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化学部分 1
第一章 相平衡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一、相 1
二、组分 1
三、独立组分数 1
四、自由度 2
五、相律 2
第二节 水的相图 2
第三节 二组分液-液平衡体系 3
第四节 二组分气-液平衡体系 4
一、理想溶液 4
二、Raoult定律——理想溶液的蒸气压 4
三、蒸馏与精馏 5
四、水蒸气蒸馏 6
第五节 分配定律及其应用 7
一、分配定律 7
二、分配定律的应用——萃取 7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 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9
一、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9
二、化学反应速度的测定 10
三、反应机理的含义 10
第二节 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1
一、反应级数和反应速度常数 11
二、一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其特征 11
三、零级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其特征 12
第三节 反应级数的确定 13
一、尝试法 13
二、图解法 13
三、半衰期法 13
四、微分法 13
第四节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4
第五节 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5
一、溶剂的极性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5
二、溶剂的介电常数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5
三、离子强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5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5
第六节 光化反应 16
第三章 表面现象 17
第一节 表面积现象 17
一、表面张力 17
二、Gibb’s吸附等温式 17
三、溶液表面张力常用测定方法 18
第二节 表面积与表面自由能 18
一、表面积 18
二、表面Gibb’s自由能 18
第三节 铺展与润湿 19
一、液体的铺展 19
二、固体的润湿 21
第四节 溶液表面吸附层结构 22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 23
一、亲水亲油平衡值 23
二、胶团的形成及临界团浓度 24
三、Kafft点和昙点 25
四、表面活性剂的药理作用和毒性 26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7
一、润湿与去润湿作用 27
二、乳化与破乳 28
三、发泡与消沫 28
四、增溶作用 29
五、去垢作用 29
第四章 胶体溶液 30
第一节 分散体系 30
一、分散体系的概念 30
二、分散系的分类 30
第二节 溶胶的特征 31
一、多相性 31
二、高度分散性 31
三、聚结不稳定性 31
第三节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31
一、分散法 31
二、凝聚法 32
三、溶胶的净化 33
第四节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3
一、布朗运动 33
二、扩散 34
三、沉降 34
第五节 溶胶的电学性质 34
一、电动现象 34
二、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35
三、双电层与溶胶微粒的结构 35
四、ζ电位或动电位 35
第六节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36
一、溶胶的稳定性 36
二、溶胶的聚沉 36
第七节 高分子溶液 37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37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8
三、高分子溶液的基本性质 38
第二篇 中药药剂单元操作基础 40
第五章 粉碎与筛析 40
第一节 粉碎 40
一、粉碎 40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 40
三、粉碎的方法 41
四、粉碎机械 43
第二节 筛析 45
一、筛析 45
二、筛析的工艺与器械 46
第三节 微粉学 47
一、微粉学的概念 47
二、微粉的特性 48
第四节 防尘与除尘 52
一、防尘的意义和措施 52
二、除尘的方法与设备 52
第六章 提取与分离 54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性质 54
一、生物碱 54
二、苷类 56
三、醌类 56
四、香豆素和木脂类 57
五、黄酮类化合物 58
六、强心苷 59
七、皂苷 59
八、萜类和挥发油 60
九、有机酸 61
十、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62
十一、多糖 62
十二、鞣质 63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及浸出的关系 63
一、有效成分 63
二、辅助成分 63
三、无效成分 64
四、组织成分 64
第三节 浸提原理 64
一、植物性药材的浸提原理 64
二、动物性药材的浸提原理 64
三、浸提时应注意的问题 65
第四节 常用的浸提方法与设备 66
一、煎煮法 66
二、浸渍法 67
三、渗漉法 68
四、回流法 70
五、水蒸气蒸馏法 70
六、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71
第五节 常用的分离方法和设备 72
一、沉降分离法 72
二、离心分离法 72
三、滤过分离法 73
第六节 常用的精制方法与设备 74
一、水提醇沉淀法(水醇法) 74
二、醇提水沉淀法(醇水法) 76
三、絮凝沉降法 76
四、大孔树脂精制法 76
第七章 浓缩与干燥 77
第一节 浓缩 77
一、浓缩的基本原理与注意事项 77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78
第二节 干燥 82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82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 83
