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实用大全》PDF下载

  • 购买积分:3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永剑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6905351
  • 页数:1208 页
图书介绍:

2.对于能估计其误差限±e 1

第一编 计量基础知识 2

第一章 计量名词术语 2

第一节 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 2

定义 2

一、计量学、计量器具 2

1.计量学 2

2.〔可测的〕量 2

3.量值 2

4.量的数值 2

5.计量单位 2

6.计量器具 2

目录 2

11.副基准 3

14.标准物质 3

13.〔计量〕标准 3

12.工作基准 3

9.计量装置 3

8.计量仪器(仪表) 3

7.〔实物〕量具 3

10.国家〔计量〕基准 3

21.校准 4

26.测试 4

25.调整 4

24.比对 4

23.分度 4

22.定度 4

19.首次检定 4

20.周期检定 4

18.抽样检定 4

17.暂行检定方法 4

16.检定规定 4

15.检定 4

二、检定 4

36.计量器具的示值 5

37.刻度 5

35.量具的标称值 5

三、计量器具的参数和特性 5

38.示值范围 5

39.测量范围 5

40.量程 5

27.检定条件 5

34.检定系统 5

33.量值传递 5

32.检定结果通知书 5

31.检定标记 5

30.检定证书 5

29.检定周期 5

28.检定方法 5

50.量的真值 6

49.测量误差 6

48.间接测量 6

47.直接测量 6

46.测量 6

四、测量误差 6

45.准确度等级 6

44.灵敏阈 6

43.灵敏度 6

42.稳定度 6

41.分度值 6

51.测得值 7

52.测量结果 7

53.实际值 7

54.系统误差 7

55.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7

56.粗大误差 7

57.正态分布 7

偏差 8

61.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 8

62.加权算术平均值 8

60.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 8

59.残余误差 8

58.算术平均值 8

偏差(均方根误差) 8

63.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 9

差 9

64.间接测量误差合成定律 9

72.观测误差 10

76.测量的复现性 10

75.估读误差 10

74.视差 10

73.读数误差 10

69.器具误差 10

71.调整误差 10

70.方法误差 10

68.误差的绝对值 10

67.相对误差 10

66.绝对误差 10

65.部分误差 10

82.极限误差 11

81.不确定度 11

77.测量的重复性 11

80.准确度(精确度) 11

79.正确度 11

78.精密度 11

83.置信因子 12

五、计量器具的误差 12

84.量具的示值误差 12

85.计量仪器(仪表)的示值 12

误差 12

86.修正值 12

87.基本误差 12

88.附加误差 12

89.允许误差 12

90.引用误差 12

第二节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 13

名词 13

100.修正曲线 13

99.校准曲线 13

一、量和单位 13

1.(可计量的)量 13

91.零值误差 13

97.偏差 13

96.示值变动性 13

95.回程误差 13

94.相邻示值误差 13

93.倾斜误差 13

92.位置误差 13

98.误差曲线 13

7.(计量)单位符号 14

10.国际单位制(SI) 14

9.一贯(计量)单位制 14

8.(计量)单位制 14

6.(计量)单位 14

5.无量纲量 14

4.量纲 14

3.导出量 14

2.基本量 14

11.基本(计量)单位 15

12.导出(计量)单位 15

13.一贯(计量)单位 15

14.制外(计量)单位 15

15.倍数(计量)单位 15

16.分数(计量)单位 15

17.(量)值 15

18.(量的)真值 15

4.动态计量 16

5.计量原理 16

3.静态计量 16

6.计量方法 16

7.计量程序 16

1.计量 16

二、计量 16

21.(量或特性的)参考值标尺 16

20.(量的)数值 16

2.计量学 16

19.(量的)约定真值 16

14.间接计量法 17

18.替代计量法 17

17.直接比较计量法 17

16.定义计量法 17

15.基本计量法 17

12.计量信号 17

13.直接计量法 17

11.(被计量的量的)变换值 17

10.影响量 17

9.被计量的量 17

8.计量过程 17

4.已修正结果 18

3.未修正结果 18

5.计量准确度 18

19.微差计量法 18

2.(计量仪器的)示值 18

1.计量结果 18

三、计量结果 18

20.零位计量法 18

6.计量重复性 19

7.计量复现性 19

8.实验标准偏差 19

9.计量不确定度 19

2.实物量具 20

1.计量仪器 20

15.修正因子 20

四、计量器具 20

13.系统误差 20

12.随机误差 20

11.相对误差 20

10.(绝对)计量误差 20

14.修正值 20

3.计量变换器 21

4.计量链 21

5.计量系统 21

6.指示式(计量)仪器 21

7.记录式(计量)仪器 21

8.累计式(计量)仪器 21

9.积分式(计量)仪器 21

10.摸拟式(计量)仪器 21

15.传感器 22

18.指示器 22

17.标尺标记 22

16.检测器 22

13.记录装置 22

12.指示装置 22

11.数字式(计量)仪器 22

14.记录媒质 22

25.线性标尺 23

29.度盘 23

28.扩展式标尺 23

27.无零值标尺 23

26.非线性标尺 23

24.标尺间隔 23

23.标尺间距 23

22.标尺分度 23

21.标尺范围 23

20.标尺长度 23

19.标尺 23

3.标称值 24

2.量程 24

1.标称范围 24

五、计量器具的特性 24

33.调整 24

32.(计量器具的)调准 24

31.计量仪器的零值 24

30.标尺数码 24

34.用户调整 24

9.响应特性 25

12.鉴别力阈 25

11.鉴别力 25

10.灵敏度 25

7.标准条件 25

8.仪器常数 25

6.极限服件 25

5.额定操作条件 25

规定的工作范围 25

4.规定的计量范围 25

误差 26

(计量仪器的)最大允许 26

24.(计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26

23.(计量仪器的)误差极限 26

22.准确度级别 26

25.(计量仪器的)基值误差 26

26.(计量仪器的)零值误差 26

27.(计量仪器的)固有误差 26

15.滞后 26

21.(计量仪器的)准确度 26

20.(计量仪器的)跟踪误差 26

19.响应时间 26

18.漂移 26

17.超然性 26

16.稳定性 26

14.死区 26

13.(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26

2.集合(计量)标准 27

1.计量标准 标准器 27

3.(计量)标准组 27

(计量)标准系列 27

31.(计量仪器的)重复性 27

32.(计量仪器的)引用误差 27

30.(计量仪器的)重复性误差 27

29.(计量仪器的)抗偏差(误差)性 27

28.(计量仪器的)偏差误差 27

六、计量标准 27

4.(计量)基准 28

5.副(计量)基准 28

6.国际(计量)标准 28

7.国家(计量)标准 28

8.参考(计量)标准 28

9.工作(计量)标准 28

10.传递(计量)标准 28

11.搬运式计量标准 28

12.溯源性 28

13.校准 28

16.有证标准物质 29

15.标准物质 29

14.计量标准的保持 29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 30

第一节 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 30

内容 30

一、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内容 30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30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30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 30

