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道家思想之起源 1
第二节 「黄老」一词之由来 2
第三节 「道家」一词之由来 4
第四节 道家思想之特性 4
第五节 「老学」之区分 6
第六节 「黄老」之学的盛行 11
第七节 黄帝书之思想内容 13
第八节 「老庄」一词之由来 16
第九节 老子与杨朱 16
第十节 列子在道家思想中之地位 18
第十一节 尹文子与淮南子在道家思想中之地位 18
第十二节 后继道家之思想 19
第十三节 道教与道家思想 20
第十四节 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 20
第一节 「道」之精义 25
第二章 老子道德思想之精义 25
第二节 「德」之精义 36
第三节 「道德」之精义 40
第三章 列子神秘思想之意旨 75
第一节 列子其人 75
第二节 列子其书 79
第三节 列子思想的特质 86
第四节 列子的宇宙思想 91
第五节 列子的人生思想 96
第六节 列子的社会思想 104
第七节 列子的知行思想 109
第八节 列子神秘思想之真意 111
第四章 庄子自然思想之归趋 125
第一节 庄子其人 125
第二节 庄子其书 130
第三节 庄子的自然道术思想 136
第四节 庄子的自然养生思想 144
第五节 庄子的自然处世思想 151
第六节 庄子的自然为政思想 157
第七节 庄子的自然知识思想 166
第八节 庄子的自然体道思想 168
第五章 尹文、淮南政治思想之目的 185
第一节 尹文其人其书 185
第二节 淮南其人其书 187
第三节 尹文与淮南共同之思想 190
第四节 国家之起源与功能 191
第五节 政治的宗旨 196
第六节 政治的理想 202
第七节 政治的要领 207
第八节 政治的治国用兵 214
第九节 政治的本末终始 223
第十节 政治的规矩准绳 225
第十一节 政治的分工合作 226
第十二节 政治的因时变迁 228
第十三节 政治的元首 230
第十四节 政治的典型 241
第六章 后继道家思想之倾向 251
第一节 概述 251
第二节 魏晋老庄玄学之成因 252
第三节 魏晋老庄玄学之人物——名士 255
第四节 魏晋老庄玄学之范围——三玄 263
第五节 魏晋老庄玄学之内容——老庄 265
第六节 魏晋以后各时期对老庄思想之研发 299
第七节 老庄思想之影响 318
附录 老子微旨例略后叙 328
第七章 道教思想之脉络 339
第一节 道教思想之渊源 339
第二节 道教思想之实践 353
第三节 道教思想与佛教 365
第四节 道教思想之演进 373
第五节 道教思想之繁衍 406
第八章 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之比较研究 425
第一节 早期道家思想与西方形上哲学之比较 425
第二节 后继道家思想与西方自然哲学之比较 453
第三节 道教思想与西方神秘哲学之比较 468
结论 481
主要参考书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