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建中主编;邓新华,向柏松,吴建民等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6222594X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我国高等院校中文专业教学要求编写的一本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教材。

0 导论 1

0.1 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1

0.2 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6

0.3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 12

1 先秦文论 19

1.1 先秦文论概述 19

1.1.1 先秦思想文化 19

1.1.2 先秦文化与文论 21

1.1.3 先秦文论的主要成就 26

1.2 孔子及儒家文论 28

1.2.1 孔子的文学思想 28

1.2.2 孟子的文学思想 32

1.2.3 荀子的文学思想 35

1.3 老庄及道家文论 37

1.3.1 老子的文学思想 37

1.3.2 庄子的文学思想 40

1.4 《易传》儒道兼综的文论思想 45

1.4.1 象与意 46

1.4.2 阳刚与阴柔 47

1.4.3 神与通其变 48

先秦文论选录 50

《老子》选录 50

《论语》选录 53

《孟子》选录 57

《庄子》选录 60

《易传》选录 65

2 两汉文论 68

2.1 两汉文论概述 68

2.1.1 两汉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 68

2.1.2 汉代思想文化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69

2.1.3 两汉文论概况 72

2.2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77

2.2.1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 77

2.2.2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82

2.3 《乐记》、《诗大序》和董仲舒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 84

2.3.1 《乐记》的文艺思想 84

2.3.2 《诗大序》的诗歌理论 89

2.3.3 董仲舒的经学家文论 91

2.4 扬雄、王充的文学观和王逸的屈原论 94

2.4.1 扬雄的文学家文论观 94

2.4.2 王充的文学观 96

2.4.3 王逸对屈原的评论 102

两汉文论选录 106

论六家之要指 司马谈 106

史记·太史公自序(选录) 司马迁 107

礼记·乐记(选录) 109

诗大序 112

论衡·超奇 王充 113

楚辞章句序 王逸 116

3.1.1 从玄学兴盛到三教合流 118

3.1 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118

3 魏晋南北朝文论 118

3.1.2 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 121

3.1.3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 125

3.2 玄学才性论与曹丕《典论·论文》 128

3.2.1 铨衡群彦,品评才性 128

3.2.2 文气与才性 132

3.3 陆机《文赋》的创作心理学思想 136

3.3.1 陆机和《文赋》 136

3.3.2 陆机论创作心理 139

3.4 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 144

3.4.1 刘勰的三个世界及《文心雕龙》中的儒道释 144

3.4.2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49

3.4.3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和批评鉴赏论 152

3.5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 157

3.5.1 钟嵘及其《诗品》 157

3.5.2 钟嵘的文论思想 160

典论·论文 曹丕 166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录 166

周易略例·明象 王弼 167

文赋 陆机 167

文心雕龙(选录) 刘勰 170

诗品序 钟 嵘 177

4 唐宋金元文论 180

4.1 唐宋金元文论概述 180

4.1.1 三教思想的分立与融合 180

4.1.2 儒道释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 183

4.1.3 唐宋金元文论的成就 187

4.2 载道与取境:唐代文论中的儒与道释 192

4.2.1 韩愈、柳宗元的文道观 192

4.2.2 白居易的儒学诗教观 195

4.2.3 皎然《诗式》与诗歌意境论 197

4.2.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与诗境风格论 200

4.3 苏轼、严羽及宋代文论的以禅喻诗 202

4.3.1 宋代道学家的文道论 203

4.3.2 苏轼融合儒释道的文艺思想 204

4.3.3 严羽《沧浪诗话》及以禅喻诗 210

4.4 元好问及金元文论 215

4.4.1 金元文论的主要特征 215

4.4.2 元好问的诗论 216

唐宋金元文论选录 220

六祖坛经(选录) 慧能 220

诗式(选录) 皎然 222

与元九书 白居易 226

答李翊书 韩愈 230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231

书黄子思诗集后 苏轼 235

沧浪诗话·诗辨 严羽 235

论诗三十首(选录) 元好问 237

5.1.1 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 239

5.1.2 阳明心学对文论的影响 239

5.1 明清文论概述 239

5 明清文论 239

5.1.3 明清文论的巨大成就 243

5.2 从李贽到金圣叹:异端思潮下的小说评点 247

5.2.1 李贽对《水浒传》的评点 251

5.2.2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251

5.3 王骥德、李渔及明清戏曲理论 254

5.3.1 王骥德和他的《曲律》 260

5.3.2 李渔的戏曲理论 263

5.4 王夫之、叶燮及明清诗词理论 268

5.4.1 王夫之的诗论 268

5.4.2 叶燮的《原诗》 273

明清文论选录 279

焚书(选录) 李贽 279

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 金圣叹 285

曲律(选录) 王骥德 289

闲情偶记(选录) 李渔 294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选录) 王夫之 303

原诗(选录) 叶燮 305

6 近代文论 314

6.1 近代文论概述 314

6.1.1 “过渡时代”的文化转型特点 314

6.1.2 “古今中西大交会”中的近代文论 316

6.1.3 近代文论的突出贡献 319

6.2 龚自珍、刘熙载及传统文论之总结 322

6.2.1 龚自珍的文论思想 322

6.2.2 刘熙载《艺概》及近代词论 325

6.3 梁启超、王国维及近代文论之开启 327

6.3.1 梁启超的文论思想 328

6.3.2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 332

近代文论选录 336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 336

艺概(选录) 刘熙载 336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梁启超 339

《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 343

人间词话(选录) 王国维 358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