称的导出单位 30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 30

单位 30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 30

式的单位 30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30

5.基本单位 33

4.法定计量单位 33

二、法定计量单位有关名词解释 33

1.量 33

3.计量单位的符号 33

2.计量单位 33

7.单位制 34

8.国际单位制 34

9.国际单位的辅助单位 34

10.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34

6.导出单位 34

11.词头 35

12.主单位 35

13.国际单位制单位 35

14.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35

15.组合形式的单位 35

19.物质的量 36

20.坎〔德拉〕 36

21.安〔培〕 36

17.重量 36

16.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36

18.摩〔尔〕 36

26.兆 37

一、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37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 37

22.开〔尔文〕 37

25.公里 37

24.压力 37

23.摄氏度 37

三、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 38

的导出单位 38

二、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38

四、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39

第三节 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41

方法 41

一、总则 41

二、法定单位的名称 41

三、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 41

四、法定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 43

附:常见错误举例 44

一、国家对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 46

要求 46

1.目标 46

2.要求 46

第四节 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 46

要求 46

3.措施 47

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 48

1.总的原则 48

2.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 48

种主要情况 48

第五节 常用物理量的法定单位 49

1.空间与时间 49

一、常用物理量及其法定单位名称与符号 49

名称与符号 49

3.应当使用汉字的两种主要 49

5.横排标题、数字 49

4.引文注标 49

情况 49

6.竖排时数字 49

2.周期及其有关现象 51

3.力学 51

4.热学 53

5.电学和磁学 54

6.光及有关电磁辐射 57

7.声学 58

8.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 59

9.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 60

10.核反应和电离辐射 60

二、应淘汰的常用计量单位与符号 61

1.长度应淘汰单位 61

2.面积应淘汰单位 62

3.体积、容积应淘汰单位 62

6.时间应淘汰单位 63

4.面积二次矩应淘汰单位 63

5.平面角应淘汰单位 63

8.加速度应淘汰单位 64

9.质量应淘汰单位 64

7.速度、流速、风速应淘汰单位 64

10.压力、应力应淘汰单位 65

11.力、重力应淘汰单位 65

12.能、功、热应淘汰单位 65

15.电学和磁学应淘汰单位 66

14.温度应淘汰单位 66

13.功率应淘汰单位 66

16.电离辐射应淘汰单位 67

17.光学应淘汰单位 67

18.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应淘汰单位 67

第三章 国际单位制 68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内容 68

一、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68

1.用SI基本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 69

二、SI基本单位 69

四、SI导出单位 69

三、SI辅助单位 69

2.用SI辅助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 70

3.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 70

单位 70

4.由于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而确定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70

