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7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正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1513924
  • 页数:3488 页
图书介绍:

1.1.1.1 土的矿物成分 3

1.1.1.2 土的粒度成分 3

(第一卷) 3

第一篇 土力学 3

1 土的物理性质 3

1.1 土的三相组成 3

1.1.1 土的固相 3

1.1.2 土的液相 7

1.1.1.3 土粒的形状 7

1.1.4.1 试验指标 8

1.1.4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8

1.1.3 土的气相 8

1.1.4.2 换算指标 9

1.2 土的结构 10

1.1.4.3 三相比例指标的换算 10

1.3.1.1 相对密实度 11

1.3.1 无粘性土的基本性质 11

1.3 土的基本性质 11

1.3.1.2 标准贯入试验 12

1.3.2.1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 13

1.3.2 粘性土的物理特征 13

1.3.2.2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14

1.3.2.3 粘性土的灵敏度和触变性 15

1.4.1 岩石分类 16

1.4 地基土的分类 16

1.4.4 粘性土分类 17

1.4.3 砂土分类 17

1.4.2 碎石土分类 17

1.4.5 特殊土分类 18

1.5.1 碎石土、砂土 22

1.5 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22

1.5.2 粘性土、粉土 23

2.2.2 成层土体的自重应力 27

2.2.1 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27

2 土的应力及其计算 27

2.2 土的自重应力计算 27

2.3 接触应力(基底压力) 28

2.2.4 水平向自重应力 28

2.2.3 土层中有地下水时的自重应力 28

2.3.2 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29

2.3.1 中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29

2.3.3 基底附加压力 30

2.4 地基的附加应力 31

3.2.1.1 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 33

3.2.1 压缩曲线和压缩指标 33

3 土的压缩与渗透固结 33

3.1 概述 33

3.2 土的压缩性 33

3.2.1.2 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指数 35

3.2.1.3 压缩模量(侧限压缩模量) 36

3.2.1.4 土的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 37

3.2.2.1 以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 38

3.2.2 土的变形模量 38

3.2.2.2 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 40

3.3 饱和粘性土的单向固结 41

3.3.2 孔隙水压力的计算模型 42

3.3.1 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 42

3.3.3 饱和粘性土的单向固结微分方程式 43

3.3.4 单向固结微分方程的解 46

4.2 土中一点的应力极限平衡 48

4.1 概述 48

4 土的抗剪强度 48

4.3.1 库伦公式 53

4.3 经典理论 53

4.3.2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54

4.4.1 直接剪切试验 57

4.4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57

4.4.2 三轴压缩试验 58

4.4.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2

4.4.4 十字板剪切试验 63

4.4.5 抗剪强度试验方法与指标的选用 64

4.5 孔隙压力系数A、B 65

4.6 应力路径的概念 70

4.7 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 72

4.8.1 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 73

4.8 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 73

4.8.2 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 74

4.8.3 固结排水抗剪强度 75

4.8.4 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 76

4.9.3 原始密度的影响 77

4.9.2 含水量的影响 77

4.9 关于土的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的讨论 77

4.9.1 土的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和级配的影响 77

4.9.4 粘性土触变性的影响 78

4.9.5 土的应力历史的影响 79

5.2.1 定义 80

5.2 软土 80

5 特殊类型土 80

5.1 概述 80

5.2.2 我国软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 81

5.2.3.1 上海软土的特性 82

5.2.3 典型软土区介绍(上海地区) 82

5.3.1 湿陷性黄土概述 93

5.3 湿陷性黄土 93

5.3.2.1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 94

5.3.2 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性质 94

5.3.2.2 湿陷性黄土的化学性质 98

5.3.2.3 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 100

5.3.3 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 106

5.3.4 预期湿陷量的计算 108

5.3.5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109

5.4.1 定义 110

5.4 膨胀土 110

5.4.3 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11

5.4.2 我国膨胀土的分布与成因 111

5.4.3.1 膨胀土的胀缩特性 112

5.4.3.2 胀缩特性 121

5.4.3.3 膨胀土的压缩性 122

5.4.4 膨胀土及对建筑物的危害 123

5.4.5 膨胀土的判别 124

5.5.1 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7

5.5 冻土 127

5.5.2 冻土地基的评价 129

5.5.3.1 土分散性对冻胀的影响 130

5.5.3 影响土冻胀的因素 130

5.5.3.2 含水量和土湿润条件对冻胀的影响 134

5.5.3.3 土的密度对冰胀的影响 138

5.5.3.4 粘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和交换盐基成分对土冻胀的影响 140

5.5.3.5 土冷却程度对冻胀的影响 142

5.5.4 压力对冻胀的影响,缓冲带融土沉陷计算 144

5.5.5 土体冻胀性的评价 147

5.5.6.1 桩、柱、墩和条形基础建筑物的冻害破坏特征 151

5.5.6 冻土地区建筑物的冻害破坏特征 151

5.5.6.2 板形基础建筑物的冻害破坏特征 169

5.5.6.3 支挡建筑物的冻害破坏特征 178

5.5.6.4 衬砌渠道及地下管道的冻害破坏特征 184

5.5.6.5 路基工程的冻害破坏特征 193

5.5.6.6 涵洞的冻害破坏特征 197

5.5.7 冻害的防治措施 200

5.5.7.2 换填法 210

5.5.7.3 排水隔水法 222

5.5.7.4 物理化学法 232

5.6.1 概述 238

5.6 盐渍土 238

5.6.2.1 盐渍土的物理性质 240

5.6.2 盐渍土的基本工程性质 240

5.6.2.2 盐渍土的力学性质 248

5.6.3.1 盐渍土的溶陷机理 255

5.6.3 盐渍土的溶陷性 255

5.6.3.2 盐渍土地基溶陷性的评价 260

5.6.3.3 盐渍土地基溶陷变形计算中的若干问题 261

5.6.4 盐渍土地基的盐胀性 264

5.6.5 盐渍土地基的腐蚀性 271

5.6.6 盐渍土的工程评价 276

6 土的液化 277

6.1 振动液化准则 277

6.2 影响饱和土振动液化的主要因素 280

6.3 液化的研究方法 290

6.3.1 液化的室内研究 290

6.3.2 三轴剪切中的液化研究 290

6.3.3 用振动单剪研究液化 294

5.3.8 被灌介质强度增长机理 296

6.4 液化危害性分析 298

6.5 增强土抗液化稳定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01

第二篇 岩石的性质和爆破基本知识 309

1 岩石的物理性质 309

1.1 概述 309

1.2 岩体的结构特征 309

1.3 岩石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 311

1.4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 313

1.5 岩体的工程分类 317

2 岩石的强度 322

2.1 概述 322

2.2 岩石的破坏机理 323

2.2.1 岩石试件的破坏过程 323

2.2.2 岩石破坏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324

2.2.3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破坏机理 326

2.2.4 影响岩石破坏的其他因素 330

2.3 岩石的强度 330

2.3.1 岩石的抗压强度 330

2.3.2 岩石的抗拉强度 334

2.3.3 岩石的抗剪强度 336

2.4 岩石的破坏准则 344

2.4.1 经验性破坏准则 345

2.4.2 理论性破坏准则 347

2.5 岩石的结构面强度 353

2.5.1 岩体结构面的分级 353

2.5.2 岩体结构面的分类 354

2.5.3 岩石的结构面强度 356

2.5.3.1 岩石结构面强度 356

2.5.3.2 岩体结构面强度 356

2.6 岩石中水对强度的影响 360

3.1.1 综合爆破的内容及特性 363

3.1 综合爆破方法的种类与选用原则 363

3 岩石爆破技术 363

3.1.2 选用各种爆破方法的基本原则 367

3.2 爆破实例 369

3.2.1 抛坍爆破设计计算示例 369

3.2.2 不对称小山包多面临空爆破设计方法及设计实例 375

第三篇 工程勘察 399

