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研究报告 第2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岭著
  • 出 版 社:扬州:广陵书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806948546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农村改革历程为主线,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全新的视角、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形式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农民增收、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农村公共事业、农民培训等若干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进行精要解读和深刻思考。全书共分十六章,按照农业、农村、农民的顺序进行组合。

第一章 城乡统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 1

政策依据 1

理论研究 2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依据 2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背景 5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 8

四、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机制 10

实践调查 13

江苏省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13

第二章 村级经济:实现形式不在于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而在于联合 23

政策依据 23

理论研究 24

一、村级经济的理论界定 24

二、发展村级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4

三、江苏省村级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25

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7

五、积极探索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29

实践调查 31

对扬州市江都区渌洋湖村发展村级经济的实证剖析 31

第三章 农村土地:改革方向越来越明确,承包期限距离“永久”越来越近 40

政策依据 40

理论研究 42

一、围绕土地所有权: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伟大变革 42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45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 49

四、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51

实践调查 53

对现阶段农村土地调整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53

第四章 农民利益:基层党组织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但坑农、损农时有发生 62

政策依据 62

理论研究 63

一、我党对农民利益的认识与维护 63

二、既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也要维护农民的政治权益 65

三、农民利益表达的价值分析 67

四、当前农民利益表达存在的问题探讨 68

五、新时期我国农民利益表达的出路选择 69

实践调查 71

农民经济利益均衡、表达与诉求问题调查 71

第五章 农民增收:何时才会变得不沉重 82

政策依据 82

理论研究 83

一、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看农民增收问题 83

二、促进农民增收事关我党的执政基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 86

三、我国目前农民增收现状及特征 89

四、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90

五、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93

实践调查 95

对江苏省部分农户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 95

第六章 农民转移:城市并非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后归属 101

政策依据 101

理论研究 103

一、建国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历程回顾 103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特征 107

三、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09

四、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 112

实践调查 115

江苏省城市农民工调查 115

第七章 合作组织: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但规范其运作很重要 131

政策依据 131

理论研究 132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与功能 133

二、农村合作经济的相关理论 133

三、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背景 136

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 137

五、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139

六、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141

七、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142

实践调查 145

扬州市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145

第八章 农村文化:落后文化供给过剩与先进文化供给不足并存 153

政策依据 153

理论研究 154

一、农村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54

二、农村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156

三、六大问题阻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158

四、农村文化发展理念指向及其原则 160

五、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62

实践调查 164

对扬州市江都区乡镇文化站基本情况的调查 164

第九章 农村教育:离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很远的路程 169

政策依据 169

理论研究 170

一、办学主体的变化与义务教育的真正实施是我党最大的德政工程 171

二、农村教育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73

三、客观认识目前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174

四、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176

五、全面、动态、均衡的农村教育发展体系正常的运行,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 179

实践调查 180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呼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80

第十章 合作医疗:农民总体满意并希望该制度具有持续性 187

政策依据 187

理论研究 188

一、建国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与评价 188

二、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92

三、发展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缺陷 195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方向: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198

实践调查 202

对江都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 202

第十一章 农业科技: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 209

政策依据 209

理论研究 210

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 210

二、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214

三、现阶段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6

四、完善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218

实践调查 220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调查 220

第十二章 农业机械:既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又促进农机工业的发展 230

政策依据 230

理论研究 231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31

二、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3

三、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34

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37

实践调查 240

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机械发展的主要成就调查 240

第十三章 农村金融:开始占领农村市场,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尚未解决 245

政策依据 245

理论研究 246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金融体制的演变进程 247

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新需求 249

三、当前农村金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250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52

实践调查 255

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特点及形成机理调查 255

第十四章 农民培育: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264

政策依据 264

理论研究 265

一、对我国培育农民的历史性回顾 265

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不断丰富着农民教育理论 271

三、培育农民的重大意义 275

四、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民的目标设定 278

五、新型农民培育的重点 282

实践调查 285

扬州市农民非智力素质情况调查 285

第十五章 农民生育: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 295

政策依据 295

理论研究 296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育观的变迁 296

二、农民的生育观念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298

三、农民生育观念的形成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制约 300

四、将农民生育融入新农村建设总体框架之中 302

实践调查 304

江苏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304

第十六章 农村养老: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 318

政策依据 318

理论研究 319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造福于民,功在千秋的大事 319

二、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 322

三、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 324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325

五、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措施 327

实践调查 330

现阶段农村家庭的结构类型与代际关系情况调查 330

附录 341

他吹响了“富民强村”的进军号——记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焦庄村党总支书记禹良峰同志 341

为官一任,留下一片阴凉——记扬州市江都区先进个人、仙女镇正谊村党总支书记李幸谋 344

十年村官路 田野竞风流——记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大学生村官朱立华 348

黄花丛中笑开颜——记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黄花村党总支部书记蒋文章 351

这里演绎着富民的神奇——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东元村村民创业纪实 353

旧日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扬州市江都区武坚镇黄思村经济社会发展简介 357

花木让双华人走上富裕路 360

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村发展猕猴桃纪实 363

科学种田的排头兵——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二姜村推广麦套稻技术纪实 365

沿江开发为三丰村插上腾飞的翅膀 368

创领先发展之村 做富裕和谐之民——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湖村发展经济、致富村民纪实 370

小荡村书写大文章——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小荡村实施“四有一责”情况综述 372

千方百计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和谐——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龙川社区党总支工作纪实 375

参考文献 380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