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事故预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泽炎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1633515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暂缺《人为事故预防学》简介

事故发生与人的特性篇 3

第一章 事故发生的人为性 3

第一节 “右脚扭伤”:事故发生中人的特性 3

一、事故案例概况 4

二、关于事故本身的不同看法及分析 4

第二节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模式 7

一、行为模式 8

二、生理学模式 10

第三节 人的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 11

一、煤矿事故中人的因素 12

二、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 16

第四节 来自其他典型事故案例的验证 17

一、飞机相撞案例 18

二、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0

第二章 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分析 26

第一节 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归类 26

一、影响事故发生的十大因素 26

二、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系统归类 28

三、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综合 29

一、工矿企业事故中人为原因分析 31

第二节 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分析 31

二、交通事故中人为原因分析 33

第三节 人的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41

一、冒险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41

二、情绪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45

三、年龄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46

四、生理节律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47

五、智力水平与事故发生的关系 49

六、反应时间与事故的关系 49

七、速度判断能力与事故的关系 50

八、优势手问题与事故的关系 51

第四节 事故发生者的心理特点分析 51

一、事故发生前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分析 51

二、发生事故的心理状态调查 54

三、事故发生者心理特点的综合分析 55

人的特性与事故预防篇 59

第三章 安全意识及其强化 59

第一节 安全意识的含义 60

一、安全意识的定义 60

三、研究安全意识的意义 62

二、安全意识活动过程 62

第二节 事故原因分析与人的安全意识 64

第三节 影响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 67

一、影响工人安全意识的因素 67

二、影响工人安全意识的因素重要性分析 69

第四节 不同工人特点对安全意识制约因素的影响 73

一、年龄 74

二、用工形式 76

三、婚姻状况 77

一、西方国家工矿企业强化安全意识的措施 79

第五节 安全意识的强化 79

二、目前我国企业强化工人安全意识的措施 81

三、结合职工的心理特点强化安全意识 83

第四章 人为失误及其预防 89

第一节 人为失误的含义 90

一、人为失误的定义 90

二、研究人为失误的意义 92

第二节 人为失误与事故发生 95

一、事故发生的逻辑关系 95

二、以人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96

二、按人为失误的内容分类 100

第三节 人为失误的分类 100

一、按人为失误的对象分类 100

三、根据失误产生影响的途径分类 101

四、按人类信息处理的水平分类 102

五、根据一般和具体的对立统一来分析人为失误 103

六、根据行动、任务及系统的分类 104

第四节 人为失误发生方式及原因分析 106

一、人为失误的发生方式 106

二、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 107

三、人为失误原因的典型认识 109

四、不同失误类型的原因 111

第五节 人为失误预防措施 113

一、人-机系统分析 113

二、失误-原因排除方案(ECRP) 114

三、质量控制圈法 115

四、综合预防法 116

五、行动前征兆确定法 118

第五章 冒险行为及其干预 120

第一节 关于冒险行为的一些认识 121

一、冒险行为解释理论 121

二、冒险行为的个体差异 123

三、冒险:一种发展观 124

四、群体冒险 125

五、应激、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冒险行为 126

第二节 冒险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128

一、煤矿工人冒险行为表现 128

二、不安全行为表现 129

第三节 不同背景工人冒险行为的比较 132

一、教育程度 133

二、工龄 134

三、用工形式 135

四、工种 136

五、事故记录 137

六、婚姻状况 139

七、管理好坏两矿工人冒险行为分析 140

第四节 影响冒险行为的因素分析 142

一、影响煤矿工人冒险行为的因素 142

二、不同背景矿工对各种外显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 143

第五节 冒险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 149

一、相关分析 151

二、回归预测分析 151

三、结构方程模式分析 153

第六节 冒险行为表现特点分析 156

第六章 职工冒险作业的内在心理结构 158

第一节 冒险者内心状态的经验观察 159

一、重生产、轻安全 159

二、侥幸心理 160

三、特殊性格 161

四、其他心理因素 163

第二节 心理逆转理论——探索冒险原因的新途径 165

一、逆转理论的一般特点 165

二、逆转理论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166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171

