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概述 1
一、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和分支 1
二、药剂学在医药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三、药剂学的课程目标 1
目 录 1
(四)方剂 2
(七)成药 2
(六)剂型 2
(五)药剂 2
一、处方的种类和意义 1 2
(二)辅料 2
(一)药品与新药 2
四、药剂学常用的术语及含义 2
(三)制剂 2
五、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 3
六、药物剂型的分类 3
(一)按形态分类 3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3
(三)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 4
(四)按制备方法分类 4
第二节药剂学的发展与今后任务 5
一、古代药剂学的发展概况 5
二、现代药剂学的发展概况 5
(二)开发新制剂与新剂型 7
(一)研究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 7
三、药剂学的今后任务 7
(三)研究探讨药物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8
(四)深入学习和整理中药剂型 8
(五)研究与改进药剂生产的机械设备及辅料 8
第三节药典与药品标准 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9
(一)中国药典沿革 9
(二)现行版药典概况 10
二、部颁药品标准与地方药品标准 11
三、其他国家药典 12
第四节处方 12
第五节药剂工作中的称和量 13
(二)处方中的药名和数量 13
一、称量操作的意义 13
(一)处方的内容 13
二、医师处方的内容 13
二、度量衡单位 14
三、称重操作 14
(一)称器 14
(二)称重操作注意事项 16
四、量取操作 16
(一)量器 17
(二)量取操作注意事项 17
第二章散剂与胶囊剂 18
第一节散剂 18
一、散剂的特点与分类 18
(一)散剂的特点 18
(二)散剂的分类 18
二、散剂的制备 18
(一)粉碎 19
(二)过筛 23
(三)混合 25
(四)分剂量 26
(五)包装与贮藏 26
三、各种类型散剂的配制及举例 27
(一)含普通固体药物的散剂 27
1.复方阿司匹林散(27)2.口服补液盐Ⅰ 27
(二)含特殊药品的散剂 28
1:100硫酸阿托品倍散 28
(三)含稠浸膏的散剂 29
1:10颠茄浸膏倍散 29
(四)含共熔成分的散剂 29
脚气粉(30)痱子粉 30
(五)中药散剂 31
1.紫雪散(31)2.冰硼散 31
(一)胶囊剂的特点 32
第二节胶囊剂 32
一、胶囊剂的特点与分类 32
(一)质量要求 32
四、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32
(二)检查方法 32
(二)胶囊剂的分类 33
二、胶囊剂的制备 33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及举例 33
吲哚美辛胶囊(消炎痛胶囊) 34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 34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35
(一)质量检查 36
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贮藏 36
(二)贮藏 37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38
第一节表面现象 38
一、表面、界面与表面现象、界面现象的含义 38
二、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38
三、表面自由能 39
四、液体的铺展 39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 40
五、固体的润湿 40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 40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41
(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1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1
(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1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2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 43
(一)胶团的形成 43
(三)亲水亲油平衡值 44
(二)起昙现象 44
(四)表面活性剂的配伍变化 46
(五)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46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47
一、增溶 47
(一)增溶的含义 47
(二)增溶的机制 47
(三)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48
(五)增溶制剂的生理活性 49
(四)增溶制剂的稳定性 49
二、乳化 50
三、润湿 50
四、起泡与消泡 50
五、去污 51
六、其他 51
(二)物理变化引起的不稳定性 52
(一)pH值的影响 52
一、处方因素 52
第二节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52
(三)微生物污染引起的不稳定性 52
二、药物制剂不稳定的类型 52
(一)化学变化引起的不稳定性 52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52
第一节概述 52
第四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52
(二)溶剂的影响 53
(三)辅料的影响 53
(四)湿度与水分的影响 54
(三)空气的影响 54
(五)金属离子的影响 54
(一)温度的影响 54
二、外界因素 54
(二)光线的影响 54
(六)包装材料的影响 55
第三节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 55
一、防止药物制剂水解的稳定化方法 55
(一)调节pH 55
二、防止药物制剂氧化的稳定化方法 56
(三)调节pH 56
(二)避光 56
(一)减少与空气接触 56
(四)添加稳定剂 56
(六)制成难溶性盐或酯 56
(五)制成固体制剂 56
(三)选用适当溶剂 56
(二)控制温度 56
(四)其他 57
