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管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凤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1062915
  • 页数:4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发展与管理、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研究、郑百文案例的启示、银广厦案例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际问题研究,是对上市公司管理问题的全面探讨。

第一篇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与管理 3

1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研究 3

1.0 引言 3

1.1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现状的总体评价 4

1.2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分析 13

1.3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控制的障碍和难点 25

1.4 进一步强化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建议 28

2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困境研究 36

2.1 引言 36

2.2 经营困境与公司绩效 39

2.3 ST公告的信息含量 51

2.4 ST公司摘帽研究 54

2.5 困境公司重组行为研究 63

2.6 财务困境与公司治理 70

2.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7

3.1 导论 82

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 82

3.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突出问题 91

3.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几点思考 114

3.4 结论 126

4 上市公司再融资使用效率研究 130

4.1 再融资政策及市场背景 130

4.2 再融资使用效率实证研究 137

4.3 再融资使用效率典型案例分析 142

4.4 再融资使用效率高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 154

4.5 提高再融资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157

第二篇 国有股减持与流通问题研究 163

5 国有股减持方案评述与改进思路——基于净资产的全流通拆细方案 166

5.1 现有方案评述 167

5.2 改进建议 172

6 国有股减持的方案探讨与实证分析 180

6.1 减持国有股的意义 180

6.2 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原则 181

6.3 国有股减持的主要障碍 182

6.4 国有股存量分析 183

6.5 国有股减持的可选择方案 185

6.6 实证——山西汾酒股份公司方案分析 194

7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内涵和必要前提 200

7.1 引言:国有股减持的历程回顾 200

7.2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 201

7.3 国有股减持的基本内涵 202

7.4 国有股减持的必要前提 204

7.5 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评价 208

7.6 观点 209

7.7 结语 210

8 国有股减持问题综述 211

8.1 入题——国有股减持风波的四步骤 211

8.2 国有股减持的背景介绍 212

8.3 政府在国有股问题上的不断探索 220

8.4 向社会征集到的方案 220

8.5 观点 223

9.1 国有股为什么要减持或者说国有股减持的原因 228

9 国有股减持:原因、目标、原则、影响探讨 228

9.2 国有股减持的战略目的分析 230

9.3 国有股减持应该遵循的原则 231

9.4 国有股减持实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237

10 国有股减持:理性与价值的回归 242

10.1 对已有方案的评价 242

10.2 建议 246

11.1 国有股问题产生的背景 250

11 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比较与设计研究 250

11.2 国有股减持的现状与难点 253

11.3 国有股减持的新方案建议 258

11.4 国有股减持的配套方案 262

11.5 结论与展望 265

第三篇 郑百文案例的启示 269

12 郑百文案例综述 272

12.1 光环(1996—1997) 272

12.2 亏损(1998—1999) 273

12.3 重组 276

12.4 对于小股东和国有股的一点认识 277

13 “郑百文事件”及重组方案分析 279

13.1 郑百文基本情况 279

13.2 郑百文如何走到破产的边缘 279

13.3 郑百文重组方案对股本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 282

13.4 重组对股本的影响和作用分析 285

13.5 郑百文重组方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87

13.6 “郑百文事件”对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启示 288

13.7 郑百文案例对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启示 289

14 从公司和证券市场两个层面谈郑百文应该重组还是破产 293

14.1 从短期和公司角度,郑百文应该重组 294

14.2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应立即破产 296

15 郑百文重组的法律分析 298

15.1 分析的起点 298

15.2 破产法的无奈 299

15.3 证券法、公司法的漏洞 300

15.4 会计法让人费解 301

15.5 郑百文重组是否合法 302

15.6 立法思想的误区——郑百文重组的启示 303

16 重组与破产的理性分析——关于郑百文案例的讨论 305

16.1 人为重组不是理性选择 306

16.2 破产是郑百文的明智选择 308

17 郑百文破产对各利害人的影响——兼论中国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311

17.1 退市与破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11

17.2 如果郑百文退市对各利害人将产生的影响 312

17.3 建立和实施退市制度时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314

18.1 监管的相关概念 316

18 从“郑百文事件”看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 316

18.2 “郑百文事件”在监管方面出现的问题 317

18.3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19

18.4 国内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20

18.5 “郑百文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324

19 对两个观点的评述 326

19.1 郑百文的故事 326

19.2 观点(一)的评述 329

19.3 观点(二)的评述 330

19.4 关于研究问题的方式 331

第四篇 银广夏案例分析 335

20 银广夏案例综述 338

20.1 银广夏公司概况 338

20.2 骗局被揭开 339

20.3 银广夏案件背景资料 342

20.4 机构大户投资行为剖析 345

20.5 机制建设的漏洞 346

21.1 银广夏大事纪 351

21 银广夏重组剖析 351

21.2 银广夏面临的问题 352

21.3 第一阶段重组——深圳发特的介入 354

21.4 第二阶段重组——中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介入 355

21.5 对重组的认识 357

22 “银广夏事件”的法律分析 361

22.1 信息披露不实的法律责任 361

22.2 我国证券市场中民事赔偿机制的现状及完善 363

23.1 “银广夏事件”的典型意义 368

23 从“银广夏事件”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368

23.2 “银广夏事件”揭示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问题 369

23.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 373

23.4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374

23.5 结论 376

24 从“银广夏事件”看中介机构的发展问题 377

24.1 券商与其他中介机构在此事件中的角色 377

24.2 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379

24.3 信息不对称是“银广夏事件”的重要原因 381

24.4 问题的对策建议 382

25 从“银广夏事件”看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387

25.1 “银广夏事件”概要 387

25.2 谁来监管证券市场? 387

25.3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389

25.4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390

25.5 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监管 396

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