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篇 3
第一章 概论 3
第一节 便秘诊疗观念的认识 3
一、便秘的概念 3
二、便秘的发病情况及其与肛肠疾病的关系 4
三、便秘对全身的影响 4
四、便秘对妇女、儿童的影响 5
第二节 便秘疾病史 6
一、中医对便秘的认识过程 6
二、西医对便秘的认识过程 10
第三节 消化及排便生理解剖基础研究及进展 14
一、肠壁平滑肌的特点及其神经支配 15
二、上消化道解剖生理概述 16
(一)空肠、回肠 18
三、下消化道解剖生理概述 18
(二)大肠 19
(三)直肠肛管与盆底 25
(四)排粪机制与便秘 46
第四节 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54
一、中医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54
二、西医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55
三、妇女、老年人、儿童便秘原因分析 58
第五节 便秘分类的认识及进展 60
一、器质性便秘分类 61
二、功能性便秘分类及临床表现 62
(一)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型便秘) 62
(二)出口阻塞型便秘 63
(三)混合型便秘 65
一、视诊 67
第一节 便秘常用诊断方法 67
第二章 便秘的诊断方法及其进展 67
二、肛门指检 68
三、内窥镜检查 69
四、X线下消化道造影 69
第二节 便秘诊断方法进展 70
一、排粪造影 70
二、盆底肌电图 79
三、大肠传输试验 82
四、球囊逼出试验 86
五、肛肠压力检测 87
六、结直肠内镜超声检查 100
七、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101
第三节 便秘诊治暂行标准 102
一、便秘诊治暂行标准(一) 102
二、便秘诊治暂行标准(二) 106
第二篇 临床篇 113
第三章 肠道器质性便秘的诊治 113
第一节 先天性巨结肠 113
第二节 大肠憩室病 128
第三节 结肠粪性穿孔 136
第四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40
第五节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156
第六节 肛管直肠癌 157
第七节 直肠脱垂 183
第八节 肛门直肠狭窄 198
第九节 肛窦炎 210
第十节 肛裂 217
第十一节 痔疮 232
第十二节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272
第四章 功能性便秘的诊治 283
一、概述 285
第一节 慢传输型便秘 285
二、病因病理 287
三、诊断与分类 288
四、鉴别诊断 291
五、治疗 292
六、手术疗法 298
七、疗效评定 299
第二节 出口阻塞型便秘 299
一、概述 299
二、病因病理 300
三、分类 303
四、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04
(一)弛缓性便秘 304
直肠前突(RC) 304
直肠内脱垂(内套叠,IRI) 317
会阴下降综合征(DPS) 323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 324
(二)失弛缓性便秘 325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MS) 325
盆底痉挛综合征(PFSS) 331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ASAI) 333
外括约肌失调综合征 335
继发性巨直肠、巨结肠 336
(三)直肠外梗阻性便秘 336
子宫后倾位 336
盆底疝 337
第三节 混合型功能性便秘 339
一、混合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 339
三、混合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 340
(三)其他混合型功能性便秘 340
(二)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340
(一)盆底松弛综合征 340
二、混合型功能性便秘的分类 340
四、混合型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341
五、疗效评定 342
第四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 342
第五节 功能性便秘的新疗法 350
一、生物反馈疗法 350
二、洁肠排毒水疗法 355
第六节 功能性便秘的预防保健 358
一、自我保健疗法 359
二、食物预防保健法 360
三、气功预防保健法 362
四、按摩预防保健法 365
五、捏脊预防保健法 365
六、提肛预防保健法 365
七、针灸预防保健法 366
八、便秘相关肛肠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各论 367
第七节 疗效问题分析 369
一、排便规律重建问题 369
二、便秘术后后遗症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373
第三篇 附篇 379
第五章 中医方药整理 379
第一节 治便秘中草药 379
第二节 治便秘中成药 387
第三节 治便秘方剂 399
第六章 民间经验整理 413
第一节 治便秘偏验方 413
第二节 治便秘食疗方 415
第三节 民间便秘外治法 426
第七章 历代便秘医案选 431
参考文献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