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成岩的分类命名及相关术语和名词 1
一、岩类学(或岩相学)(Petrography) 1
二、化学参数 2
三、岩石相平衡Petrological phase equilibrium) 3
四、火成岩系列(Igneous rock series) 4
五、与构造环境有关的花岗岩类 8
六、与大陆碰撞有关的名词术语 9
第二章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方法 12
第一节 巴尔巴林(Barbarin)的构造环境判别方法 12
一、花岗岩类类型的划分和它所代表的构造环境 12
二、不同类型花岗岩类的矿物学、岩石学判别特征 13
三、不同类型花岗岩类的化学和岩浆来源的判别标准 15
四、花岗岩类类型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关系 17
五、巴尔巴林的花岗岩类类型与其他岩石成因分类的关系 19
一、花岗岩构造环境类型划分 21
第二节 Maniar和Piccoli的五组图解判别构造环境的方法 21
二、构造环境的判别流程及其判别方法 22
三、判别图解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7
四、用本方法判别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实例 28
第三节 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及其识别标志 30
一、后碰撞(post-collision)构造环境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30
二、后碰撞花岗岩的判别标志 32
三、后碰撞花岗岩的实例 33
一、强过铝(SP)花岗岩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6
第四节 后碰撞强过铝(SP)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及其判别标志 36
二、SP花岗岩的构造环境 37
三、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的类型 37
四、后碰撞SP花岗岩的化学成分特征 39
五、如何判断后碰撞SP花岗岩源区的成分和形成温度 41
六、两种主要类型过铝花岗岩类的判别标准及其成因 45
第五节 讨论 50
二、花岗岩体中包体的类型 53
一、引言 53
第三章 花岗岩类岩石中岩浆混合作用的识别与研究方法 53
三、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宏观特征及其成因解释 54
四、镁铁质微粒包体显微结构构造中的成因信息 56
五、花岗岩类岩石中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标志 58
六、岩浆混合作用的控制因素 61
七、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意义 63
一、引言 71
二、岩浆演化的同位素示踪体系 71
第四章 花岗岩研究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以华南花岗岩为例 71
三、华南花岗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壳演化 79
第五章 花岗岩同位素定年方法 102
第一节 Rb-Sr法在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 102
第二节 U-Pb法在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 106
第三节 K-Ar法在花岗岩研究中的应用 111
第四节 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壳演化 112
第五节 岩体冷却史、抬升速率研究 118
一、变质作用pTt轨迹:造山-深部过程的岩石学记录 121
第六章 岩浆-构造-热事件序列pTt轨迹与造山-深部过程 121
二、岩浆-构造-热事件序列的pTt轨迹:造山-深部过程的地质学记录 123
三、讨论 125
第七章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 128
第一节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主要类型及研究进展 129
第二节 复合定位机制 130
第三节 花岗岩体定位中三种最主要的机制——三元复合机制的端元机制 131
第四节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实例分析 134
一、灰池子岩体的复合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研究 134
二、Jackass Lakes岩体 139
三、亚干变质核杂岩同构造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伸展构造体制下的花岗岩主动定位 140
第五节 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142
第六节 小结 145
第八章 数值岩石学:从岩石化学计算到岩浆动力学过程模拟 148
第一节 主要元素换算方法〔2〕 148
一、重(质)量/重(质)量转换 148
二、重(质)量/摩尔量的转换 149
第二节 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 152
一、主要元素的质量平衡计算 152
二、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模拟 153
三、协变图解和岩石包体的成因意义 154
第三节 开放系统的岩浆动力学过程模拟综述 156
第四节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一些地质温压计 159
一、温度计 159
二、逸度计 166
三、压力计 168
第九章 埃达克岩的概念、识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 172
一、埃达克岩的概念 172
二、埃达克岩的识别 173
三、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特征及成因 175
四、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议 179
五、埃达克岩提出的科学意义 182
六、中国东部晚燕山期“埃达克质岩”问题 182
七、结束语 189
第一节 研究现状 192
第十章 秦岭造山带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192
第二节 秦岭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193
第三节 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 195
第四节 浅源深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 199
一、“花岗岩型”金矿——产于花岗岩体内的金矿 199
二、产在花岗岩体外的金矿 202
第五节 构造演化对秦岭大型Mo、W、Au矿床形成机制的控制作用 211
第一节 岩浆作用的热力学基础 215
第十一章 花岗岩浆作用与区域岩石学 215
一、封闭体系 216
二、开放体系 217
三、元素地球化学 218
第二节 岩浆作用与侵入岩谱系单位 219
第三节 同源岩浆演化理论不能解释的若干现象 220
第四节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苏岩石系列的成因与演化 222
一、区域构造及花岗岩时空分布 226
第五节 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岩石系列及成因类型 226
二、花岗岩岩石系列 227
三、花岗岩成因类型 230
四、结论及意义 231
第六节 黄陵花岗岩基地质 231
一、区域地质背景 231
二、岩基内岩套、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233
三、岩石系列划分,化学成分特点及演化趋势 235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37
五、副矿物组合特征 240
六、黄陵岩基的侵入和定位 240
七、存在问题 243
第七节 广东佛冈岩体的地质调查研究进展和问题讨论 243
一、主要进展 244
二、问题讨论 246
第八节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花岗岩类特征及成因探讨 247
一、基本地质物征 248
二、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 249
三、岩浆成因及演化 252
四、关于构造-岩浆活动的背景讨论 253
第十二章 花岗岩类岩浆作用与成矿流体 257
第一节 与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系统 257
第二节 亲花岗岩元素的富集和沉淀过程 259
一、亲花岗岩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260
二、亲花岗岩元素的富集和沉淀过程 262
第三节 花岗岩及有关矿床的分类 265
第四节 花岗岩岩浆作用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270
第十三章 中国花岗岩重大基础问题研究 276
第一节 华南过铝花岗岩与构造环境 277
第二节 秦岭-昆仑造山带造山环斑花岗岩带及其构造环境 280
第三节 兴蒙造山带大规模的“幔源”(正?值)花岗岩和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 282
第四节 燕山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改造和生长 284
第五节 东昆仑造山带混源化岗岩及其调调查方法研究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