1 岩土勘察基本知识 399

1.1 工程勘察分级 399

1.1.1 工程安全等级 399

1.1.2 场地等级 399

1.2 建筑物分类 400

1.1.4 工程勘察等级的综合划分 400

1.1.3 地基等级 400

1.3 各阶段勘察的内容与要求 401

1.3.1 选址勘察 401

1.3.2 初步勘察 401

1.3.3 详细勘察 402

1.3.4 施工勘察 403

2 工程地质勘探和取样 404

2.1 岩土工程钻探与取样 404

2.1.1 工程地质钻探 404

2.1.2 取土技术和取土器 407

2.2.1 地基土野外鉴别 414

2.2 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414

2.2.2 土的野外描述 416

3 岩土测试技术 418

3.1 室内试验 418

3.1.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418

3.1.2 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423

3.1.3 有关土的经验数据 439

3.1.4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442

3.1.5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49

3.2 载荷试验 453

3.3 十字板剪力试验 462

3.4 静力触探试验 468

3.5 圆锥动力触探 481

3.6 标准贯入试验 487

3.7 旁压试验 494

3.8 地基土动力参数测试 498

3.8.1 动力机器基础计算的基本理论 498

3.8.2 地基刚度及阻尼比的测试 501

3.8.3 质量-弹簧阻尼体系地基动力参数的经验值 506

4 地震区地基勘察 510

4.1 地震区地基勘察要求 510

4.2 地震小区划 511

4.3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513

5.1.2 天然地基的勘察要点 525

5 特殊工程勘察 525

5.1 天然地基的勘察与设计要点 525

5.1.1 概述 525

5.1.3 天然地基的设计要点 526

5.2.2 建筑物的分类 527

5.2 桩基础的地质勘察要求 527

5.2.1 建筑场地的分类 527

5.2.3 桩基工程适用勘察要求 528

5.2.4 地下埋设物、邻近建筑物的调查 530

5.3.1.1 勘探工作 531

5.3 深基坑支护工程勘察 531

5.3.1 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531

5.3.1.2 测试工作 532

5.3.1.3 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 533

5.4.2 勘察方法 534

5.3.2 周围环境的调查 534

5.4 地下连续墙的工程勘察 534

5.4.1 概述 534

5.4.6 详细勘察 535

5.4.3 资料调查 535

5.4.4 现场踏勘 535

5.4.5 初步勘察 535

5.4.7.1 求地基变形模量e0的方法 536

5.4.7 地基的变形模量e0 536

5.4.7.2 根据测定值确定e0的计算方法 537

5.4.8.2 刚体作用下的k值计算 538

5.4.8 地基反力系数k 538

5.4.8.1 地基反力系数k的定义 538

5.4.8.3 地下墙作为弹性体时的K值计算法 539

5.5.1 勘探点的布设 540

5.5 高层建筑勘察要点 540

5.5.2 原位测试 541

5.5.3 室内试验 542

5.6.1 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原则 543

5.6 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勘察要求 543

5.6.3 动力机器基础地基的勘察 544

5.6.2 动力机器基础地基的勘察要求 544

5.7.1 铁路、公路地基勘察 545

5.7 线路地基勘察 545

5.7.2 架空索道、输电线路地基勘察 548

5.8.1 机场场道的设计要求 549

5.7.3 给排水管道和岸边取水构筑物地基勘察 549

5.8 机场场道地基勘察 549

5.8.2 机场场道的勘察要求 550

5.9.2 桥涵勘察要求 551

5.9 桥涵地基勘察 551

5.9.1 桥涵的设计要求 551

6.2 事故原因分析 554

6 勘察因素造成工程失事实例 554

6.1 概述 554

6.3 地基托换加固方案和结构强度验算 555

6.4 托换加固施工 557

7.1.2.2 勘察方案 558

7 报告书实例:郑州火车站广场地下服务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558

7.1 概况 558

7.1.1 场地的地理位置及工程情况简介 558

7.1.2 勘察目的与要求 558

7.1.2.1 勘察目的 558

7.2.1 地形、地貌条件 559

7.1.2.3 勘探、试验方法说明 559

7.2 场地的地质条件 559

7.2.3 各层土的特理指标 561

7.2.4 水文地质条件 562

7.3.2 工程环境 563

7.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63

7.3.1 工程特点 563

7.3.5.1 供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的地基土设计参数标准值 564

7.3.3 天然地基评价 564

7.3.4 桩基设计参数 564

7.3.5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及方案对比 564

7.3.5.2 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 565

7.3.5.3 方案的对比 566

7.3.6.4 周围建筑物因基坑开挖产生的附加倾斜与连续墙刚度的关系 567

7.3.6 深开挖基坑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评价 567

7.3.6.1 计算墙体挠度 567

7.3.6.2 估算周围地面沉降 567

7.3.6.3 周围地面沉降计算结果 567

7.3.7.2 计算回弹选用公式与计算结果 569

7.3.6.5 结论 569

7.3.7 深基坑底部回弹量估算 569

7.3.7.1 回弹模量计算值与场地综合回弹模量 569

7.3.9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570

7.3.8 地下水对建筑物设计、施工影响的评价 570

7.3.10 结论与建议 571

1.1.1 基础及地基 575

第四篇 地基与基础 575

1 地基基础规划设计原则 575

1.1 基础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575

1.1.2 基础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576

1.1.2 按变形进行地基设计 579

1.2.1 均匀型地基 580

1.2 地基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580

1.2.2 坡地型地基 581

1.2.3 岩土交错型地基 582

1.2.4 特殊土型地基 583

1.3.1 刚性基础 585

1.3 浅基基础的类型 585

1.3.2 柔性基础 586

1.3.2.2 条形基础 587

1.3.2.4 箱形基础 588

1.3.2.3 筏板基础 588

1.3.2.5 壳体基础 589

1.3.3 桩基础 590

1.3.5 锚拉基础 591

1.3.4 沉井和沉箱 591

1.4.1 上部结构按刚性进行分类 592

1.4 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 592

1.4.2 柔性结构 593

1.5.1 建筑物变形的特征 594

1.4.3 刚性结构 594

1.4.4 半刚性结构 594

1.5 建筑物变形验算与控制 594

1.5.1.4 局部倾斜 595

1.5.1.1 沉降量 595

1.5.1.2 沉降差 595

1.5.1.3 倾斜 595

2.2.1 临塑荷载Pcr和极限承载力Pu 597

2 地基承载力 597

2.1 概述 597

2.2 地基的变形和失稳 597

2.2.2 竖直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 598

2.2.3 倾斜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 600

2.3.1 极限平衡理论的原理 601

2.3 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601

2.3.3 极限承载力的一般计算公式 603

2.3.2 无重介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普朗德尔(L.Prandtl1920)-瑞斯纳(HReissner1924)课题 603

2.3.4 用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极限承载力方法讨论 607

2.4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其它分析方法 609

2.5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611

2.6 关于公式几个问题的讨论 617

3 天然地基基础设计 627

3.2 天然地基计算 630

3.1 概述 630

3.2.2 基础埋置深度 631

3.2.1 基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631

3.2.3 基础底面积尺寸的确定 632

3.2.5 地基稳定性验算 638

3.3 浅基础设计 664

3.3.2 独立基础 666

3.3.1 刚性基础 666

3.3.3 墙下条形基础 668

3.3.4 柱下条形基础 671

3.3.5 筏板基础 672

3.3.6 箱形基础 692

3.3.5.1 筏板基础构造要求 692

3.3.5.2 筏板基础内力计算 692

3.3.7 补偿性基础概要 693

3.4 深基础设计 696

3.4.2 沉井基础 700

3.4.1 墩基础 700

3.5 基础施工技术安全 705

3.5.1 基坑开挖技术安全 713

3.5.2 基础施工技术安全 714

4.1.1 周期性作用的机器基础 715

4 设备基础 715

4.1 大块式设备基础的构造和计算 715

4.1.2 非周期性作用的机器基础 724

4.1.3 冲击作用的机器基础 725

4.1.4 落锤碎铁坑的基础 731

4.2.1 采用桩基础安置机器的条件及其构造特点 734

4.2 桩基础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734

4.2.2 桩基础的垂直振动计算 735

4.2.3 桩基础的水平振动和水平-回转振动的计算 737

4.3.1 综述 738

4.3 框架式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738

4.3.2 汽轮机和其它带旋转部分的高频机器框架式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739

