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刘峰名家谈潮王朝闻谈潮汕文化 蔡仰颜 蔡春鹤 林凯龙 1
目录 1
张华云与潮汕文化 3
——悼张老 杨方笙 3
梁任生教授谈潮汕文化 潮方 5
陈厚实同志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 陈芳信 7
梅益谈潮汕文化 芳信 9
饶宗颐先生谈潮学研究 陈历明 10
——林木声同志畅谈潮汕文化 陈历明 13
以时代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13
史海钩沉 17
蓝田文化名区南? 文衍源 17
韩世忠揭阳撰联 郭伟忠 19
王十朋与梅溪石碑 陈镇昌 20
在潮梅落地生根的文天祥后代 文衍源 23
郑和下西洋船队曾经南澳 蔡起贤 25
从三河豆干说王思 王琳乾 26
鸽变 余构养 28
肖端蒙与“江西王” 郑焕隆 30
五战五捷 32
——记嘉靖四十二年潮阳抗倭之役 杨群熙 32
高隐屏 蔡起贤 34
赤坎是潮汕人开发的 马风 36
林则徐禁烟在南澳 黄迎涛 37
林则徐的最后日子 郭伟忠 40
汕头溯源 陈卓坤 42
汕头港的沧桑 陆集源 44
清代潮汕的教会学校 黄瑾瑜 46
福音医院 48
——潮汕首家医院创办记略 彭锦 48
英军澄海劫杀案 陈贤武 49
高僧巧答州官诗 林俊聪 51
台湾的潮州镇与“潮州事件” 陈贤武 52
潮汕解放前的消防善举 钟浩 53
韩江治河处与梅溪整治 张茂亮 56
“我们社”与《我们》月刊 陈贤武 58
香港曾有个“潮州方言文学组” 马风 60
——记汕头第一面五星红旗照片的产生 陆丹琳 62
历史瞬间的定格 62
邹金盛和他的侨批封 彭锦 64
史迹辨踪 69
铜鼓嶂与铜鼓文化 文衍源 69
汉代文化的聚焦 71
——龟山建筑遗址初探 吴奎信 71
晋代的海宁县在何处 黄朝凡 73
“贵人村”与“废人村” 文衍源 74
东岩也有韩愈留衣亭 郑焕隆 75
普宁发掘古人类居住遗址 吴雪彬 77
曾汪与广济桥筑建 黄挺 78
飞凤含书飞凤岭 刘培华 81
古榕·?隍·榕城 文衍源 83
二词碑 蔡起贤 84
甘露寺考实 蔡起贤 86
莲花石与陈璧娘 黄朝凡 88
陆秀夫墓葬之谜 黄挺 89
渔湖桥春秋 黄光启 91
雷震关的天柱石 黄朝凡 93
“百里桥”并非百里 方展谋 95
吴钩洞 洛川 96
朱阿尧和鲤鱼寨 黄朝凡 97
炮台镇内古炮台 黄毓坚 100
棉浦节孝亭 张楚章 101
棉湖郭氏大楼 林良裕郭常业 102
赵朴初题灵山寺信兰厅 林湘雄 104
潮汕建筑文化瑰宝—— 105
丁府 郭伟忠 105
老妈宫 理珉 106
弘扬善举的庙宇—— 106
丘逢甲与岭东同文学堂 刘庆英 109
五经富桥轶事 刘逸 111
潮州的“黄埔军校” 陈贤武 113
骑楼!骑楼! 陈舜田 115
旧城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 陈舜田 117
人物档案 121
卢侗与冠陇大潭 刘小佩 121
刘允勇革弊政 杨群熙 122
刘昉与《幼幼新书》 杨群熙 124
一代名贤张夔 刘培华 126
忧国爱民王大宝 林曼兰 127
梁克家揭阳咏梅得妻 杨群熙 129
潮汕第一个驸马 蔡英豪 131
明代潮州三神童 张道济 132
孝义传家话薛? 余构养 135
薛侃功德显朝野 杨群熙 137
陈明德 黄挺 139
