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毒学的历史与进化 1
一、病毒学前历史 1
二、病毒的发现 2
三、病毒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
四、分子病毒学的发展 5
五、病毒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5
第二节 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7
一、病毒的定义 7
二、病毒的进化 8
三、病毒的分类 10
第二章 病毒的组成及其基因组 19
第一节 病毒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9
一、病毒衣壳的对称及其吸附 20
二、病毒的螺旋状衣壳 20
三、二十面体(等轴)衣壳 22
四、复合体病毒衣壳 24
五、包被病毒 24
六、病毒的蛋白质 25
第二节 病毒的基因组及其结构 27
一、病毒基因组的分类 28
二、大DNA病毒 29
三、小DNA病毒 30
五、RNA病毒(节段基因组) 31
四、RNA病毒(非节段基因组) 31
第三章 病毒吸附宿主细胞及其内化过程 35
第一节 细胞表面的结构特征 35
一、细胞外基质 35
二、细胞膜 35
三、细胞膜蛋白 36
第二节 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 36
一、各种不同病毒的受体 37
二、病毒对受体的吸附 39
三、细胞对病毒的内吞作用 41
第三节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42
一、病毒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侵入宿主细胞 42
二、病毒通过内吞作用侵入宿主细胞 44
三、无包膜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46
四、参与病毒脱壳的分子 48
第四节 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核的分子机制 49
一、介导蛋白质入核的细胞通路 49
二、不同病毒基因组的入核机制 50
第四章 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54
第一节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特点 54
一、半保留复制 55
二、复制的原点与复制方向 55
三、连续复制与不连续复制 55
四、复制酶及附属蛋白 55
五、复制的触发机制 58
一、病毒DNA复制多样性的产生 59
二、病毒DNA复制方式 59
第二节 病毒DNA复制的多样性 59
三、双链闭环病毒DNA的复制 60
四、双链线性DNA病毒的复制 63
五、单链线性DNA病毒的复制 66
第三节 宿主细胞对病毒DNA复制的影响 67
一、病毒基因产物诱导宿主细胞复制蛋白的合成 67
二、Rb基因与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68
三、p53基因与DNA病毒复制 68
四、大量病毒复制蛋白的合成 69
五、病毒DNA的限制性复制 69
六、病毒复制部位的特点 70
一、DNA病毒遗传学特征 71
第四节 病毒DNA的遗传与变异 71
二、病毒基因组的重组 72
三、缺陷病毒 73
第五节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调控 74
第五章 RNA病毒基因复制 78
第一节 RNA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复制特征 79
一、RNA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 79
二、不同基因组RNA病毒的复制特征 81
三、RNA病毒基因的多样性形成 83
第二节 RNA病毒的RNA复制 85
一、RNA依赖的RNA多聚酶 85
二、病毒RNA依赖的RNA合成的起始机制 86
三、RNA依赖的RNA合成 90
第三节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复制机制 96
一、逆转录酶的结构与特征 97
二、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过程 98
三、整合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101
四、DNA的整合反应 103
第六章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 106
第一节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原理 106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 106
二、λ噬菌体基因的表达调控 107
三、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 108
第二节 病毒基因的转录调控 109
一、转录的起始和转录复合体的建立 109
二、病毒蛋白在转录中的作用 110
第三节 病毒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112
一、转录产物的加工 113
二、转录产物的输出 116
三、病毒蛋白在转录后的调控作用 117
第四节 病毒基因的翻译及翻译后调控 119
一、多聚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处理 119
二、渗漏扫描机制 119
三、翻译重新起始 120
四、核糖体ORF移位 120
五、翻译终止的抑制 121
第五节 各类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 122
一、双链DNA病毒 122
二、单链DNA病毒 123
三、双链RNA病毒 123
四、正链RNA病毒 124
六、带有DNA中间体的正链RNA病毒 125
五、负链RNA病毒 125
七、带有RNA中间体的双链DNA病毒 126
第七章 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和释放 130
第一节 病毒核衣壳的装配 130
一、DNA病毒核衣壳的装配 130
二、RNA病毒核衣壳的装配 135
第二节 子代病毒粒子的成熟 139
一、病毒蛋白的水解加工 139
二、其他成熟反应 141
第三节 病毒包膜的获得 141
一、从核膜上获取包膜 141
二、从细胞质内膜上获取包膜 142
第四节 病毒粒子的释放 143
三、从细胞膜上获取包膜 143
一、无包膜病毒的释放 144
二、包膜病毒的释放 144
三、病毒在细胞之间的扩散 145
第八章 病毒感染的特点 149
第一节 病毒感染类型 149
一、急性感染 150
二、持续性感染 150
三、其他类型的感染 151
第二节 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 152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152
二、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 153
三、病毒的组织亲嗜性 155
四、病毒的排出和传播 156
第三节 病毒感染对宿主造成的损伤 157
一、杀细胞效应 157
二、非杀细胞效应 158
三、免疫病理损伤 158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161
一、细胞凋亡概述 162
二、病毒对细胞凋亡的抑制 163
三、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167
第五节 宿主对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 169
一、遗传因素 170
二、非遗传因素 170
一、致瘤性RNA病毒 174
第一节 致瘤性病毒的概念 174
第九章 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 174
二、致瘤性DNA病毒 178
