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1
导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第一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 法理学的涵义 1
目录 1
二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4
一唯物辩证法是法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原则 4
二法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6
第一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理学 17
一 古希腊的法理学 17
第一章古代至近代的西方法理学 17
上 编 17
二 古罗马的法理学 23
第二节中世纪的法理学 26
一中世纪前期的法理学 26
二中世纪后期的法理学 31
第三节十七、十八世纪的法理学 32
一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法理学 32
二 非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法理学 43
第四节十九世纪的法理学 45
一历史法学派的法理学 45
二 哲学法学派的法理学 48
三 功利主义的法理学 50
四 目的法学派的法理学 52
五 古典分析法学派的法理学 53
六 早期社会法学派的法理学 54
七 新康德主义的法理学 55
第二章现代西方法理学 59
第一节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特征 59
一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界定 59
二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特征 60
一现代社会法学派的法理学 64
第二节现代西方法理学的主要流派 64
二分析法学派的法理学 72
三 新自然法学派的法理学 76
四 经济分析法学派的法理学 80
五 批判法学派的法理学 82
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理学 83
第三章旧中国法理学的演进 89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法理学 89
一古代中国法理学的特点 89
二先秦的法理学 92
三 秦汉之际的法理学 98
四 西汉至隋唐正统儒家的法理学 99
五 宋元明清的儒家法理学 103
一 近代中国法理学的特征 106
第二节近代中国的法理学 106
二 近代改革派的法理学 108
三 近代改良派的法理学 108
四 清末法理派的法理学 110
五 近代革命派的法理学 112
第三节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法理学 114
一 国民党政府时期法理学概述 114
二 国民党政府时期法理学史的研究亟待加强 116
一 古典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 118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历程 118
第一节古典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18
二古典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发展 123
第二节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127
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贡献 127
二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概览 131
第三节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132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132
二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135
第一节法的概念 141
一 法的词源和涵义 141
第一章法的概述 141
下编 141
二 法的本质 143
三 法的基本特征 148
四 关于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争鸣 154
第二节法的形式及类别 158
一法的形式 158
二 法的类别 165
第三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68
一法与经济 168
二法与道德 171
三 法与宗教 175
四 法与政策 179
五法与自然科学技术 183
第四节法律价值及法的作用 186
一法律价值 186
二 法的规范作用 192
三 法的社会作用 194
第二章法律关系 199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类别 199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199
二法律关系的类别 204
第二节法律关系主体 207
一 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07
二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208
三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11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 213
一 法律关系客体的涵义 213
二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214
三 法律关系的内容 217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运行 218
一 法律关系运行的涵义 218
二 法律关系运行的根据 218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220
第一节权利 220
一权利的概念 220
二权利的分类 225
三权利的保障与限制 227
第二节义务 230
一 义务的概念 230
二 义务的分类 232
三义务与权利的相互关系 233
第三节人权 235
一 人权的概念 235
二 社会主义的人权观 238
三 人权与法律权利 242
四 人权与主权 245
一 法律行为的涵义 247
第一节法律行为的概念 247
第四章法律行为 247
二 法律行为的特征 250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构成和分类 251
一 法律行为的构成 251
二 法律行为的分类 253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评判 257
一合法行为的评判 257
二 违法行为的评判 259
第五章 法律责任 264
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 264
一 法律责任的涵义 264
二 法律责任的本质 269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根据 270
一法律责任根据的涵义 270
二 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 270
三 法律责任的法学根据 271
四 法律责任构成 272
第三节法律责任分类和责任竞合 281
一 法律责任的分类 281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284
第四节法律责任的原则 285
一法律责任原则概说 285
二责任法定原则 285
三责任自负原则 287
四责任平等原则 288
五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相适应原则 289
六公正原则 291
第五节法律责任的实现 292
一法律责任实现概说 292
二 法律责任形式 293
三 法律责任免除 295
第六章立法 298
第一节立法的概念 298
一 立法的涵义 298
二 立法的特征 299
三 立法的形式 301
第二节立法权 303
一立法权的涵义和类别 303
二 立法权体制 307
三 国家立法权的维护 312
第三节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5
一 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315
二 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316
第四节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327
一立法程序 327
二立法技术 331
一 法律效力的概念 336
第七章法律效力和法律体系 336
第一节法律效力 336
二 法律效力的范围 337
第二节法律体系 340
一 法律体系的概念 340
二 法系 341
三 部门法体系 345
第八章法的实现 352
第一节法的实现的概念 352
一 法的实现的涵义 352
二 法的实现与法的实施 353
一 法的适用的概念 354
三 法的实现与法律秩序 354
第二节法的适用 354
二 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356
三 法律解释和类推适用 359
第三节守法和法律意识 372
一 守法 372
二 法律意识 374
第四节法律监督 375
一 法律监督的概念 375
二 法律监督的主体和内容 378
三 我国法律监督体系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