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济模型分析 缲生正男 1
1 绪论 3
1.1 体系和模型 4
1.2 模型和对象 4
1.3 模型的分类和考虑问题的视点 5
1.4 建立模型的目的 7
2 关联系系谱 9
2.1 魁奈经济表 9
2.2 马克思简单再生产公式 11
3 计划系系谱 14
3.1 古典消费行为模型 15
3.2 现代消费行为模型 17
3.3 现代生产行为模型 20
4 关联系静态模型基础 23
4.1 数式模型和流图 25
4.2 流图和Mason法则 26
4.3 乘数模型 28
4.4 宏观的产业关联模型 34
4.5 多马-哈罗德(Domar-Harrod)模型 38
4.6 正反馈系统 42
4.7 负反馈系统和蛛网模型 43
5 计划系静态模型基础 49
5.1 效用函数 50
5.2 效用的度量 53
5.3 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 57
5.4 需求函数 63
5.5 生产函数 65
5.6 费用函数 71
5.7 利润函数 72
5.8 不完全竞争下的供求理论 73
5.9 接近不完全竞争理论(寡头)的对策论 78
6 关联系静态模型 83
6.1 古典派的经济体系 83
6.2 凯恩斯派的经济体系 87
6.3 爱伦(Allen)的凯恩斯模型 94
6.4 物价和成本推动 96
6.5 分配模型 98
6.6 比较静态模型(Glaister模型) 101
6.7 哈罗德模型和积累过程 106
7 计划系静态模型 109
7.1 生产行为的L·P模型 109
7.2 对偶式解法 113
7.3 单纯形解法和流图 118
7.4 多目标计划 120
7.5 二次计划法 123
7.6 福利目的(福利经济学) 132
8 关联系动态模型基础 143
8.1 动态乘数模型 144
8.2 蛛网动态模型 152
8.3 多马-哈罗德动态模型 153
8.4 财政模型(多马模型) 157
8.5 时间延续和调整性影响 162
9 关联系动态模型 167
9.1 多马-哈罗德模型的扩展 167
9.2 技术进步的导入 175
9.3 乘数·加速度模型 182
9.4 经济循环模型 189
10 关联系调整模型 196
10.1 调整机制和负反馈系统 197
10.2 动态模型和误差调整 201
10.3 乘数·加速度模型与调整政策 205
11.1 古典计划系动态模型 209
11 计划系动态模型 209
11.2 Pontliagin最大原理和库存管理模型 210
11.3 Dorfma模型 213
11.4 本章结束语 216
第二部分 加总问题——有关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一致性的理论问题 森本好则 217
12 加总问题 219
12.1 问题的提出 219
12.2 完全加总及其可能性 223
12.3 均衡场合的加总 227
12.4 THeil统计近似 229
12.5 变量的加总(grouping) 232
12.6 Vintage生产函数加总 237
12.7 余留的问题 239
13.1 问题之所在 240
13 生产函数的完全加总与边际生产力原理 240
13.2 完全加总和边际生产力原理——Klein的*24方法 241
13.3 Klein方法的难点 245
14 生产函数的可分离性与中性技术进步 248
14.1 Hicks中性技术进步与可分离性 248
14.2 Harrod中性技术进步与可分离性 250
15 投入产出分析的部门加总误差 254
15.1 序论 254
15.2 定义和假定 255
15.3 无矛盾的部门加总条件 258
15.4 有关投入产出系数与最终需求关系的公式 261
16.1 问题之所在 265
16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加权加总 265
16.2 若干特殊情形 270
16.3 加权加总与对偶价格体系 274
16.4 “对偶”加总问题-价格体系的加总 276
16.5 非加总部门最终求变化的影响 280
16.6 部门加总误差的范围 282
16.7 补论 284
17 动态的Leontief体系的部门加总问题 287
17.1 序论 287
17.2 时滞体系的加总误差 288
17.3 动态体系的部门加总条件 290
附录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