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洛贝尔图斯的所谓“租”的理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的根本区别何在? 1
2.怎样理解《资本论》第二卷既是第一卷的继续又是第三卷的引言? 5
3.《资本论》第二卷考察的产业资本与第一、三卷考察的产业资本有何共同点和区别点? 8
4.《资本论》第二卷的三篇之间以及各篇内部是怎样体现从简单上升到复杂的方法的? 10
5.为什么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什么意义? 13
6.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补充的流通过程是广义的流通过程,还是狭义的流通过程?它是否构成《资本论》第二卷研究对象的全部内容? 17
7.作为《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流通过程”是否包括生产过程?如果其中包括生产过程,那么它与第一卷研究的资本的生产过程有何区别? 18
8.为什么说单纯商品流通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先于资本流通? 19
9.从形式上看,《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起点并不是《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终点,它倒是与第一卷的第二篇直接相联系,那么,为什么它与第一卷的第二篇相隔如此之远呢? 21
10.《资本论》第二卷中的货币资本总循环的公式与第一卷中的资本总公式有何异同? 24
11.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中,马克思为什么首先分析货币资本的循环? 25
12.《资本论》第二卷关于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论述和第一卷另外两处关于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论述内容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9
13.怎样理解“任何商品生产的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经营”(第44页)? 33
14.为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客运和货运一起作为产业部门? 35
15.《资本论》第二卷使用的“总流通”这一概念,除了包括流通领域之外,是否还包括生产领域? 37
16.《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着重分析了总流通过程W′—G′—W具有什么意义? 39
17.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章中,马克思是怎样区分货币的自愿贮藏和非自愿贮藏的? 41
18.为什么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不能用W表示,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不能用W″表示,而在所有情况下必须一律都要用W′表示? 43
19.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45
20.资本循环的相继进行和资本各部分的并列存在之间的关系怎样?它们之间是谁决定谁? 49
21.《资本论》第一卷第834页提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第二卷却又指出, 51
资本“是一种运动,……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第122页)两者如何统一起来? 51
说明他认为价值仅是存在于各种商品的交换关系之中而不独立存在的“单纯抽象”(第122—123页),贝利的这两种观点是否自相矛盾? 56
22.《资本论》第一卷引证了赛米尔·贝利的话,说明他认为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而《资本论》第二卷又引证了他的另一段话, 56
23.赛米尔·贝利“把价值的独立性看作是单纯抽象”和列宁所说的“价值的抽象”有何本质区别? 58
24.《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强调指出贱买贵卖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为什么第二卷第四章却又讲资本家“实际上必定是‘贱买贵卖’(第134页)?这两种说法如何统一起来? 61
25.为什么《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的流通时间里的流通是指广义的流通,而第六章的流通费用里的流通却是指狭义的流通? 62
26.《资本论》第二卷第六章分析的纯粹流通费用与非纯粹流通费用有何区别? 63
27.为什么说保管费用“对社会来说,是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第154页),但它“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则可以成为发财致富的源泉”(同上)? 67
28.既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只适用于生产资本,不适用于在流通过程中执行职能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那么为什么说“这两种新形式是资本由流通过程得到的”(第175页)? 68
29.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八章中,一方面说:“固定在劳动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和其他任何部分一样要进行流通。 69
……全部资本价值是处在不断流通之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资本都是流动资本。” 69
30.《资本论》中有时说折旧基金要“在资本需要以实物形式进行再生产时来补偿资本。”(第192页) 71
但在不少地方又讲它可以当作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那么折旧基金的性质究竟是补偿基金还是积累基金呢? 71
31.《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与第二卷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关系如何? 73
32.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十、十一章中,马克思是怎样揭露和分析英国资产阶级古典学派以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掩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对立的? 76
33.斯密把工人的生活资料作为流动资本的错误观点,是怎样被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发展成为所谓的“劳动基金”学说的?这种学说是怎样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辩护的? 81
34.既然李嘉图以物的耐用程度作为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标准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 83
第二卷第十一章中却又说“材料的耐用性是它执行劳动资料职能的一个条件,从而也是使它成为固定资本的流通方式的物质基础”(第247页)? 83
35.既然《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研究的流通时间是广义的流通时间,其中包括劳动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85
那么,它与第十二、十三、十四章分别考察的劳动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有何区别呢? 85
36.《资本论》第二卷第五章和第十四章的题目都是“流通时间”,两者考察的内容有何区别? 87
37.《资本论》第二卷的分析说明了通过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 89
这与《资本论》第一卷所揭示的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中产生,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原理是否矛盾? 89
38.资本家一方面想方设法加速资本周转,另一方面又尽量减少固定资本的物质磨损,两者是否矛盾? 91
39.怎样理解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本身就是一种劳动生产力”?(第312页) 93
40.《资本论》第二卷提到的年剩余价值率在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95
4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二篇与第三篇之间有何共同点和区别点? 98
42.能否说《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二篇着重研究资本的形式变化,而第三篇着重研究资本的物质变化? 100
43.《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研究的“资本的积累过程”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有何区别? 101
44.《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题目为什么叫“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之后加上“流通”两字具有什么意义? 103
45.《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的社会总资本,除了包括产业资本外,其中是否还包括流通资本? 106
