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与虾池赤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家声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758984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黄骅市为例就我国沿海赤潮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 绪论 1

一、赤潮的概念 1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1

(一)赤潮环境学研究 5

(二)人类海洋开发活动与赤潮关系 8

(三)有毒浮游藻类的研究 8

(四)赤潮成因探讨 8

(五)赤潮的防治 8

第二章 国内外赤潮研究概况 10

一、国外的赤潮及研究概况 10

(一)赤潮分布及其危害 10

(二)研究方向及成果 15

(三)赤潮监测、防治及管理 18

二、我国赤潮及其主要特征 20

(一)赤潮分布及特征 20

(二)研究动态 33

第三章 赤潮监测区环境概况 35

一、自然概况 35

(一)水文 35

(二)气候 41

(三)地质与地貌 42

(四)海水化学与底质化学 43

(五)海洋生物 46

(六)环境质量评价 47

(七)赤潮 47

二、海洋开发活动 47

(一)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 47

(二)兴建黄骅港 47

(三)海水养殖 48

(四)油气开发 48

第四章 海水理化因子与富营养化 49

一、理化因子分析 49

(一)虾池水体的理化因子分析 51

(二)虾池水体的营养状况 54

(三)近海水域理化因子分析 57

(四)近海水域营养状况 59

(五)近海和虾池水体中其他微量成分的测定 59

(六)底质中硫化物等成分的测定 62

二、水域富营养化评价 62

第五章 浮游生物与赤潮生物 66

一、浮游植物种类的组成与特点 66

二、浮游植物种群的特点 70

(一)以广温广盐种为主 70

(二)混有少量底栖藻类 70

(三)种群结构变化大 71

(四)种群演替迅速 71

(五)有淡水种介入 71

三、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年际变化 71

(一)1990年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化 71

(二)1991年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化 72

(三)1992年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化 73

四、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76

五、浮游动物种类及数量变化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79

六、赤潮生物 82

第六章 叶绿素a浓度与赤潮的关系 88

一、叶绿素a浓度及其变化 88

(一)1990年叶绿素a浓度变化 90

(二)1991年叶绿素a浓度变化 90

(三)1992年叶绿素a浓度变化 94

二、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特点 97

(一)虾池的叶绿素a含量丰富 97

(二)海蜇对叶绿素a值变化的影响 98

(三)赤潮生物生物量变化引起叶绿素a值的变化 98

(四)环境污染将严重影响叶绿素a变化 99

(五)浮游植物数量对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影响 99

(六)环境因子控制叶绿素a的分布及变化 100

三、叶绿素a与赤潮的关系 101

第七章 初级生产力对赤潮的影响 103

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 103

(一)1990年的初级生产力 103

(二)1991年的初级生产力 107

(三)1992年的初级生产力 107

二、初级生产力变化原因分析 108

(一)光照 109

(二)水温 113

(三)营养盐 114

(四)环境污染 116

(五)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117

三、初级生产力对赤潮形成的影响 118

第八章 气象因子对赤潮生消的作用 121

一、气象概况 121

(一)气温、风速、降雨 121

(二)辐照度 124

二、气象因子对赤潮的诱发作用 129

第九章 近海水动力状况与赤潮生物的聚集和扩散 134

一、水动力状况 134

二、水动力在赤潮形成与消失过程中的作用 136

第十章 赤潮及其成因 142

一、黄骅赤潮状况 142

(一)1989年赤潮 143

(二)1990年赤潮 143

(三)1991年赤潮 144

(四)1992年赤潮 146

(五)赤潮的特点 147

二、1989年黄骅赤潮剖析 149

(一)赤潮范围与扩散路径 149

(二)赤潮始末及兴衰过程 151

(三)赤潮的生物组成及其特征 155

(四)赤潮区若干环境因子的变化 157

(五)赤潮环境中的虾、贝与死因分析 161

三、赤潮成因 162

(一)赤潮生物的生物学与赤潮 163

(二)海洋环境与赤潮 168

(三)人为因素与赤潮 175

第十一章 赤潮的防治 177

一、预防措施 178

(一)控制和减轻富营养化 178

(二)污水分期分批排放,避污水取净水 179

(三)提高虾池工程标准,改善虾池供电与进排水条件 179

(四)加强清池工作,改善虾池底质 180

(五)早养早收,避开赤潮高峰期 180

(六)虾苗中子辐照 181

(七)开展虾池混养 181

(八)利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 182

(九)控制养虾业的规模 182

(十)推广使用优质饵料 182

(十一)避开“种子场” 183

二、监测及预报 183

(一)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 183

(二)海水水色、透明度及赤潮信号 184

(三)密切注意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185

(四)加强初级生产力的监测 186

(五)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其对赤潮危害程度评价 186

(六)虾病反映的赤潮 187

(七)发表赤潮注意报和警报 187

(八)确立虾池富营养化及赤潮生物量指标 188

三、治理措施 188

(一)网捞、桶舀 188

(二)使用化学试剂与药物 189

(三)粘土矿物絮凝法 189

(四)使用沸石粉及生石灰减轻虾池赤潮 190

(五)生石灰改良底质 190

(六)海底耕耘和轮作 191

(七)海底盖砂改良底质 191

(八)虾池出现难以控制的赤潮要立即收虾 191

图谱1 193

图谱2 194

图谱3 195

图谱4 196

图谱5 197

图谱6 198

图谱7 199

参考文献 201

结束语 207

彩图1 209

彩图2 210

彩图3 211

彩图4 212

彩图5 213

彩图6 214

彩图7 215

彩图8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