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敬致读者的话 1
上篇 中国理则学原理 1
卷一 孙文博士的理则学 1
第一章 孙博士的思维科学 1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 1
第二节 思维科学的范畴 2
第三节 孙博士的认识学 2
赵雅博教授序 3
法国戴固教授序 4
第四节 孙文学说中之认识起源 5
第五节 孙文学说中之认识标准点 7
中国理则学与西洋逻辑序文 8
第一节 理则学之译名由来 10
第二章 孙博士理则学的命名 10
第二节 理则学的内容 12
第三节 理则学的分类 13
第四节 理则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15
第五节 孙博士的理则思想与中国传统的理则观念 18
第六节 易经相对相反法则 24
第七节 易经六十四卦的设基理论 26
卷二 中国论理学中的理则学 33
第一章 中国人的思考法则 33
第一节 思考的发端 33
第二节 思考的历程 34
第三节 思考的本能 36
第四节 思而不惑的思考 37
第五节 见微知著的思考 42
第六节 先知之明的思考 45
第七节 解决问题的思考 47
第一节 正名的重要 50
第二章 中国理则学中的正名学 50
第二节 概念的意义与名词的类别 52
第三节 名词的内函与外延 55
第四节 内函与外延的关系 57
第五节 类概念与种概念 59
第六节 矛盾概念与反对概念 61
第三章 中国理则学中的命题 63
第一节 命题的结构 63
第二节 命题的种类 64
第三节 命题的对当 70
第四节 主词宾词的周不周 72
第五节 命题的型态 73
第一节 直接推理 79
换位法 79
第一章 直接推理与间接推理 79
卷三 中国理则学推理论 79
换质法 80
换质位法 80
附性法 84
第二节 间接推理 86
第二章 定言论式 89
第一节 定言论式的构成 89
单型定言论式 89
复型定言论式 93
似复型而实为单型论式 95
第二节 定言论式的规律 97
小前提否定一结论亦否定 99
大前提否定一结论亦否定 100
第三节 定言论式的附则 101
第三章 假言论式 103
第一节 混合假言论式的组织 103
建立式 103
破斥式 104
第二节 纯粹假言论式 105
第三节 假言论式的规律 107
第四节 假言论式的错误 111
破斥前件 112
立定后件 112
第四章 选言论式 114
第一节 选言论式的构成 114
第二节 选言论式的规律 116
第一节 单型两端式 117
第五章 两端论式 117
第二节 复型两端式 119
第三节 两端论式答辩法 121
第四节 多端论式 130
第六章 省略论式 132
第一节 省略大前题 132
第二节 省略小前题 136
第三节 省略结论 138
第四节 两端论式的省略 140
第七章 带证论式 142
第一节 论语类……以说出故 142
第二节 左传类……以说出故 142
第三节 吕氏春秋类……以说出故 143
第四节 续世说类……以说出故 143
第五节 陈满罪议类……以说出故 144
第一节 前进联锁式 145
第八章 联锁论式 145
第二节 前进联锁式的规律 148
第三节 后退联锁式 149
第四节 后退联锁式的规律 151
第五节 联锁式的破斥式 152
第六节 前进后退联锁式的混合 153
第九章 逼进论式 155
第一节 数量的比较 155
第二节 程度的差池 156
卷四 中国理则学中的方法论 161
第一章 定义 161
第一节 何谓定义 161
第二节 定义的种类 161
第三节 定义的规则 171
第四节 定义的作法 172
第一节 分类与分项 173
第二章 分类 173
第二节 分项的规律 176
第三章 援例 178
第一节 援例的意义 178
第二节 援例与推概 183
第三节 援例与譬喻 184
第四节 侔之新解 189
第五节 援例的规律 193
第四章 归纳推理概说 197
第一节 观察与试验 197
第二节 假设与证实 201
第三节 枚举归纳法 206
第四节 演绎的归纳 208
第五章 归纳五法 212
第一节 求同法 213
第二节 差异法 217
第三节 同异交得法 219
第四节 共变法 224
第五节 究馀法 228
第六节 归纳法结论 230
中篇 西洋逻辑原理 231
卷一 西洋逻辑语言 231
第一章 逻辑的意义 231
第一节 什么是逻辑 231