4.3.3 电动-发电机和其它低频机器框架式基础的振动设计和计算 743

4.3.4 框架式基础的结构特点和强度计算 747

4.4.1 综述 749

4.4 动力机器和对振动敏感的设备的隔振基础的设计和计算 749

4.4.2 隔振器装置的特点 752

4.4.3 动力机器的隔振 754

4.4.4 对振动敏感设备的隔振 757

5.2 动水压力 760

5 基础施工排水 760

5.4 抽水设备与选用 761

5.3 排水沟和集水坑的设置 761

6.2 降水基本理论 764

6 人工降水 764

6.1 概述 764

6.2.1 降水增加地基抗剪强度的原理 769

6.2.2 降水防治流砂现象的原理 770

6.3 井点降水 771

6.3.1 轻型井点 772

6.3.2 喷射井点 780

6.3.3 管井井点 783

6.3.4 电渗井点 785

6.3.5 回灌井点 786

6.4.2 计算涌水量 787

6.4 井点降水计算 787

6.4.1 井点降水计算的前提 787

6.4.3 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 790

6.4.6 确定环形排列完整井群的水头高度 793

6.4.4 确定井点管的埋置深度 793

6.4.5 确定井点管数量与间距 793

6.4.8 选择抽水设备 794

6.4.7 确定任意排列完整井点系统的水头高度 794

6.5.2 滤水管的填砂条件 795

6.5 井点管滤网和填砂的选择 795

6.5.1 选择滤网和填砂的重要性 795

6.5.3 常用滤网类型及规格 796

6.6.1 潜蚀 798

6.5.4 管井回填粒料规格与缠丝间距 798

6.6 地下水的不良作用及防治措施 798

6.6.2 流砂 799

6.6.3 管涌 801

6.6.4 基坑突涌 802

6.7.1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实例 803

6.7 工程实例 803

6.7.2 喷射、电渗井点降水实例 805

6.7.3 管井井点降水工程实例 808

6.8.1 井点降水影响范围和沉降的计算 816

6.8 井点降水对环境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816

6.8.2 防止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 817

7.1.2 地下工程防水标准 821

(第二卷) 821

7 基础防水工程 821

7.1 概述 821

7.1.1 基础防水的类型 821

7.2.2.1 原材料 822

7.2 防水混凝土 822

7.2.1 防水混凝土的特点 822

7.2.2 防水材料 822

7.2.2.2 外加剂 823

7.2.3.1 施工缝设置 825

7.2.2.3 膨胀剂或膨胀水泥 825

7.2.3 施工缝及处理 825

7.2.3.2 施工缝形式 826

7.2.4.1 防水混凝土的配制 827

7.2.3.3 施工缝处理方法 827

7.2.4 防水混凝土施工 827

7.2.4.2 防水混凝土施工 830

7.2.5.1 质量控制 832

7.2.5 质量控制与检验 832

7.2.6.1 混凝土蜂窝、孔洞渗漏水 833

7.2.5.2 质量检验 833

7.2.6 施工中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833

7.2.6.3 施工缝渗漏水 834

7.2.6.2 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834

7.2.6.5 管道穿墙(地)部位渗漏水 835

7.2.6.4 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835

7.2.6.6 变形缝渗漏水 836

7.3.1.1 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 837

7.3 附加防水层防水 837

7.3.1 防水涂料防水层施工 837

7.3.1.2 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 838

7.3.1.3 硅橡胶防水涂料防水层 840

7.3.1.4 防水涂料构造 841

7.3.2.1 防水卷材 842

7.3.2 卷材防水层施工 842

7.3.2.2 防水层施工 844

7.3.2.3 卷材防水的适用范围和施工条件 848

7.3.3.1 卷材防水层 849

7.3.2.4 卷材防水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849

7.3.3 施工常见问题与处理对策 849

7.3.3.2 涂料防水层的基层 850

8.1 变形缝类型 852

8 基础变形缝和施工缝 852

8.2.1 设置原则 856

8.2 变形缝设置的基本要求 856

8.2.2 变形缝宽度 857

8.2.3 变形缝组成 858

8.2.4.1 止水带 860

8.2.4 变形缝材质要求 860

8.2.4.2 填缝板 866

8.2.4.3 密封料 867

8.3.1 变形缝对截面的要求 869

8.3 变形缝之构造 869

8.3.2 止水带、填缝板密封料的构造要求变形缝 870

8.4 变形缝的施工要点 871

8.5.1 施工缝设置 872

8.5 施工缝 872

8.5.2 后浇缝 873

8.6 无缝设计 874

8.7 工程实例 878

9.1.1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879

9 大体积混凝土 879

9.1 大体积混凝土基本概念 879

9.1.2 混凝土裂缝的基本概念 880

9.1.3 温度裂缝的性质与原因分析 882

9.2.2 温度控制的原则 885

9.2 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885

9.2.1 概述 885

9.2.3 降温法 886

9.2.4 保温法 893

9.2.5 蓄水法 897

9.2.6 水浴法 901

9.2.7 技术经济比较 905

9.3.1 温度计的种类与选择 907

9.3 测温技术 907

9.3.2 热电偶温度计 909

9.3.3 玻璃温度计 914

9.3.4 测温记录的整理与分析 915

9.4.1 设计措施 919

9.4 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919

9.4.2 模板与钢筋 924

9.4.3 对原材料的要求 926

9.4.4 混凝土配合比 927

9.4.5 混凝土成型工艺 934

9.4.6 温度控制要求 944

9.4.7 夏季、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946

9.5.1 外约束条件的影呼 947

9.5 工程实例与分析 947

9.5.2 温度控制失慎 949

9.5.3 浇筑方法不当 950

9.5.4 模板的设计与构造 954

1.1 桩的定义及分类 965

第五篇 桩基 965

1 绪论 965

1.2 桩基技术面临的挑战 968

2.1 单桩的工作性能 970

2 静荷下桩基工作性能 970

2.2 群桩的工作性能 986

2.3.1 负摩阻力 1017

2.3 负摩擦力桩 1017

2.3.2 桩的负摩阻力现场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1025

2.4 抗拔桩、斜桩 1029

3 桩基分析理论 1039

3.1 桩基础分析理论的发展 1039

3.2 线弹性地基反力法—m法解答 1040

3.3 弹性地基反力法数值分析解 1067

3.4 提高弹性地基桩水平承载力措施 1079

3.4.1 提高桩的刚度和强度 1080

3.4.2 桩身的构造措施 1080

3.4.3 提高桩周土抗力 1081

4.2 桩基设计的相关资料 1082

4 桩基础的设计和桩的设计 1082

4.1 桩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 1082

4.3 荷载、荷载组合与荷载凝聚 1086

4.3.1 荷载的确定 1086

4.3.2 荷载组合 1096

4.3.3 荷载凝聚 1097

4.4 桩基承载力与截面关系指标 1098

4.5 桩基极限状态及计算 1106

4.6 桩基可靠性分析 1111

4.7 桩基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1129

4.7.1 桩基的设计思想 1129

4.7.2 桩基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 1130

4.7.3 设计的步骤 1133

4.8 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 1136

4.9 设计计算的深度和广度 1145

4.11 疏桩理论 1148

4.12 桩型的选择 1149

4.12.1 桩型选择的原则 1149

4.12.2 设计中对桩型选择的考虑 1159

4.13 桩的布置原则 1160

4.13.1 平面布置 1162

4.13.2 竖向布置 1166

4.14.1 常用结构型式 1176

4.14 桩基结构型式 1176

4.14.2 设计中对桩基结构型式的考虑 1177

4.15 桩的几何尺寸和构造 1179

4.15.1 桩径周长 1179

4.15.2 特殊桩段的几何尺寸 1181

4.15.3 桩的构造 1187

4.16 桩基的承载能力 1206

4.16.1 桩基的竖向承载力 1207

4.16.2 桩基的水平承载力 1272

4.17 桩基的沉降 1278

4.17.1 单桩的沉降计算 1278

4.17.2 群桩的沉降计算 1310

4.18 工程实例 1340

4.18.1 北京二环京哈立交Z1号桥钻孔灌柱桩工程设计、施工、检测 1340

4.18.2 121m高办公楼砂土地基桩筏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实测研究 1373

