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巴、蜀说起引言 1
1.1 巴(即“爸”) 2
1.1.1 藏语词尾-pa(-ma) 2
1.1.2 土家语词尾-pa(-ma) 6
1.1.3 拉祜语词尾-pa(-ma) 7
1.1.4 藏族自称“博巴”,羌族自称ma(妈),缅族自称ba53ma22(爸妈) 8
1.1.5 川、藏地名“巴” 9
1.1.6 四川方言的“巴”字词语 11
1.2 蜀(即“叔”) 13
1.2.1 藏缅语族tsho/tsu/zul/zo指人 13
1.2.2 土家语的tsho21指人 14
1.2.3 景颇语的tso31指人 15
1.2.4 基诺语的z?44/j?4指人或动物 15
1.2.5 哈尼语的tsho55/za31/z?31/j?31指人 16
1.2.6 彝语的su33、tsho33、za21、zu33指人 17
1.2.7 阿里藏语的ts‘o53表示复数 18
1.2.8 藏语地名、人名多用“措/错” 19
1.3 叟(尊称男性长者) 22
1.3.1 彝族自称su33/so33(苏) 23
1.3.2 彝语“苏”本指人 24
1.3.3 彝语“苏”来自汉语尊称男性长者的“叟” 25
1.4.1 海南临高人被称为“翁贝”(即“翁伯”) 26
1.4 伯(尊称男性长者) 26
1.4.2 濮(即“伯”) 29
1.4.3 ?、白(即“伯”) 30
1.4.4 伯、叔在金文中的用例 32
1.5 僚、佬(即“老”,尊称长者) 35
1.5.1 僚 36
1.5.2 佬(仡佬、仫佬、木佬) 37
1.5.3 寮国、老挝(老龙、老泰、老松、老听) 38
1.5.4 黎族、瑶族、苗族的“老” 39
1.5.5 汉语的“老” 44
1.6.1 同名异写“泰、傣、台” 45
1.6 泰、傣(即“大”,尊称) 45
1.6.2 “泰”的语源是“大” 46
1.7 暹(即“先”,尊称长者) 49
引用书目 53
贰 从“母”字地名人名说起 56
2.1 中国的“母(姆、姥、峔、妈、马)”字地名 56
2.2 泰国的Mae(母)地名 58
2.3 日本的“女、母、妻”地名 60
2.4 南方少数民族以“母、奶母亲”为女子名 62
2.4.2 广西彝族仡佬族等以“乜”为名的例子 64
2.4.1 云南少数民族以“咩、咪”为名的例子 64
2.4.3 云南傈僳族女子的“嫲、妈”为名的例子 65
2.4.4 广西苗族侗族女子以“奶”为名的例子 65
2.5 福建男子有用“母、婆、妇、奶、娘、奴、婢”为名 67
2.6 史书中的“弥、靡、咩、乜、女、姐”人名地名 70
2.6.1 《汉书》中“莫、弥、靡”等字人名地名 74
2.6.2 《宋史》中“咩、乜、女”等字人名族名 77
2.6.3 《后汉书》《晋书》及隋初碑铭中的“姐”字族名人名 78
2.7 八百媳妇、夜郎、?冷(讹作“壽泠”) 81
附注 89
引用书目 94
叁 从“峇峇、娘惹”说起 96
3.1 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峇峇” 96
3.1.1 北京回民和北京汉民的“爸(巴、把)” 97
3.1.2 云南傈僳的“扒”和白族的po55 98
3.1.3 云南少数民族《泐史》中的“叭”首领 99
3.1.4 云南《孟连勐阿户口册》中的“叭(八、播、布、波)”人名 101
3.1.5 贵州三都县、紫云县的“巴(岜、把)”地名 102
3.2 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娘惹” 104
3.2.1 南洋华裔女子以“娘”为名的例子 105
3.2.2 福建福清女子以“娘”为名的例子 105
3.2.3 香港、广东梅州女子以“娘”为名的例子 106
3.2.4 云南少数民族《泐史》中女子以“孃”为名的例子 107
3.2.5 泰国女子以“娘”为名的例子 108
3.3 日本的“郎” 108
3.3.1 上海崇明的人名“郎” 109
3.3.2 少数民族的“郎、侬”地名人名 110
3.3.3 东南亚的“廊”地名 112
3.4 日本的“子” 114
3.4.1 河北、山西的“子(则、只)”人名 115
3.4.2 江苏镇江男子以“子”为名的例子 118
3.4.4 福建武夷山市以“仔”为名的例子 119
3.4.3 福建福清男子以“仔”为名的例子 119
3.4.5 粤港地区以“仔”为男子昵称,也有作男子人名 120
3.4.6 古代汉语“子”可指女子,或用于女子名 121
3.5 福建的“官、使、宋”人名 121
引用书目 130
肆 从“父”字地名人名说起 132
4.1 海南岛的“父、阜、爹、抱、博、卜、布、打(拍)”地名人名 132
4.1.1 海南岛的“父、阜、爹”等字地名 132
4.1.2 海南岛的“抱、布、博、卜”等字地名 133
4.1.3 海南岛的“打”(训读为“拍”)字地名人名 139
4.2 贵州、广西的“排、摆、百、咘”地名 142
4.3 海南、广西的“爸、父、伯、怕、甫、卜、不”字人名 145
4.4 海南岛的“祖(多、陀、徒)”字地名 151
