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简史 1
1.1.1 通信的定义 1
1.1.2 通信的方式 2
1.1.3 通信发展史 5
1.2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6
1.2.1 信息、信号及分类 6
1.2.2 通信系统的构成 7
1.2.3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9
1.3 通信的频段划分 11
1.4 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 12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14
2.1 调制的功能及分类 14
2.1.1 调制的功能 14
2.1.2 调制的分类 15
2.2 线性调制系统 16
2.2.1 常规双边带调制系统 16
2.2.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 21
2.2.3 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调制(VSB) 23
2.3.1 一般概念 26
2.3 非线性调制系统 26
2.3.2 频率调制(FM) 28
2.3.3 相位调制(PM) 33
2.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
2.4.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4
2.4.2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6
本章小结 37
思考题和习题 38
第3章 数字基带调制与传输 40
3.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及其功率谱 40
3.1.1 二元码 41
3.1.2 差分码 42
3.1.3 非归零单极性码的功率谱 43
3.1.4 非归零双极性码的功率谱 45
3.1.5 伪三元码及其功率谱 45
3.2 脉冲编码调制PCM 47
3.2.1 抽样和抽样定理 47
3.2.2 量化 51
3.2.3 编码 58
3.3 PCM系统的噪声 62
3.4.1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的原理 64
3.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64
3.4.2 DPCM的编码、译码过程 65
3.4.3 DPCM的性能 66
3.5 增量调制△M(DM) 66
3.5.1 增量调制原理 66
3.5.2 增量调制的量化噪声 68
3.6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其误码率 69
3.6.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 69
3.6.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70
3.6.4 误码率的一般公式 75
3.6.3 码率和误码率 75
3.6.5 眼图 78
3.7 信道均衡及部分响应系统 79
3.7.1 时域均衡及其功能 79
3.7.2 部分响应系统概念 81
本章小结 83
实训 数字基带调制系统 84
思考题和习题 84
第4章 数字频带调制 86
4.1 幅度键控ASK系统 86
4.2.1 频移键控FSK 88
4.2 频移键控FSK系统 88
4.2.2 频移键控FSK的解调 89
4.2.3 相位连续的频移键控CPFSK 92
4.2.4 MSK与GMSK调制系统 93
4.3 相移键控PSK系统 95
4.3.1 绝对相移键控PSK 95
4.3.2 绝对相移键控PSK的解调 96
4.3.3 二进制相对相移键控2DPSK 97
4.3.4 相对相移键控DPSK的解调 99
4.4.1 QPSK、QDPSK调制 101
4.4 QPSK系统 101
4.4.2 QPSK、QDPSK的解调 106
4.5 多元数字频带调制 108
4.5.1 多电平调幅MASK 109
4.5.2 其他多元调制方式 110
本章小结 111
实训 数字调频系统 111
思考题和习题 111
5.1 信道定义 113
第5章 信道复用 113
5.2 传输媒介 114
5.2.1 有线传输媒介 114
5.2.2 无线传输媒介 116
5.3 频率复用FDM 118
5.4 时分复用TDM 119
5.5 复合调制与多级调制系统 121
5.6 多址通信方式 122
5.6.1 频分多址(FDMA)方式 123
5.6.2 时分多址(TDMA)方式 125
5.6.3 码分多址(CDMA)方式 127
5.6.4 混合多址方式 133
本章小结 135
思考题和习题 135
第6章 编码技术 137
6.1 信源编码 137
6.1.1 信源的不肯定性 137
6.1.2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熵 139
6.1.3 连续信源的熵 142
6.2.1 符号独立化 143
6.2 信源编码 143
6.2.2 概率均匀化——最佳编码 144
6.3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147
6.3.1 信道的容量 147
6.3.2 离散信道的熵速率和信道容量 148
6.3.3 连续信道的信息容量 152
6.4 信道编码 154
6.4.1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154
6.4.2 差错控制方式 155
6.5.1 几个基本概念 157
6.5 码重与码距 157
6.4.3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157
6.5.2 纠/检错能力与最小码距dmin的关系 158
6.6 几种常用的差错控制码 158
6.6.1 重复码 158
6.6.2 奇偶监督码 159
6.6.3 水平奇偶监督码 160
6.6.4 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 161
6.6.5 定比码 161
6.6.6 群计数码 161
6.7.2 生成矩阵G和监督矩阵H 162
6.7 线性分组码 162
6.7.1 线性分组码的定义及性质 162
6.7.3 汉明码 165
6.8 循环码 167
6.8.1 循环码的特点 167
6.8.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168
6.8.3 循环码的编码过程 169
6.8.4 循环码的编码电路 170
6.8.5 循环码的译码 172
思考题和习题 174
本章小结 174
第7章 最佳接收机 176
7.1 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和匹配滤波接收机 176
7.1.1 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 176
7.1.2 匹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f) 176
7.1.3 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响应h(t) 178
7.1.4 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波形s0(t) 179
7.1.5 最大输出信噪比接收 180
7.2 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 181
7.3 最小错误概率接收 182
7.4 最大后验概率接收 184
本章小结 185
思考题和习题 185
第8章 同步原理 187
8.1 载波同步 187
8.1.1 直接法 188
8.1.2 插入导频法 195
8.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199
8.1.4 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200
8.2.1 外同步法 201
8.2 位同步 201
8.2.2 直接法 204
8.2.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210
8.3 群同步 212
8.3.1 连贯插入法 212
8.3.2 间隔式插入法 215
8.3.3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217
8.3.4 群同步的保护 219
本章小结 219
思考题和习题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