4.18.3 墙后路基填土分层碾压打桩侧向压实技术 1378

4.18.4 芜湖长江大桥φ3.0 m大直径泥浆护壁钻孔桩的施工 1383

4.18.5 带褥垫层减沉桩作用机理及现场实验研究 1388

4.18.6 高层建筑桩枯逆作法应用研究 1393

4.18.7 深圳机场航站楼扩建φ50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承载力 1401

4.18.8 1780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1405

4.18.9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的设计与施工 1409

4.18.10 应用软岩层载荷试验成果设计大直径挖孔扩底桩 1415

5 单桩竖向承载力 1420

5.1 概述 1420

5.1.1 桩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1420

5.1.2 影响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因素 1422

5.1.3 单桩竖向承裁力的确定方法 1422

5.2 竖向荷载下单桩的性状 1423

5.2.1 桩侧阻力的性状 1423

5.2.2 桩端阻力的性状 1432

5.2.3 桩、土承载体系 1434

5.3 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 1436

5.3.1 深度效应 1436

5.3.1.1 端阻力的深度效应 1436

5.3.1.2 侧阻力的深度效应 1439

5.3.2 考虑深度效应极限端阻力的计算 1440

5.3.3 负摩阻力 1442

5.4 用规范方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1446

5.4.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446

5.4.2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 1448

5.5 原位测试法确定单桩承载力 1453

5.5.1 标准贯入试验 1454

5.5.2 静力触探试验 1456

5.5.3 旁压试验 1461

5.6 大直径灌注桩 1463

5.6.1 概述 1463

5.6.2 大直径桩的承载性状 1463

5.6.3 大直径桩承载力的确定 1465

5.7 嵌岩灌注桩 1469

5.7.1 概述 1469

5.7.2 嵌岩灌注桩的承载性状 1469

5.7.3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的确定 1473

5.8.1 钢管桩的应用 1475

5.8 钢管桩 1475

5.8.2 钢管桩的承载性状 1476

5.8.3 钢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1480

5.9 最新工程实例及最新研究成果 1482

5.9.1 桩基结构模拟方法 1482

5.9.1.1 单桩结构模拟 1482

5.9.1.2 桩的理论嵌固深度 1486

5.9.1.3 群桩结构模拟 1487

5.9.1.4 应用实例 1487

5.9.2.2 试桩情况 1491

5.9.2 西安黄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的工程特性 1491

5.9.2.1 概述 1491

5.9.2.3 试桩成果分析 1492

5.9.2.4 结论 1496

5.9.3 用标贯击数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1496

5.9.3.1 概述 1496

5.9.3.2 关于标贯击数的取值 1497

5.9.3.3 地区经验公式的建立 1497

5.9.3.4 统计计算结果分析 1498

5.9.4.1 引言 1501

5.9.3.5 结语 1501

5.9.4 挤扩多支盘桩单桩承载力浅析 1501

5.9.4.2 挤扩多支盘桩的特点 1502

5.9.4.3 挤扩多支盘桩的构造及其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1502

5.9.4.4 工程实例 1503

5.9.4.5 结论和建议 1504

6 群桩的竖直承载力 1505

6.1 群桩效应 1505

6.1.1 承台、桩群和土的相互作用 1505

6.1.2 群桩效应 1506

6.1.3 摩擦型群桩 1509

6.1.4 粉土中的摩擦型群桩 1510

6.2 群桩极限承载力计算 1523

6.2.1 以单桩极限承载力为参数的群桩效率系数法 1523

6.2.2 以土强度为参数的极限平衡理论法 1524

6.2.3 经验计算法 1526

6.2.4 群桩软下卧层的承载力计算 1532

6.2.4.1 概述 1532

6.2.4.2 按中剪破坏极限状态计算 1533

6.2.4.3 按线弹性理论验算软下卧层的容许承载力 1535

7.1 概述 1536

7.2 承台土反力与桩、土变形的关系 1537

7.3 反力分布特征 1538

7.4 承台土反力及承台分担荷载值的计算 1544

8.1 饱和粘性土中挤土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1559

8.2 饱和粘土中挤土型群桩承载力时效 1561

8.3 粘性土中非挤土灌注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 1562

9 沉降计算 1564

9.1 概述 1564

9.2 土参数的确定 1565

9.3 荷载传递法 1568

9.4 弹性理论法 1573

9.5 剪切变形传递法 1585

9.6 其它方法简介 1586

10 群桩沉降计算 1594

10.1 概述 1594

10.2 打入群桩沉降性状的试验研究 1594

10.3 钻孔群桩沉降性状的试验研究 1600

10.4 影响群桩沉降性状的因素 1601

10.5.1 沉降比法 1603

10.5 非粘性土中群桩沉降 1603

10.5.2 采用原位测试估算群桩沉降 1604

10.6 弹性理论法计算群桩的沉降 1607

10.6.1 两根桩的相互作用 1607

10.6.2 群桩现降的弹性理解 1609

(第三卷) 1627

11 单桩和群桩水平承载力位移 1627

11.1 概述 1627

11.2 短桩的计算分析 1632

11.2.2 地基反力系数法 1634

11.2.1 极限地基反力法 1634

11.3 弹性长桩的计算分析 1636

11.3.1 地基浮力系数法 1636

11.3.2 沿深度为线性变化(中国交通部规范JTJ222—83) 1640

11.3.3 沿深度为二次曲线增大法(中国交通部标准JTJ024—85) 1641

11.3.4 p-y曲线法 1672

11.3.4.1 粘性土中的p-y曲线 1673

11.3.4.2 砂性土 1675

11.3.4.3 p-y曲线的应用和计算示例 1677

11.4 群桩水平承载力和位移 1682

11.4.1 简述 1682

11.4.2 高承台群桩基础的计算分析高承台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 1687

11.4.3 低承台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 1698

11.4.4 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 1707

11.4.4.1 提高桩的刚度和强度 1708

11.4.4.2 提高桩周土抗力 1710

11.5 深埋式抗滑桩的受力分布规律 1711

11.5.1 前言 1711

11.5.2 试验模型 1711

11.5.3 试验资料及其分析 1713

11.5.3.1 桩身受力分布 1713

11.5.3.2 桩顶以上桩背竖直面上滑体中的力 1716

11.5.4 关于深埋桩适用性的讨论 1717

11.5.3.3 滑床中的应力传递 1717

11.5.5 结论 1718

11.5.5.1 桩身受力分布规律 1718

11.5.5.2 桩前滑体直接承受的滑坡推力 1719

11.5.5.3 滑床中的应力传递 1719

11.5.5.4 深埋桩的适用性 1719

12 桩基础抗震验算 1720

12.1 概述 1720

12.2 桩基不作抗震验算的范围 1720

12.3 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 1721

