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的社会与文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嵩山著
  • 出 版 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出版年份:2001
  • ISBN:9570822600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导论:「人族」与台湾文化多样性 1

第一节 谁是台湾「原住民」? 2

表1-2 民国八十六年底台湾原住民各族人口数 4

表1-1 台湾省原住民族人口统计表 4

1-2 位于中央山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曲冰遗址 5

1-1 台东卑南文化的陶器 5

第二节 台湾本岛族群与文化的构成 5

1-3 东海岸都兰遗址的巨石(麒麟)文化遗留 7

表1-3 台湾原住民各族语言与马来语、巴丹群岛语比较表 9

第三节 十七世纪台湾族群版图 10

1-4 十七世纪台湾族群版图 11

第四节 台湾原住民族社会文化大纲 12

1-5 日据时期的泰雅(干栏式建筑)谷仓 13

1-6 台湾原住民山田烧垦的主要作物——小米 15

1-7 鲁凯雾台乡旧好茶村的头目家屋(包墙式建筑 19

第2章 生态、聚落与经济 21

第一节 生态与聚落 22

2-2 环山部落与雪山远眺 23

2-1 高山聚落阿里山邹达邦社鸟瞰 23

第二节 自然系统的模仿:生产方式与生态平衡 24

2-3 南投仁爱乡武界部落 25

2-5 兰屿岛上的水芋耕作 27

2-4 兰屿岛雅美人的滨海聚落、地下屋(朗岛) 27

表2-1 台湾原住民园艺栽培基本工具与日常用具表 28

2-6 水田稻作创造了一个与山田烧垦「模仿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 29

第三节 平权社会的文化与生计经济 30

第四节 土地所有权的不同型态 32

2-7 山林河域资源可能为不同的团体所拥有,也可能集中化的属于某一群体 33

表2-2 台湾原住民各族资源所有地单位表 35

第五节 生态资源与食物 35

2-8 阿美人使用带有毒性的鱼藤在山溪中捕鱼 37

第六节 食物生产的社会影响 38

2-9 文身、盛装的排湾大头目 39

第七节 部落经济领域与交换系统 40

2-10 土坂包头目祖灵屋中柱 41

第3章 物质文化与族群艺术 45

第一节 前言 46

3-1 排湾族古楼(kulalau)聚落头目Tjiluvekan家之陶罐 47

第二节 技术与工艺体系 48

第三节 服饰的社会文化语汇 50

3-3 原住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藤工艺制作 51

3-2 制造中的雅美拼板雕舟 51

3-6 台东土坂排湾人的头目衣饰 53

3-5 排湾人的琉璃珠项饰 53

3-4 泰雅人精工制作的贝饰珠衣 53

3-7 阿里山邹人的鞣皮工艺高超 55

第四节 生产与工艺 56

第五节 男子会所与社会组成 58

3-8 达悟(雅美)人的拼板雕舟 59

3-9 阿里山邹(干栏式建筑)男子会所 61

第六节 社会价值的标记:毁饰、制陶、贝珠衣 62

3-10 港口阿美丰年祭(ilisin)舞蹈 63

3-11 文面的泰雅人 65

第4章 日常生活、艺术的普遍性与专业化 67

第一节 兰屿达悟人的大船、银盔、土偶与鱼盘 68

4-1 台东机场的达悟(雅美)族拼板舟展示 69

4-2 雾社泰雅口簧表演 71

第二节 原住民族群的口传文学 72

第三节 艺术专业化的社会条件 74

4-3 艺术成就非凡的排湾雕刻 75

4-4 鲁凯服装上的刺绣图案 77

第四节 宗教与艺术:社会记忆与仪式剧场 78

第5章 宗教信仰与仪式 81

第一节 概说 82

5-1 阿里山邹人的小米神在丰年仪式中来到小米田 83

5-2 大南鲁凯收获祭成年仪式 83

5-3 聚落内的阿美丰年祭歌舞 85

表5-1 台湾原住民族仪式时间表 86

第二节 社会形式与宗教 88

5-4 雾台鲁凯丰年仪式中的「荡秋千」活动 89

5-5 阿里山邹特富野社战祭仪式中的男子 91

第三节 社会观念、文化差异与族群意识 93

5-6 矮灵祭中的赛夏人 94

第四节 原住民宗教与现代社会 96

第6章 达悟人的文化与政治权威 99

6-2 兰屿达悟人在国民住宅前细腻的处理飞鱼 101

6-1 兰屿岛达悟人的水芋耕作 101

6-3 兰屿岛新形式的地下屋 103

6-4 兰屿岛达悟(雅美)人在飞鱼架晒制飞鱼 105

6-5 兰屿达悟(雅美)人头发舞 107

第7章 布农族的社会与文化展现 109

7-1 高雄县桃源乡布农人合唱「祈祷小米丰收歌 111

7-2 布农人打耳祭中仪式性的「夸功」(mastapang) 113

第8章 泰雅人的信仰与社会规范 117

8-1 苗栗象鼻部落重建的泰雅谷仓 119

8-2 文面、巧于织布的太鲁阁人(布洛湾) 121

第9章 赛夏族的亲属、部落和仪式团体 125

9-1 在夜晚举行的赛夏矮灵祭 129

9-2 赛夏人的仪式用长衣 131

第10章 主干与分支联合的邹族社会 133

10-1 阿里山邹特富野社社会动员新筑男子会所 135

10-2 阿里山达邦社头目汪传发领导部落仪式活动 137

10-3 阿里山邹人的巫术治疗 139

10-4 阿里山邹人的勇士羽饰与皮衣 141

10-5 聚落新型歌舞活动中的邹女子 143

第11章 卑南族的祖灵屋、会所与成年仪式 145

11-1 Karumahan内的仪式活动 147

11-3 台东南王卑南人的狩猎祭与青年会所 151

11-2 台东建和卑南人的成年仪式 151

第12章 阿美族的母系社会与年龄组织 153

12-1 博物馆中阿美人形象再现 155

12-2 成年礼中晋级的阿美男子 159

12-3 港口阿美男子会所 161

第13章 鲁凯与排湾的阶层社会 163

13-1 鲁凯人的婚姻仪式 165

13-2 雾台鲁凯人丰年祭 167

13-3 鲁凯好茶村头目家屋前聚会活动 169

13-5 土坂排湾人的五年祭之刺球活动 171

13-4 台东太麻里排湾女子 171

第14章 平埔再现 173

14-1 平埔族岸里大社基督教长老会教堂 175

第15章 原住民社会重构、知识与实践 181

第一节 原住民文化问题与社会形式 182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形式重构 184

15-1 雾台鲁凯勇士舞 185

15-2 兰屿雅美人工作屋落成之「歌会」 185

第三节 社会运动与文化政治的知识论 190

15-3 台东土坂排湾陈头目家之祖灵屋 191

第四节 原住民知识的实用取向 197

15-4 排湾人撒古流的艺术创作 199

15-5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展示中的排湾人与撒古流的雕刻创作之一 199

第五节 理论的人类学知识 201

第六节 文化发展中的知识与行动 207

第16章 结论 211

16-1 当代阿里山邹人的家庭之一 215

参考书目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