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2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2
血缘家族公社 2
氏族公社 3
原始公社制的解体 7
第二章夏、商、西周 10
夏代国家的产生 10
商代的阶级关系 12
西周的封国建藩 14
西周的井田制 16
第三章 春秋 20
大国争霸 20
春秋时代奴隶制走向破坏 22
孔子的“仁”和教育思想 23
第二编 中国封建社会(上) 28
第四章 战国 28
商鞅变法 28
战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29
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 31
屈原及其作品 32
韩非的法治思想 33
第五章秦 37
秦帝国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 37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39
楚汉之争 40
第六章 西汉 43
汉初恢复社会的经济措施 43
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 44
昭宣中兴 46
王莽改制 48
第七章 东汉 52
东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 52
东汉大地主的田庄 54
黄巾大起义 55
第八章 三国、西晋 59
袁曹官渡之战 59
赤壁之战 61
曹魏屯田制 62
曹魏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64
诸葛亮治蜀的政策措施 65
西晋占田制 66
西晋末年各族人民起义与西晋的灭亡 68
第九章 东晋、南朝 71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发展与东晋北伐 71
秦晋水之战 73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 74
东晋南朝士族门阀制度及衰落的原因 76
东晋南朝豪族地主的田庄别墅 78
第十章十六国、北朝 82
前秦的建立及统治政策 82
魏孝文帝改革 83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 85
北周的改革及其统一北方 87
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88
第三编 中国封建社会(中) 91
第十一章隋 91
隋文帝统一中国 91
隋文帝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92
大运河的开凿 94
隋末农民大起义 95
第十二章唐 99
唐代府兵制和科举制 99
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101
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102
唐代后期和吐蕃的关系 103
安史之乱 104
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 106
唐后期的宦官专权 107
唐代的朋党之争 109
唐代均田制的破坏 110
两税法 111
黄巢农民大起义 113
李白、杜甫、白居易 116
唐文化对朝鲜、日本的影响 117
第十三章 五代 121
五代十国的形成 121
契丹的建国 122
五代时期南方社会经济 124
周世宗的改革 125
第十四章 北宋、辽、西夏 128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28
北宋社会的阶级结构 130
北宋赋役制度 131
王小波、李顺起义 133
王安石变法 135
宋江、方腊起义 137
北宋农业生产发展的概况 138
北宋的商业 138
宋、辽间的战争 139
西夏建国 140
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 140
北宋的三大发明 141
第十五章 南宋、金 143
女真族的兴起及建国 143
南宋初年的抗金义军 144
南宋经济发展的原因 145
钟相、杨么起义 146
南宋中后期的社会危机 148
南宋主要哲学家及其思想 149
第十六章元 152
蒙古的兴起及统一 152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153
元朝对外关系 154
元末农民大起义 155
元代的科学成就 157
第四编 封建社会(下) 162
第十七章明 162
明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162
明初恢复与发展生产的措施 164
张居正的改革 166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168
明代城市市民运动 170
郑和下西洋 171
明代倭寇的入侵和戚继光的抗倭 173
明末农民大起义 174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 176
第十八章清 180
清军入关后国内的形势 180
清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82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184
清初发展封建济的措施 186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87
清代前期各族人民的起义 190
清代前期对沙俄侵略势力的斗争 191
清朝前期抵制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192
乾嘉学派的形成及其特点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