三、干燥设备的选择 87
第八章 灭菌法 89
第一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89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 89
二、物理灭菌法 91
三、化学灭菌法 92
四、无菌操作法 93
第二节 空气洁净技术及其应用 93
一、常用净化设备 94
二、洁净级别划分 95
三、各种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 95
第三篇 药剂检验基础 97
第九章 药剂常用检验方法 97
一、相对密度测定法 97
二、水分测定法 98
三、浸出物测定法 99
四、鞣质含量测定法 100
五、挥发油测定法 100
六、崩解时限检查法 101
七、融变时限检查法 103
八、溶出度测定法 104
九、释放度测定法 107
十、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108
十一、片剂脆碎度检查法 109
十二、最低装量检查法 110
十三、热原检查法 110
十四、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1
第四篇 中药制剂概述 113
第十章 液体药剂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一、含义与特点 113
二、分类 113
第二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113
一、溶液剂 113
二、芳香水剂与露剂 114
第三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114
一、分类 114
二、胶体溶液的制备 114
第四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114
一、影响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114
二、混悬液的稳定剂 115
三、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115
第五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115
一、常用乳化剂 115
二、乳化剂的选用要点 115
三、乳剂的稳定性 116
四、乳剂的制备 116
第六节 液体药剂的矫臭与矫味 116
一、甜味剂 116
二、芳香剂 116
三、胶浆剂 116
第七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17
一、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 117
二、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 117
第十一章 浸出药剂与胶剂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一、含义与特点 118
二、分类 118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18
一、制备工艺 118
二、制备的注意事项 119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19
第十二章 散剂与丸剂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一、含义与特点 121
二、分类 121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22
一、制备工艺 122
二、制备的注意事项 122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23
一、散剂 123
二、丸剂 123
第十三章 硬胶囊剂、颗粒剂与片剂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一、含义与特点 124
二、分类 124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25
一、制备工艺 125
二、制备的注意事项 125
三、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6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27
一、硬胶囊剂 127
二、颗粒剂 127
三、片剂 127
第十四章 外用膏剂与栓剂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一、含义与特点 128
二、分类 128
三、外用膏剂和栓剂中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128
第二节、制备方法 129
一、基质 129
二、制备工艺 129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30
一、外用膏剂 130
二、栓剂 130
第十五章 软胶囊剂与滴丸剂 131
第一节 概述 131
一、软胶囊剂的含义与特点 131
二、滴丸剂的含义与特点 131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31
一、软胶囊剂 131
二、滴丸剂 131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32
一、软胶囊剂 132
二、滴丸剂 132
第十六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一、含义与特点 133
二、分类 133
三、热原 133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34
一、注射剂 134
二、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136
三、滴眼剂 136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37
一、注射剂 137
二、滴眼剂 137
第十七章 丹药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一、含义与特点 138
二、分类 138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38
一、原料 138
二、制备工艺 138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38
一、性状 138
二、鉴别 139
三、含量测定 139
