.2管理其他计算机账号信息 446

31.4 Windows 2000用户组 447

31.4.1基于组范围选择组 447

3 1.4.2内建组 448

31.4.3创建一个用户组 450

31.4.4利用活动目录计算机和用户 450

管理单元 450

第32章管理UNIX和Linux用户 452

32.1用户管理 452

32.1.1 etc/passwd文件 452

32.1.2使用隐藏口令文件 453

32.1.4添加或删除用户账号 454

32.1.3 etc/groups文件 454

32.2.2 NIS映射 456

32.2网络信息服务 456

32.2.1主副NIS服务器 456

和映射位置 457

32.2.4使用domainname命令设置NIS域名 457

32.2.3 NIS服务器ypserve后台程序 457

32.2.5初试NIS:ypinit、ypserve和ypxfrd 458

32.2.6 NIS副设备 458

32.2.9其他有用的NISYP命令 459

32.2.8向NIS副服务器传递修改内容 459

32.2.7更改NIS映射 459

32.2.10 NIS客户机 460

32.3常见的登录问题 460

第33章文件服务器协议 461

33.1为何阅读本章 461

33.2服务器报文块 462

33.2.1 SMB报文类型 463

33.2.2 SMB安全预防措施 463

33.2.3协议谈判和会话建立 464

33.2.4访问文件 464

33.2.5使用NET命令 466

33.2.6监视和诊断SMB通信 468

33.2.7非Microsoft客户机Samba上使用SMB协议 470

33.3 NetWare核心协议 471

33.2.8通用Internet文件系统 471

33.3.1通用请求和响应 472

33.3.2猝发模式 472

33.3.3请求正被处理响应 472

33.3.4中止连接 473

33.4 UNIX(NFS) 473

33.4.1协议组成部分: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473

33.4.2外部数据表示 474

33.4.3 NFS协议和安装协议 474

33.4.4配置NFS服务器和客户机 475

33.4.5 NFS客户机后台进程 475

33.4.6服务器端后台进程 478

33.4.7诊断NFS问题 481

33.5 Microsoft分布式文件系统 483

33.5.1创建DFS根 483

33.5.2给DFS根添加链接 484

第34章权限和许可 486

34.1用户级和共享级资源许可 486

共享级安全 487

34.4 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下分配用户权限 487

共享级安全 487

34.4.1使用组更易于管理用户权限 488

34.4.2 Windows NT/2000用户权限 488

34.5 NTFS许可 490

34.5.1 Windows NT 4.0标准许可和特殊许可 492

34.5.2 Windows NT的许可是累积的 493

34.5.3 Windows 2000许可 493

34.5.4共享级许可 495

34.6 NetWare 496

34.6.2文件系统权限 497

34.6.3对象和属性权限 497

34.6.1信任方 497

目录权限 498

34.6.5权限的继承 498

34.6.4 NDS和文件系统的不同以及 498

34.6.6 Everyone组合[public]组 499

34.7 UNIX和Linux 500

34.7.1查看文件许可 500

34.7.2 SUID和SGID文件许可 501

34.7.3使用su命令 503

35.1打印协议和打印语言 504

35.2 TCP/IP打印 504

第35章网络打印协议 504

35.2.1 BSD后台打印系统:Ipr和Ipd 505

35.2.2 SVR4打印系统 512

35.2.3在Windows NT 4.0服务器上使用TCP/IP打印系统 516

35.2.4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使用TCP/IP打印系统 517

35.2.5配置NetWare打印机进行TCP/IP 519

打印 519

35.3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520

35.4 Internet打印协议 520

35.4.1 IPP对象类型 521

35.4.2 IPP操作 521

35.4.4 IPP的未来 522

35.4.5哪里可以找到IPP 522

35.4.3 1.1版本中存储的是什么 522

36.1 Windows打印服务器 526

36.1.1打印机和打印设备 526

第36章打印服务器 526

36.1.2在Windows NT 4.0服务器下添加一台打印机 528

36.1.3在Windows 2000服务器上添加 534

打印机 534

36.2在NetWare下打印 543

36.2.1 Print Queue对象属性 544

36.2.2 PrinterX对象属性 544

36.2.3 Print Server对象属性 545

36.2.4 PSERVER.NLM和NPRINTER.NLM 546

36.3基于硬件的打印服务器——打印服务器装置 546

第37章基本安全措施 549

37.1策略和机制 549

第六部分网络安全 549

37.1.1网络连接策略 550

37.1.2可接受的使用说明和指南 550

37.1.3扩展机制 551

37.1.4安全策略中应包含的内容 552

37.2物理安全措施 552

37.3安全性的两个方面 553

37.2.3用安全的方式处理硬件或介质 553

37.3.1事前:控制访问 553

37.2.2不间断电源 553

37.2.1锁门 553

37.3.2事后:审计使用 555