——记明代潮汕名贤薛宗铠 王琳乾 141
清风千古节 明月一生心 141
一代边臣翁万达 吴奎信 143
明正为官的肖端蒙 陈创义 145
淡泊清节唐伯元 王伟深 148
“三世尚书”林熙春 庄群 149
忠肝义胆郭之奇 吴奎信 151
辜朝荐的胆识和民族气节 杨群熙 153
佘志祯立籍轶事 黄光启 155
“湘潭翁”王岱在澄海 刘培华 156
“凤凰地论”与郭于藩 余构养 157
武状元林德镛 杨群熙 161
蓝鼎元与《鹿洲公案》 郑焕隆 162
双料进士林一铭 张道济 163
武显将军吴教和 谢惠如 165
丁日昌开发台湾的功绩 黄淡清 167
许崇智的军旅生涯 黄良材 168
中国电影之父 171
——记我国电影事业奠基人郑正秋 海潮 陈琳 171
杜国庠早期的革命生涯 陈训先 176
半饱先生别传 王琳乾 181
——浅谈潮籍哲学博士张竞生的超前意识 张道济 183
我国早期的一场妇权讨论 183
潮汕一代学者赖连三 黄挺 185
释宽和尚重兴灵山寺 林湘雄 187
影坛巨匠蔡楚生 陈琳 海潮 189
卓越的人民艺术家 195
——记中国电影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陈波儿 陈琳 海潮 195
只留清气满乾坤 198
——记著名画家刘昌潮从艺六十九周年 蔡仰颜 198
范昌乾的绘画生涯 谢惠如 202
旅港潮籍木刻家唐英伟 黄挺 204
富贵于我如浮云 207
——记潮汕人民好儿子陈子谷 张雁 207
长河一片云 丁侨 212
泽披桑梓 光照后人 213
——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传播基金会荣誉会长谢慧如先生 史文基 213
释慧原和潮州开元寺 林俊聪 216
贫儿教养院 218
——记旅沪潮人创办的第一所中小学 玖蔺 218
《潮汕方言的研究》与林莲仙博士 林伦伦 邵仰东 221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223
——记彭湃儿子彭士禄 京荆 潮文 223
访著名潮人画家洪世杰 蓝文杰 226
曾称雄上海的潮人男篮 玖蒿 229
新中国体育开拓者 231
——记“八一”女篮首批队员陈常凤 淑媛 231
世平兄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 庄世斌 234
潮学争鸣 237
从榕江文化到韩江文化 陈汉初 237
潮汕文化从韩江流域开始 江灿坤 239
历史不能截断 242
——关于潮汕文化形成的讨论 徐光华 242
潮语闽南化过程中三件大事 刘文礼 243
潮汕先民习俗探源 魏立泽 246
《潮汕先民习俗探源》质疑 吴榕青 247
《〈潮汕先民习俗探源〉质疑》的质疑 黄汉清 249
潮州自古无鳄 徐名文 251
《潮州自古无鳄》辩 吴榕青 255
——与徐名文先生商榷 黄锦树 258
“潮州自古无鳄”吗? 258
是气候变化使鳄鱼消亡吗? 郑民 260
潮州鳄鱼何时灭绝 吴为文 262
鳄鱼遗骨需科学鉴定 杨伟 264
潮州古时有鳄完全可信 杨瑞仁 265
“潮州自古无鳄”论不能成立 宝琦 266
关于潮州有无鳄鱼问题的讨论 《潮汕文化》编辑组 269
说“” 林伦伦 270
也说“” 莫文华 271
就是“狗母鱼” 黄淡清 273
张云逸曾任揭阳县长 郭伟忠 274
张云逸未做过揭阳县长 禄泉 275
张云逸确曾任揭阳县长 莫文华 276
辞郎洲辨误 林俊聪 277