(三)添加防腐剂 57
(二)灭菌 57
(一)采用空气洁净技术 57
(五)其他 57
(四)添加抗氧剂与金属络合剂 57
三、防止药物制剂霉败的措施与方法 57
第四节常用的抗氧剂与防腐剂 58
一、抗氧剂 58
(一)水溶性抗氧剂 58
(二)油溶性抗氧剂 59
(三)金属络合剂 59
(二)影响防腐作用的因素 60
(三)常用的防腐剂 60
(一)防腐剂的要求 60
二、防腐剂 60
第五章液体药剂 62
第一节概述 62
一、液体药剂的特点 62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62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62
(二)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 62
(五)液状石蜡 63
(四)脂肪油 63
(六)丙二醇 63
三、常用的分散媒 63
(三)甘油 63
(二)乙醇 63
(一)水 63
(七)二甲基亚砜 64
(八)月桂氮?酮 64
四、液体药剂的色香味 64
(一)液体药剂矫正色香味的重要性 64
(二)矫嗅剂与矫味剂 64
(三)着色剂 65
第二节溶液型液体药剂 65
一、概述 65
(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65
(二)溶解理论 66
(三)影响药物溶解速度的因素 67
(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67
(一)概述 69
二、芳香水剂 69
(三)举例 70
1.金银花露(70)2.薄荷水 70
(二)制法 70
(四)贮藏 71
三、溶液剂 71
(一)概述 71
(二)制法 71
(三)举例 72
(一)概述 73
(二)制法 73
1.复方碘口服溶液(与戈液)(72)2.苯扎溴铵溶液(新洁尔灭溶液) 73
四、糖浆剂 73
(三)糖浆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74
(四)糖浆剂的包装与贮藏 75
(五)举例 75
(三)举例 76
(二)制法 76
(一)概述 76
1.单糖浆(75)2.橙皮糖浆(75)3.消咳喘糖浆 76
五、醑剂 76
1.樟脑醑(76)2.氨薄荷醑(虫咬水) 77
六、甘油剂 77
(一)概述 77
(二)制法 77
(三)举例 77
1.硼酸甘油(77)2.抗口炎甘油(78)3.冰硼甘油 78
(一)胶体溶液的种类 79
(二)胶体溶液的特性 79
第三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79
一、概述 79
二、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80
(一)亲水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80
(二)疏水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81
三、亲水胶体溶液的制法 81
四、胶体溶液制剂举例 81
1.胃蛋白酶合剂(81)2.汞溴红溶液(红药水)(82)3.甲紫溶液(紫药水)(82)4.甲酚皂溶液(来苏儿、煤酚皂溶液) 82
五、胶浆剂 83
第四节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84
一、概述 84
1.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83)2.心电图导电胶(84)3.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84
二、混悬液的稳定性 85
(一)混悬微粒的沉降 85
(四)其他 86
(一)助悬剂 86
三、混悬液的稳定剂 86
(三)混悬微粒的润湿与水化 86
(二)混悬微粒的电荷与ζ-电位 86
(二)润湿剂 87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87
四、混悬液的制法 87
(一)分散法 87
(二)凝聚法 88
五、举例 88
第五节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90
一、概述 90
1.炉甘石洗剂(88)2.复方硫洗剂(89)3.氢氧化铝凝胶(89)4.紫锌油 90
二、乳浊液形成的理论 91
(一)分子定向排列学说 91
(二)吸附膜层学说 91
(三)界面张力学说 91
(四)影响乳化的因素 92
三、乳化剂 92
(一)天然乳化剂 92
(一)影响乳浊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93
(二)乳浊液的几种不稳定现象 93
(三)乳化剂的选用原则 93
四、乳浊液的稳定性 93
(二)合成乳化剂 93
五、乳浊液的制法 94
(一)研合法 94
(二)机械法 94
(三)乳浊液中加入药物的方法 94
六、举例 94
1.鱼肝油乳(94)2.石灰搽剂(95)3.硅乳 95
(一)概述 96
第六节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 96
一、合剂 96
(二)举例 97
1.苯甲酸钠咖啡因溴化钾合剂(巴甫洛夫合剂)(97)2.氯化钠枸橼酸合剂(清凉饮料)(97)3.颠茄合剂 97
二、洗剂 98
(一)概述 98
(二)举例 98
1.苯甲酸苄酯洗剂(98)2.腋臭洗剂 98
(一)概述 99
(二)举例 99
三、搽剂 99
1.樟脑搽剂(99)2.炉甘石搽剂(异极石搽剂)(99)3.止汗搽剂 100
四、滴耳剂 100
(一)概述 100
(二)举例 100
1.复方硼酸滴耳剂(101)2.碳酸氢钠甘油滴耳剂(耵聍水) 101
五、滴鼻剂 101
(一)概述 101
(一)概述 102
六、含漱剂 102
1.复方薄荷脑滴鼻剂(102)2.盐酸麻黄碱滴鼻剂 102
(二)举例 102
(二)举例 103
复方硼酸钠溶液(朵贝尔液) 103
七、滴牙剂 103
(一)概述 103
(二)举例 103
(二)举例 104
(一)概述 104
八、涂剂 104
1.牙痛水(103)2.硝酸氨银溶液(含氨硝酸银溶液) 104
1.甲醛水杨酸涂剂(104)2.甲癣涂剂 105
九、灌肠剂 105
十、灌洗剂 106
第七节 液体药剂的包装与贮藏 106
一、液体药剂的包装 106
二、液体药剂的贮藏 107
(二)设备与操作方法 108
(一)含义与特点 108
第六章蒸馏、蒸发与干燥 108
第一节蒸馏 108
一、常压蒸馏 108
(三)注意事项 109
二、减压蒸馏 109
(一)含义与特点 109
(二)设备与操作方法 109
(三)注意事项 110
三、精馏(分段蒸馏) 111
(一)含义 111
(二)原理 111
(三)设备与操作 111
(四)液面外蒸气的温度 112
(一)防止液体表面结膜 112
二、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 112
(六)液体本身的静压力 112
(五)液体表面上的压力 112
(二)液体的温度 112
(一)液体的表面积 112
一、影响蒸发的因素 112
第二节蒸发 112
(三)液面外蒸气的浓度 112
(一)常压蒸发 113