4.5 海南、贵州的“翁(瓮、雍、拥、昂、永)”地名人名 153
4.6 “儿(仂、儒)、男、旦(蛋)”等字人名 157
4.7 贵州的“归、圭、久(谐龟)”地名 161
4.8 广西、贵州的“陇、弄、隆、龙”地名 163
附注 165
引用书目 166
5.1 刀(匋、早、诏)姓 168
5.1.1 《明史·土司列传》中的刀姓 168
伍 从“南诏”说起 168
5.1.2 《泐史》记载刀姓是宋理宗时“天朝”所赐 170
5.1.3 《泐史》中的“诏”姓和“刀”是异读 171
5.1.4 夷语“匋、刀、诏”等表示王,来自古代汉语的“诏” 172
5.1.5 阿昌族土司早氏于万历四十七年改赐姓“左” 173
5.2 禄姓 174
5.2.1 《明史·土司列传》中以“禄”为姓为名例 174
5.2.2 《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中的禄姓 175
5.2.3 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下·临安府》载“禄”为明太祖赐姓 175
5.2.4 地名“禄、渌、绿、菉、陆、六”等大概是“禄”的谐音 176
5.3.2 《土官底簿》等志书中的“奉、俸”人氏 178
5.3 俸(奉、捧)姓 178
5.3.1 海南琼中县堑对乡男子喜名“俸” 178
5.3.3 《泐史》中“菶、逢、捧、琫”人名地名例 180
5.4 奢(沙、萨) 181
5.4.1 《明史·土司列传》中的“奢、沙”姓 181
5.4.2 今云南基诺族以“沙、佘”为名为姓例 183
5.4.3 云南少数民族以“撒、沙、刷、刹”为自称或他称 184
5.4.4 《泐史》中的“?、奢、萨”人名地名例 185
5.4.5 闽语“倽”指人 186
5.4.6 “?、奢、沙、撒、萨”大概都和“社”有关 187
5.5.1 海南村峝以“番”为名例 190
5.5 番(板) 190
5.5.2 广西龙津县傣、壮村落以“板”为名例 191
5.5.3 海南黎语和东方村人或者自称为“番”[fon35],或者以“番”称村庄 192
5.6 蛮 193
5.6.1 海南村峝以“蛮(缦、万)”为名例 193
5.6.2 贵州、云南的“蛮”字地名 193
5.6.3 泰国带Ban/Bang音的府县 194
5.6.4 老挝带Ban/Bang音的地名 197
5.6.5 布朗语、壮语、傣语、傣雅语、瑶语等,或者以“蛮”自称,或者以“蛮”称村子 198
5.7.1 《泐史》中“猛、孟、闷、漭、蒙”地名人名 200
5.7 猛(孟、蒙、莽、茫) 200
5.7.2 《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中的“猛、蒙、莽”人名地名 202
5.7.3 史书中的“蒙、茫、猛、孟”人名地名 204
5.7.4 老挝的Moung地名 206
5.7.5 苗族等自称“蒙”,中、越莽族自称“莽”,泰、缅孟族名为“孟”,傣雅语称地方为+m??2 207
5.8 什(扎、三) 209
5.8.1 海南通什、保亭等地的“什”字地名 209
5.8.2 三亚的“扎、三”地名 211
5.8.3 海口话用ta33、厦门话用tsa55-作为称呼小孩和女人的词头 212
5.8.4 泰国以Ta为词头的府县名 213
5.8.5 格木人用ta?作姓氏词头,格木人、孟族的他称也以ta作词头 215
5.8.6 贵州的“打”字地名 216
附注 218
引用书目 218
陆 从“支那、乌底巴udi-bhva”说起 221
6.1 支那 221
6.2 乌底巴udi-bhva 229
附注 234
引用书目 236
柒 “阿、个、者(这)、那(纳、拉)”地名人名 238
7.1 “阿”字地名人名 238
7.2.1 云南“个旧” 248
7.2 “个”字地名人名 248
7.2.2 海南岛的“加积镇”、“牙龙湾” 252
7.2.3 柬埔寨、泰国的地名词首ka-keo-koh-ko- 260
7.3 “者(这)”字地名人名 262
7.3.1 云、贵、川等地的“者”字地名 263
7.3.2 《明史·土司列传》中的“者”字地名人名 265
7.3.3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只(止、指、至、志、乙、知)”地名 266
7.4 “那(纳、拉)”地名人名 269
7.4.1 海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的“那”字地名 269
7.4.2 海南汉、黎等族的“那”字人名 273
7.4.3 《正德琼台志》所载“那”字地名的指示性 281
7.4.4 东南亚地区的“那(纳、乃)”地名人名 283
(1)越南、老挝的Na地名 283
(2)泰国的Na(那)地名 283
(3)泰国的“纳、乃”作封号、人名 284
(4)马来语“拿督”称尊者 290
(5)日本的Na(那、奈)地名 291
[附]“底” 293
附注 296
引用书目 296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