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部分 犯罪空间分析 3
第一章 犯罪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一节 犯罪地理学的产生 3
第二节 犯罪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4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时期 4
二、环境论时期 5
三、芝加哥犯罪学派时期 6
四、犯罪行为学派时期 6
第三节 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7
一、西方实证主义的引入 7
二、激进地理学思想的引入 7
三、科际整合理论的引入 8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引入 8
五、中国犯罪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9
第二章 犯罪空间分析理论 10
第一节 空间的基本概念 10
一、来自“地理空间”的认识 10
二、空间思维 11
三、空间的表现形式 12
第二节 空间认知模式 15
一、空间认知的层次 15
二、空间认知的两个基本单位 15
第三节 空间信息结构 19
第四节 犯罪空间分析的研究 21
一、空间分析定义 21
二、犯罪空间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22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24
第五节 犯罪地理环境规律的研究 25
一、犯罪行为的地理环境 25
二、环境犯罪学 27
三、社会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 28
第六节 基于犯罪环境的防控理论 30
一、什么是防卫空间理论 30
二、环境预防犯罪相关理论 30
第七节 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理论辨析 33
一、犯罪发展趋势的可估测性 33
二、建立综合防控系统的必要性 34
三、空间防控在综合防控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 34
第八节 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态布局 35
一、功能分区的防控规划 35
二、建筑组合的防控设计 36
三、建筑单体的防控设计 36
四、交通的防控规划设计 37
五、公安机构的空间布局调整 38
第九节 存在的问题 38
第三章 犯罪空间分析方法 40
第一节 空间分析基本模式 40
一、空间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模式(M1) 40
二、属性数据空间化与空间转换模式(M2) 41
三、空间信息探索分析模式(M3) 41
四、地统计模式(M4) 42
五、格数据分析模式(M5) 43
六、多源复杂时空信息的分解、融合、预报模式(M6) 43
第二节 空间统计基本方法 44
一、地理统计 45
二、格点空间模型 46
三、空间点分布型态 48
第三节 空间自相关方法 49
一、空间自相关定义 49
二、定义空间相邻 49
三、全局型空间自相关:Moran’sⅠ 50
四、地区型空间自相关:Local Moran 51
五、Moran’s I统计显著性 52
第四节 模糊空间分析方法 53
一、模糊理论的内涵 53
二、模糊空间分析的特点 54
第四章 区域犯罪热点分析 58
第一节 犯罪热点的概念 58
第二节 犯罪热点分析的传统方法 59
一、基本思想 59
二、空间点模式分析 61
第五章 犯罪数据挖掘 65
第一节 什么是数据挖掘 65
第二节 数据挖掘的作用 67
第三节 数据挖掘技术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70
一、关联分析 70
二、分类分析 72
第四节 犯罪模糊数据挖掘 73
一、关于KDCD技术 73
二、模糊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 74
三、犯罪模糊关联规则CFAR的挖掘 76
第五节 犯罪空间数据挖掘 78
一、基于泛化的发现方法 78
二、聚类方法 79
三、空间关联规则 81
四、分类及预测 84
第六章 集群与空间关联分析应用实例 86
第一节 多元关联挖掘 86
第二节 垂直视图方法 88
第三节 集群描述 92
第四节 横向视图方法 92
第五节 实例分析 96
第二部分 区域治安系统优化研究 103
第七章 区域犯罪基本信息的获取 103
第一节 区域人口状态空间与犯罪数量分析 103
一、目的与意义 103
二、人口与犯罪增长 104
三、人口机械增长与犯罪的特征空间 107
第二节 人口城市化特征对犯罪增长的影响 110
一、地区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较特征 110
二、人口城市化与犯罪的研究现状 112
三、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犯罪率的关系模型 114
第八章 区域犯罪系统的宏观模型 117
第一节 社会犯罪研究的系统理论 117
第二节 犯罪定量分析的意义与作用 121
第三节 基于统计意义的周期犯罪规模 124
第四节 宏观犯罪状态空间模型 131
一、研究方法论 131
二、宏观犯罪仿真模型的构建 133
第五节 宏观犯罪规模的控制模型 138
第九章 区域社会治安水平的评价 141
第一节 统计评价 141
一、社会治安评价指标的选择 141
二、社会治安水平评价 143
第二节 多元统计分析 146
一、模型的建立 146
二、犯罪因素权重的确定 149
第三节 区域危机感知空间评价 151
一、基于犯罪类型的危机感受程度分析框架 151
二、地区各个行政区域危机感受分析 153
三、区域犯罪防治策略分析 155
四、治安结构层次的分析 156
第十章 基于犯罪空间的治安防范体系优化 161
第一节 基本思想 161
第二节 地区治安信息获取 163
一、犯罪区域的选择 163
二、基于统计分析的案件分析 167
第三节 刑案斑点图设计 169
一、犯罪热点分析 169
二、实证分析 171
三、基于犯罪热点区域的警力分布 173
第十一章 基于空间分析的地区犯罪仿真分析与评价 175
第一节 细胞自动机与犯罪时空仿真模型 175
一、细胞自动机与空间模型 176
二、犯罪发生可能性函数 178
三、目标反应细胞自动机模型 178
四、罪犯模拟 180
五、犯罪模拟 181
第二节 连环犯罪的时空预测方法 181
一、资料来源与假设 182
二、连环犯罪地点预测方法与结果 182
三、犯罪区域地理轮廓的定性描述 183
四、罪犯居住点的概率分布与计算 183
五、连环犯罪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结果 187
第三节 犯罪区位选择的动态规划 189
第四节 模糊自组织区域犯罪评价 195
一、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图 196
二、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 197
三、从时间序列中发现规则 199
四、可视化警用自组织图的设计 200
五、犯罪区域选择的聚类分析 203
六、犯罪的规则分析 205
第五节 基于巡逻警力优化管理的防控方法 207
一、背景与意义 207
二、理论方法的选择 208
三、管理方法设计 210
四、基因算法 214
五、染色体(Chromosome)编码 214
六、算法流程图 216
七、实验结果 218
第十二章创新警务运行机制、优化警务模式 221
第一节 优化警力资源 221
一、警力资源及其构成 221
二、警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 223
三、警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基础 224
第二节 创新警务运行机制 226
一、社会治安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226
二、警务管理与治安系统之间的不相容问题 227
三、建立可拓协同犯罪防控模式 228
四、建立警务转换桥运行机制 229
第十三章 有关犯罪暗数空间的研究与展望 232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23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23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41
一、模糊反演神经网络 242
二、用映射与反演方法建立犯罪暗数空间 244
参考文献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