璧娘何地辞郎 黄锦树 280
璧娘辞郎在红螺山畔江浦洲 余构养 282
《璧娘何地辞郎》质疑 潮讯 285
辞郎洲资料初探 蔡起贤 288
关于辞郎洲在哪里的讨论 《潮汕文化》编辑组 290
——林六引与周光镐“斗对”析伪 练夫 291
“早出日头不成天” 291
也谈林六引与周光镐“斗对” 濯缨 293
谈文说艺 297
唐代潮州多瘴 杨方笙 297
韩愈在潮诗 杨方笙 298
潮风诗里话潮风 王永鑫 299
名诗妙联 湖山生辉 陈亿琇 300
潮汕民间文学之花——潮州歌册 吴奎信 302
明吴殿邦的书迹及其艺术特色 丘金峰 丘玉卿 306
潮汕的客家文化 罗滨 307
漫话认祖诗 刘小佩 309
晚清潮州的“黄赌毒” 杨方笙 310
黄奇遇《过旧园亭》诗赏释 黄光启 312
从“潮州学”研究看中华文化 杨方笙 314
百余年前潮州大水实录 317
——汪瑔的一首诗 杨方笙 317
漫话对联 吴奎信 319
丹心照青史 慧眼识南疆 322
——读南宋探花李宗兴在饶平的《遗诗》 张道济 322
揭阳城风景线 杨方笙 324
“岂是风流学晋人?”(外一篇) 杨方笙 326
潮汕剧艺 329
小议潮剧的表演特色 吴殿祥 329
谈潮剧剧本的语言 李志浦 330
潮剧服饰的历史与现状 陈木森 332
潮剧声腔需要改革 黄顺提 334
潮剧的唱腔 陈美松 335
潮剧脸谱与潮汕人的审美观 林淳钧 336
姚璇秋初进梨园 余流 炳光 338
洪妙“后脑”会做戏 洪潮 341
范泽华从艺记 余流 炳光 342
李有存艺林撷英 秦桑 345
漫谈庙堂音乐 郑群辉 346
卢吟词和他的《潮曲唱功六十句》 林淳钧 347
“愿得此生潮汕老” 陈骅 349
郭石梅二三事 方展荣 350
张副市长恋上潮剧 马风 352
亦丑亦生方展荣 陈炳光 354
“农民状元”余锡渠 余流 355
蔡楚生与潮剧艺人 陈景明 357
一路锣鼓送丹木 卢煤 360
潮阳皮影戏 陈景明 361
陈璧娘上北京 林玉 362
一出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潮剧 364
——李开麟与《都城喋血记》 余流 364
英歌舞·宋江阵·车鼓舞 王伟深 366
在叶帅家里作客 靖子 368
梅兰芳首次看潮剧 余流 369
趣话《龙井渡头》 陈创义 371
外江戏在潮汕 佚名 陈贤武 373
西秦戏在潮汕 陈贤武 佚名 376
北方评书在潮汕 凡夫 晓汕 378
摭谈潮剧与影视联姻 陈骅 381
揭阳潮剧古今谈 谢惠如 384
笛套锣鼓动乡情 海鹏 欣亮 387
方言趣谈 389
石遇瑞 389
利市(389)糜(389)播(390)造化(390)小器(391)称心(392)?侧 392
余流 405
底·底事·底地·底处(393)腈肉·精肉(395)笋·卯(395)煞·收煞(396)尾驿—美翼(397)“杂沓”(397)箸(398)桫摩(398)好在(399)鏖糟(400)晏(401)掼·捾(401)欲·勿(402)分寸(403)脱颖(404)些须 405
鼎(405)说“薰”(406)“过纸”(407)“邋遢”与“遢拍”(408)盖沫 409
“痴歌”与“咧腮哥”(410)指甲为何叫做“妆甲”?(410)阿鬼(411)硬虎(412)潮州方言的形容词 412
陈业建 413
乞食假外江(413)白虾钓“狗母”(414)润六—热加(414)老老做戏唔知挂须 415
王永鑫 416
谈“烧缶食缺”(416)“笠笠”、“柴柴”(417)“浪裂”考辨 418