(三)薄膜蒸发 113
(二)减压蒸发 113
三、蒸发方法与常用设备 113
(三)防止液体沸点升高 113
(二)移除液体内蓄积热 113
第三节干燥 115
一、影响干燥的因素 115
(一)物料的性状 115
(二)干燥的湿度、压力与速度 115
(三)空气的温度 116
(四)干燥的方法 116
二、干燥方法与常用设备 116
(一)常压干燥与设备 116
(二)减压干燥与设备 116
(三)喷雾干燥与设备 117
(四)沸腾干燥与设备 118
(五)红外线干燥 119
(六)其他干燥方法简介 119
(一)水性浸出药剂 120
三、浸出药剂的特点 120
(四)精制浸出药剂 120
(三)含糖浸出药剂 120
(二)醇性浸出药剂 120
二、浸出药剂的类型 120
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发展 120
第一节概述 120
第七章浸出药剂 120
四、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 121
五、浸出溶剂与浸出辅助剂 121
(一)浸出溶剂的要求 121
(二)常用浸出溶剂及选用原则 122
(三)常用浸出辅助剂 122
(三)浸出成分扩散与置换阶段 123
(二)溶解和脱吸附阶段 123
第二节浸出过程与影响浸出的因素 123
(一)溶剂进入细胞阶段 123
一、浸出过程 123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124
(一)浸出溶剂的影响 124
(二)药材粒度的影响 124
(三)浸出温度的影响 124
(四)浸出时间的影响 124
(五)浓度差的影响 124
(六)浸出压力的影响 124
(七)新技术的应用 124
第三节浸出方法 125
一、煎煮法 125
(一)浸出特点与应用范围 125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25
二、浸渍法 126
(一)浸出特点与应用范围 126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27
三、渗漉法 128
(一)浸出特点与应用范围 128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28
四、其他方法 131
(一)回流法 131
(二)连续回流法 131
(二)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132
(一)含义与特点 132
一、汤剂 132
第四节常用浸出药剂 132
(三)处方举例 133
麻黄汤 133
(四)中药成分在煎制过程中的变化 133
二、中药合剂 134
(一)含义与特点 134
(二)制备方法 134
(二)制备方法 135
(一)含义与特点 135
三、酒剂 135
(三)处方举例 135
清喉咽合剂 135
(三)处方举例 136
舒筋活络酒 136
四、酊剂 136
(一)含义与特点 136
(三)制备方法 137
(四)影响酊剂和酒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137
(二)酊剂与酒剂的异同点 137
(五)处方举例 138
1.远志酊(138)2.碘酊(碘酒)(138)3.土槿皮酊(139)4.颠茄酊 139
五、流浸膏剂 140
(一)含义与特点 140
(二)制备方法 140
(三)处方举例 141
1.远志流浸膏(141)2.甘草流浸膏 141
(三)浸膏剂常用的稀释剂 142
(二)浸膏剂的分类 142
(一)含义与特点 142
六、浸膏剂 142
(四)制备方法 143
(五)处方举例 143
刺五加浸膏 143
七、煎膏剂 144
(一)含义与特点 144
(二)制备方法 144
(三)质量要求与检查方法 144
八、颗粒剂 145
(一)含义与特点 145
(四)包装与贮存 145
益母草膏 145
(五)处方举例 145
(二)质量要求 146
(三)制备方法 147
(四)包装与贮存 147
(五)处方举例 147
(三)质量控制 148
(二)特点 148
1.感冒退热颗粒(147)2.板蓝根颗粒 148
(一)含义与发展概况 148
九、口服液 148
(四)制备方法 149
(五)处方举例 149
生脉饮 149
第五节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与包装 149
一、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 149
(一)药材的来源、品种及规格 149
(二)制法规范 149
(三)理化标准 150
(四)卫生学标准 151
二、浸出药剂的包装 151
(一)包装的目的 151
(二)包装要求 151
(一)按制备方法不同分类 152
一、片剂的分类 152
(二)按使用方法不同分类 152
第一节概述 152
第八章片剂 152
二、片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153
(一)片剂特点 153
(二)片剂质量要求 153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 153
一、辅料的作用和分类 153
(一)润湿剂和粘合剂 153
(二)填充剂 153
(三)崩解剂 154
(四)润滑剂 154
二、辅料的选用原则及常用辅料 154
(一)水和乙醇 154
(二)淀粉及其衍生物类 155
(三)糊精 155
(七)无机化合物类 156
(六)有机酸、盐、酯和高级醇类 156
(四)糖类 156
(五)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 156
(八)胶浆类 157
第三节片剂的制备 158
一、湿法制粒压片 158
(一)湿法制粒的方法 158
(二)干颗粒的质量要求 162
(三)压片 163
(四)压片机和压片过程 163
(二)结晶药物直接压片 167
(三)干法制粒压片 167
二、干法制片 167
(一)粉末直接压片 167
三、空白颗粒制片法 168
四、中药片剂的制备 168
(一)原料处理的一般原则 168
(二)制备方法 168
(五)片重差异超限 169
(四)崩解超时限 169
(三)粘冲 169
(一)裂片 169
五、片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69
(二)松片 169
一、包衣的目的、种类和要求 170
(三)包衣要求 170
(二)种类 170
(一)目的 170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 170
(八)变色与色斑 170
(七)卷边 170
(六)选片 170
二、包衣方法及设备 171
(一)滚转包衣法 171
(二)悬浮流床包衣法 172
三、包衣材料及工序 172
(一)糖衣 172
(二)薄膜衣 173
(三)肠溶衣 173
四、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74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及包装 175
一、片剂的质量检查 175
(一)重量差异 175
(二)崩解时限 175
