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1汽车交通事故的鉴定理论 1
2汽车交通事故的形态 5
3交通事故鉴定的基本知识 6
4交通事故鉴定的注意事项 8
第二章基础理论 12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2
2牛顿第二定律 13
3牛顿第三定律 18
4能量守恒定律 19
5动量守恒定律 22
6有效碰撞速度 24
7相对碰撞速度 28
8反弹系数 33
9碰撞时间 35
10摩擦系数 42
11制动摩擦系数 44
12冬用轮胎的摩擦系数 47
13滑行与发动机制动 52
14操纵驻车制动器时的摩擦系数 54
15缓慢制动时的摩擦系数 55
16侧滑时轮胎的摩擦系数 56
17翻车时车身滑动的摩擦系数 57
18着装人体在路面滑动时的摩擦系数 59
19依据塑性变形推算速度 61
20破损部位的鉴别方法 66
21轮胎痕迹的鉴别方法 69
22加害部位与被害部位 73
23依据塑性变形量推断摩托车的碰撞速度 76
24散落物的鉴别方法 81
1速度、加速度、行驶距离的关系 83
2起步加速 83
第三章汽车的运动特性 83
3爬行现象 89
4斜坡起步 90
5制动距离 91
6空驶时间 94
7制动点头 95
8转弯的原理 99
9侧抗力 100
10转向特性——US与OS 102
11极限转弯速度 105
12不规则旋转 108
13制动弯折现象 111
14侧倾 112
15车轮离地现象 113
16水膜效应 116
17内轮差 117
18摩托车的侧倾角 120
第四章事故鉴定分析技术 123
1碰撞类型 123
2碰撞的基本原理 124
3偏心正碰撞 131
4正面碰撞 134
5追尾 139
6台球式追尾 144
7侧面碰撞 147
8翻滚路面外 153
9柱子碰撞 155
10翻滚 156
11车辆火灾 157
12废气中毒死亡 160
13摩托车事故 164
14自行车事故的碰撞速度 170
15行人事故 172
第五章事故鉴定必要的人体工程学知识 180
1视觉 180
2知觉与反应 188
3发现概率 191
4打瞌睡驾车 193
5酒后驾车 195
6人体的抗冲击特性 199
7头部的抗冲击特性 205
8面部的抗冲击特性 207
9颈部的抗冲击特性 208
10胸部的抗冲击特性 210
11腹部的抗冲击特性 212
12下肢的抗冲击特性 215
1行驶性能曲线 216
第六章事故鉴定必要的汽车相关知识 216
2轿车车身结构 219
3载货车车身结构 224
4汽车加害部位的冲击吸收能力 227
5保险杠 233
6轮胎 238
7轮胎故障 242
8制动器故障 244
9车窗玻璃 247
10转速记录表 249
11摩托车的构造 252
索引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