第二节 病毒致瘤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82
一、EBV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82
二、HCV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84
第三节 病毒编码产物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 185
一、细胞周期调节网络 185
二、病毒导致的pRb调控网络失控 186
三、病毒导致的p53调控网络失控 188
第十章 病毒免疫 191
第一节 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91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91
二、病毒感染的过程和免疫学特性 193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195
第二节 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 206
一、限制病毒基因的表达 206
二、感染免疫特赦部位 206
三、逃避抗体的识别 207
四、逃避T细胞的识别 207
五、抑制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 207
六、阻碍抗原提呈 207
七、干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 208
八、免疫耐受 208
第十一章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10
第一节 病毒疫苗 211
一、活疫苗 213
二、灭活疫苗 216
三、佐剂 217
四、亚单位疫苗 218
五、DNA疫苗 219
六、多肽疫苗 220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的化学治疗 221
一、抗病毒化疗药物的研发策略 223
二、核苷类似物 225
三、新型抗病毒化疗药物 226
四、抗病毒化疗药物的抗性 229
五、组合疗法 230
第三节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治疗 231
一、细胞疗法 231
二、细胞因子疗法 232
三、抗体疗法 233
第四节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234
一、反义核酸技术 235
二、负显性抑制剂与抗病毒基因治疗 236
三、细胞自杀与抗病毒基因治疗 237
四、诱饵RNA与抗病毒基因治疗 237
五、抗病毒免疫基因治疗 237
第十二章 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一、病毒载体的发展简史 241
二、病毒载体的基本特征 242
第二节 逆转录病毒载体 243
一、鼠白血病病毒载体 244
二、慢病毒载体和泡沫病毒载体 245
三、逆转录病毒载体的临床应用 246
第三节 DNA病毒载体 247
一、腺病毒载体 247
二、腺相关病毒载体 249
三、疱疹病毒载体 249
四、痘病毒载体 250
第四节 其他病毒载体 250
第五节 嵌合病毒载体 251
一、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嵌合载体 251
二、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嵌合载体 251
三、单纯疱疹病毒/腺相关病毒嵌合载体 251
四、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嵌合载体 251
第一节 艾滋病毒的发现、分类与起源 254
第十三章 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254
第二节 HIV的特征 256
一、HIV病毒的形态结构 256
二、HIV的基因组 256
三、HIV编码的蛋白质 257
第三节 HIV的生活周期 262
一、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262
二、逆转录、入核和整合 264
三、RNA的转录、剪接和进入胞浆 265
四、结构蛋白质的表达、RNA包装以及病毒颗粒的装配和成熟 266
五、HIV感染的潜伏状态 267
第四节 HIV的传播途径 267
一、血液传播 267
三、母婴传播 268
二、性接触传播 268
第五节 HIV的致病机制 269
一、HIV病毒的细胞毒性 269
二、HIV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69
三、对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影响 270
四、HIV与癌 271
第六节 HIV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 272
一、体液免疫反应 272
二、细胞免疫 272
三、其他天然的抗HIV病毒复制的体液因子 273
第七节 HIV感染的病程和体内复制的动力学 274
一、病程演变 274
二、HIV在体内复制的动力学 275
一、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276
第八节 HIV的治疗与预防 276
二、有效HAART条件下残余HIV复制的治疗和免疫重建 277
三、疫苗的发展 278
第十四章 流行性感冒病毒 283
第一节 流感病毒的基本特征 283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表达蛋白 284
一、RNA聚合酶 284
二、血凝素 285
三、NP基因及其蛋白 286
四、神经氨酸酶 287
五、M1和M2基质蛋白 289
第三节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290
一、病毒的吸附、穿膜和脱壳 290
六、NS1和NS2非结构蛋白 290
二、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 291
三、病毒的组装、成熟与释放 293
第四节 病毒的抗原变异 295
一、抗原转变 295
二、抗原漂移 295
三、RNA-RNA片段重组 296
四、特异性受体在抗原改变中的作用 296
五、流感病毒缺陷性干扰颗粒 296
第五节 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 297
一、自然宿主和种间传播 297
二、其他动物流感病毒 298
一、A型流感的临床特征 299
第六节 临床症状和预防原则 299
二、B型和C型流感的临床特征 300
三、流感的预防 300
第十五章 汉坦病毒 304
第一节 汉坦病毒属的分类 304
一、汉坦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其他属病毒的比较 304
二、汉坦病毒的型别 305
第二节 汉坦病毒的特征 305
一、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 305
二、汉坦病毒的基因组 305
三、汉坦病毒的结构蛋白 307
一、汉坦病毒受体的研究现状 310
第三节 汉坦病毒的增殖和变异 310
四、汉坦病毒的培养特性 310
二、汉坦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311
三、汉坦病毒蛋白的转运及毒粒的装配 312
四、汉坦病毒的变异 313
第四节 汉坦病毒的致病机制 314
一、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314
二、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的发病机制 314
三、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的病理变化 315
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317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苗研制现状 317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治疗研究现状 317