12.5 桩基抗震构造要求 1724

12.4 液化土中桩基 1724

13 预制混凝土桩施工 1726

13.1 接桩 1726

13.2 施工方法 1727

13.2.1 分类 1727

13.2.2 锤击法沉桩 1730

13.2.2.1 锤击法沉桩机理 1730

13.2.2.2 锤击法沉桩机械设备及衬垫的选择 1731

13.2.3 锤击法沉桩施工 1751

13.2.4 送桩及接桩 1759

13.2.5 沉桩阻力及停打标准 1761

13.2.6 锤击法沉桩常见问题及处理 1767

13.2.7 质量检验 1774

13.2.8 静压法沉桩 1777

13.2.8.1 静压法沉桩机理 1777

13.2.8.2 静压法沉桩适用范围 1778

13.2.8.3 静压法沉桩机械设备 1778

13.2.8.4 静压法沉桩施工 1779

13.2.9 振动法 1785

13.2.9.1 振动法沉桩机理 1785

13.2.9.2 振动法沉桩适用范围 1785

13.2.9.3 振动法沉桩机械设备的选择 1786

13.2.9.4 振动法沉桩施工 1792

13.2.10 辅助沉桩法 1793

13.2.10.1 预钻 1793

13.2.10.2 水中 1795

13.2.10.3 振动 1797

13.3 机械设备 1798

13.3.1 桩锤 1798

13.3.2 桩架 1816

13.3.3 静力压桩机 1823

13.4 环境影响及对策 1828

13.4.1 施工噪音及防护 1828

13.4.2 振动影响及防护 1831

13.4.3 挤土影响及防护 1839

13.5.1 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1843

13.5 事故预防与处理 1843

13.5.2 工程实例 1846

13.5.2.1 北江大桥的桩基施工 1846

13.5.2.2 钻孔灌注桩断桩及缺陷修补处理 1849

13.5.2.3 某工程桩基质量事故剖析 1852

13.5.2.4 水平断裂桩的成因、特征与检测 1856

13.5.2.5 两起悬桩事故判别和处理 1860

13.5.2.6 某办公楼沉管灌注桩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1863

13.5.2.7 微型钢管桩在处理有缺陷人工挖孔桩中的应用 1867

13.5.2.8 混凝土预制方桩在不同性状下的应力波特征及其应用效果 1870

13.5.2.9 沉桩挤土效应的数值模拟 1874

13.5.2.10 饱和土中打桩引起桩周围土体的位移 1880

13.5.2.11 软粘土地基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及其防治措施 1886

14.1.2 构造 1891

14.1.1 特点 1891

14 钢桩的施工 1891

14.1 概述 1891

14.1.3 接头及附件 1893

14.1.4 材料要求 1896

14.2 施工机械 1897

14.2.1 打桩机及桩锤、桩帽 1897

14.2.2 焊接设备及材料 1901

14.2.3 送桩管 1904

14.2.4 钢管桩的地下内切割机 1904

14.3 沉桩施工 1905

14.3.1 沉桩施工流程要点 1905

14.3.2 测量及样桩控制 1905

14.3.3 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原则 1907

14.3.4 沉桩施工及施工记录 1907

14.3.5 电焊接钢桩 1912

14.4.2 垂直度 1914

14.4 质量控制 1914

14.4.1 平面位移 1914

14.4.3 打入深度控制、沉桩阻力及停打标准 1915

14.4.4 焊接质量控制及检测 1917

14.5 事故预防与处理 1919

14.5.1 桩的偏位 1919

14.5.2 桩的扭转 1920

14.5.3 桩的损坏和折断 1920

15 桩基水上施工 1922

15.1 概述 1922

15.1.1 桩基水上施工的特点 1922

15.1.2 桩基水上施工的应用范围 1923

15.1.3 桩基水上施工常用的桩型和桩材 1923

15.1.4 打桩船打桩锤及衬垫的选择 1923

15.1.5 桩的起吊、堆放、装船及水上运输 1930

15.2 施工准备 1933

15.2.2 水上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1934

15.2.1 水文、气象条件对水上桩基施工的影响 1934

15.2.3 施工水域探摸及障碍物的清理;水深地形复测 1935

15.2.4 申请抛锚证及施工许可证 1936

15.2.5 水上桩基施工测量 1936

15.2.6 施工警戒区的确定和安全防护措施 1939

15.2.7 锚缆平面布置 1939

15.3 锤击法施工 1941

15.3.1 锤击法水上沉桩施工顺序及工艺 1941

15.3.2 水上沉桩施工水位的确定 1941

15.3.3 水上沉桩桩位控制 1942

15.3.4 锤击法水上沉桩施工管理及记录 1944

15.3.5 水上接桩及送桩 1945

15.3.6 沉桩阻力和停打标准 1946

15.3.7 水上沉桩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检验 1947

15.4.1 水上静压法沉桩的实用意义 1949

15.3.8 沉桩施工控制设计要点 1949

15.4 静压法沉桩 1949

15.4.2 水上压桩设备 1950

15.4.3 压桩适用条件与桩的设计、施工要点 1954

15.5 水上辅助沉桩法 1957

15.5.1 振动沉桩法 1957

15.5.2 水冲辅助沉桩法 1957

15.5.3 其他水上辅助沉桩法 1959

15.6 特殊桩型的水上施工 1960

15.6.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1960

15.6.2 超长桩的施 1961

15.6.3 板桩水上施工 1962

15.7 水上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1962

15.7.1 防腐蚀措施 1962

15.7.3 安全措施 1963

15.7.2 水中斜坡上打桩的稳定性 1963

16.1 干作业钻孔灌柱桩 1965

16.1.1 适用范围及原理 1965

16 灌注桩施工 1965

16.1.2 施工机械及设备 1966

16.1.3 干作业不地成孔灌注桩施工 1975

16.1.4 干作业浇扩孔灌注桩施工 1978

16.1.5 干作业法人工挖孔灌注机备 1980

16.2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及施工机械设备 1983

16.2.1 泥浆的制备和处理 1983

16.2.2 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 1985

16.2.3 潜水钻成孔灌注桩施工 1990

16.2.3.1 适用范围及原理 1990

16.2.3.2 施工机械设备 1991

16.2.3.3 潜水钻成孔灌注桩施工 1992

16.2.4.1 适用范围及原理 1995

16.2.4 钻斗钻成孔灌注桩 1995

16.2.4.2 施工机械及设备 1996

16.2.4.3 钻斗钻成孔灌注桩施工 1999

16.2.5 水下钻孔扩底循环钻孔注桩施工 2007

16.2.6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 2010

16.3 沉管灌注桩 2012

16.3.1 适用范围及原理 2012

16.3.2 机械 2013

16.3.3 沉管灌注桩施工 2027

16.4 工程实例及最新进展 2036

16.4.1 钻(挖)孔挡土桩墙结合逆作法在污水提升泵站工程中的应用 2036

16.4.2 小钻孔扩底桩设计施工探讨 2040

16.4.3 富水断裂带上桩基设计与施工 2042

16.4.4 浅议压密注浆法(施工) 2046

16.4.5 钻孔桩桩底、桩侧后压力灌浆试验 2048

17 桩的静载试验 2055

17.1 概述 2055

17.2 单桩轴向承压荷载试验 2056

17.2.1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056

17.2.2 试验装置、仪表和测试元件 2057

17.2.3 加载方式 2060

17.2.5 单桩轴的极限荷载及屈服荷载确定方法 2064

17.2.6 试桩时未达到破坏时轴的极限承载的确定 2068

17.2.7 单桩允许承载力的确定 2071

17.3 单桩水平承载试验 2074