5.用专门名称表示的SI导出 70

单位 70

五、SI词头 70

六、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 72

1.由于使用广泛而重要,可与SI并用的单位 72

九、SI中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单位 73

(CGS)单位 73

八、建议一般不用的其他单位 73

单位 73

3.暂时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 73

2.SI单位表示的值需由实验得出的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 73

七、具有专门名称的厘米克秒制 73

1.安培 75

2.开尔文 75

3.赫兹 76

4.牛顿 76

5.帕斯卡 76

6.焦耳 76

10.法拉 77

7.瓦特 77

9.伏特 77

8.库仑 77

11.欧姆 78

12.西门子 78

13.韦伯 78

14.特斯拉 78

18.希沃特 79

15.亨利 79

17.戈瑞 79

16.贝可勒尔 79

第二节 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 80

量委员会有关国际单位 80

制的决议 80

第三节 国际单位制在各国及国 101

际组织中推行情况 101

一、法国 101

二、英国 101

三、日本 101

四、苏联与经互会成员国 101

五、美国 102

六、国际科技组织 102

七、部分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简况 102

二、量制 105

第四章 量、单位与单位制 105

第一节 量和单位的基本概念 105

一、量 105

三、量纲 106

四、单位 107

1.一贯单位制 107

2.SI与SI单位 108

第二节 量和单位符号的一般 109

规则 109

一、量的符号 109

1.字体 109

2.矢量符号 109

3.随时间变化的量 110

4.复数量的表示 110

5.量符号的组合 110

6.字母的替换 110

3.单位的中文名称 111

三、SI词头符号 111

4.单位符号的写法 111

2.单位符号的组合 111

1.字体 111

二、单位符号 111

四、数值 112

五、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 113

第三节 米制的由来和发展 113

一、米制的产生 113

二、“档案米”与“档案千克” 114

三、米制外交会议 114

四、米制公约 115

五、国际米原器与千克原器 115

六、米制的演变 115

1.米制与英制 115

2.米制发展中的问题 115

第四节 量的单位换算 116

一、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16

1.长度单位换算 117

2.平面角单位换算 118

3.面积单位换算 119

4.速度单位换算 120

5.角速度单位换算 121

6.加速度单位换算 122

7.质量单位换算(一) 122

8.质量单位换算(二) 123

9.质量单位换算(三) 124

10.比面积、每单位质量面积 125

换算 125

11.线密度单位换算 126

12.面密度单位换算 127

13.密度单位换算 128

14.质量浓度单位换算 129

15.比体积、比容积单位换算 130

16.力单位换算 131

17.力矩单位换算 132

18.转动惯量单位换算 133

换算(一) 134

19.压力(压强)、应力单位 134

2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 135

换算(二) 135

21.压力(压强)、应力单位 136

换算(三) 136

22.体积、容积单位换算(一) 137

23.体积、容积单位换算(二) 138

24.体积、容积单位换算(三) 139

25.英、美同名体积单位对照 140

26.质量流量单位换算 141

27.体积流量单位换算 142

28.耗油量单位换算 143

29.油行程单位换算 143

30.动力粘度单位换算 144

31.运动粘度、热扩散率单位 145

换算 145

32.能、功、热单位换算(一) 146

33.能、功、热单位换算(二) 147

34.功率单位换算 148

35.比能单位换算 149

36.单位体积燃料的发热量或 150

能量换算 150

37.比热容、比熵单位换算 151

38.体积热容单位换算 152

39.热流密度单位换算 153

40.传热系数单位换算 154

41.热导率单位换算 155

42.热阻率单位换算 156

43.释热率单位换算 157

44.不同温标间的换算 158

45.不同温标的绝对零点、水冰点、水三相点及水沸点 158

46.光亮度单位换算 159

47.电磁单位换算 160

48.光强及光照度单位换算 161

49.声学单位换算 161

50.核物理与电离辐射单位换 162

算 162

二、部分国家旧制单位的进率和 163

换算 163

51.我国市制常用计量单位的 163

进率和换算 163

52.英美制常用计量单位的进 164

率和换算 164

53.苏联旧制常用计量单位的 166

进率和换算 166

三、日常生活与贸易中几种计量 167

单位的换算 167

54.日本制常用计量单位的进 167

率和换算 167

量值对照 168

2.几种商品英制与法定计量 168

单位量值的对照 168

1.市制单位与法定单位常用 168

3.棉布计量单位换算 169

第五章 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 169

1.空间与时间的量和单位 171

位 172

2.周期及有关现象的量和单 172

3.力学的量和单位 173

4.热学的量和单位 176

5.电学、磁学的量和单位 179

6.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 184

单位 184

7.声学的量和单位 187

8.物理化学、分子物理学的 192

量和单位 192

9.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的 197

量和单位 197

10.核反应、电离辐射的量和 202

单位 202

11.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208

第六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21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12

一、测量的性质 212

二、测量的目的和要素 212

三、测量的类别 212

四、研究误差的意义 213

五、误差的定义 213

1.绝对误差 213

七、误差分类 214

4.人员误差 214

3.方法误差 214

六、误差的来源 214

2.相对误差 214

2.环境误差 214

1.装置误差 214

1.系统误差 215

2.随机误差 215

3.粗大误差 215

八、测量的不确定度 215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基本性质与 215

一、随机误差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215

1.随机误差的定义 215

2.产生的原因 215

估计 215

二、遵循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及特性 216

三、标准偏差的定义及计算 216

1.正态分布的重要特征参 216

数o——标准偏差 216

2.标准偏差的计算 217

1.等精度多次测量时量值的 218

确定(算术平均值原 218

理) 218

四、被测量量值的确定 218

2.不等精度多次测量时量值 219

的确定 219

五、被测量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219

1.等精度直接测量时算术平 219

均值的标准偏差 219

2.等精度间接测量时算术平 219

均值的标准差 219

3.不等精度测量时算术平均 220

值的标准差 220

六、不确定度A类分量的确定(随机不确定度) 220

1.单次测量的随机不确定度 220

1.均匀分布 221

七、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 221

度 221

2.算术平均值的随机不确定 221

2.反正弦分布 222

3.t分布 222

第三节 系统误差 222

一、系统误差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22

1.定义 222

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222

1.等精度测量中发现变值系 223

统误差的方法 223

2.未定系统误差 223

三、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 223

1.已定系统误差 223

二、系统误差分类 223

2.不等精度测量中发现变值 224

系统误差的方法 224

四、系统误差的消除 224

1.消除系统误差的措施 224

系统误差 225

2.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定值 225

3.替代检验修正法消除定值 225

系统误差 225

4.调换测量法消除定值系统 226

误差 226

5.反向补偿法消除定值系统 227

误差 227

6.替代测量法消除定值系统 227

误差 227

7.基准变换法消除定值系统 228

误差 228

8.对称测量法消除变值系统 228

误差 228

9.半周期偶数测量法消除变 228

值系统误差 228

量 229

1.具有确定规律的误差的分 229

五、B类分量的确定 229

及分布的误差分量 230

3.对于仅能估计误差限±e1,但不能掌握其确切规律的误差分量 230

第四节 粗大误差 231

一、定义 231

二、坏值剔除的方法 231

1.拉依达准则 231

2.肖维勒准则 232

3.戈罗贝斯准则 233

4.狄克逊准则 233

5.t检验准则 235

第五节 直接测量结果的处理 236

一、直接测量法的几种形式 236

二、等精度直接测量法测量结果 237

的处理 237

结果的数据处理 238

三、不等精度直接测量列测量 238

第六节 间接测量结果的处理 239

一、函数量佳值的计算 240

二、函数系统误差的传递 240

三、标准偏差的传递 241

1.独立量和相关量 241

2.误差传递公式 241

二、最小二乘法原理 242

三、矩阵最小二乘法 242

一、组合测量法 242

第七节 组合测量的数据处理 242

第八节 误差理论的应用 243

一、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 243

二、测量次数的确定 244

三、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的选择 244

四、选择最有利的测量条件 245

第九节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45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46

