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概述 1
1.1 引言 1
1.2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3
1.3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的对比 6
1.3.1有线局域网的局限性 8
1.3.2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8
1.4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要求 10
1.5无线局域网的分类 11
1.5.2基于扩展频谱方式的无线局域网 12
1.5.1基于窄带调制的无线局域网 12
1.5.3基于红外线的无线局域网 14
1.5.4载波电流无线局域网 14
1.6无线局域网的市场和应用 15
1.7无线局域网的问题 18
1.7.1 工程实施 19
1.7.2无线连接 19
1.7.3无线电信号干扰 20
1.7.4电源管理 22
1.7.5系统兼容性 23
1.7.6网络安全 23
1.7.7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4
2.1.1 OSI参考模型 26
第二章局域网基础 26
2.1 OSI参考模型和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26
2.1.2局域网的标准协议体系 28
2.1.3 IEEE 802协议体系 29
2.1.4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31
2.2 局域网的LLC层协议 32
2.2.1未确认无连接服务 33
2.2.2面向连接的服务 33
2.2.3确认无连接服务 34
2.3 局域网的MAC协议 34
2.3.1概述 34
2.3.2 Aloha协议 38
2.3.3 CSMA协议 39
2.3.4 CSMA/CD协议 42
2.3.5 CSMA/CA协议 42
第三章无线局域网的理论基础 45
3.1差错控制编码 45
3.1.1差错控制方式 45
3.1.2检错重发 46
3.1.3前向纠错 47
3.2调制与解调技术 48
3.2.1二进制调制与解调 49
3.2.2四相调制 52
3.2.3 QAM调制 56
3.2.4 CCK调制 58
3.2.5 PBCC调制 60
3.2.6 OFDM技术 62
3.3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64
3.3.1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64
3.3.2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70
3.3.3跳频系统 75
3.3.4两种扩频方式的比较 82
第四章 无线局域网的电波传播 85
4.1 概述 85
4.2.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86
4.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86
4.2.2 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收信电平的计算 87
4.3室内电波传播模型 87
4.3.1同楼层损耗模型 88
4.3.2多楼层损耗模型 88
4.3.3使用建筑材料的路径损耗模型 89
4.4地面反射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89
4.4.1菲涅耳区的概念 89
4.4.2地面反射对收信电平的影响 92
4.5大气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96
4.5.1大气折射 97
4.5.2大气折射引起的余隙变化 99
4.5.4余隙的计算 100
4.5.3余隙标准 100
4.5.5电波反射点的确定 101
4.6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的衰落 103
4.7抗衰落技术 104
4.7.1分集技术 104
4.7.2 自适应均衡 107
第五章 IEEE 802.11标准 110
5.1 IEEE 802.11标准概述 110
5.1.1 IEEE 802.11逻辑结构 111
5.1.2 IEEE 802.11拓扑结构 112
5.1.3 IEtE 802.11服务 115
5.2.1 MAC层功能 118
5.2媒体访问控制(MAC)层 118
5.2.2 MAC帧结构 123
5.3物理层 124
5.3.1物理层结构 124
5.3.2物理层功能 125
5.3.3跳频扩频物理层 126
5.3.4直接序列扩频物理层 128
5.3.5红外线物理层 131
第六章 IEEE 802.11a标准 134
6.1 IEEE 802.11a标准描述 134
6.1.1标准简介 134
6.1.3系统描述 136
6.1.2多速率支持 136
6.1.4发射 138
6.1.5接收 139
6.2 IEEE 802.11a PLCP子层 140
6.2.1 PLCP帧结构 140
6.2.2 PLCP前导序列 144
6.2.3信号域 144
6.2.4数据域 145
6.3 PMD子层 150
6.3.1信道分配 150
6.3.2接收性能 151
7.1.1标准简介 153
第七章IEEE 802.11b标准 153
7.1 IEEE 802.11b标准描述 153
7.1.2多速率支持 154
7.1.3发送 155
7.1.4接收 155
7.2 PLCP子层 157
7.2.1 PLCP帧结构 157
7.2.2 PLCP PPDU域定义 159
7.2.3扰码和解扰码 163
7.3 PMD子层 163
7.4 IEEE 802.11g标准 165
7.5 IEEE 802.11系列标准比较 167
第八章 其他无线局域网 170
8.1 Hi3erLAN技术 170
8.1.1 HiperLAN的特点 170
8.1.2 HiperLAN2的协议结构 172
8.2 HomeRF技术 176
8.3蓝牙技术 178
8.3.1蓝牙技术概述 178
8.3.2蓝牙的系统组成 179
8.3.3蓝牙网络结构 181
8.3.4蓝牙协议栈结构 181
8.4.1 IEEE 802.16标准体系 183
8.4 IEEE 802.16协议 183
8.4.2 IEEE 802.16标准总体框架 184
8.4.3 IEEE802.16a 189
第九章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192
9.1 网络安全入门 192
9.1.1概述 192
9.1.2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192
9.1.3 评价安全策略 199
9.2无线局域网中常见攻击和弱点 201
9.2.1概述 201
9.2.2 WEP中存在的弱点 202
9.2.3进行搜索 206
9.2.4窃听、截取和监听 208
9.2.5欺骗与非授权访问 209
9.2.6网络接管与篡改 211
9.2.7拒绝服务和泛洪攻击 212
9.2.8偷窃用户设备 213
9.3无线网络安全对策 214
9.3.1分析威胁 214
9.3.2设计和部署安全网络 215
9.3.3有效管理无线网络的SSID 216
9.3.4实现WEP 217
9.3.5过滤MAC地址 219
9.3.6过滤协议 221
9.3.7分配IP 222
9.3.8 使用VPN 223
9.3.9保护用户 226
9.4 IEEE 802.1x和EAP 228
9.4.1 IEEE 802.1x协议体系机构 228
9.4.2 IEEE 802.1x协议技术特点 229
9.4.3基于IEEE 802.1x的无线局域网 231
9.4.4 EAP的分类 232
第十章 WLAN与移动蜂窝网络的互通 235
10.1 WLAN与GPRS互通方案 235
10.1.1 GFRS协议标准 235
10.1. 2互通结构 239
10.2.1 WLAN与WCDMA互通 250
10.2 WLAN与WCDMA互通方案 250
10.2.2认证与计费解决方案 253
10.3 WLAN与CDMA 1X互通方案 258
10.3.1 CDMA 1X系统结构 258
10.3.2 CDMA 1X+WLAN的网络结构 259
10.3.3 CDMA 1X+WLAN的技术流程 261
10.3.4认证与计费解决方案 262
10.4 国内移动运营商WLAN业务应用现状 263
10.4.1“GPRS+WLAN”无线数据业务捆绑方案 264
10.4.2 CDMA lX与WLAN的网络融合 266
11.1无线局域网电路及射频的检测 268
第十一章无线局域网产品测试 268
11.1.1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方式的模拟 269
11.1.2无线局域网设备发射波形的测试 270
11.2 WLAN设备及系统性能的检测 272
11.2.1网络性能测试 273
11.2.2设备功能测试 275
11.2.3系统测试 278
11.2.4设备管理测试 279
11.2.5安全性功能测试 280
11.2.6认证协议测试 282
参考文献 284
附录缩略语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