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中西初识的时代背景 20
第一节 传教先驱的陆路探索 20
一、东行路线 21
二、出使蒙古 23
三、元代教区 26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海上扩张 31
一、航海的动力 32
二、葡西两国划分世界 38
第三节 明清王朝的对外政策 53
一、明朝后期开闭关之争 54
二、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 57
三、对外政策的经济后果 60
第二章 中欧贸易与中国物品西传 64
第一节 贸易格局的演变 65
一、葡西的澳门贸易 65
二、英荷东印度公司 68
三、各国竞相试水 75
第二节 主要商品的贸易 79
一、茶叶 79
二、纺织品 87
三、瓷器 95
第三章 西方使节与中国报告 100
第一节 西方使团叩关铺路 100
一、葡萄牙人热情造访 101
二、荷兰人先兵后礼 112
三、西班牙人浅尝辄止 118
四、教皇使节遭受冷落 121
五、俄国人频生礼仪纠纷 124
六、英国人倨傲不恭 130
第二节 游记文学里的中国 141
一、16世纪葡萄牙人的报告 143
二、17世纪初期的旅行笔记 157
三、17世纪后期来华使团记录 162
四、18世纪的英国游记 171
第四章 天主教修会在华传教及其冲突 192
第一节 耶稣会士在亚洲 192
一、天主教改革中的耶稣会 192
二、教会在亚洲的传教事业 198
三、亚洲传教区的矛盾冲突 207
第二节 耶稣会在华传教区 213
一、传教区发展历程 213
二、传教区管理机构 223
三、法国传教区强行成立 228
第三节 托钵修会在华传教区 236
一、托钵修会的困境 236
二、多明我会传教区 239
三、方济各会传教区 240
四、奥古斯丁会传教区 242
第四节 传信部及其在华活动 242
一、教廷成立传信部 242
二、宗座代牧与外方传教会 244
三、传信部直属传教士 246
四、遣使会接替耶稣会 248
第五节 中国传教区的权力之争 249
一、教廷与修会的冲突 250
二、教廷与保教权的斗争 252
第五章 耶稣会士传入西方的中国知识 255
第一节 有关中国的报告 255
一、出版报告的意图 255
二、在华耶稣会士著作 260
三、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 273
四、欧洲学者的转述汇编 280
第二节 报告里的中国形象 284
一、人口与物产 284
二、科学与文化 286
三、国家制度 307
第三节 叙事方式的转变 319
一、从传教士到汉学家 319
二、冯秉正《中国通史》 325
三、《中国论丛》 327
四、格鲁贤《中国概述》 333
第六章 适应政策与文化冲突 345
第一节 适应政策埋下祸端 346
一、耶稣会初创对华政策 346
二、利玛窦的继承和创新 357
第二节 士大夫对传教士的反应 365
一、交游概况 366
二、接受者的心态 372
三、排斥者的理由 378
四、优容者的立场 383
第三节 术语问题引起非议 390
一、术语问题由来 390
二、1618年决议 393
三、嘉定会议 394
四、其他分歧 396
第四节 对待中国礼俗的原则 398
一、利玛窦对祭礼的态度 398
二、进退两难的礼仪政策 409
第七章 礼仪之争下的文化交流 413
第一节 礼仪之争的经过(上)——文化论争 413
一、托钵会士挑起争端 413
二、卫匡国辩护初见成效 427
三、落实1656年教皇敕谕 433
四、阎当主教再掀风波 438
第二节 礼仪之争的经过(下)——权力冲突 459
一、铎罗出使与高潮 459
二、康熙使臣徒劳无益 487
三、嘉乐来华与落幕 493
第三节 礼仪之争与中国文化西传 502
一、耶稣会士论礼仪问题著作 504
二、耶稣会士论中国思想 508
三、欧洲知识界的“礼仪之争” 518
四、礼仪之争与中国经籍西传 522
五、索隐派与经籍研究 531
余论 536
引用论著目录 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