一、近似数 246

二、有效数字 246

四、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的确定 247

第十节 数据处理的内容、程 247

序与不确定度 247

第二编 计量器具与量值传递 250

第七章 计量标准仪器 250

第一节 高精度计量标准器具 250

第二节 各类计量标准器具 262

1.长度计量器具 262

2.热工计量器具 266

3.力学计量器具 270

4.电磁计量器具 272

5.无线电计量器具 275

6.时间频率计量器具 277

7.光学计量器具 279

8.声学计量器具 280

9.电离辐射计量器具 281

10.理化计量器具 282

第八章 检定规程 284

第一节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目录 284

一、长度 284

二、温度 286

三、力学 287

四、电磁 289

五、无线电 290

六、时间 频率 291

七、光学 292

八、化学 292

九、声学 292

十、电离辐射 293

十一、气象 293

十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293

2.归口单位及归口项目 294

1.归口单位的任务与职责 294

三、检定规程的编写规则 294

第二节 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 294

一、检定规程的编号 294

二、检定规程制定归口方案 294

第三节 计量检定印、证及其 307

管理 307

一、检定印、证的分类与作用 307

1.检定证书 307

2.检定结果通知书 307

二、计量检定印、证的管理 308

2.计量检定印、证的使用与 308

1.计量检定印、证的制发 308

管理 308

4.检定合格印 308

3.检定合格证 308

5.注销印 308

三、计量检定印、证的编号 309

四、关于计量检定手段和条件不完全满足规程要求时的检定出证 310

量器具如何管理 310

六、关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 310

分检定和出证 310

五、关于按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部 310

三、关于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 310

程向国家计量局备案 310

二、关于制定检定规程的范围 310

一、关于计量技术规范 310

规程的问题 310

第四节 实施计量法中有关检定 310

十一、关于计量检定规程中对检 311

定周期的规定 311

九、关于执行规程与技术标准的协调十、关于执行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的协调 311

用中旧的计量器具的检定 311

十二、关于规程修订以后,对使 311

据所进行的“检定” 311

八、关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为依 311

的检定和出证 311

七、关于参照某检定规程所进行 311

第九章 计量检定系统 313

1.量块计量检定系统 313

2.线纹计量检定系统 314

3.表面粗糙度检定系统 315

4.温度计量检定系统 316

5.质量计量检定系统 320

6.力值计量检定系统 321

7.布、洛、维氏、表面洛氏 321

硬度计量检定系统 321

8.肖氏硬度计量检定系统 322

9.转速计量检定系统 323

10.压力计量检定系统 324

11.微压计量检定系统 325

12.真空计量检定系统 326

13.流量计量检定系统 327

14.容量计量检定系统 328

15.玻璃浮计计量检定系统 329

16.直流电压计量检定系统 330

17.直流标准电阻器计量检定 331

系统 331

18.标准电容器计量检定系统 332

19.标准电感器计量检定系统 333

20.互感器计量检定系统 334

21.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检定系 335

统 335

22.直流磁测量计量检定系统 336

23.交流磁测量计量检定系统 337

24.工频相位计量检定系统 338

25.低频、高频电压计量检定 339

系统 339

26.微波小功率计量检定系统 340

27.微波中功率计量检定系统 341

28.微波大功率计量检定系统 342

29.射频峰值脉冲功率计量检 343

定系统 343

30.衰减计量检定系统 344

31.波导高温噪声计量检定系 345

统 345

32.同轴高温噪声计量检定系 346

统 346

33.低温噪声计量检定系统 347

34.相移计量检定系统 348

35.微波阻抗计量检定系统 349

36.高频阻抗计量检定系统 350

37.磁场强度计量检定系统 351

38.电场强度计量检定系 352

统(1) 352

39.微波场强计量检定系统 353

41.高频场强计量检定系统 354

(2) 354

40.电场强度计量检定系统 354

42.脉冲计量检定系统 355

43.高频介质计量检定系统 356

44.?真度计量检定系统 357

45.调制度计量检定系统 358

46.微波介质计量检定系统 359

47.信号发生器计量检定 360

系统 360

48.时间频率计量检定系统 361

49.激光功率计量检定系统 362

50.色度计量检定系统 363

51.光度计量检定系统 364

52.激光能量计量检定系统 365

53.酸度计量检定系统 366

54.粘度计量检定系统 367

系统 368

56.空气声声压计量器具检定 368

55.热量计量检定系统 368

57.照射量计量检定系统 370

第十章 计量机构及开展项目 371

第一节 全国计量行政及检定 371

系统 371

第二节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371

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况 371

1.长度处 371

2.热工处 373

3.力学处 373

4.电磁处 374

5.无线电处 374

6.时间频率处 374

9.标准物质研究所 375

1.长度 375

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测试项目 375

8.电离辐射处 375

7.光学处 375

2.热工 380

3.力学 385

4.电磁 393

5.无线电 399

6.时间频率 405

8.离辐电射 406

7.光学 406

三、标准物质所制备的标准物质 407

1.标准气体 407

2.渗透管 407

3.pH标准物质 408

4.电导标准物质 408

5.燃烧热标准物质 408

6.标准粘度油 408

7.水渗透管 409

8.扩散管 409

10.水中痕量元素标准物质 410

9.基准试剂 410

第三节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411

第四节 各省、市、自治区计量 416

机构及其所建标准 416

第五节 有关部委计量机构开展 433

项目 433

一、海洋局系统 433

二、机械部仪表局所属行业计量 433

测试中心 433

三、邮电科学研究院计量室建立 433

标准项目 433

项目 434

五、气象系统开展计量项目 434

四、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标准 434

第六节 计量教育、情报与 435

学会 435

一、计量教育 435

1.中国计量学院 435

2.计量教育体系 435

二、计量情报 437

1.计量情报工作 437

2.计量情报网 437

3.国家计量局情报研究所 437

4.计量刊物与报纸 438

三、计量测试学会 439

1.学会的任务和组织 439

2.学会的活动 440

2.测量方程式 442

1.定义 442

3.被测对象和被测量 442

4.测量方法的分类 442

第一节 基础知识 442

第十一章 几何量计量 442

第三编 计量专业技术 442

一、基本概念 442

二、测量中的基本原则 443

1.阿贝原则 443

3.最短测量链原则 444

4.最小变形原则 444

2.封闭原则 444

5.基准统一原则 445

6.动态模似功能测量原则 445

7.经济原则 445

三、瞄准系统 445

1.概述 445

2.接触式瞄准 446

变形 448

2.基本定位方式及其误差 448

3.缩向变形(压缩)和弯曲 448

四、定位系统 448

3.瞄准方式的选择 448

1.正确选择测量基面的原则 448

4.支承点位置的选择 452

一、量块 453

4.量块的尺寸系列 453

3.制造量块的材料 453

1.概述 453

2.量块的名词术语和定义 453

第二节 长度的计量 453

2.测量方法的精度系数K方 453

1.选用原则 453

五、常用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 453

5.量块的等与级 455

6.量块的技术要求及检定 455

7.量块检定和使用时的温度 459

要求 459

8.量块的选用及组合 460

9.GB6093—85《量块》介绍 461

10.量块的维护与保养 461

1.基本概念和定义 464

三、圆柱体的测量 464

二、线纹尺 464

2.线纹尺的检定 464

1.概述 464

2.圆柱体轴径、孔径的测量 470

第三节 角度的测量 473

一、多面棱体 473

1.概述 473

2.多面棱体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473

二、测角仪及检定 476

1.概述 476

2.测角仪的工作原理 476

3.测角仪的技术要求及检定 476

方法 476

三、角度块及其检定 476

1.概述 476

四、水平仪的检定 478

4.开展角度块检定所需设备 478

1.概述 478

3.角度块的主要技术要求及 478

检定 478

2.角度块系列 478

2.框式、条式水平仪 480

3.合象水平仪 480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 483

一、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数值系列 483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483