37.3.3口令 555

37.4系统守护进程与服务 557

37.5删去不必要的选项 558

37.6授权 558

37.6.1用户账户 559

37.6.2应用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及Web服务器 559

37.7防火墙 559

第38章审计和其他监视措施 . 560

38.1 UNIX和Linux系统 560

38.1.1使用syslog 561

38.1.2系统日志文件 563

38.2配置Windows NT4.0审计策略 563

38.2.1创建审计事件 564

38.2.2使用Windows NT 4.0事件查看器 566

38.3配置Windows.2000审计策略 566

38.3.1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审计 568

38.3.2对打印机进行审计 569

38.3.3使用Windows 2000事件查看器 570

38.4 Novell安全性 571

第39章广域网中的安全问题 574

39.1你就是被攻击的目标 574

39.2计算机病毒、特洛伊木马程序及其他破坏性程序 575

39.2.1特洛伊木马程序 575

39.2.3病毒的感染 576

39.3普通的攻击 576

39.2.2计算机病毒 576

39.3.1拒绝服务攻击 577

39.3.2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577

39.3.3 SYN扩散 578

39 3.4 ICMP重定向 579

39.3.5死亡之Ping 579

39.3.7口令保护机制——智能卡 580

39.3.8网络后门 580

39.3.6仿造电子邮件 580

39.4网络嗅探器 581

39.6预防措施 582

39.6.1保护路由器 582

39.5电子欺骗和伪装 582

39.6.3保护主机 583

39.6.4 Tripwire 583

39.6.2成为攻击目标的网络 583

39.6.5查毒程序 584

39.6.6用户意识与培训 584

39.7关注安全信息 585

第40章防火墙 586

40.1什么是防火墙 586

40.2包过滤器 587

40.2.1按IP地址过滤 587

40.2.2基于协议的过滤 588

40.2.3基于端口号的过滤 589

40.3入侵检测(状态检查) 589

40.4代理服务器 590

40.4.1标准代理应用 592

40.4.2模拟终端用户:网络地址转换 594

40.4.3代理服务器的优点和缺点 594

40.5混合型防火墙 595

40.6如何确定防火墙是安全的 597

第41章虚拟专用网和隧道技术 598

41.1什么是VPN 598

41.2协议、协议、协议 599

41.3 IPSec协议 599

41.3.1互联网密钥交换 600

41.3.2认证头 601

41.3.3封装安全有效数据 601

41.4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 602

41.5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 603

第42章加密技术 604

42.1计算机与加密 604

42.2什么是加密 605

42.2.1专用密钥加密——对称加密 605

42.2.2公用密钥加密 606

42.2.3 RSA公用密钥加密 608

42.3数字鉴定 608

42.4极好的保密性 609

第43章诊断网络问题策略 611

43.1有文档记录的网络更易于进行故障诊断 611

第七部分网络故障诊断技术基础 611

43.2问题解决技术 614

43.2.1问题解决周期 614

43.2.2审计网络以找出问题来源 616

43.3故障诊断的陷阱 616

第44章网络测试和分析工具 617

44.1基础:测试电缆 617

44.1.2电缆测试器 618

44.1.3位误码率测试器 618

44.1.1手持式电缆检验器 618

44.1.6设定脉冲宽度 619

44.1.5阻抗 619

44.1.7速度 619

44.1.4时域反射计 619

44.2网络和协议分析仪 620

44.2.1建立基线 620

44.2.3协议解码 621

44.2.4过滤 621

44.2.2统计数据 621

44.2.5基于软件的分析仪 622

44.2.6其他软件局域网分析仪产品 624

44.2.7硬件分析仪 625

44.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626

44.3.1 SNMP原语 626

44.3.2网络对象:管理信息库 627

44.3.4通向SNMPv2和SNMPv3的曲折 628

道路 628

44.3.3 proxy代理 628

44.3.5 RMON 629

第45章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网络故障诊断 631

45.1电源故障 631

45.2计算机配置问题 632

45.3组件问题——从这到那不通了 634

45.5防火墙问题 635

45.6保持网络健康 635

45.4保护电缆 635

45.7无线联网问题 636

45.8如果这些都失败了 636

46.1 ARCnet概览 637

第46章从ARCnet升级到以太网或令牌环 637

46.2升级到以太网或者令牌环 637

第八部分硬件升级 637

46.2.1新网络的布线 638

46.2.2解决性能上的问题 641

47.1为什么要升级到以太网 642

47.2把令牌环逐步升级到以太网 642

第47章从令牌环升级到以太网 642

47.2.2位和结构 643

47.2.3发送通知 643

47.2.1传输中遇到的困难 643

47.3.1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 644

