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历史 1
二、稻瘟病抗病育种的现状 3
三、抗病品种的感病化与有关问题的研究 6
(一)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与田间抗性 7
(非专化性抗性)的分类 7
(二)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与田间抗性 9
(非专化性抗性)的性质 9
(三)抗病品种感病化的原因 13
(1)病原菌的病原性变异 13
(2)随着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 14
引入而田间抗性(非专化性抗性)减弱 14
(3)杂交亲本的感病性 15
(4)多施肥和减少农药撒布量 15
(5)病原性菌系的自然增加 15
四、抗病育种方向的探讨 16
(一)关于确定育种方向的研究 17
(二)小种分布变动的主要因素——稳定性选择 23
(三)小种频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栽培品种的基因型 25
(四)关于各种育种方向的问题 29
(1)田间抗性(非专化性抗性)的利用 29
(2)田间抗性(非专化性抗性)与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的组合 30
(3)不同的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基因的混合栽培(多系混合方式) 33
(4)不同的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品种的交替栽培 34
(5)一品种内多个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基因的聚合 35
(6)实际栽培中的抗病品种的评价 36
五、抗病性的鉴定 38
(一)真正抗性(专化性抗性) 39
(二)田间抗性(非专化性抗性) 42
(三)穗稻瘟病的抗病性 45
六、结束语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