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对话与综合 1
一 课题的确立 1
二 从二元模式到三元模式 5
三 关于对话的曲折性 9
四 影响与反馈 14
五 从对话到综合 24
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及其渊源 30
第一节 全面、正确地理解“体系” 30
第五节 对教条主义的批评与极“左”思潮的干扰 1 34
第二节 “体系”与俄罗斯先进戏剧文化 36
第三节 史迁普金的影响 38
第四节 契诃夫和高尔基的影响 41
第五节 托尔斯泰的影响 43
一 俄罗斯人对中国戏曲艺术看法的转变 47
第一节 中国戏曲对梅耶荷德、塔伊罗夫的影响 47
第二章 “莫斯科对话” 47
二 梅耶荷德的早期实验与中国影响 52
三 塔伊罗夫与《黄马褂》 56
一 中苏艺术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研讨 59
第二节 1935年梅兰芳访苏及其深远影响 59
二 梅兰芳访问的深刻影响 70
第三章 布莱希特:最活跃的对话者 73
第一节 布莱希特戏剧——德国文化的产儿 73
第二节 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80
第三节 布莱希特1935年的莫斯科之旅 84
第四节 布莱希特与中国传统文化 87
第五节 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与误读 92
第四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96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的翻译出版 96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中国话剧教育和演剧实践的影响 98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高潮和存在问题 104
第一节 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传播方式 104
第二节 “体系”对中国话剧表导演艺术的巨大影响 109
一 孙维世 109
二 欧阳山尊 112
三 舒强 115
四 金山 118
五 李默然 120
六 胡伟民 122
七 马科 123
第三节 创立以“莫艺”为榜样的北京人艺 126
第四节 留学苏联的新一 代导演 129
一 陈? 130
二 张奇虹 131
三 徐晓钟 133
第六章 焦菊隐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41
第一节 通过丹钦科走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41
第二节 通过契诃夫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45
第三节 焦菊隐的“心象”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48
一 “心象”与“Образ” 148
二 “心象”说的若干要点 151
三 “心象”说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的区别和联系 155
第四节 误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61
第五节 在与苏联专家的合作中消除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误读 167
第六节 在话剧民族化的道路上 169
一 1956——转折的一 年 169
二 《虎符》的实验 173
三 《茶馆》和《智取威虎山》 176
四 《蔡文姬》和《武则天》 178
五 《关汉卿》和“民族构成法” 180
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嘱咐和焦菊隐的实践 182
第七章 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前夕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论争 184
第一节 两种戏剧文化的碰撞——苏联专家对中国戏剧的不同看法 185
第二节 关于“演员的矛盾”的争鸣 191
第三节 梅兰芳、周信芳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203
第四节 阿甲的“程式思维”论 208
第五节 李紫贵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戏曲 215
第六节 张庚的“剧诗”说 217
第七节 田汉、欧阳予倩的有关论述 222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诋毁和对话剧艺术的摧残 231
第一节 《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 文的发表 233
第二节 从批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批判“斯坦尼之流” 239
第三节 “四人帮”批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深层动机 242
第四节 “四人帮”对话剧艺术的摧残 246
第九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复归 255
第一节 京沪两地重新评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几次座谈会 255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的进展 270
第三节 上演苏联戏剧的新高潮 280
第十章 戏剧观争鸣与中国话剧的转向 296
第一节 文艺思潮的演变 297
第二节 关于“戏剧观”的争鸣 303
第三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再遭冷落 308
第十一章 “布莱希特热”及其存在问题 313
第一节 戏剧观争鸣之前的布莱希特研究 314
第二节 上演布莱希特戏剧的热潮 317
第三节 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广泛影响 320
第四节 要布莱希特,但不要间离效果——“布莱希特热”中的若干问题 327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对“布莱希特热”的反思 331
第十二章 从选择走向综合 343
第一节 中外戏剧大师对综合型戏剧的不同看法 345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戏剧界的“综合”论 349
第三节 “以我为主,辩证地兼收并蓄”:徐晓钟的理论与实践 351
第四节 借鉴俄罗斯 364
一 东西方戏剧中的假定性意识 370
结语:在新的高度上对话 370
二 假定性是戏剧的本性 374
三 假定性、体裁与时空体 377
四 在新的高度上对话 388
主要参考书目 397
俄文书目 397
中文书目 399
后记 405
俄文附录一 本书内容提要 409
Приложение Ⅰ: 409
Переводданнойкниги с сокрашениями/ 409
俄文附录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台上的苏联戏剧 518
Приложение Ⅱ: 518
СоBетская драм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йсцене 80-х годов/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