王伟深 419
潮汕方言中的佛教用语(419)潮汕熟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420
林曼兰 “赤脚” 422
郑儒新 踏食 423
佚名 新妇 424
江灿坤 潮汕方言为何有八个声调 425
吴榕青 “物” 426
林伦伦 钟文 说“汕” 427
黄锦树 起·蚤起 428
谢琼霞 五福 429
腔(憩)腊 马风 431
民风民俗 431
做风水 马风 432
潮汕民居特色鲜明 林凯龙 434
水布的妙用 孙淑彦 张芳芝 435
饶平鸿埕大庙的雷神 吴金夫 437
天后关公聚一起? 隗芾 438
冬至吃甜丸 黄毓坚 441
裹肚兜 刘小佩 442
漫话“出花园” 黄锦树 443
潮汕“门神”拾零 黄淡清 444
缠足 卫锦文 445
剥芋·燃塔 吴榕青 朴合 446
女儿布 王伟深 448
冬至趣闻 徐光华 449
潮汕人与粿 李汉庭 450
潮汕春节风俗趣谈 陈卓坤 453
照壁·麒麟·饕餮 黄锦树 455
潮汕妇人小一辈 李汉庭 457
潮汕民俗保存荆楚、百越文化 王伟深 459
——访潮菜特级大师朱彪初 吴奎信 461
周总理喜喝潮汕工夫茶 461
饮食文化 461
淡茶一杯 品尝人生 李映辉 462
工夫茶趣谈(462)茶为媒(464)父亲的锡茶罐(464)茶罐装满慈母情(466)木屋山泉飘茶香(466)闲间茶香伴清曲(467)茶与音乐 468
方便茶与工夫茶 黄锦树 469
弘扬潮汕茶文化的一宗乐事 471
——“衡山林杯”茶联有奖征对小记 郭马风 471
潮汕的客家擂茶 贝闻喜 473
建议加强潮汕食文化研究 杨方笙 475
漫话炮台南糖 黄毓坚 477
潮州菜源远流长 吴汉璧 478
漫谈潮菜的创新 陈俊民 479
谈潮菜的风味特色 林树荣 480
漫话澄海传统小食 陈训先 482
潮汕饮食习俗小考 王伟深 483
河婆的米? 刘逸 485
潮菜的返朴归真 王伟鸿 487
粿食与养生 彭锦 489
——访新加坡八邑会馆 陈历明 493
中华文化在狮城 493
海外潮风 493
新加坡潮人兴建的“粤海清庙” 邵仰东 林伦伦 495
陈旭年在柔佛早期的开发 杨群熙 496
潮人文化在印尼 黄梦龙 498
澳洲乡亲说:“潮州戏来了” (澳洲)黄庄儿 500
曼谷华人第一刹 黄绿波 502
潮人文化 溢彩巴黎 陈历明 503
复国英雄郑信 李冕远 李胜宇 506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吴湘红 508
世界潮人团聚的金桥 508
书刊评介 513
《潮汕字典》与陈凌千 林伦伦 邵仰东 513
已放东园桃李花 514
——介绍《潮学研究》创刊号 单达文 514
别具一格的《潮汕史话》 胡钦章 516
《潮汕大文化》读后 杜经国 陈荆淮 517
如见故人 如归故里 521
——读《潮汕百科全书》有感 罗滨 521
——读陈历明的《潮汕名胜纪实》 庄群 523
潮汕文化 熠熠生辉 523
《四库全书》中的潮人著述——《春秋别典》 郑焕隆 525
周光镐及其《明农山堂集》 郑焕隆 527
潮汕文化的源与流 529
——《潮汕考古文集》读后 刘平 529
郑之侨与《农桑易知录》 吴榕青 532
高见卓识 明史镜 533
——读明代状元林大钦廷试策 王杏元 533
跋:百期苦乐谈 陈泽 537
几点说明 编者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