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哲学基础 1
第一节 传统哲学的思想体系及重要特征 2
第二节 传统哲学与建筑创作的总体思维 8
第三节 传统哲学与建筑创作的外在气质 10
第四节 传统哲学与建筑创作的潜在意识 13
第二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文化关联 17
第一节 建筑发展与文化意识 18
第二节 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 20
第三节 建筑创作的文化外延 23
第三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历史嬗变 25
第一节 先民聚落 26
第二节 民居府邸 28
第三节 明堂宫殿 43
第四节 传统园林 50
第五节 祭祀坛庙 58
第六节 文庙武庙 61
第七节 佛寺道观 64
第八节 阴宅陵寝 74
第四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方法探源 79
第一节 建筑地理环境 80
第二节 建筑平面组织 81
第三节 建筑立面造型 85
第四节 建筑构造制式 90
第五节 建筑色彩敷施 97
第六节 建筑心态平衡 99
第五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传统特征 103
第一节 追求整体气势 104
第二节 突出等级秩序 107
第三节 善于因地制宜 109
第四节 重视持续发展 112
第五节 体现和谐美感 115
第六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当代发展 119
第一节 建筑创作历程 120
第二节 建筑创作走向 121
第三节 建筑创作误区 160
第七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文脉延续 165
第一节 重视群化意识 168
第二节 尊重自然环境 169
第三节 注重审美情趣 170
第四节 强调地域特色 171
第五节 提高文化品位 172
第六节 兼顾远近形势 172
第七节 加强科技含量 173
第八节 塑造建筑氛围 174
第八章 中国建筑创作的未来展望 177
第一节 建筑变革面临新的发展态势 178
第二节 总体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179
第三节 知识经济加重建筑科技含量 179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 180
第五节 绿化建筑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181
第六节 生态建筑促进环境良性循环 182
第七节 仿生建筑改变着建筑的形体 183
第八节 “克隆”建筑的势头有增无已 184
第九节 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与深化 185
第十节 未来建筑创作多样化的途径 186
主要参考文献 187
后 记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