(三)溶出度测定 176
(四)含量均匀度 176
二、片剂的包装和贮存 176
(一)多剂量包装 176
(二)单剂量包装 176
第六节片剂处方举例 177
1.复方磺胺异噁唑片(复方新诺明片)(177)2.醋酸氢化可的松片(177)3.核黄素片(维生素B2片)(178)4.罗通定片(178)5.红霉素片(179)6.硝酸甘油片 179
7.清凉润喉片(180)8.复方阿司匹林片(181)9.多酶片(182)10.银翘解毒片 182
附纸型片简介 183
一、概述 183
二、纸型片的工艺与举例 183
(一)生产流程 183
(二)举例 183
(一)粘合剂 185
一、丸剂的特点 185
二、丸剂常用赋形剂 185
第一节丸剂 185
第九章丸剂和滴丸剂 185
(二)润湿剂 186
(三)吸收剂 186
三、制备方法 186
(一)搓丸法 187
(二)泛丸法 187
(一)质量标准与检查方法 188
四、质量控制与包装 188
(二)包装要求 190
五、举例 190
1.银翘解毒丸(190)2.当归养血丸 190
第二节滴丸剂 190
一、滴丸剂的含义与特点 190
二、滴丸剂的制法 191
(一)基质和冷凝液的选择原则 191
(二)制备过程与设备 191
(二)重量差异检查 193
(一)外观检查 193
(三)溶散时限检查 193
1.灰黄霉素滴丸(193)2.维静宁滴丸 193
四、质量检查 193
三、举例 193
第十章软膏剂、糊剂与硬膏剂 195
第一节软膏剂与糊剂 195
一、软膏剂与糊剂的含义 195
二、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195
三、软膏剂基质 195
(一)基质的种类 196
(二)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 199
四、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 200
(一)基质的处理 200
(二)药物加入的方法 200
(三)制备方法 201
(四)软膏剂与糊剂举例 201
1.氧化锌软膏(201)2.氟轻松软膏(202)3.复方十一烯酸锌软膏(202)4.鱼石脂软膏(203)5.杆菌肽软膏(203)6.紫草膏(203)7.复方锌糊 203
五、软膏剂的质量评定及包装贮藏 204
(一)质量评定 204
(二)药物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方法 205
(三)软膏剂的包装与贮藏 206
第二节硬膏剂 206
一、硬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206
二、硬膏剂的分类 207
三、硬膏剂的制备与举例 207
(一)黑膏药 207
(二)橡胶硬膏剂 208
二、质量要求 211
一、含义、种类与形状 211
第一节概述 211
第十一章栓剂 211
三、治疗作用特点 212
第二节栓剂基质 212
一、理想基质的要求 212
二、基质种类 212
(一)脂肪性基质 213
(二)水溶性基质 214
三、基质因素 215
二、生理因素 215
一、药物性质 215
第三节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215
第四节栓剂的制备 216
一、挤压成形法 216
二、模制成形法 216
三、自动模制成形法 217
第五节栓剂举例 217
1.甘油栓(217)2.蛇黄栓(218)3.克霉唑栓(218)4.阿司匹林栓 218
一、质量检查 219
第六节栓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藏 219
二、包装与贮藏 220
第十二章膜剂与涂膜剂 221
第一节膜剂 221
一、膜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221
(一)含义 221
(二)特点 221
(三)分类 221
(一)涂膜法 222
四、膜剂的制备 222
三、膜剂的质量要求 222
二、成膜材料 222
(二)热塑法 223
(三)吸附法 224
五、膜剂举例 224
1.外用避孕药膜(224)2.硝酸甘油膜(225)3.口腔溃疡膜(225)4.毛果芸香碱眼用药膜 226
第二节涂膜剂 226
一、含义与特点 226
二、组成 226
三、制法与举例 226
(一)制法 226
(二)举例 226
1.伤湿涂膜剂(226)2.冻疮涂膜剂 227
(一)按医疗用途分类 229
三、气雾剂的分类 229
(二)缺点 229
(一)优点 229
一、气雾剂的含义 229
第一节概述 229
第十三章气雾剂 229
二、气雾剂的特点 229
(二)按型式分类 230
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 230
二、阀门系统和推动钮 231
(一)阀门系统 231
一、耐压容器 231
(二)推动钮 232
三、抛射剂 232
(一)抛射剂的作用与要求 232
(二)抛射剂的分类 233
(三)抛射剂的用量 233
四、药物与附加剂 233
(一)药物 233
(二)药物的配制与分装 234
(一)容器与阀门系统的处理和装配 234
(三)抛射剂的填充 234
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与举例 234
(二)附加剂 234
一、制备工艺 234
二、举例 235
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气雾剂 235
第十四章灭菌法与无菌操作法 236
第一节物理灭菌法 236
一、干热灭菌法 236
二、湿热灭菌法 236
(一)热压灭菌法 236
(三)低温间歇灭菌法 239
(二)流通蒸气灭菌法与煮沸灭菌法 239
(四)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240
三、紫外线灭菌法 240
四、滤过除菌法 241
五、其他灭菌法 241
(一)辐射灭菌法 241
(二)微波灭菌法 241
(三)高速热风灭菌法 241
第二节化学灭菌法 241
第三节无菌操作法 242
二、化学杀菌剂灭菌法 242
一、气体灭菌法 242
(一)环氧乙烷灭菌法 242
(二)化学药剂蒸气灭菌法 242
一、洁净厂房(室) 243
(一)空气洁净技术的应用 243
(二)洁净厂房设计要求 244
(三)洁净室的灭菌 245
二、无菌操作 245
第四节无菌检查法 246
二、注射剂的分类与给药途径 247
(一)分类 247
第十五章注射剂 247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247
第一节概述 247
(二)给药途径 248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249
第二节热原 249
一、热原的组成 249
四、除去热原的方法 250
二、热原的性质 250
三、污染热原的途径 250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 251
(一)家兔法 251
(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251