第二节 前题与结论 234
第三节 认识论证 240
第四节 演绎与归纳 243
第五节 真实性与中效性 244
第二章 语言的功用 248
第一节 语言三个基本功能 248
第二节 语言多种功能用法 252
第三节 语言的形式与意义 254
第四节 感情的字汇 258
第五节 歧见的种类 260
第六节 中性语言 263
第三章 谬误 266
第一节 关联的谬误 267
第二节 含混不明的谬误 276
第三节 避免谬误的方法 280
第四章 定义 281
第一节 定义的五个目的 281
第二节 争辩与定义 285
第三节 定义的种类 286
第四节 意义的种类外延与内包 292
第五节 定义技术 295
第六节 类差定义法与规则 300
第一节 定言命题的种类 305
卷二 西洋逻辑演绎法 305
第一章 定言命题 305
第二节 质、量、与周延 308
第三节 四角对当 311
第四节 换位、换质、换质位 315
第五节 存在命题 321
第六节 定言命题的符号与图解 325
第二章 定言三段论 333
第一节 标准式定言三段论 333
第二节 三段论证形式上的性质 336
第三节 范恩图解法 338
第四节 规则与谬误 348
第三章 一般语言的论证 356
第一节 化一般论证为标准式 356
第二节 化定言命题为标准式 358
第三节 同一法 365
第四节 省略三段论 368
第五节 连锁三段论 370
第六节 选言三段论与假言三段论 372
第七节 两难论 376
卷三 西洋逻辑归纳法 383
第一章 类比与盖然性推论 383
第一节 类比论证法 383
第二节 类比论证的评鉴 386
第二章 因果系:穆勒归纳法 391
第一节 原因的意义 391
第二节 穆勒归纳法 399
第三节 穆勒归纳法的批判 411
第四节 穆勒归纳法的辩正 417
第一节 科学的价值 423
第三章 科学与假设 423
第二节 科学的诠释与非科学的诠释 426
第三节 科学性诠释的评价 432
第四节 侦探科学工作者 437
第五节 科学研究的模式 441
第六节 严谨的实验与特殊的假设 443
第七节 分类与假设 449
第四章 机会率 455
第一节 机会率的概念 455
第二节 机会率的算法 459
卷四 西洋逻辑符号 476
第一章 符号逻辑 476
第一节 符号的价值 476
第二节 结合、否定、与选言命题之符号 477
第三节 条件陈述句与实质涵蕴 486
第四节 论证式与论证 491
第五节 陈述式与陈述 498
第六节 实质涵蕴的荒谬 503
第七节 思想三定律 504
第二章 符号演绎证明法 507
第一节 中效性论证的形式证明 507
第二节 不中效性论证的证明 516
第三节 不一致的论证 517
第三章 命题函数与命题词量 521
第一节 单数命题 521
第二节 量词 522
第三节 传统性命题 525
第四节 证明中效性之方法 530
第五节 证明不中效性之方法 536
第六节 准三段论之推论 539
第一节 重要专门中英文术语 543
下篇 附录 543
第一章 中西重要专门术语 543
第二节 非形式的谬误名称 544
第三节 形式的谬误名称 545
第二章 直接推理 546
第一节 定言命题四标准式 546
第二节 定言命题换位推理 546
第三节 定言命题换质推理 546
第四节 定言命题换质位推理 547
第三章 三段论标准式 548
第一节 定言三段论Categorical Syllogisms 548
第二节 选言三段论Disjunctive Syllogisms 548
第三节 假言三段论Hypothetical Syllogisms 549
第四节 连锁三段论Sorites 549
第五节 两难论Deli mma 550
第四章 穆勒实验研究法 551
第一节 一致法 551
第二节 差异法 551
第三节 异同联合法 551
第四节 剩馀法 551
第五节 共变法 552
第五章 间接推理规则 553
第六章 量词规则 556
第七章 机会率公式 557
第八章 定言三段论中效式 558
第九章 符号逻辑真妄推理表 559
第十章 中国理则学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561
第十一章 西洋逻辑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565
参考书学要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