第一节 轮状病毒性状 321
一、分类 321
第十六章 轮状病毒 321
二、病毒颗粒 322
三、理化特性 322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 322
第三节 病毒蛋白 323
一、结构蛋白 324
二、非结构蛋白 325
第四节 轮状病毒复制 325
一、吸附、穿入和脱衣壳 326
二、转录与复制 326
三、装配 326
第五节 致病性 327
一、流行病学 327
四、病毒释放 327
二、发病机制 328
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28
四、诊断与治疗 329
五、预防 330
第十七章 肝炎病毒 334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334
一、概述 334
二、一般性状及生物学特征 334
三、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编码蛋白 335
四、病毒复制与胞内增殖 336
五、感染宿主与实验动物模型 337
六、发病机制 337
一、嗜肝DNA病毒概述 338
七、展望 338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 338
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339
三、病毒复制与感染 342
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 343
五、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 345
六、丁型肝炎病毒 353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及庚型肝炎病毒 355
一、概述 355
二、一般性状及理化性质 355
三、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 356
四、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序列变异 356
五、发病机制及免疫应答 357
六、庚型肝炎病毒 359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 360
一、概述 360
二、病毒的理化特性 360
三、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360
四、实验动物与细胞培养 361
第十八章 腺病毒 366
第一节 腺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366
一、腺病毒的分类 366
二、腺病毒的毒粒结构 368
三、腺病毒的基因组构成 369
第二节 腺病毒基因组的转录 370
一、早期转录及早期蛋白 371
二、晚期转录及晚期蛋白 372
第三节 腺病毒的复制周期 373
一、吸附和内化 374
二、早期基因激活 375
三、宿主细胞激活 376
四、抑制凋亡 377
五、病毒DNA复制 378
六、病毒后期基因表达的激活 378
七、病毒装配和释放 379
第四节 腺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380
一、人类腺病毒感染的宿主 380
二、免疫逃逸 381
三、肿瘤发生 381
第五节 腺病毒的应用 383
四、腺病毒感染的分子病理 383
一、腺病毒载体的研究状况 384
二、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 385
三、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载体 385
第十九章 人乳头瘤病毒 389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389
一、E6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90
二、E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91
三、E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92
四、E1、E2、L1、L2蛋白 393
五、HPV非编码区的结构与功能 393
一、HPV的流行病学 394
二、HPV传播途径及自然生活史 394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自然生活史及相关疾病 394
三、HPV相关性疾病 395
四、HPV DNA检测 397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变异与宫颈癌 398
一、HPV型内序列变异 398
二、HPV基因序列变异的功能意义 399
三、HPV基因变异与宫颈癌 400
四、HPV基因变异与宿主遗传学因素 400
第四节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02
一、机体对HPV感染的免疫反应 402
二、HPV疫苗的要求及所存在的问题 403
三、HPV疫苗的类型及研究现状 404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411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411
第二十章 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pstein-Barr病毒 411
二、病毒复制 415
三、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 417
第二节 巨细胞病毒 421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421
二、病毒复制 424
三、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426
第三节 Epstein-Barr病毒 430
一、病毒结构 430
二、EBV感染机制 432
三、正常人对EBV感染的反应 437
四、免疫抑制个体对EBV感染的反应 440
第一节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种类 443
第二十一章 朊病毒 443
一、动物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444
二、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446
三、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448
第二节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子 449
一、感染途径及致病过程 450
二、感染因子的特征 450
三、朊病毒学说 451
第三节 宿主基因和种属屏障作用 453
一、宿主基因 453
二、人PrP基因129位密码子的多态性 455
三、种属屏障现象 457
一、正常PrP蛋白PrPC 458
第四节 PrPC和PrPSc的生物学特征 458
二、异常PrP蛋白PrPSc 460
第五节 PrPC——PrPSc转变的分子机制 461
一、蛋白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 461
二、PrPSc形成的模型 462
三、PrPSc形成过程中的分子伴侣 463
第六节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实验室诊断、处理原则 463
一、实验室诊断 463
二、实验室安全 465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 469
附录二 国内外病毒学期刊 470
附录三 病毒学研究相关网站 472
附录四 索引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