17.3.1 试验目的和要求 2074

17.3.2 试验装置 2074

17.3.3 加载方法 2076

17.3.4 试验成果整理 2078

17.3.5 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确定 2088

18 桩的质量检验和动力法测定竖向承载力 2091

18.1 概述 2091

18.2 桩基施工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 2095

18.2.1 沉管灌注桩 2095

18.2.2 冲、钻孔灌注桩 2096

18.2.3 人工挖孔灌注桩 2096

18.2.4 混凝土预制桩 2097

18.3 成孔质量检验 2098

18.3.1 孔形声波法检测 2098

18.3.2 井径仪 2101

18.3.3 孔底沉渣测定 2103

18.4 成桩质量检验 2104

18.4.1 超声脉冲法 2104

18.4.2 动力参数法 2109

18.4.3 机械阻抗法 2113

18.4.4 水电效应法 2120

18.5 开挖检查 2123

18.6 钻芯法 2123

18.7 高应变动测法 2124

18.7.1 锤击贯入法 2124

18.7.1.1 概述 2124

18.7.1.2 检测设备 2124

18.7.1.3 检测方法 2125

18.7.1.4 检测结果的应用 2126

18.7.2 Smith波动方程法 2128

18.7.2.1 概述 2128

18.7.2.2 基本公式和计算模型 2129

18.7.2.3 计算步骤 2131

18.7.2.4 Smith法的应用 2132

18.7.3 Case法 2134

18.7.3.1 Case法波动方程的解 2134

18.7.3.2 检测设备 2137

18.7.3.3 现场测试工作 2139

18.7.3.4 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2141

18.7.4 γ射线法 2146

18.8 动力试桩若干问题讨论 2147

18.9 检测技术最新进展及工程实例 2150

18.9.1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误判分析与控制 2150

18.9.2 超声波透射法验桩规程的补充及测距修正 2156

18.9.3 利用PIT检测结果评价液压预制方桩的成桩质量 2163

18.9.4 应力波反射法在大直径灌注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166

18.9.5 动、静测试在单桩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2169

18.9.6 运用验桩和打桩数据对不同承台桩基的 2174

19 桩基工程的原型观测 2178

19.1 概述 2178

19.2 桩基原型观测的目的及仪器 2178

19.2.1 桩基原型观测的目的 2178

19.2.2 仪器埋设 2179

19.3 桩基性状及其监测 2180

19.2.3 几种仪器类型及其特点 2180

19.3.1 桩基中的荷载分布 2181

19.3.2 桩基中的负摩擦力 2186

19.3.3 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 2188

19.4 工程实例——高层建筑下的桩基 2190

19.5 结语 2203

第六篇 基坑支护 2207

1 概述 2207

1.1 基坑支护主要内容与特点 2207

1.1.1 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 2207

1.1.2 基坑工程的特点 2208

1.2 基坑支护发展简述 2209

1.3 基坑支护结构分类 2213

1.4 基坑支护设计内容 2217

1.4.3 极限状态下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 2219

1.4.1 支护体系选型 2219

1.4.2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2219

1.4.4 节点设计 2220

1.4.5 井点降水 2220

1.4.6 土方开挖 2220

1.4.7 监测 2221

1.5 基坑支护安全等级 2221

1.6 基坑支护的若干问题 2222

1.6.1 土水压力的计算 2222

1.6.2 理论计算与经验修正 2223

1.6.3 地下水控制 2223

1.6.4 基坑工程的时空效应 2224

1.6.5 基坑的变形控制 2224

1.6.6 指导基坑工程技术标准制订的现状 2225

1.6.7 基坑工程的事故严重 2225

2.1 设计原则 2226

2 基坑支护设计 2226

2.3 支护结构选型 2227

2.2 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勘察要求 2227

2.4 水平荷载标准值 2228

2.5 水平抗力标准值 2230

2.6 支护结构的静力计算 2230

2.6.1 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 2231

2.6.2 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 2232

2.6.3 桩(墙)内力的计算分析 2233

2.7 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2251

2.7.1 基坑整体稳定性分析 2252

2.7.2 支护结构踢脚稳定性分析 2259

2.7.3 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2260

2.7.4 基坑底渗流稳定性分析 2263

2.7.5 基坑底土突涌稳定性分析 2265

3.1 均质土支护结构 2267

3 悬臂式支护结构 2267

3.2 非均质土支护设计 2274

3.2.1 基坑上下不同土层支护结构内力 2276

3.2.1.1 结构内力及几何参数计算公式 2277

3.2.1.2 结构内力计算特性 2280

3.2.2 基坑内外侧不同抗剪强度结构内力 2282

3.2.2.1 结构内力及几何参数计算公式 2283

3.2.2.2 结构内力计算特性 2285

4 混合支护结构 2289

4.1 单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内力计算 2289

4.1.1 基坑上下不同土层支护结构内力及支点力 2289

4.1.2 基坑内外侧不同土质的结构内力及支点力 2294

4.1.3 结构内力计算特性 2297

4.2 多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内力计算 2299

4.2.1 均质土中多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内力及各层支点力 2299

4.2.2 基坑内外侧不同土质多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内力及支点力 2307

4.3 混合支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2311

4.4.1 内支撑材料的选择 2312

4.4 撑锚结构设计与施工 2312

4.4.2 内支撑体系选型和布置 2313

4.4.2.1 平面支撑体系 2314

4.4.2.2 竖向斜撑体系 2316

4.4.3 支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2317

4.4.2.3 混合支撑体系 2317

4.4.3.2 内支撑结构的构造与联结 2321

4.4.3.3 支撑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验算 2323

4.4.3.4 支撑结构的施工要点 2324

5.1 重力式挡墙的传统分析方法 2326

5 重力式挡墙计算 2326

5.1.1 滑动稳定性验算 2328

5.1.3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验算 2329

5.1.2 倾覆稳定性验算 2329

5.3 墙顶位移计算 2330

5.2 基坑支护重力挡墙设计特性 2330

5.4.1 某深浅基坑结合的工程实例 2340

5.4 重力式水泥搅拌桩和灌注桩加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深基坑支护工程 2340