(三)其他试验法 251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 251
一、注射用水 252
(一)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252
(二)原水的预处理 252
(三)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 253
(四)注射用水的收集与贮藏 257
二、注射用油 257
(一)质量要求 257
(二)精制方法 257
三、其他注射用溶剂 258
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 258
一、助溶剂与增溶剂 258
(一)pH调整的目的与范围 259
二、pH调整剂 259
(二)增溶剂 259
(一)助溶剂 259
(二)常用的pH调整剂 260
三、等渗调整剂 260
(一)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含义 260
(二)调整等渗的计算方法 261
(三)溶血法测定等张浓度 263
五、局部止痛剂 264
(二)延效剂 264
(一)助悬剂和乳化剂 264
六、其他附加剂 264
(二)常用的抑菌剂 264
1.苯酚(264)2.甲酚(264)3.三氯叔丁醇(264)4.苯甲醇(264)5.羟苯酯类 264
(一)抑菌剂的应用范围 264
四、抑菌剂 264
(三)惰性气体 265
(四)抗氧剂 265
第五节注射剂的制备 265
(一)玻璃容器的质量要求 266
二、注射剂的容器及其处理方法 266
(二)空安瓿的处理 266
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与生产管理 266
(一)设计要求 266
(二)生产管理 266
三、注射液的配制 268
(一)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与投料计算 268
(二)配制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269
(三)配制方法 269
四、注射液的滤过 269
(一)滤过机制与影响滤过的因素 269
(二)常用滤器种类、性能与选择 270
(三)滤过装置 271
五、注射液的灌封 272
(一)手工灌封 273
(二)机械灌封 273
(二)检漏方法 274
(一)澄明度检查 274
七、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274
(一)灭菌要求 274
六、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274
(二)装量检查 275
(三)热原检查 276
(四)无菌检查 276
(五)其他检查 276
八、印字与包装 276
九、注射剂举例 276
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76)2.维生素C注射液(277)3.塞替派注射液(278)4.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79)5.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279
第六节中药注射剂 280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280
二、中药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281
三、提取与精制 281
(一)水醇法(水提取醇沉淀法) 281
(二)醇水法(醇提取水沉淀法) 282
(三)水蒸气蒸馏法 282
(四)超过滤法与反渗透法 282
(四)灌封与灭菌 283
五、中药注射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83
(三)配液与滤过 283
(一)澄明度问题 283
(五)其他方法 283
(一)中药注射剂的浓度及表示法 283
四、中药注射剂的配制 283
(二)pH值的控制 283
(二)刺激性问题 284
(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 284
(四)质量标准问题 284
六、中药注射剂举例 285
1.板蓝根注射液(285)2.复方丹参注射液(285)3.柴胡注射液 286
(二)输液剂的种类 287
二、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287
第七节输液剂 287
(一)输液剂的含义 287
一、输液剂的含义与种类 287
三、输液剂生产工艺流程 288
四、输液剂的制备 288
(一)输液剂车间的基本要求 288
(二)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清洁处理 289
(四)输液剂的滤过 290
(三)输液剂的配制 290
(五)输液剂的灌封 291
(六)输液剂的灭菌 291
(七)输液剂的质量检查 291
(八)输液剂的包装 292
五、输液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92
(一)澄明度问题 292
(二)热原反应 292
(三)染菌 292
六、输液剂举例 293
1.葡萄糖注射液(293)2.氯化钠注射液(无菌生理盐水)(293)3.碳酸氢钠注射液 294
4.甲硝唑注射液 295
七、营养输液 296
(一)复方氨基酸输液 296
(二)脂肪乳输液 297
八、血浆代用液 298
1.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298)2.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298
(一)环境 300
二、眼用药剂制备的要求 300
(二)原料与设备 300
第一节概述 300
第十六章眼用药剂 300
一、眼用药剂的含义与分类 300
(一)pH值 301
(三)无菌 301
(二)渗透压 301
(四)澄明度与混悬液的颗粒细度 301
二、滴眼剂的质量要求 301
一、概述 301
第二节滴眼剂 301
(五)粘度 302
(六)稳定性 302
三、滴眼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302
四、滴眼剂的附加剂 302
(一)pH值调整剂 303
(二)等渗调整剂 304
(三)抑菌剂 304
(五)增稠剂 305
(四)抗氧剂 305
五、滴眼剂的制备 306
(一)容器的处理 306
(二)药液的配制 306
(三)药液的灌装 306
(四)质量检查 307
六、处方举例 307
1.氯霉素滴眼剂(307)2.水杨酸毒扁豆碱滴眼剂(依色林眼药水)(308)3.醋酸可的松滴眼剂 309
第三节眼膏剂 310
一、概述 310
二、眼膏剂常用的基质 310
三、制备器具及包装材料的灭菌 310
四、制备方法 311
五、处方举例 311
1.红霉素眼膏(311)2.醋酸泼尼松眼膏 311
(四)装量 312
(三)微生物限度 312
(二)颗粒细度 312
六、眼膏剂的质量检查 312