第十八章 气雾剂 140
第一节 概述 140
一、含义与特点 140
二、分类 140
三、气雾剂的吸收 140
第二节 制备方法 141
一、气雾剂的组成 141
二、气雾剂的制备 141
第三节 质量要求与检查 141
第五篇 典型品种解析 142
第十九章 典型品种解析 142
一、复方碘口服溶液 142
二、薄荷水 142
三、金银花露 142
四、炉甘石洗剂 142
五、石灰搽剂 143
六、液状石蜡乳剂 143
七、复方扶芳藤合剂 143
八、止喘灵口服液 144
九、单糖浆 144
十、儿康宁糖浆 144
十一、益母草膏 144
十二、舒筋活络酒 145
十三、藿香正气水 145
十四、当归流浸膏 145
十五、颠茄浸膏 146
十六、避瘟散 146
十七、九一散 146
十八、蛇胆川贝散 147
十九、维血宁颗粒 147
二十、小青龙颗粒 147
二十一、山楂泡腾颗粒 148
二十二、葛根汤颗粒剂 148
二十三、黄葵胶囊 148
二十四、十滴水软胶囊 148
二十五、香连丸 148
二十六、牛黄解毒丸 149
二十七、六味地黄丸 149
二十八、苏冰滴丸 149
二十九、精制冠心片 149
三十、舒胸片 150
三十一、牛黄解毒片 150
三十二、冠心丹参片 150
三十三、安胃片 150
三十四、徐长卿软膏 151
三十五、老鹳草软膏 151
三十六、狗皮膏 152
三十七、伤湿止痛膏 152
三十八、复方蛇床子栓 153
三十九、驱蛲栓 154
四十、止喘灵注射液 154
四十一、鱼腥草注射液 154
四十二、清热解毒注射液 155
四十三、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155
四十四、珍珠明目滴眼液 155
四十五、复方丹参气雾剂 156
第二十章 计算举例 157
一、球磨机的转速计算 157
二、乙醇浓度的换算 157
三、水提醇沉淀法中加醇量的计算 157
四、丸剂起模用粉量的计算 157
五、片重计算 158
六、栓剂置换值计算 158
七、冰点降低数据法计算等渗调节剂用量 159
八、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等渗调节剂用量 159
九、一级反应的药物有效期计算 159
十、一级反应的药物半衰期计算 160
第六篇 中药炮制学基础 161
第二十一章 概述 161
一、概述 161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61
第二十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 164
一、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164
二、炮制与临床疗效 164
三、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165
第二十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66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166
一、制毒 166
二、增效 167
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167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68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68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68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169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169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169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169
第二十四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与贮藏保管 170
第一节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170
一、外观质量要求 170
二、内在质量要求 170
第二节 贮藏保管 170
一、常见的变异现象 170
二、保管的方法 171
第二十五章 净制 172
第一节 清除杂质 172
第二节 分离和去除非用药部位 172
一、分离药用部位 172
二、去除非用药部位 172
第三节 其他加工 174
一、碾捣 174
二、制绒 174
三、拌衣 174
四、揉搓 174
第二十六章 切制 175
第一节 切制前水处理 175
一、常用水处理的方法 175
二、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175
第二节 饮片的类型选择原则及切制方法 175
一、饮片的类型 175
二、选择原则 175
三、切制方法 176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方法 176
一、自然干燥 176
二、人工干燥 176
第四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 176
第二十七章 炒法 177
第一节 清炒法 178
一、炒黄 178
二、炒焦 180
三、炒炭 181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181
一、麸炒 181
二、米炒 182
三、土炒 182
第三节 烫法 183
一、砂烫 183
二、蛤粉烫 184
三、滑石粉烫 184
第二十八章 炙法 185
第一节 酒炙法 185
第二节 醋炙法 186
第三节 盐炙法 187
第四节 姜炙法 188
第五节 蜜炙法 189
第六节 油炙 190
第二十九章 煅法 191
第一节 明煅法 191
第二节 煅淬法 191
一、煅淬的原理 192
二、注意事项 192
第三节 扣锅煅法 193
一、炒炭与煅烧的区别 193
二、注意事项 193
第三十章 蒸、煮、?法 194
第一节 蒸法 194
一、分类 194
二、注意事项 194
第二节 煮法 195
一、分类 196
二、注意事项 196
第三节 ?法 197
第三十一章 复制法 199
第三十二章 发酵、发芽法 200
第一节 发酵法 200
第二节 发芽法 201
第三十三章 其他制法 202
第一节 煨法 202
第二节 制霜法 202
一、去油制霜法 203
二、渗析制霜法 203
三、升华制霜法 204
四、煎煮制霜法 204
第三节 提净法 204
第四节 水飞法 205
第五节 干馏法 206
参考文献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