6.2.1 斜墙土体破裂面角及荷载折减系数 2350

6 土钉墙支护 2350

6.1 概述 2350

6.2 土钉样设计 2350

6.2.2 土钉墙设计计算 2354

6.3 土钉墙施工要点 2358

6.4.1 杭州市公交总公司大楼土钉墙基坑支护 2359

6.4 工程实例 2359

6.4.2 杭州孔雀大厦土钉墙基坑支护 2364

7.1.1 非线性地基梁(竖向梁)与土体共同作用理论 2370

7 基坑支护工程新技术新进展 2370

7.1 空间非线性共同作用理论 2370

7.2 基坑开挖时空效应规律 2371

7.1.2 弹簧补偿迭代法 2371

7.2.2 考虑时空效应的基坑工程设计施工 2372

7.2.1 时空效应规律的提出 2372

7.2.3 时空效应的发展前景 2373

7.3.1 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的土压力理论 2374

7.3 挡墙土压力探讨 2374

7.3.2 主动滑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2375

7.3.3 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2376

7.3.4 被动土压力的初步分析 2377

7.4.1 挤扩支护桩的特点 2378

7.4 挤扩支护桩 2378

7.5.2 设计要点 2379

7.4.2 主要模型试验结论 2379

7.5 人工地层冻结技术 2379

7.5.1 地层冻结的原理及优点 2379

7.6 土层可拆锚杆技术 2380

7.6.3 可拆锚杆的受力分析 2381

7.6.1 土层可拆锚杆的原理 2381

7.6.2 该技术主要特点: 2381

7.7 基坑工程的概念设计 2382

7.7.2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 2383

7.7.1 掌握基本概念 2383

7.7.3 注重原型监测和信息化施工 2384

7.8.1 设计原则及要点 2385

7.8 基坑工程计算机模拟 2385

7.8.2 总设计框图 2386

7.9.2 闭合拱圈设计 2387

7.9 逆作拱圈支护技术 2387

7.9.1 特点 2387

7.9.3 施工 2388

7.10.1 地下水的作用机理 2389

7.10 基坑工程中的稳定分析 2389

7.11.1 工艺原理 2390

7.10.2 地下水作用计算方法 2390

7.11 非圆形大断面灌注桩 2390

7.11.2 条桩特点 2391

7.12.2 珠江电厂(下简称“珠电”)水泵房工程实例 2392

7.12 带桩腿地下连续墙 2392

7.12.1 新结构的主要特点 2392

7.12.3 地下连续墙设计 2393

7.13.2 花管注浆试验与设计 2394

7.13 花管注浆软托换支护技术 2394

7.13.1 花管注浆软托换支护技术 2394

7.14 基坑工程综合技术及方案优化 2395

7.13.3 花管注浆施工 2395

7.14.3 基坑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对比 2396

7.14.1 选择围护结构的基本依据 2396

7.14.2 基坑工程的基本功能 2396

7.14.4 基坑工程优化设计 2397

7.14.5 撑锚体系类型及选择 2398

8 综合实例 2399

8.1 上海金茂大厦基坑支护 2406

8.2 高地下水位地区的插筋补强护坡 2411

8.3 “之”字式空间刚架桩支护技术施工实践 2413

8.4 国土-石油大厦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414

8.5 重力式挡土墙回斜撑在软土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2416

8.6 南村涌排洪渠基坑险情分析及支护 2419

8.7 锚定搅拌桩基坑支护 2425

8.8 土钉墙支护技术在软土工程中的应用 2430

8.9 上海蒙特利广场围护支护结构支护设计 2434

8.10 银丰花园深基坑逆支正施施工工艺 2436

8.11 山区地质高层建筑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技术 2440

8.12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深基坑施工技术 2444

9 基坑支护工程事故综合分析及对策 2448

9.1.2 勘察问题 2449

9.1.1 业主管理问题 2449

9.1.3 设计问题 2450

9.1.4 施工问题 2457

9.1.6 其他原因 2462

9.1.5 监理问题 2462

9.3.1 基坑支护结构选择的基本依据 2463

9.2 预防与对策 2463

9.3 正确选择支护结构体系 2463

9.3.3 软土地区常用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 2466

9.3.4 硬质地基常用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 2469

9.4.2 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2470

9.4 信息化施工 2470

9.4.1 监测和预报的作用 2470

9.4.3 监测内容 2471

9.4.4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473

9.4.5 报警 2474

9.5 其它对策与措施 2475

9.4.6 监测点保护 2475

9.6 事故处理 2477

9.7 基坑工程事故实例——亚细亚商业大厦基坑工程事故分析 2479

1.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2485

第七篇 地基处理 2485

1 地基处理概述 2485

1.2 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2488

1.3 地基处理规划程序 2499

1.4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2500

1.5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2503

1.6.1 定义与分类 2504

1.6 复合地基理论 2504

1.6.3 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和桩基”的不同点 2505

1.6.2 复合地基的基本特点 2505

1.6.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506

1.6.5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512

1.6.6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2513

2.1.1 换土垫层法原理 2517

(第四卷) 2517

2 浅层处理 2517

2.1 换土垫层法 2517

2.1.2.1 素土垫层 2521

2.1.2 换土垫层法 2521

2.1.2.2 土石混填垫层 2522

2.1.2.3 工程实例 2524

2.1.2.4 灰土垫层 2529

2.1.2.5 砂和砂砾石垫层 2532

2.1.2.6 粉煤灰垫层 2537

2.1.3.1 砂(或砂石、碎石)垫层设计 2556

2.1.3 垫层设计 2556

2.1.3.3 粉煤灰垫层设计 2558

2.1.3.2 素土(或灰土、二灰)垫层设计 2558

2.1.4 强制挤出换填方法 2559

2.1.6 垫层的施工 2560

2.1.5 部分强制挤出换填方法 2560

2.1.6.1 按垫层材料分类 2564

2.1.6.2 施工要点 2566

2.1.4 实例 2568

2.1.4.1 建筑场地概况 2568

2.1.4.2 强制挤出顶垫方法处理日本大阪湾各港施工 2569

2.1.4.3 工程实例 2573

2.1.4.4 西安某宾馆石砾从灰土换土处理 2573

2.1.4.5 砂石垫层处理复杂岩溶地区地基 2574

2.1.4.6 粉煤灰冲填地基的加固处理 2577

2.2.1 重锤夯实法的一般要求 2585

2.2 重锤夯击法 2585

2.2.2 工程实例一重锤夯实法加固杂填土地基 2587

2.2.3 重锤冲填法 2588

2.2.4 重锤碎石冲填法处理软弱杂填土地基 2590

2.2.5 重锤垃圾冲填法处理松软杂填土地基 2591

2.2.6 重锤垃圾冲填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 2593

2.2.7 夯坑基础法 2595

2.2.8 夯坑基础法处理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2601

2.2.9 夯坑基础法处理软弱粘性土地基 2604

2.3 排水固结法 2607

2.3.1 概述 2607

2.3.2 排水固结法原理和计算理论 2609

2.3.3 预压法 2615

2.3.3.1 堆载预压法 2630

2.3.3.2 真空预压法 2635

2.3.3.3 超载预压法 2636

2.3.4 砂井排水法 2637

2.3.5 降低地下水位法 2649

2.3.6 地基抗剪强度增长的预计 2651

2.3.7 稳定分析 2653

2.3.8 沉降计算 2656

2.3.9 预压法施工 2664

2.3.9.1 堆载预压施工方法 2670

2.3.9.2 真空预压施工 2679

2.3.10 质量控制 2684

2.3.10.1 质量控制与检验 2684

2.3.11 工程实例 2685

2.3.11.1 超载预压(设竖向和斜向塑料排水板)加固深厚淤泥码头堆场 2685

2.3.11.2 真空预压法和真空堆载预压法联合预压法处理天津新港在突堤48万吨基 2690

3 深层搅拌法 2699

3.1 概述 2699

3.1.1 深层搅拌法的定义 2699

3.1.2 水泥土基本特性 2700

3.1.3 水泥系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一般要求 2703

3.1.3.1 水泥系深层搅拌法的加固机理 2703

3.1.3.2 深层搅拌法的适用范围: 2706

3.1.3.3 设计计算 2707

3.1.3.5 加固效果检验 2713

3.1.4 深层搅拌技术发展概况 2714

3.1.4.1 水泥系深层搅拌法发展概况 2715

3.1.4.2 石灰系深层搅拌法技术发展概况 2716

3.2 水泥土试验研究 2716

3.2.1 水泥土的室内配合比试验 2716

3.2.2 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717

3.2.2.1 物理性质 2717

3.2.2.2 水泥土的力学性质 2718

3.2.2.3 水泥土抗冻性能 2725

3.3.1 深层搅拌桩的野外载荷试验 2726

3.3 室外载荷试验 2726

3.3.2 加固型式选择和加固范围确定 2727

3.3.3 搅拌桩的计算 2727

3.3.3.1 柱状加固地基 2727

3.3.3.2 壁状加固地基 2732

3.3.4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设计计算 2735

3.4 施工技术及加固效果检验 2740

3.4.1 施工技术 2740

3.4.1.1 施工方法 2740

3.4.1.2 施工组织 2745

3.4.2 加固效果检验 2746

3.5 石灰粉体深层喷射搅拌法 2747

3.5.1 粉体喷射搅拌法的原理 2747

3.5.2 粉体喷射搅拌法 2750

3.5.3 施工工艺 2753

3.5.4 效果检验 2756

3.6 工程实例 2756

3.6.1 深层搅拌法处理存在硬夹层的复杂软弱地基 2756

3.6.2 水泥搅拌桩加固水泥筒仓地基 2759

3.6.3 深层搅拌桩加固厂房淤泥质土地基 2761

3.6.4 水泥搅拌桩用于深基坑支护 2764

3.6.5 粉喷加固高层建筑饱和黄土地基 2769

3.6.6 深层搅拌桩用于改善地下连续墙变形 2771

3.6.7 深层搅拌法加固陶瓷碎片杂填土地基 2773

3.6.8 民用住宅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的应用 2774

3.6.9 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 2783

3.6.10 工业厂房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工程 2789

4 深层密实 2794

4.1 强夯法 2794

4.1.1 概述 2794

4.1.2 技术发展及研究动态 2795

4.1.3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2800

4.1.3.1 概述 2800

4.1.3.2 粘性土 2801

4.1.3.3 无粘性土 2805

4.1.3.4 饱和粘性土以及非饱和土的强夯加固微观机理 2808

4.1.3.5 国内强夯法实践与理论研究概况 2809

4.1.4 强夯技术加固地基试验研究 2812

4.1.5 强夯法设计 2817

4.1.6 强夯法施工 2824

4.1.7.1 检验内容 2827

4.1.7.2 检验时间 2827

4.1.7.3 检验方法 2827

4.1.7.4 检验数量 2828

4.1.8 试验及观测 2828

4.1.9 工程实例 2836

4.1.9.1 8000kN·m能量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基 2836

4.1.9.2 北京乙烯工程23万m2液化地基的强夯处理 2843

4.1.9.3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0万m3原油贮罐山区非均匀块石回填地基高能级强夯处理 2860

