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2535800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社团”为中心,以上海的城市社会为舞台,对中国近代地区社会的结构及其公共性的特点,以及国家与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了考察。认为从帝政后期开始,“社团”便根植于中国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相互进行结合的基础。

目录 1

序言 熊月之 1

序言 夫马进 1

致中文版读者 小浜正子 1

序章问题设定以及本书的视点 1

引言 1

一、中国的社团与地域社会 2

a.社团 2

b.由社团形成的地域社会 4

二、公共性与公领域 5

a.公共性 5

b.公领域 6

c.公领域的特征一:地方精英领导的社团的巨大作用 7

d.公领域的特征二:国家与社会的协调性,以及官、公、私之间容易混淆的关系 8

e.公领域的时代变迁 9

三、近代变革中的社会与国家 10

a.地方自治与“地方公益”——中国近代的公共性 10

b.社团与民族主义、国民统合 11

四、本书的背景与结构 12

a.近代上海“大舞台” 12

b.本书的结构 13

第一部作为社团网络的上海都市社会 25

第一章都市社会的形成 25

引言 25

一、近代都市上海的登场——19世纪下半叶 26

a.新式社团的大量产生 27

二、清末民初自发公权力的产生——1900~1914年 27

b.地方自治机构的成立 30

c.应对辛亥革命——都市社会的意志决定 31

三、民国前半期的上海都市社会——1914~1927年 34

a.各种社团的增加 34

b.民国前半期上海的社团网络与民族主义 37

小结 41

第二部公领域的展开——民间社团承担的公共性 50

第二章慈善事业 50

引言——帝政后期中国的民间慈善事业 50

一、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与慈善事业的重组 52

a.上海地方自治与上海慈善团的成立 52

b.闸北地方自治与闸北慈善团 56

二、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团体与慈善事业 58

a.多方位开展的慈善活动 68

b.都市发展与慈善团体多方位的发展 81

三、慈善团体的财政——公共性的支柱 86

a.慈善团体的资产——民间社会资本的蓄积及其都市性格 86

b.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 89

c.民间慈善事业的财政规模 100

d.慈善界的资金网络 102

四、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与上海市政府 104

a.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的成立 104

b.共同救济事业 106

c.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与慈善界 110

小结 117

引言——中国的消防 130

第三章救火会 130

一、上海救火联合会的成立与“地方公益” 132

a.上海地方自治与救火会 132

b.救火会的资产形成与“地方公益” 134

c.清末民初的都市社会与救火会 143

d.救火会与商团,以及辛亥革命 145

二、民国时期的救火会——组织与活动 146

a.救火会的重组 146

b.组织 151

c.会员、会董 152

d.设备与活动 158

e.财政 162

f.救火会与保卫团 167

三、救火会与上海市政府 170

a.《督理规则》 171

b.征收救火捐 171

小结 174

第二部总结 186

附篇关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华人参政运动 188

引言 188

一、上海公共租界的城市发展与租界财政 189

二、租界行政费用的负担者与受益者 198

三、华人参政运动的展开 200

四、30年代的上海公共租界 204

小结 206

引言——从“社团网络的都市社会”走向“通过社团实行国民统合”的尝试 209

第四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对社团的重组 209

第三部政党国家统治下的上海——都市社会的重组 209

一、南京政府统治下的上海政、党、军 212

a.市政府、市党部、军队 212

b.南京政府的政治立场与上海的权力机构 213

二、商人团体的重组 218

a.“四一二”以前的上海商界——总商会与商总联会 218

b.“四一二”之后的上海商界 220

c.形成期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与上海资本家阶级 223

d.商人团体的彻底重组 231

三、工会的重组 242

a.南京政府时期的上海工界 243

b.工会、工商同业公会对工人的控制 246

四、重组后的各种社团与政党国家以及国民统合的关系 260

小结 262

终章 279

一、变动中的上海都市社会与社团 279

a.保甲制与户口管理 280

b.商会、商人团体的解体 281

c.重建工会 283

d.慈善团体等的重组、解体 284

e.市政府接管救火会 285

二、总结 287

主要文献目录 293

后记 307

译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