46.在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马克思在哪些地方运用了抽象法?为什么要如此广泛地运用抽象法? 107
47.为什么马克思在阐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公式中使用的数字没有单位? 110
48.既然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要以商品资本循环公式作为基础,那么,为什么在作为《资本论》 111
第二卷第三篇的导言的第十八章,非但没有分析商品资本循环公式的特点,反而专门有一节分析货币资本的作用呢? 111
49.怎样科学评价魁奈在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方面的贡献? 113
50.《资本论》第一卷第648页注(32)指出:“亚·斯密对再生产过程从而对积累的说明,在很多方面不仅没有比他的前辈特别是重农学派有所进步,甚至有决定性的退步”, 119
那么,为什么《资本论》第二卷第十九章“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分析斯密比分析重农学派所花的篇幅反而要多得多? 119
51.《资本论》第二卷第十九章批判了“斯密教条”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可以分解为v+m,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在第二十章中却又说;尽管对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来说,他们的产? 124
价值分成c+v+m,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这些产品的价值却可以分成v+m”(第475页)呢?马克思的这句话与“斯密教条”之间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124
52.怎样理解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和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基本前提的两个原理? 129
53.《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是怎样把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同时加以考察的? 133
54.为什么说把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进行对比就会产生困难和假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怎样从理论上揭穿这些假象的? 138
55.为什么马克思在其他地方把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称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称为第Ⅱ部类,而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却相反, 142
把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称为第Ⅰ部类,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称为第Ⅱ部类? 142
56.为什么马克思在其他地方谈到过第Ⅲ部类,而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却没有第Ⅲ部类? 143
57.在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能否用“三次产业”去代替或者用“第三产业”去补充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145
58.能否在两大部类之外再加上人口作为第Ⅲ部类? 147
59.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学说与将社会生产划分为农、轻、重之间的关系怎样? 148
60.为什么说Ⅰ(v+m)=Ⅱc是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9
61.为什么一方面说简单再生产“只是一个抽象”(第438页),另一方面又说它“是积累的一个现实的因素”(同上)? 154
62.《资本论》第二卷是如何区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 156
63.《资本论》第二卷是怎样分析第Ⅰ部类积累决定第Ⅱ部类积累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特有的原理还是一切社会生产共有的原理? 159
64.“积累”这个经济范畴,在《资本论》中究竟是只从一重含义上使用它,还是从二重含义上使用它? 163
65.《资本论》有没有肯定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165
66.《资本论》第二卷一方面说,“货币贮藏根本不是生产”(第555页)、“货币本身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第552页) 167
另一方面又说,货币贮藏已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第556页)这两种说法如何统一起来? 167
67.扩大再生产除了前提条件外是否还需要有平衡条件?在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平衡条件中,除了包含追加生产资料外,是否还包含追加消费资料? 169
68.《资本论》划分内含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172
69.既然马克思把扩大再生产区分为内含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为什么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研究扩大再生产时却只用外延扩大再生产一种图式? 175
70.《资本论》究竟有没有提出过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175
71.为什么《资本论》一方面大量论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历史事实和客观趋势,另一方面在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却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未予注意? 181
72.《资本论》第二卷第九章…方面说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为周期性的危机造成了物质基础”。 182
(第207页)另一方面又说“就整个社会考察,危机又或多或少地是下一个周转周期的物质基础。”(同上)那么,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与危机究竟谁是谁的物质基础呢? 182
73.怎样理解“出现贸易逆差的市场和出现贸易顺差的市场会同时发生危机”(第353页)? 184
为什么说这种生产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它却是祸害”(第526页)? 185
74.《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是怎样分析由于固定资本补偿更新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生产过剩的? 185
75.《资本论》提到:“固定资本生产和流动资本生产的不平衡,是经济学家在说明危机时惯用的根据之一。”(第527页)这种观点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它错在什么地方? 188
76.《资本论》第二卷第456页批判了“危机是由于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或缺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引起的”错误观点,而第351页注分析造成危机的原因时却又说:“商品的出售, 190
商品资本的实现,从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受大多数人总是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必然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那种社会的消费需求的限制。”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190
77.《资本论》第二卷考察资本循环用的是货币资本循环公式,考察资本周转用的是货币资本循环公式和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192
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用的是商品资本循环公式,这是为什么? 192
78《资本论》第二卷分析了哪些流通过程? 198
79.《资本论》第二卷提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资本的总流通过程、资本的总生产过程,它们所经历的时间是否相等? 203
80.资本的流通过程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和实现论三者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是如何统一起来的? 205
81.《资本论》第二卷是怎样分析在资本循环中出现的货币职能和货币资本职能、商品职能和商品资本职能以及生产资料职能和生产资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的? 206
82《资本论》第二卷是怎样分析商品资本(W′)中的剩余价值实现所需要的货币的来源问题的? 210
83.怎样理解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资本主义生产者预付到流通中去的货币流回到它的起点“是一个规律”(第512页)? 217
84.《资本论》第二卷分析了哪三种不同含义的总循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