(一)金属性异物 312
第十七章生物药剂学 313
第一节概述 313
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和内容 313
二、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关系 313
三、研究生物药剂学的重要性 313
二、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 314
(二)主动转运 314
(一)被动扩散 314
第二节药物吸收的机制 314
一、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314
四、生物药剂学的实验方法 314
(三)促进扩散 315
第三节药物的剂型因素与药效的关系 315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 316
(一)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的影响 316
(二)药物溶出速率的影响 318
(一)剂型的影响 322
二、药物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对吸收的影响 322
(二)制剂工艺的影响 323
三、赋形剂和附加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24
第四节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 325
三、年龄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326
四、个体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326
二、性别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326
一、种族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326
五、生理、病理条件的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327
六、用药对象精神状态的差异对药效的影响 327
第五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与药效的关系 327
第六节药物动力学基本知识 328
一、概述 328
(一)药物动力学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中的地位 328
(二)药物动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区别 328
(三)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的关系 328
二、药物在体内转运的房室模型 328
(一)房室模型的划分 329
(二三)房室划分与人体解剖学器官的关系 330
(二)房室模型的确定 330
三、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 331
(一)药物体内过程的速率表示方法 331
(二)药物体内过程的速率类型 331
四、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331
(二)表观分布容积 332
(三)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332
(一)消除速率常数 332
(四)药峰时间和药峰浓度 333
(五)稳态血药浓度 334
(六)清除率 334
(七)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335
(八)生物利用度 336
第七节生物利用度 336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 336
(二)生物利用度的速度 337
二、生物利用度的意义 337
(一)生物利用度的程度 337
三、生物利用度的计算方法 338
(一)由尿药累积排泄量法求算生物利用度 338
(二)由血药浓度求算生物利用度 338
第十八章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342
第一节概述 342
一、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含义与发展 342
第二节缓释制剂 343
一、延缓药物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343
二、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特点 343
(一)延缓释药 344
(二)延缓吸收 345
(三)延缓代谢 345
(四)延缓排泄 345
(五)改变化学结构 346
二、缓释制剂的组成与设计原理 346
(一)理想缓释制剂的组成 346
(二)缓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 346
(三)能源部分 347
(二)控释部分 347
第三节控释制剂 347
一、控速释药体系的结构 347
(一)药物贮库 347
(四)传递孔道 348
二、控速释药体系的类型 348
(一)渗透泵式控释制剂 348
(二)眼用控释制剂 348
(三)透皮治疗体系 348
(四)宫内给药装置和阴道环 348
第四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试验方法 349
(五)胃内滞留漂浮型控释制剂 349
一、体外试验 350
二、体内试验 350
(一)血药浓度法 350
(二)尿药浓度法 350
(三)唾药浓度法 350
(四)其他试验法 350
(一)囊芯物 352
二、微型胶囊的组成 352
第一节微型胶囊 352
第十九章其他剂型简介 352
一、微型胶囊的含义与特点 352
(二)囊材 353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 353
(一)单凝聚法 353
(四)举例 354
维生素A微囊的制备 354
(三)其他方法 354
(二)复凝聚法 354
四、微型胶囊的性质 355
(一)微囊的形态、粒子大小与结构 355
(二)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355
五、影响微囊粒子大小的因素 355
第二节β-环糊精包合物 356
一、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义 356
三、β-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上的应用 357
(三)冷冻干燥法 357
(二)研磨法 357
(一)重结晶或共沉淀法 357
二、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法 357
