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讲授部分 1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化学的目的和方法 1
1-2化学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1-3化学和生物学的关系 4
第二章溶液的浓度 6
2-1重量百分浓度 6
2-2重量克分子浓度 7
2-3克分子浓度 7
2-4当量和当量定律 8
2-5 当量浓度 13
2-6溶液浓度的换算 13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17
3-1化学反应速度 17
3-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18
3-3化学平衡 23
3-4化学平衡的移动 26
第四章电离和水解 31
4-1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1
4-2分步电离 34
4-3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状况 35
4-4离子反应式 36
4-5水的电离 38
4-6盐的水解 40
第五章缓冲溶液 46
5-1缓冲溶液的重要性 46
5-2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46
5-3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50
第六章沉淀和溶解 54
6-1溶度积原理 54
6-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换算 55
6-3沉淀的生成 57
6-4沉淀的溶解 59
第七章络合物 64
7-1络合物的概念 64
7-2配价键 65
7-3络合物的稳定性 66
7-4螯合物 67
第八章氧化和还原 69
8-1氧化还原反应 69
8-2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70
8-3氧化还原当量 72
8-4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73
8-5能斯特方程式 75
8-6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条件 77
9-1 氢化物 81
第九章若干主族元素的氢化物和卤化物 81
9-2 卤化物 85
第十章若干主族元素的合氧化合物 89
10-1氯的重要含氧酸及其盐 89
10-2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 91
10-3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93
10-4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98
10-5磷的重要含氧酸及其盐 102
10-6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104
10-7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 106
10-8二氧化硅、硅酸及其盐 109
10-9锡、铅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盐 110
10-10硼、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盐 112
第十一章若干过渡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16
11-1过渡元素的通性 116
11-2铬的重要化合物 117
11-3锰的重要化合物 119
11-4铁的重要化合物 121
11-5铜、银的重要化合物 124
11-6锌、汞的重要化合物 128
第十二章定性分析 132
12-1分析化学的任务 132
12-2定性分析概述 133
12-3阳离子分组 135
12-4盐酸组离子的分析 136
12-5硫化氢组离子的分析 139
12-6硫化铵组离子的分析 143
12-7碳酸铵组离子的分析 147
12-8易溶组离子的分析 148
12-9各组阳离子混合物的分析 149
12-10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 150
第十三章重量分析 153
13-1定量分析概述 153
13-2分析天平及称量方法 158
13-3重量分析概述 162
13-4沉淀的溶解度 162
13-5沉淀的纯度 164
13-6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66
第十四章容量分析 169
14-1容量分析概述 169
14-2中和法 174
14-3氧化还原法概述 181
14-4高锰酸钾法 182
14-5重铬酸钾法 185
14-6碘量法 187
第十五章比色分析 193
15-1比色分析概述 193
15-2朗伯-比尔定律 194
15-3目视比色法 195
15-4光电比色法 196
15-5比色分析的应用 199
实验部分 203
实验一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203
实验二电解质溶液 210
实验三沉淀和络合物 212
实验四氧化和还原 214
实验五若干主族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一) 216
实验六若干主族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二) 219
实验七定性分析基本操作 222
实验八盐酸组离子的分析 227
实验九硫化氢组离子的分析 229
实验十硫化铵组离子的分析 233
实验十一碳酸铵组与易溶组离子的分析 236
实验十二阳离子系统分析 240
实验十三称重练习 242
实验十四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244
实验十五钡的测定(重量法) 252
实验十六容量分析基本操作 254
实验十七酸碱溶液的配制及其相互滴定 260
实验十八酸碱溶液的标定 262
实验十九工业碱纯度的测定 265
实验二十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67
实验二十一硫酸亚铁铵中亚铁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270
实验二十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71
实验二十三胆矾中铜的测定(碘量法) 274
实验二十四磷的测定(目视比色法) 276
附录 278
附录一定性分析试剂配方 278
附录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282
附录三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282
附录四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 283
附录五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284
附录六对数表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