2.表面粗糙度的一些术语 483

3.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483

二、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选用 486

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 486

四、各国表面粗糙度标准所用参数及其符号 489

一、螺纹测量 490

1.螺纹的基本概念 490

第五节 复合量测量 490

五、表面粗糙度与原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 490

2.螺纹公差 492

3.圆柱螺纹测量 492

4.圆锥螺纹测量 493

5.丝杠测量 494

二、齿轮测量 495

1.齿轮的基本概念 495

2.圆柱齿轮参数单项测量 497

3.圆柱齿轮参数综合测量 499

4.圆柱斜齿轮参数的测量 500

1.形状误差定义 501

三、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501

5.形位误差的五种检测原则 501

4.形位误差测量精度 501

3.形位误差检测标准条件 501

符号 501

1.形位误差项目及符号 501

二、形位公差检测规定 501

一、形位公差有关术语定义 501

第六节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501

5.圆锥齿轮参数的测量 501

2.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有关 501

2.形状误差的评定 506

四、位置误差的评定 508

1.定向误差的定义及评定 508

五、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509

2.定位误差的定义及评定 509

3.跳动误差及其评定 509

六、形位误差测量 511

第七节 测量环境的选择 513

一、温度 513

1.标准温度 513

2.偏差标准温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513

六、腐蚀性气体 514

五、灰尘 514

三、振动 514

四、采光 514

二、温度 514

七、磁场 515

八、墙面 515

九、实验室地面 515

第十二章 温度计量 516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16

1.温度 516

2.温标 516

3.热力学温标 516

4.摄氏温度 516

5.国际实用温标 517

第二节 温度计 517

一、玻璃液体温度计 517

1.玻璃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及类型 517

度计 518

2.几种特殊的玻璃水银温 518

3.各类玻璃液体温度计的 519

性能 519

二、电阻温度计 524

三、热电温度计 524

1.测温原理 524

2.热电温度计的分类与特性 525

3.几种特殊热电偶 527

四、光学高温计 529

五、全辐射高温计 532

六、其它温度计 533

第三节 二次仪表 535

1.动圈式仪表 535

2.自动平衡显示仪表 537

3.DDZ—11型电动单元组合 539

仪表 539

4.QDZ型气动单元组合仪表 540

检定 541

第四节 温度计量仪器仪表的 541

5.TA系列简易电子调节器 541

1.检定方法 542

2.检定环境条件及设备 542

3.二次仪表检定 542

第十三章 力学计量 544

第一节 质量计量 544

一、基本概念与分类 544

1.质量、重力与衡量 544

2.砝码 545

3.天平的分类与精度等级 547

二、测量环境与天平、砝码的使用 548

1.实验环境条件 548

2.天平、砝码的使用和保养 549

三、质量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550

1.质量计量中应用的平衡 550

原理 550

2.质量的测定方法 550

5.空气浮力修正 551

3.天平分度值 551

4.砝码允差 551

6.砝码材料的统一名义密度 554

五、秤的分类与各类秤的技术性能 554

1.扭力天平 554

2.架盘天平 555

3.杆秤 555

4.移动式杠杆秤 557

5.字盘秤 558

6.地秤 558

7.滚轮式皮带秤 559

8.电子秤 559

六、质量计量的发展趋势 560

第二节 力值计量 561

一、力和单位 561

二、计量标准器与量值传递 561

1.两种常见的测量方法 562

三、实验环境要求与设备 562

四、测量原理与方法 562

2.材料试验机分类、命名 565

与型号 565

3.测力计的示值定度 565

4.测力机的维护保养 566

第三节 硬度计量 567

一、基本概念 567

1.静力试验法 567

2.其他试验法 570

二、计量标准器与量值传递 570

保养 575

1.压力的定义 575

第四节 压力计量 575

一、定义与分类 575

2.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 575

1.环境条件 575

三、测量环境条件与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 575

3.硬度机、硬度块的维护 575

2.压力仪表的分类 576

3.压力仪表的精度等级 576

二、测压仪表的作用原理 577

1.活塞式压力计 577

2.液体压力计 577

5.压力传感器和数字压力表 578

三、压力仪表的检定 578

3.弹簧管式压力仪表 578

4.电气式压力仪表 578

第五节 真空计量 582

一、基本概念 582

1.真空的定义 582

2.真空计量单位 582

3.真空区域划分 582

4.真空计量的应用 582

二、真空计量标准仪器 583

三、真空计 585

第六节 振动、冲击计量 586

一、基本概念 586

1.振动、冲击的物理量 586

2.振动、冲击计量的主要 586

参数 586

3.振动、冲击计量的分类 586

4.振动、冲击计量的量值 586

传递 586

二、振动、冲击计量基本方法 587

1.振动激光干涉绝对校准法 587

2.互易校准法 587

3.比较法 587

4.冲击校准法 587

三、实验标准、振动试验台与传感器1.实验标准 587

2.振动试验台 587

3.振动电测法常用传感器 588

一、基本概念 590

1.转速 590

2.转速计量单位 590

3.转速表的分类 590

二、转速表 590

第七节 转速计量 590

第八节 流量计量 591

1.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 591

一、基本概念 591

2.BZ—4型标准转速装置 591

3.实验室的要求 591

1.测速方法 591

三、转速测量与装置 591

2.计量单位 594

二、流量仪表 594

三、流量计量的标准器 594

2.容量计量单位 595

3.分类 595

1.容量计量 595

一、基本概念 595

二、容量计量器具 595

1.玻璃量器 595

1.重力式流量标准装置 595

第九节 密量计量 595

喷嘴 595

5.高压气体标准——音速 595

4.钟罩式气体标准装置 595

3.标准体积管 595