第三节前体药物制剂与靶向给药制剂 358
一、前体药物与靶向给药的含义 358
(一)前体药物 358
(二)靶向给药 358
二、前体药物制剂 358
(一)前体药物及其制剂的特点 358
(二)前体药物制剂的制法 359
三、靶向给药制剂 360
(一)靶向给药制剂药物载体的种类 360
(二)靶向药物制剂的类型 360
四、脂质体 361
(一)脂质体的含义与类型 361
(二)脂质体的制法 363
(三)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364
(一)毫微型胶囊的含义 365
(二)毫微型胶囊的制法 365
五、毫微型胶囊 365
(三)毫微型胶囊的性质及用途 366
六、微球剂与磁性微球 366
(一)微球剂与磁性微球的含义 366
(二)磁性微球的作用特点 366
(三)磁性微球的分类及制法 366
(二)按配伍的意愿分 368
(一)按产生配伍变化的原因分 368
二、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分类 368
一、药物制剂配伍应用的目的 368
第一节概述 368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368
(三)按配伍变化产生的后果分 369
三、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意义 369
第二节物理性与化学性配伍变化 369
一、常见的物理性与化学性配伍变化的类别 369
(一)潮解、液化与固化 369
(二)分层、浑浊与沉淀 369
(六)潜在变化 370
(五)发生爆炸 370
(三)变色现象 370
(四)产生气体 370
二、影响物理性与化学性配伍变化的主要因素 371
(一)药物性质及其质量的影响 371
(二)配伍药物间的影响 371
(二)改变混合顺序 373
(三)改变溶剂 373
(四)添加附加剂 373
(一)改变贮藏条件 373
三、克服物理性与化学性配伍变化的方法 373
(五)调换或删去某种成分 374
(六)改变剂型或分别包装 374
第三节药理性配伍变化 375
一、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 375
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理性配伍变化的影响 375
(一)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375
(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381
三、克服药理性配伍变化的方法 382
(二)注射液混合后pH值的改变 383
(一)注射液混合后溶剂组成的改变 383
第四节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383
二、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383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意义 383
(三)注射液混合后因盐析作用而发生变化 384
(四)注射液混合后的化学变化 384
(五)注射液混合注射后的药理变化 385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一般规律 385
四、克服注射剂配伍变化的方法 385
第五节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原则和处方示例 386
一、不能调配的配伍禁忌处方 386
二、征得医生同意后能设法调配的配伍困难处方 387
(一)改变处方中任一成分的量 387
(二)取消处方中任一成分 387
(三)更换处方中任一成分 388
(四)增加处方中某一成分 388
三、药剂人员可自行解决的配伍困难处方 389
(八)不规则处方 389
(七)超过极量或药物作用可疑 389
(五)改变服药间隔时间 389
(六)改变药物的剂型 389
(一)须注意各成分间调配顺序的困难处方 390
(二)须混悬或乳化一部分成分的困难处方 390
(三)须改变包装形式的困难处方 391
(四)经化学反应后药效未改变的困难处方 391
(五)外界因素引起变化的困难处方 391
(六)有意的配伍变化处方 391
第二十一章药事管理 393
第一节概述 393
一、药事管理学的性质与内容 393
二、药事管理有关法规与条例的简介 39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94
(二)《新药审批办法》 395
(三)《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395
二、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396
三、药品质量管理内容 396
一、药品质量的含义 396
第二节药品质量管理 396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97
(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含义 397
(二)我国的GMP 397
(三)颁布GMP的意义 397
(四)GMP的特点 397
(五)GMP的内容 397
(一)药品标准的含义 398
六、药品质量标准 398
(二)GLP的内容 398
(一)GLP的含义 398
五、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398
(二)药品标准的分类 399
(三)药品标准的内容 399
七、药品的卫生标准 399
第三节医院药剂管理 399
一、医院药剂管理的含义 399
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 399
四、非处方药与医院药学 400
(三)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任务 400
(一)医院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意义 400
(二)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400
三、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400
五、医院药学信息管理 401
六、医院药品质量的管理 401
(一)管理范围 401
(二)质量控制项目 401
(三)检查方式 401
一、药剂科的任务 402
第四节 医院药剂科的任务、组织与空间管理 402
(四)质量控制的指标 402
二、药剂科的组织管理 403
(一)组织机构 403
(二)人员配备 403
(三)人员职责 403
三、药剂科的空间管理 405
(一)药剂科的位置选择 405
(三)药剂科的建筑要求 406
(四)药剂科的布局、面积与设计 406
(二)药剂科的环境要求 406
第五节临床药学 407
一、临床药学的产生与发展 407
二、临床药学的内容 407
(一)调剂的含义 408
(二)调剂管理的含义 408
