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当代诗歌研究现状 1
第二节80年代与话语分析 8
一、80年代的界定 8
二、话语分析:符号意义 12
第三节80年代诗歌话语:原因与价值 17
一、选题原因 17
二、论述框架 17
三、研究价值 19
第一章80年代诗潮命名:思潮论 23
第一节 朦胧诗:政治型写作 23
一、命名 23
二、介入:政治型写作 34
三、失意:政治透支与审美疲劳 40
第二节 第三代诗:消费型写作思想性写作 46
一、命名 46
二、口语写作:消费型写作 57
三、后朦胧诗:思想性写作 64
四、非非主义:一种实践与形态 68
第三节 女性诗歌:身份性写作 76
一、命名 76
二、女性诗歌:身份性写作 79
第四节 大诗写作:普世性写作 92
一、命名 92
二、海子:“大诗写作”的探索者 101
小结 107
第二章 石头的转义:语言论(上) 109
第一节 北岛:隐喻式写作 109
一、北岛的隐喻 109
二、北岛:政治型写作 111
第二节 于坚:转喻式写作 120
一、拒绝隐喻:解构宏大叙事 120
二、语感:超越语义 127
三、冷抒情:从“恸哭”到“戏谐” 129
第三节 西川:提喻式写作 133
一、提喻:综合型写作 133
二、提喻:“内在性”精神关联 140
三、“西川体”与“思想性写作” 144
第四节 伊沙:反讽式写作 147
一、互文性反讽 149
二、狂欢式反讽 152
三、反讽:“同一性”的切断 155
小结 157
第三章80年代诗歌“走向反讽”:语言论(下) 159
第一节 隐喻:“形式论”诗学(表现) 159
一、“朦胧诗”隐喻 159
二、“第三代诗”隐喻 164
三、“反讽叙事”隐喻 168
第二节 转喻:“机械论”诗学(还原) 170
一、“朦胧诗”转喻 170
二、“第三代诗”转喻 173
三、“反讽叙事”转喻 177
第三节 提喻:“有机论”诗学(综合) 180
一、顾城的提喻 180
二、“第三代诗”提喻(“后朦胧诗”) 184
三、海子的提喻 187
第四节 反讽:“语境论”诗学(批判) 193
一、“朦胧诗”反讽 194
二、“口语写作”反讽 196
三、反讽:走向中心 200
小结 201
第四章80年代诗歌解构与建构:文学史论 203
第一节 重写诗歌史:问题与理论 203
第二节 情节编织:《持灯的使者》和《沉沦的圣殿》 212
第三节 文学场:80年代“三种话语” 219
一、政治话语 219
二、消费话语 222
三、艺术话语 224
第四节 文学史写作:审美自主 227
小结 231
结语 反讽之后 232
参考文献 237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