2.容积式液体流量标准装置 595

2.标准金属容器 596

3.计量罐 596

三、容量的计算方法 597

1.衡量法 597

2.比较法 597

3.尺寸计算法 597

1.密度计分类 598

二、密度计 598

2.浓度 598

1.密度与相对密度 598

一、基本概念 598

第十节 密度计量 598

2.浮计 599

三、密度计量原理、方法 599

第十四章 电磁计量 600

第一节 标准电池 600

一、基本概念 600

1.分类 600

2.标准电池的等级 600

二、技术特性与环境要求 601

1.标准电池基本参数及技术 601

特性 601

2.标准电池的温度特性 601

3.实验室环境条件 601

3.使用标准电池应注意事项 602

2.标准电池检定项目 602

三、标准电池测量方法与使用 602

1.两种检定方法 602

二、标准电阻的技术特性和测量 604

特性 604

2.其他等级电阻量具的技术 604

指标 604

1.基、标准器的主要技术 604

条件 604

2.直流标准电阻器的分类 604

1.标准电阻 604

一、基本概念 604

第二节 标准电阻器 604

4.设备配置 604

3.标准电阻温度修正 605

3.使用标准电阻器注意事项 606

2.标准电阻器的检定项目 606

1.测量原理和方法 606

5.实验室温度要求 606

三、测量原理、方法与使用 606

标称使用范围 606

4.基、标准器对各影响量的 606

第三节 标准电容器 608

一、基本概念 608

1.电容器 608

2.电容器分类 608

3.标准电容器 608

二、技术性能与测量环境 609

1.标准电容器的技术性能 609

2.实验室各种条件要求 609

3.对电磁场的要求 609

三、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610

1.标准电容器的检定项目 610

2.标准电容器的检定方法 610

流 612

3.电容器的损耗因数与漏电 612

第四节 标准电感器 613

一、基本概念 613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条件 613

1.标准电感的技术特性 613

2.检定条件 614

三、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614

1.检定项目 614

2.几种测量方法 614

2.互感器分类 615

3.互感器误差测量时的电流、负荷及功率因数 615

1.各等互感器的允许误差 615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 615

2.互感器的允许变差 615

一、基本概念 615

第五节 测量用互感器 615

3.电感线圈的其他参数 615

1.互感器及其应用 615

4.环境条件 616

1.互感器检定项目 618

3.检定方法 618

4.电流互感器的退磁 618

1.标准器及计量设备的选用 618

三、互感器的测量及要求 618

第六节 常用电测量指示仪表 619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 619

表 619

一、基本概念 619

1.电测量指示仪表 619

2.分类 619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 619

1.基本误差与仪表工作条件 619

2.标准器的选用 619

3.环境条件 622

三、测量原理与方法 623

第七节 直流电位差计 625

一、基本概念 625

1.直流电位差计 625

2.分类 625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 625

1.主要指标与环境要求 625

2.携带型电位差计内附 625

检流计 625

三、测量方法 625

2.电桥分类 627

1.测量范围 627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条件 627

2.基本误差 627

一、基本概念 627

第八节 电桥 627

1.电阻测量与电桥 627

3.测量环境条件与检定装置 628

测量误差 628

三、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628

1.单、双桥原理 628

2.直流电桥检定方法 628

1.概念与分类 630

2.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 630

一、基本概念 630

二、磁通计量 630

第九节 磁学测量 630

三、磁感应强度与磁矩计量 631

1.磁感应强度计量 631

2.磁矩计量 632

四、磁性材料 632

1.概念与分类 632

2.磁性材料的技术参数 632

1.瞬时值u(t) 634

一、基本概念 634

2.峰值? 634

第一节 电压计量 634

第十五章 无线电计量 634

3.平均值u平均 635

4.有效值urms 635

二、电压表的分类 635

1.模拟式 635

2.数字式 637

三、交流电压表 637

1.正弦交流电压表的分类 637

2.交流电压表的检波器 637

四、脉冲电压表 639

五、取样电压表 639

六、选频电压表 639

七、热电式电压表 639

2.热电转换器 640

1.热电偶 640

2.数字电压表的分辨力 641

因素 641

九、影响电压测量精度的主要 641

1.对测量直流电压的影响 641

1.数字电压表的分类 641

八、数字式电压表 641

4.微电位计 641

3.衰减热偶电压表 641

2.对测量交流电压的影响 642

十、电压的量值传递与检定 643

十一、电压基准 644

第二节 低频与高频集总参数 644

阻抗 644

一、基本概念 644

二、元件和阻抗测量仪器 645

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646

五、元件参数和阻抗的标准 646

四、元件参数和阻抗的计量方法 646

三、回路的真实Q值与有效Q值 646

1.电阻标准 647

2.电感标准 647

3.电容标准 647

4.高频阻抗 647

第三节 讯号发生器 647

一、概述 647

二、讯号发生器的分类 648

三、正弦讯号发生器 649

1.一般性能 649

2.讯号源的调制性能 649

3.讯号的频谱 649

四、扫频讯号发生器 650

五、频率合成器或综合讯号发 650

生器 650

2.相干直接数字综合 651

3.分数N锁相环 651

1.相干非直接综合技术 651

六、函数发生器 652

七、脉冲讯号发生器 652

1.脉冲波形参数的定义 652

2.脉冲讯号发生器的定义 653

八、讯号发生器的标准和检定 654

第四节 功率的测量 654

一、概述 654

二、功率计的分类 655

2.热偶敏感器 656

三、功率敏感器(功率头) 656

1.热敏电阻座 656

3.二极管敏感器 657

4.各种敏感头的特性比较 657

四、脉冲功率的测量 657

五、功率计的主要误差 658

1.失配误差及其不确定性 659

2.有效效率、标准系数 659

4.总的不确定度 660

3.功率计的其他误差 660

第五节 网络分析仪 661

一、基本概念 661

六、功率计的标准与检定 661

二、网络分析仪 662

三、网络分析仪分类 663

四、网络分析仪的组成 663

1.标量网络分析仪 663

2.矢量网络分析仪 664

