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与战略构想 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湛彬,张国华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7055013
  • 页数:63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卷 3

第一篇 经济发展走向与战略构想 3

一、中国经济改革将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作最后的定型 3

二、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开放倒逼改革的态势必将形成 28

三、高层人士认为:中国下一轮改革的基点定位于同WTO规则对接 76

四、加入WTO迫使我国相关管理体制和政策向国际惯例靠拢 136

五、中央决策层:中国市场化走向定位于公正和效率两大目标 151

六、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呼唤重铸信用中国 176

七、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三步 180

八、江泽民: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难题 193

九、合理分摊改革成本、增强公众对改革的心理预期 219

十、中国政府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粮食的战略构想 237

十一、经济学家认为:打破二元分治宽容农民进城就是对改革的促进 251

第二篇 经济改革走向与战略构想 273

一、路径并不十分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重重难题 273

二、激励制度的缺位与“59岁现象”呼唤对人力资本定价 305

三、企业通过股市圈钱的新着数及政府管制的新趋向 329

四、民营企业第一代创业“强人”的不适应及家族式管理的整合 348

五、经济学家认为:非国有经济参与“体制内”改革的条件已趋于成熟 362

六、面对农民的生产条件要重点研究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 386

七、从城市利益偏好看农村政策的扭曲和改革走势 398

八、中国农业必须在种植业结构战略调整中寻找新的出路 416

九、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是农村下步改革的重点 440

十、中国应对反倾销调查应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456

第三篇 政治法制走向与战略构想 479

一、江泽民在中央党校阐述将要写进十六大的重要理论和思想 47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经验 484

三、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行为方式的转换 515

四、新世纪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政治走向逐渐清晰的发展态势 572

五、加入WTO提升了中国政府自身改革的推动力 597

第二卷 631

六、中国政府将要开辟一条吸收优秀人才的制度化通道 631

七、体制变迁与挤压下的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走向 657

八、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713

九、渐进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分阶段的层层突破 742

十、制度转轨的成本与治理中国腐败问题的政治措施 798

十一、当今渐多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829

十二、西部大开发的政治价值及未来走向 855

十三、从“法轮功”泛滥看社会控制新机制的不健全 867

十四、当代中国的“黑社会”构成、状况及警示 872

十五、从伊犁事件看恐怖主义在中国大陆存在的形态及对中国的影响 880

第四篇 文化建设走向与战略构想 889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主旋律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 889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与走势 905

三、加入WTO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935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和主权国家的对策 986

五、新世纪中国政府构建创新的文化环境的趋向 1015

六、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态势与产业特征的显现 1028

一、新世纪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1061

第五篇 科教发展走向与战略构想 1061

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学说将引发一场革命 1087

三、为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文社会科学 1109

四、博士后制度构筑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的高地 1117

五、中科院废除职称评聘制的明确指向和示范效应 1144

六、信息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趋向 1151

七、世纪初高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国家产业走向 1157

第六篇 社会发展走向与战略构想 1181

一、共同富裕既是最终目标、也是阶段性目标 1181

二、中国政府解决第三次失业高峰的战略构想 1201

三、普通劳动者必须转变就业模式: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 1225

第三卷 1225

四、中国政府八大扶贫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向 1252

五、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贫困是一种社会痛苦指数 1266

六、社会保障:转型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的稳定器 1284

七、转型时期高收入阶层的形成、现状及走向评析 1341

八、婚姻法:国家权力与私人生活的博奕 1376

九、中国宗教政策的长期稳定及发展前景 1394

十、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积极回应 1407

一、中国人口发展趋向及缓解战略构想 1423

第七篇 人口资源走向与战略构想 1423

二、一个“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国家痛苦而艰辛的抉择 1448

三、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 1464

四、从“晚、稀、少”政策创造生育率下降奇迹看中国未来人口走势 1487

五、“生态环境”的破坏与触目惊心的社会发展成本 1514

第八篇 道德重建走向与战略构想 1539

一、“德治”与“法治”并重并非等量齐观 1539

二、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支持性资源 1556

三、建立充满人文精神的经济伦理新观念 1571

一、中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保证措施 1611

第九篇 国防外交走向与战略构想 1611

二、中国应对美国“太平洋锁链”的战略构想 1647

三、应对国防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美TMD系统的战略准备 1664

四、南海的“圈地”风潮及中国政府的态度 1689

五、要警惕林林总总的“中国威胁论”背后的图谋 1707

六、中美日俄大国战略关系的调整与走势 1729

七、中国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作用和特殊地位 1750

八、“妥协是解决国际争端实现‘双赢’的一种手段” 1769

九、中美两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联系与合作 1799

十、陈水扁言行评析及台湾政治走势 1808

第四卷 1833

第十篇 “十五”工业规划与发展战略 1833

“十五”工业规划与发展战略行业规划 1833

附篇:中国走向与战略构想背景资料 2075

中国新走向的源头 2075

中国新走向人力资源的准备 2097

中国新走向的农业起点 2106

为中国工业发展积累的一次经验 2122

中国农业新走向的基础 2128

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 2135

中国新走向源于一个这样的政治设定 2143

中国政治新走向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创新 2152

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 2169

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功能 2174

“严打”的巨大效应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2185

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及外交政策的走向 2189

“军队工作要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 219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2201

从“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路径 2223

乡镇企业的崛起和面临的问题 2239

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法定地位 224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2256

形成和确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269

用“星火”计划推动农村改革 2274

用“火炬”计划推动高技术产业 2283

制定“八六三”高新技术追踪计划 2295

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03

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参与“国际大循环” 2313

洋浦开发的决策是正确的 2321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2331

废除终身制,建立第三代领导集体 2343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2358

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2368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390

努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399

修建三峡工程的动议和决策 2409

开展从严治党的反腐败斗争 2427

控制通货膨胀与实施宏观调控 2434

改革的新思路和新税制的实施 2441

制定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纲领 2447

积极推进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 2454

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 2462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是方向、形象 2469

旗帜·灵魂·标志 2473

国企改革的步步为营:先外围,后核心 2478

让中央决策层辗转难眠的国企艰难处境 2482

高层分析国企问题的症结所在:体制束缚 2485

药方:抓大放小与产权改革 2489

国企为什么破产难? 2493

头号难题:下岗失业与国企改革的纠缠 2495

来自国务院的稽查特派员 2498

股份制与国企改革的深化 2500

破企业与破银行的艰难选择 2502

债转股:解困高招,还是骗人把戏? 2505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的金融高风险让决策层忧心如焚 2510

挥向金融体制的四板斧 2514

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背后“算盘” 2519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之初的高层决策 2523

刘鸿儒出山组建中国证监会 2527

史美伦出任证监会副主席所传达的高层信息 2532

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纷扰与对策 2536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大辩论 2540

五项改革的第一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2546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2552

农民负担与第三次重大改革——税费改革的出台 2555

中央决定建设对外开放的根据地 2561

渐进式对外开放战略的选择 2564

对外开放的态度和高层对策选择 2567

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开放 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