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分 卷一 1
论前归敬 2
造论宗旨 5
敦嘱劝学 5
略述本论 5
正宗分 7
造者殊胜 7
圆满受生 7
获教功德 8
获证功德 10
所作事业 14
教授殊胜 20
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殊胜 20
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 27
易于获得胜者密意殊胜 32
极大罪行自趣消灭殊胜 33
道前基础 35
听闻轨理 35
闻法胜利 35
恭敬承事 38
断器三过 41
依六种想 42
讲说轨理 49
完结轨理 53
亲近善士 56
知识之相 56
学者之相 65
依止意乐 卷二[七九] 68
依止加行 84
依止胜利 87
未依过患 90
摄彼等义 93
修习轨理 95
加行六法 95
正行修法 104
完结回向 106
三合引导 107
修四资粮 107
除邪分别 120
何为暇满 132
暇满 132
暇满义大 138
暇满难得 145
道次引导 151
三士总摄 卷三 151
引导之义 154
引导因相 157
三士所为 169
念死无常 172
未修过患 172
共下士道 172
修习胜利 175
发何等心 177
思决定死 179
死无定期 185
唯法是依 190
三恶趣苦 196
地狱众苦 196
旁生众苦 205
饿鬼众苦 卷四 209
归依之因 215
归依三宝 215
所归之境 216
三宝功德 219
三宝差别 229
正受归依 231
归依学处 234
深信业果 254
总业果理 254
十黑业道 卷五[二六七] 262
轻重差别 279
黑业之果 290
白业及果 294
业余差别 295
成办胜依 302
四力对治 305
意乐之量 321
除邪分别 322
共中士道 325
希求解脱 卷六 325
思惟八苦 331
思惟苦谛 331
思惟六苦 343
思惟三苦 349
思惟别苦 354
思惟集谛 358
烦恼之理 358
集业之理 366
死殁之理 372
结生之理 380
十二缘起 卷七 385
意乐之量 401
除邪分别 402
解脱正道 407
出家身胜 407
三学决定 411
上士道 435
入大乘门 卷八 435
发菩提心 445
四缘发心 445
四因发心 451
四力发心 455
修菩提心 457
七重因果 457
自他相换 卷九 481
发心之量 491
仪轨受法 491
未得令得 491
守护不坏 499
还出方便 512
学处因相 515
学菩萨行 515
智慧方便离则不成 卷十 519
学处次第 536
学习布施 546
布施度性 546
趣入方便 547
布施差别 卷十一[五六三] 552
此等略义 575
学习持戒 576
尸罗自性 576
趣入方便 578
尸罗差别 581
应如何行 584
此等摄义 585
学习忍辱 585
忍之自性 585
趣入方便 586
耐怨害忍 595
安受苦忍 卷十二 615
思择法忍 623
此等摄义 624
应如何修 624
学习精进 625
精进自性 625
趣入方便 626
精进差别 629
舍三障缘 631
修积四力 641
发勤精进 卷十三 653
应如何修 658
静虑自性 659
此等摄义 659
学习静虑 659
修彼方便 660
静虑差别 660
应如何修 660
此等摄义 660
学习般若 661
慧之自性 661
生慧方便 661
应如何修 674
慧之差别 674
此等摄义 675
学习四摄 676
四摄自性 676
立四之理 677
四摄作业 677
摄他须依 677
四摄解说 678
附录 683
后记 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