二、调剂业务活动的特点 408
一、调剂与调剂管理的含义 408
第六节调剂管理 408
三、开展临床药学的意义 408
三、调配处方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09
(一)调配处方的主要工作程序 409
(二)调配处方的注意事项 409
四、医院处方制度 410
五、门诊调剂管理 410
(一)门诊调剂的特点 410
(二)加强门诊调剂管理的措施 411
六、病房调剂管理 411
(一)病房调剂室配方发药的方式 411
(一)配制制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412
一、《制剂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 412
(二)病房药品的管理 412
第七节制剂管理 412
(二)中请《制剂许可证》的程序 413
二、医院自配制剂品种范围及管理 414
(一)自配制剂的品种范围 414
(二)自配制剂的管理 414
三、制剂室工作制度 414
一、加强药库管理的重要性 415
二、药品供应保管工作制度 415
第八节药库管理 415
三、药库管理原则 416
四、药品的一般保管方法 417
(一)光敏感性药品的保管方法 417
(二)易吸湿药品的保管方法 417
(三)对热不稳定药品的保管方法 418
(四)中草药材的保管方法 418
(五)危险药品的保管方法 418
(六)规定有效期药品的管理方法 418
(三)麻醉药品的管理范围与购用限量 419
(二)麻醉药品的管理 419
(四)麻醉药品的购买办法 419
第九节特殊管理的药品 419
(一)麻醉药品的含义 419
一、麻醉药品的管理 419
(五)麻醉药品的调配与使用管理方法 421
二、精神药品的管理 421
(一)精神药品的含义 421
(二)精神药品的管理 423
(三)精神药品的购买办法 423
(四)精神药品的调配与使用办法 424
(五)精神药品的管理制度 424
三、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 424
(一)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含义 424
(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 424
(三)医疗用毒性药品的调配使用办法 424
(三)放射性药品的购用 425
(二)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425
(四)放射性药品的管理制度 425
(四)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制度 425
(一)放射性药品的含义 425
四、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425
药剂学实验指导 427
实验须知 427
实验内容 428
第一章绪论实验 428
实验1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 428
实验2称量操作的练习 428
第二章散剂与胶囊剂实验 429
实验3含普通固体药品散剂的制备 430
实验4 含特殊药品散剂与含稠浸膏散剂的制备 430
实验5 含共熔成分散剂与中药散剂的制备 430
实验6 硬胶囊剂的制备及粉碎、混合、过筛等机器的使用 430
第四章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 434
实验7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 434
实验8防腐剂的防腐作用观察 435
实验9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436
第五章液体药剂实验 436
实验10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438
实验11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441
实验12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443
实验13按给药途径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 445
实验15 参观大型蒸馏、蒸发与干燥的设备 447
第七章浸出药剂实验 447
实验16汤剂、酊剂、流浸膏剂的制备 447
实验14 实验室减压蒸馏装置的安装及操作 447
第六章蒸馏、蒸发与干燥实验 447
实验17颗粒剂(冲剂)的制备 449
第八章 片剂实验 450
实验18单冲压片机的装卸和调节 450
实验19湿法制粒压片 450
实验20片剂的质量检查 451
实验21参观药厂片剂车间 452
第九章丸剂与滴丸剂实验 452
实验22丸剂和滴丸剂的制备 452
实验23软膏剂的制备 453
第十章软膏剂实验 453
实验24栓剂的制备 455
第十一章栓剂实验 455
第十二章膜剂实验 458
实验25膜剂的制备 458
第十四章灭菌法实验 458
实验26热压灭菌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458
第十五章注射剂实验 459
实验27安瓿剂的制备 459
实验29热原检查 460
实验28输液剂的制备 460
实验30参观药厂注射剂车间 462
第十六章眼用药剂实验 462
实验31滴眼剂的制备 462
实验32眼膏剂的制备 463
第十七章生物药剂学实验 464
实验33阿司匹林片体外溶出度测定 464
实验34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 465
第十九章其他剂型实验 465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实验 467
实验35液体药剂配伍变化的对比观察 467
实验36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对比观察 468
实验37配伍变化处方的分析与讨论 470
第二十一章 医院药事管理实验(参观) 470
实验38参观医院药剂科调剂、制剂工作管理情况 470
实验39参观医院药剂科药品供应保管工作情况 471
实验40熟悉医师处方正文形式和剂量核算练习 471
附录一药剂学教学内容时间分配表 475
附录二药品卫生标准 475
附录三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 477
附录四 《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采用药名与原国家药品标准名称对照 478
附录五老幼剂量折算表 480
附录六 国内近年生产研制的药用辅料 480
附录七 中等卫生学校药剂专业药剂学实验主要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标准 486
(参考名录)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