3.频率特性测量仪 665

五、网络分析仪的校准 665

第六节 示波器及其测量 665

一、基本概念 665

二、示波器的类型 665

1.显示系统 667

2.x轴和y轴偏转系统 667

三、示波器的主要性能和术语 667

3.时基 668

4.触发 669

5.取样示波器 670

6.存储记忆示波器 670

四、示波器测试中的几个问题 670

五、影响示波器测量精度的主要 672

因素 672

六、示波器的检定 673

第七节 场强的测量 673

一、概述 673

二、场强与测量 673

1.场强的定义与计算 673

2.场强计的基本组成 674

3.天线系数 674

第八节 讯号分析与测量 675

一、概述 675

三、场强计的校准 675

四、无线电干扰 675

二、频谱分析仪 676

1.基本原理 676

2.频谱分析仪的功能 676

3.各种调制波形及对应频谱 677

4.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性能 677

5.影响频谱测量精度的因素 678

6.频谱分析仪的检定 679

三、富里哀分析仪 679

四、波形分析器 679

五、失真度分析 680

第九节 衰减的测量 680

一、基本概念 680

2.高频替代法 681

4.中频替代法 681

3.音频替代法 681

二、衰减的测量 681

1.功率比例法 681

三、泄漏 682

四、阻抗匹配 682

五、设备的稳定性 682

六、衰减器的检定 682

第十节 逻辑分析仪 682

一、基本概念 682

三、基本分析仪的应用和与示波 683

器的特性比较 683

1.逻辑分析仪的种类 683

2.显示的种类 683

二、逻辑分析仪的种类和显示 683

第十六章 时间与频率计量 68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685

一、时间和频率的定义 685

二、时间刻度(时标)的分类 685

1.天文时 685

4.时区 686

2.原子时 686

3.协调世界时 686

第二节 频率和时间测量中 687

参数的定义 687

一、频差 687

二、时差 687

三、相对频差和相对时差 688

四、频率准确度 688

五、频率稳定度 688

六、频率的再现性 688

七、开机特性 688

第三节 频率稳定度 688

一、概述 688

二、长期稳定度 688

三、短期稳定性 689

1.时域表征法 689

2.稳定度的频域表征 691

3.频域和时域特性之间关系 692

和转换 692

第四节 频率和时间测量与 693

仪器设备 693

一、电子计数式频率计 693

1.电子计数器的组成 693

2.电子计数器分类 693

3.电子计数器的性能指标和 695

定义 695

4.各型电子计数器的性能 698

二、频率误差倍增器 699

三、相位比较器 699

线电广播 700

一、标准频率和时间的高频无 700

播和传输 700

第五节 标准频率与时间的广 700

析仪 700

六、频域测量法——相位噪声分 700

五、双时差混频技术 700

四、差拍法 700

二、低频、甚低频传播与校准 701

时频 701

三、利用无线电导航台进行频率 704

校准和时间同步 704

1.奥米茄导航系统 704

2.罗兰C导航系统 704

四、利用彩色电视副载波校频 705

五、利用卫星进行频率和时间 708

测量 708

1.利用同步卫星的测量方法 708

2.利用GPS导航星 709

主要误差原因 710

3.利用卫星进行时频测量的 710

第六节 标准频率源 712

一、概述 712

二、石英振荡器 713

1.石英振荡器 713

2.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 713

3.晶体振荡器的主要性能 713

指标 713

三、原子频率标准 714

4.晶体振荡器的检定 714

1.原子频率标准的原理 715

2.铯束原子频率标准 715

3.铷汽泡型原子频标 717

4.氢激射原子频率标准 718

四、实用频率标准性能 719

1.平方反比定律 720

三、光度计量中常用定律 720

一、光度学中的量和单位 720

二、常用量新旧单位换算 720

第二节 光度计量 720

第一节 概述 720

第十七章 光学计量 720

2.发射的朗伯余弦定律 723

四、光度计量的应用 723

五、光度计量常用计量仪器 723

1.各种测光用标准灯 723

2.光度计 724

第三节 色度计量 725

一、色度学中的量 725

二、色度学中的测色原理 725

三、色度计量的应用 726

四、色度计量常用仪器 726

1.光谱光度计 726

2.光电积分测色仪器 726

一、辐射度学中的量和单位 728

第四节 辐射计量 728

3.测色用工作标准 728

二、光度量与辐射量之间的转换 729

三、辐射计量中的主要定律 729

1.基尔霍夫定律 729

2.普朗克辐射定律 730

3.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 730

四、辐射计量的应用 730

五、辐射计量常用仪器 730

1.标准辐射源 730

2.光谱辐射计 731

第五节 激光计量 731

一、激光计量及内容 731

二、常用的激光计量仪器 732

1.各种量热计 732

一、基本概念 733

计量 733

第六节 眼镜行业中的光学 733

2.光电型功率计和能量计 733

3.热释电型激光功率能量计 733

二、配镜和验光中的量及单位 735

三、验光配镜中的计量仪器 736

1.焦度计 736

2.验光镜片组 737

3.验光机 737

第十八章 声学计量 73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738

一、声压和声压级 739

二、声强与声强级 739

三、声〔源〕功率和声功率级 739

第二节 空气声的计量 740

一、互易法 740

三、声级校准器 742

四、高压校准器 742

二、活塞发声器 742

五、静电激励器 744

第三节 水声的计量 745

一、互易法 745

二、补偿法 745

三、振动液柱法 746

第四节 超声功率的计量 746

三、光学法 747

二、量热法 747

一、力学法 747

第十九章 化学计量 749

第一节 酸度(pH)计量 749

一、酸度计量一般概念 749

二、检定项目与要求 750

三、测量方法 750

第二节 粘度计量 752

一、粘度的定义 752

五、粘度计种类及技术指标 753

四、粘度标准的建立 753

二、基、标准粘度计 753

三、标准液 753

第三节 热量计量 755

一、热量计量与量热计 755

二、基本原理与测量方法 755

第四节 标准物质 756

一、标准物质及其分类 756

二、标准物质的特点 756

一、光电比色 757

1.光电比色方法 757

三、标准物质的管理 757

择电极 757

第五节 光电比色与离子选 757

2.光电比色计的分类 758

3.检定项目与要求 758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 758

2.电离室法 763

1.计数管法 763

3.量热计法 763

第二十章 电离辐射计量 763

二、电离辐射计量方法 763

一、电离辐射计量 763

第一节 引言 763

三、五个服务对象和三个计量 764

部分 764

四、基准和辐射标准 764

