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政策效果评价概述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1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果 5
一、凯恩斯学派理论 8
二、货币学派理论 9
三、理性预期学派理论 11
四、宏观金融博弈理论 14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评价方法 15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研究主要文献回顾 21
一、Narrative Approach 21
二、VAR方法 22
三、文献评论 33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分析 37
第一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分析 37
第二节 1984—1999年货币政策简述 41
一、治理整顿阶段的货币政策 41
二、实现软着落阶段的货币政策 42
三、1997年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43
四、1999年货币政策回顾 44
第三节 对不同阶段货币政策目标与效果的再认识 46
一、对1984—1994年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与效果的再认识 46
二、对软着落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与效果的再认识 47
三、对199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再认识 48
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 50
第三章 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与VAR系统 55
第一节 经济计量模型的最新发展 55
一、经济计量学的发展 56
二、宏观经济计量建模的方法及其比较 60
第二节 VAR系统、模型识别约束 64
第三节 政策工具及其选择 66
第四节 VAR模型结果解释 70
一、预期到的货币 71
二、预期与未预期的模型 74
三、粘性价格模型 76
第四章 货币政策效果的度量——货币冲击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78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外生性 79
第二节 协整关系、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82
一、货币供给与GDP(GNI)的协整关系 82
二、因果性检验 86
第三节 货币冲击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88
一、凯恩斯主义者关于货币对产出影响的研究 89
二、货币主义者关于货币对产出影响的研究 89
三、预期或未预期的货币 99
四、VAR模型研究货币冲击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100
五、货币政策的结构模型 103
第五章 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105
第一节 评价指标的选取 105
一、变量的选择 105
二、数据预处理 106
第二节 脉冲响应曲线分析 107
一、模型Ⅰ1978—1999年的年度数据 107
二、模型Ⅱ1990年1季度—1999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 112
三、模型Ⅲ1993年1月—1999年12月的月度数据 115
第三节 结果分析 117
一、货币(M1)冲击、货币(M2)冲击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不同 117
二、时滞因素影响着货币政策效果的预期 120
三、货币供给增加将对未来货币供给产生持续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逐步增强 122
四、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选择M1较好 123
参考文献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