第三节 研究冒险者内心的访谈技术 171

二、编码条目系统 172

三、被试 172

四、访谈方法及指导语 173

五、信度及效度考验 173

第四节 煤矿工人冒险时的内在心理结构 175

一、年龄 176

二、教育程度 176

三、事故组与非事故组矿工内在心理结构比较 178

第七章 安全心理素质选拔 181

一、职业适宜性 182

第一节 工作对人的要求 182

二、职业适宜性分析方法 183

三、几种职业的心理素质要求 184

第二节 你适合这种职业吗 186

一、身体健康检查 187

二、心理素质测查 187

三、测查方法 187

第三节 安全心理素质选拔举例 190

一、驾驶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91

二、驾驶适宜性的检查方法 192

三、内外向性格测验 193

四、安全观念测验 196

第四节 安全心理素质选拔的适用性 197

第八章 安全态度改变与预知危险训练 199

第一节 关于态度的认识 200

一、态度是什么 200

二、态度的特点 202

三、态度的作用 203

第二节 改变态度的方法 205

一、利用工作群体或其他社会团体来改变态度 206

三、通过改变个性来改变态度 207

二、通过实际活动来改变态度 207

四、通过劝说来改变态度 208

第三节 安全态度与事故发生 209

一、安全态度的定义 209

二、安全态度的作用 210

三、事故驾驶员的安全态度 211

四、矿工对事故影响因素的归因 215

第四节 安全态度调查及应用 218

一、常见的态度量表 218

二、安全态度的测定 219

三、安全态度测量的应用 221

第五节 预知危险训练方法 222

一、什么是预知危险训练 222

二、预知危险训练的4阶段法 223

群体特性与事故预防篇 229

第九章 预防事故的群体动力学技术 229

第一节 何谓群体动力学 229

一、定义 229

二、理论基础 230

一、群体内聚力 232

第二节 群体动力学关心的主要领域 232

二、群体压力与群体标准 233

三、个人动机与群体目标 234

四、领导与群体性能 235

五、群体的结构性 236

第三节 群体决策与事故预防 237

第四节 群体动力学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及构想 240

一、群体动力学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241

二、运用群体动力学技术于事故预防的构想 242

第十章 安全动机及其激励 243

第一节 关于动机的基本认识 244

第二节 动机理论及激励技术 246

一、归因理论 246

二、期望理论 247

三、目标理论 249

四、内外动机和两因素论 249

五、公平理论 250

第三节 冒险动机及危险回避模式分析 252

一、冒险动机的产生 253

二、决策反应 254

三、危险回避模式 255

一、安全动机影响因素 256

二、安全动机的形成 256

第四节 安全动机的形成 256

第十一章 安全教育与安全心理训练 259

第一节 安全教育方案的设计 259

一、安全教育计划 259

二、教育效果的保证 260

三、教育效果的评估 261

第二节 安全教育方法的选择 261

三、讨论法 262

一、在职教育与脱产教育 262

二、讲演法 262

四、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263

五、KJ法 263

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263

七、角色扮演法 264

八、模拟器训练 264

九、视听方法 264

第三节 加强安全教育的心理策略 265

一、印象效应 265

十、安全运动 265

二、威信效应 266

三、信念效应 266

四、定场效应 267

五、语言效应 267

六、从众效应 267

第四节 安全心理训练 268

一、基础性心理训练 269

二、综合性心理训练 272

第十二章 危险信息沟通 277

第一节 关于信息沟通的认识 278

一、信息沟通的意义 278

二、信息沟通的类别 280

第二节 信息沟通的障碍与解决办法 283

一、文化方面的障碍及其解决 283

二、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 285

三、个性方面的障碍 286

第三节 危险信息沟通与事故发生 287

第一节 关于领导的认识 290

一、领导定义 290

第十三章 领导行为与事故预防 290

二、领导者的职责 291

第二节 领导者的影响力分析 292

一、领导者影响力的基本概念 292

二、从影响力分析领导过程 293

第三节 领导行为的理论分析 295

一、特性理论 295

二、作风理论 297

三、行为理论 299

四、权变理论 302

一、领导渎职酿悲剧 304

第四节 领导行为与事故发生 304

二、领导能力与事故率 305

第五节 领导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307

组织行为与事故预防篇 311

第十四章 组织安全管理 311

第一节 组织安全管理体制 311

一、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312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315

第二节 基层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特色 316

一、高素质的基层领导班子 317

二、注重现场管理 318

三、强化班组安全职能 320

第三节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322

一、充分发挥党委指导思想、协调疏通、支持保证的功能 323

二、工会的协助监督、权利维护功能 323

三、团委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安全活动 324

四、武装部应积极参与、慎于防范 324

五、协管会用情和爱筑起安全第二道防线 325

第四节 优秀安全管理经验 325

一、1+2+3=0模式 326

二、鞍钢的“0123”模式 327

三、马钢的“三不伤害” 328

第五节 组织安全气氛评价 332

第十五章 安全目标的认同管理 334

第一节 安全目标的制定 335

一、原则 335

二、内容 336

三、程序 338

第二节 安全目标的分解 340

第三节 安全目标的认同 341

二、监督检查 342

第四节 安全目标的实施 342

一、自我管理 342

三、信息交流 343

第五节 安全目标的控制 343

一、实行全员安全教育 343

二、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344

三、实现自我控制 345

第六节 安全目标的考评 347

一、安全目标考评的原则 347

二、安全目标考评的方法 348

三、奖惩与总结 349

第十六章 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建设 351

第一节 关于安全文化的一般认识 351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353

二、企业安全文化 356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357

四、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 358

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360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 361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式 361

第三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心理策略 363

二、重视心理强化 364

三、利用从众心理 364

一、运用心理定势 364

四、培养认同心理 365

五、激发模仿心理 366

六、化解挫折心理 367

第一节 关于人机系统的一般认识 371

一、系统和人机系统 371

第十七章 人机系统特性分析 371

人机匹配优化篇 371

二、人机系统的分类 372

第二节 系统中人与机器的特性分析 374

一、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 374

二、人机相互作用的模式 375

三、人与机器的特点比较 377

第三节 人机系统分析 382

第十八章 人机系统评价及匹配策略 384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 384

一、要明确评价目的,正确规定评价的内容 385

二、确定评价标准 385

三、选择评价方法 386

第二节 人机系统可靠性与人为失误分析 387

一、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387

二、人机系统的误差 388

三、人为失误 389

第三节 人机匹配策略 391

一、人机功能分配 392

二、人机匹配 394

第四节 人机匹配与安全 395

第一节 事故原因的再思索 401

第十九章 人为事故预防走势 401

事故预防展望篇 401

第二节 预防事故的系统思路 403

一、按正确状态的设定来预防事故 403

二、通过正确的规章 制度、管理方法来预防事故 404

三、通过正确的教育、训练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405

第三节 预防事故的技术方向 406

一、复杂人一机系统中人因失误因素辨识技术通过 407

二、预防事故的行为干预技术及应用 413

三、职工情境意识(situationconsciousness)测量及强化 419

主要参考文献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