五、最大误差 765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计量 765

一、服务对象 765

二、测量对象 765

三、测量知识 766

1.探测器 766

4.膜吸收修正 770

3.自吸收修正 770

2.衰变校正 770

四、纳入计量范围的测量(需要 771

计量管理的测量) 771

五、活度量程上的基准和服务领域 772

六、不同核素的标准物质和标准 773

源及测量任务 773

1.标准物质 773

确度要求 774

2.有关领域测量的核素及准 774

七、核素计量业务 775

1.α、β表面沾污仪校准 775

2.医用活度测量仪的校准 775

3.锗γ谱仪的校准 775

4.低活度水平γ谱仪校准 775

9.全身计数器校准 776

8.低活度水平α或β计数器校准 776

数器校准 776

准 776

7.Nal(Tl)-X或γ射线计 776

6.Si(Li)-X射线谱仪校 776

5.液体闪烁计数器的校准 776

10.放射性气体计数器校准 779

11.放射性溶液测量仪校准 779

12.铀矿放射性仪表校准 779

八、放射性核素计量表 779

第三节 剂量计量 779

一、电离辐射剂量计量 779

1.电离辐射剂量测量 779

2.纳入剂量计量范围的物理 779

量 779

3.剂量计量涉及的测量对象 780

4.服务领域 780

2.测量器具的能量响应 781

1.测量器具的量程 781

二、剂量计量工作所需检定的测 781

量器具 781

三、剂量计量基准及量值传递 784

1.照射量 784

2.吸收剂量 785

3.剂量当量 786

第四节 中子计量 788

一、服务对象 788

三、纳入计量范围的中子测量 789

二、测量对象 789

四、基准与任务 790

1.中子注量率量程上的基准 790

与任务 790

2.不同中子能量范围上的标 790

准场及任务 790

3.中子吸收剂量检定 792

递 792

2.中子注量率量值单位的传 792

五、中子计量业务内容 792

1.中子源强度检定 792

4.中子剂量当量值传递 793

5.中子测量器具的性能鉴定 794

6.其他中子计量业务 796

第一节 管理与现代管理学 798

二、管理学 798

一、管理的一般概念 798

第二十一章 管理与计量管理 798

第四编 计量管理与法制监督 798

三、管理的历史发展 799

1.古代的管理思想 799

2.近代管理理论 800

3.现代管理学说 802

第二节 管理与现代化建设 807

一、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807

1.美国的管理实践 808

二、国外的历史经验 808

2.日本在管理上的成功 809

第三节 现代管理学的原理、 810

功能和方法 810

一、管理的本质 810

1.管理的对象 810

2.管理的核心和动力 810

3.管理的目的 811

二、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 811

1.系统原理 811

2.“人本”原理 811

3.动态原理 812

4.效益原理 812

5.整分合原则 812

6.相对封闭原则 812

10.弹性原则 813

9.“行为”原则 813

7.能级原则 813

8.动力原则 813

2.计划功能 814

1.行政方法 814

四、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 814

3.组织功能 814

4.控制功能 814

1.决策功能 814

三、现代管理的功能 814

12.价值原则 814

11.反馈原则 814

2.经济方法 815

3.现代管理要求的思想方法 815

4.数学方法 815

第四节 计量管理 815

一、计量管理的概念 815

二、计量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816

4.广泛性 817

3.统一性 817

四、计量管理的科学化 817

5.多样性 817

1.法制性 817

三、计量管理的特点 817

2.准确性 817

第二十二章 计量法与计量法规 81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 819

法的颁布与实施 819

一、计量法颁布的重大意义 819

1.计量法的目的 819

2.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 820

3.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 820

发展 820

4.加强计量的监督管理 821

5.走向依法管理计量的轨道 821

二、我国计量立法的基础 821

1.我国计量法的性质 822

三、我国计量立法的指导思想及 822

有关原则 822

2.关于具有中国特色 823

3.计量立法的一些原则 823

4.与其他法的关系问题 823

5.制定计量法的指导思想 824

第二节 “计量法”的基本内 824

容与条款解释 824

第三节 计量法规体系 835

一、计量法规体系的层次 83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发布 836

三、有关单项管理办法 837

四、计量技术法规 837

1.国家计量检定系统 837

度与国外计量立法 838

第四节 我国历代计量法律制 838

一、历代计量法律制度 838

2.计量检定规程 838

3.计量管理技术规范 838

1.先秦时期 839

2.秦汉时期 839

3.魏晋到唐宋时期 840

4.元、明、清时期 840

5.近代 841

二、国外计量立法 841

1.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计量 843

法国际建议 843

2.美国 843

3.英国 843

4.法国 844

5.联邦德国 844

6.日本 844

8.罗马尼亚 845

9.南斯拉夫 845

7.苏联 845

第二十三章 计量监督 846

第一节 计量监督的意义和 846

特点 846

第三节 计量监督的依据—— 847

计量法规体系 847

一、计量法及其子法 847

二、各级组织的执法职能 847

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847

第二节 计量监督的组织形式 847

二、法定计量单位 848

三、计量检定系统和检定规程 848

第四节 计量监督的实施 849

一、统一立法、区别管理 849

二、分级管理 849

三、授权 849

第五节 计量监督的技术保证 850

体系 850

二、强制检定的目的 851

一、强制检定 851

第二十四章 强制检定 851

第一节 强制检定的意义 851

三、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 852

第二节 强制检定的范围与 852

办法 852

一、强制检定的范围 852

二、强制检定的申请 853

三、检定机构与检定周期 853

1.检定机构 853

2.检定周期 854

四、检定机构的责任与检定结果 854

处理 854

第三节 强制检定的监督管理 854

一、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 854

二、监督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