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五当代”教材引言 1
绪论 1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科学技术 1
二、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4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14
文中插图 19
第一章 现代视野中的科学技术 47
第一节 自然界的三大基本要素 47
第二节 科技系统的结构层次 50
第三节 科学系统的普适原理 53
第二章 基础科学的理论成就 60
第一节 相对论 60
第二节 量子力学 65
第三节 量子场论 71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 75
第五节 现代数学 82
第三章 自然系统的科学图像 93
第一节 物质结构的夸克——轻子模型 93
第二节 宇宙演化的大爆炸模型 96
第三节 太阳和地球的演化及地壳的板块构造 101
第四节 地球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 108
第四章 永无止境的科学前沿 116
第一节 复杂性和非线性科学 116
第二节 人的智能——脑和认知科学 122
第三节 探索问题的极端和本原 128
第四节 走向理论的综合与统一 135
第五章 20世纪的主导技术 143
第一节 信息科学技术 144
第二节 航空航天技术 165
第三节 化学合成技术 169
第四节 核能利用技术 176
第五节 激光技术 187
第一节 生物技术 191
第六章 21世纪的关键技术 191
第二节 数字仿真 197
第三节 纳米技术 199
第四节 分子设计 202
第五节 仿生模拟 205
第六节 超导开发 211
第七章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214
第一节 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 214
第二节 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 218
第三节 高技术企业生态系统 221
第四节 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23
第八章 工程科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理论 225
第一节 工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226
第二节 工程设计的作用和原则 230
第三节 工程技术方法 233
第四节 工程活动的特点和步骤 236
第一节 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 242
第九章 工程的社会意向 242
第二节 追求可持续发展 254
第三节 保护环境安全 265
第四节 开拓生存空间 272
第十章 大科学时代的工程 278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测序 279
第二节 国际航天站 281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284
第一节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特点 285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 290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300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安全 310
结束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327
第一节 建设科技创新的国家体制 328
第二节 提高科学技术的自主发展能力 331
第三节 依靠科学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34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