4.1.9.4 强夯法加固填海地基 2869

4.1.9.5 强夯法信息化施工 2879

4.1.9.6 6250KN.m强夯法处理冷库大块抛石地基 2881

4.2 强夯置换法 2888

4.2.1 强务置换法的一般要求 2888

4.2.2 强夯碎石置换法加固可液化的饱和粉细砂场地 2892

4.2.3 强夯矿渣置换法处理堆料场饱和软土地基 2894

4.2.4 强夯置换加固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基试验研究 2897

4.2.4.1 工程概况和地基处理方法 2897

4.2.4.2 强夯测试项目 2898

4.2.4.3 夯前夯后效果对比 2898

4.2.4.4 结论 2903

4.3 碎(砂)石桩 2904

4.3.1 概述 2904

4.3.2.1 对松散砂土加固原理 2906

4.3.2.2 对粘性土加固机理 2906

4.3.2 加固原理 2906

4.3.3 砂石桩法设计 2907

4.3.3.1 概述 2907

4.3.3.2 砂石桩法设计 2908

4.3.4 碎石桩加固桩间软土的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 2911

4.3.5 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2914

4.3.6 质量检验 2915

4.3.7 施工方法 2916

4.3.7.1 常规方法 2916

4.3.7.2 振冲成桩法 2917

4.3.7.3 干振挤密碎石桩法 2919

4.3.7.4 沉管碎石桩法 2920

4.3.7.5 夯扩碎石桩法 2920

4.3.7.7 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 2921

4.3.7.6 袋装碎石桩法 2921

4.3.8 质量检验与加固效果 2922

4.3.9 工程实例 2930

4.3.9.1 振冲碎石桩加固高层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可液化地基 2930

4.3.9.2 袋装碎石桩加固深厚淤泥多层住宅楼地基 2932

5 灌(注)浆法 2935

5.1 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 2935

5.2 灌浆材料 2936

5.2.1 粒状浆材 2936

5.2.2 粒状浆材的主要性质 2938

5.2.3 化学浆材 2942

5.3 加固机程 2948

5.3.1 浆材可灌性和流动性 2950

5.3.1.1 粒状浆材的可灌性 2951

5.3.2 渗入灌浆理论 2955

5.3.3 劈裂灌浆理论 2957

5.3.4 压密灌浆理论 2959

5.3.5 电动化学灌浆原理 2960

5.3.6 水玻璃加固黄土的机理 2961

5.3.7 碱液加固法 2962

5.3.9 灌浆的设计 2965

5.3.10 灌浆施工工艺 2977

5.3.10.1 裂隙岩石灌浆工艺 2977

5.3.10.2 砂砾层灌浆工艺 2978

5.3.10.3 钻孔 2980

5.3.10.4 套壳料 2981

5.3.10.5 袖阀管结构 2982

5.3.10.6 套壳料浇筑 2983

5.3.10.7 开环 2984

5.3.10.8 灌浆 2985

5.3.11 灌浆效果及质量检查 2988

5.3.12 工程实例 2990

5.3.12.1 虎丘塔塔基的水泥灌浆加固 2990

5.3.12.2 水库岩石地基的帷幕灌浆 2995

5.3.12.3 压密灌浆处理公路松软路基 2999

5.3.12.4 静压注浆加固地基 3001

5.3.12.5 碱液法加固湿陷性黄土 3006

5.3.12.6 用灌浆法提高钻孔桩承载力 3007

5.3.12.7 应用注浆方法防止因拔除钢板桩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3009

5.3.12.8 劈裂注浆加固膨胀土填土地基 3013

5.3.12.9 压密注浆法纠偏多层民居 3015

6.1 分类及形式 3019

6.2 特征及适用范围 3019

6 高压喷射注浆 3019

6.3 加固原理 3021

6.3.1 高压喷射 3021

6.3.2 高压喷射的构造 3023

6.3.3 加固机理 3027

6.3.4 加固土的基本性状 3030

6.4 对勘察要求 3031

6.5 设计高压喷射注浆 3032

6.5.1 喷射孔的间距及其配置 3032

6.6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 3035

6.6.1 机械及材料要求 3035

6.6.2 施工程序 3036

6.6.3 工艺及要求 3039

6.6.4 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3041

6.6.5 施工安全管理 3044

6.7 效果检验 3045

6.7.1 质量检查的内容 3045

6.7.2 质量检查方法 3046

6.8 工程实例 3048

6.8.1 浙江大学第六教学大楼地基加固 3049

6.8.2 军都山隧道坍方的整治 3053

6.8.3 旋喷加固用于防治砂土液化(日本) 3055

6.8.4 宝钢初轧一号铁皮坑开挖的稳定 3060

7 加筋土 3066

7.1 概述 3066

7.1.1 加筋土加固机理 3067

7.1.2 特点及适用范围 3068

7.1.3 加筋土材料和一般构造要求 3070

7.2.1 加筋土的稳定性计算 3071

7.2 加筋土的设计 3071

7.2.2 加筋土挡墙型式 3072

7.2.3 加筋土挡墙的荷载与材料 3072

7.2.4 加筋土挡墙填料与构件 3076

7.2.5 加筋土结构构造设计 3080

7.3.1 施工工艺流程 3082

7.3 施工技术 3082

7.3.2 基础施工 3083

7.3.4 铺设筋带 3084

7.3.3 面板安装 3084

7.3.5 填料的采集、摊铺和压实 3085

7.4 质量检验 3087

7.3.6 防水和排水 3087

7.5.1 沪青平公路拦路港桥高路堤加筋土挡墙 3088

7.5 工程实例 3088

7.5.2 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古宗路汽孔加筋土桥台 3098

7.5.3 亭大公路光钱路通道加筋土桥台设计 3102

8.1 概述 3107

8 土工合成材料 3107

8.3 土工合成材料特性 3109

8.4 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 3112

8.5 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 3114

8.6.1 土工织物加固深圳赤湾港西防波堤软基 3122

8.6 工程实例 3122

8.6.2 土工织物作为滤层在麦子河水库土坝中的应用 3127

8.6.3 用土工织物防治铁路路基翻浆冒泥 3131

8.6.4 土工织物在沪嘉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3134

9.2 按规范设计树根桩及试验 3139

9.1 概述 3139

9 树根桩 3139

9.3 施工 3148

9.5 树根桩处理建筑物沉降 3151

9.4 质量检验 3151

9.6.1 平江路电话局大楼基坑工程 3153

9.6 工程实例 3153

9.6.2 上海锦江城搅拌站综合楼纠偏 3157

9.6.3 上海王开照相馆过街楼基础托换 3159

10.1 CFG复合基础构造及褥垫层作用 3161

10 CFG桩复合地基 3161

10.1.1 保证桩与土共同承担荷载 3162

10.1.2 调整桩与土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分担作用 3163

10.1.3 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3165

10.2 CFG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 3166

10.3 CFG桩施工 3167

10.3.1 施工设备 3169

10.3.2 施工程序 3170

10.3.3 施工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3171

10.3.4 施工工艺研究成果 3172

10.3.5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75

10.4 施工检测及验收 3176

10.5.1 CFG桩加固水泥生产线软弱地基 3177

10.5 工程实例 3177

10.5.2 CFG桩加固高层建筑软土地基 3182

10.5.3 CFG桩联合碎石桩处理可液化饱和软土地基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