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建置与自然环境 2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21
第三节 自然环境 24
一、地质 24
二、地貌 26
三、土壤 28
四、植被 30
五、气候 31
六、河流水系 32
七、矿藏 33
八、景观 33
第二章 土地资源 36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36
一、耕地 37
三、林地 38
二、园地 38
四、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39
五、交通用地 40
六、水域 40
七、未利用土地 41
第二节 耕地与人口 41
第三章 土地所有制 4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45
一、官田 45
二、民田 46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47
一、减租增资 47
二、土地改革 48
三、互助合作 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50
一、集体土地所有制 50
二、全民土地所有制 52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 54
一、农村国有土地使用制 54
第四章 土地使用制 54
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 55
第二节 私有土地使用制 60
第三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 62
一、集体农用地使用制 62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制 64
第五章 地价与税费 67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价格 68
一、土地买卖价格 68
二、土地征用价格 69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价格 71
一、基准地价 75
二、宗地地价 75
第三节 土地赋税 76
一、民国及以前的田赋 76
二、农业税 77
三、耕地占用税 80
四、契税 81
五、城镇土地使用税 82
六、城市房地产税 83
七、土地增值税 85
第四节 土地规费 88
第六章 地籍管理 89
第一节 土地调查 89
一、土地清丈 89
二、土壤普查 90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91
四、城镇地籍调查 98
第二节 土地登记 100
一、三项建设用地清理登记 101
二、农村宅基地复核换证 103
三、国有土地申报登记 103
四、土地变更登记 104
第三节 土地统计 104
一、统计内容 105
二、统计制度 105
第四节 土地定级估价 107
一、土地定级 107
二、城区土地估价 113
三、地产评估 114
第一节 土地开发 116
第七章 土地开发与复垦 116
一、山地开发 118
二、洼地及滦河滩开发 121
第二节 土地复垦 121
一、砖厂复垦 121
二、沙场复垦 123
三、工程取土区复垦 124
四、坟地复垦 125
一、基本农田保护 126
第八章 土地保护与整治 126
第一节 土地保护 126
二、文物用地保护 130
第二节 土地整治 131
一、山区水土保持 131
二、沙地改造 133
三、滦河防洪治理 136
四、庭院土地利用 137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139
第九章 土地规划 139
一、农业生产规划 140
二、沙地农田防护林网规划 140
三、“四田”建设规划 142
四、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143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4
一、指导思想 144
二、基本原则 144
三、规划方案 145
四、实施措施 150
五、规划成果 152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152
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3
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0
第十章 建设用地管理 168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168
一、审批权限 169
二、补偿和安置 172
三、报批程序及所需资料 179
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180
五、征拨用地的管理与监督 181
第二节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管理 182
第三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 185
第十一章 土地监察 188
第一节 监察内容 188
第二节 监察队伍 191
一、案件管辖 192
第三节 案件查处 192
二、查处程序 193
三、行政处罚 194
四、土地信访 196
五、违法占地处理 197
第四节 土地纠纷调处 199
第十二章 科技宣传与档案 202
第一节 土地科技 202
一、地图 202
三、队伍与成果 204
二、著述 204
第二节 土地宣传 206
第三节 土地档案 208
一、组织管理 209
二、基础设施 209
三、业务建设 210
四、档案来源与分类 210
五、档案开发与利用 21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管理机构 215
第十三章 土地管理机构 21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管理机构 216
一、县级土地管理机构 216
二、乡镇土地管理机构 220
三、县土地管理局领导干部 220
四、局内中层干部 221
附录 223
一、荣誉录 223
二、重要文件选编 229
编后记 266
编纂领导机构及编纂人员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