47.3替换所有的令牌环网设备 644

47.3.2网络电缆和连接器 644

47.2.4路由信息 644

47.3.3网络适配器卡 645

或更高 646

48.1要考虑的硬件及软件因素 646

第48章从10Base-2网络升级到10Base-T 646

48.1.1电缆 647

48.1.2网络适配器卡 648

48.1.3电缆连接器 648

48.1.4网桥、集线器、中继器和交换机 649

48.2用不同的电缆或者拓扑结构连接网络 649

48.3其他可能性 650

或千兆位以太网 651

49.1将千兆位以太网用于网络主干线中 651

第49章从10Base-T升级到快速以太网 651

49.3千兆位以太网可以覆盖的范围 652

49.4升级到千兆位以太网 652

49.2 在高端服务器中使用千兆位以太网 652

49.5展望未来 653

第50章从网桥升级到路由器和交换机 654

50.1超越小型局域网的局限 654

50.1.1网络分段 655

50.1.2远距离连接 655

50.2.1网络协议问题 656

50.2.2网络地址问题 656

50.2从网桥升级到路由器 656

50.2.4通过路由器分割网络 657

50.2.5连接到较大的广域网 657

50.2.3其他路由器管理问题 657

50.3从网桥升级到交换机 658

第51章在LAN中应用无线组网技术 661

51.1为什么使用无线网络 661

51.2为访问点定位 662

51.3安全问题 662

51.4一点建议 663

52.1概述 665

NT 4.0/2000 665

52.2 Windows协议和服务 665

第52章从Novell NetWare迁移到Windows 665

第九部分迁移和集成 665

52.2.1 NetWare客户服务 666

52.2.2 NetWare网关服务 667

52.3微软NetWare服务包5.0 671

52.3.1 NetWare文件及打印服务4.0 671

52.3.2 NetWare文件及打印服务5.0 674

52.3.3 NetWare目录服务管理器 676

52.3.4微软目录同步服务 677

52.3.5文件迁移工具 680

和Linuxl的集成 686

53.1概览 686

第53章Windows NT 4.0/2000与UNIX 686

53.2 Windows NT对UNIX协议以及工具的支持 687

53.2.1 TCP/IP 687

53.2.2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与BOOTP 692

53.3微软UNIX服务包插件2.0版本 693

53.3.1网络文件系统 693

53.2.3域名系统 693

53.3.2 Korn Shell 694

53.3.3密码同步 696

53.3.4用户名映射 697

53.3.5新的telnet服务端和客户端软件 697

53.3.6 ActiveState ActivePerl 5.6 698

53.4 SAMBA 698

53.5 Sun网络信息系统 699

53.6 Windows NT的终端服务器版本 699

Windows NT 4.0/2000 700

54.1建立独立的桌面网络 700

第54章从UNIX迁移到 700

54.2逐步迁移用户账号 702

54.3迁移文件 702

54.3.2不要忘记SAMBA 703

54.4如何迁移应用程序 703

54.3.1使用Services for Unix 2.0迁移文件 703

54.5可供使用的其他工具 704

2000或更高 705

55.1准备工作 705

第55章从Windows NT 4.0迁移到Windows 705

55.1.1域控制器和成员服务器 706

55.1.2在商业组织中将目录结构模块化 706

55.1.3域只是名字空间的一部分 707

55.1.4迁移所考虑的事项:分散相对应的集中化管理 708

55.2实现一个到活动目录的迁移 709

55.2.1从升级主域控制器开始 709

55.2.2将其他域加入到现存的树 711

55.2.3优先处理主域 711

55.2.4然后升级其余的备份域控制器BDC 713

55.3接下来做什么 713

第56章NetWare和Linux的集成 714

56.1为什么使用Linux 714

56.2.2打印机共享 715

56.2.1文件共享 715

56.2.3用户认证 715

56.2 Linux和NetWare之间的主要区别 715

56.4网络协议 716

56.5应用软件 716

56.3移动用户账号 716

56.6 NetWare for Linux 717

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 719

57.1用户账号的思考 719

第57章多协议网络:NetWare、UNIX、 719

57.3文件和打印机访问 720

57.4网络协议 720

57.2管理资源权限和许可 720

57.5用特殊应用来巩固一般应用和划分 721

网络 721

58.1标准、标准、更多的标准 722

58.2无线网络 722

第58章未来构想 722

58.3长距离以太网 723

58.4 Internet——和Net 724

58.4.1更多的域名 725

58.4.2什么是IPv6 725

第十部分附 录 727

附录A OSI 7层参考模型 727

附录BTCP和UDP公用端口 730

附录C NetWare登录脚本参考 762

附录D目录服务:X.500和LDAP概览 772

附录E网络信息资源 777

附录F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780

和POP3概览 780

光盘安装指导 786

34.3 Windows NT 4.0和Window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