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业生产现状与牧草种植 1
第一节我国农业生态环境 1
一、农业环境恶化 1
目 录 1
二、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4
第二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8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三、我国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第三节草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意义 14
一、种植牧草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及其作用 14
二、牧草进入农业种植结构的可行性 15
参考文献 23
一、草地建植目的与草种选择 24
第二章草地建植技术 24
第一节草种选择 24
二、饲用草地利用方式与草种选择 25
三、饲用草地种植制度与草种选择 26
四、草种生态适应性与草种选择 26
第二节土地准备 30
一、制订总体规划 30
二、场地清理与平整土地 30
三、道路与排、灌、集、蓄水系统建设 30
四、土壤耕作 30
五、土壤改良 33
六、施基肥 37
第三节播种技术 38
一、选用优质种子 38
二、种子预处理 40
三、选择播种方式 46
四、选用播种方法 50
五、选择播种时期 52
六、确定播种量 54
七、确定播种深度 56
八、镇压 57
九、覆盖 57
第四节初建草地管护 58
一、破除土表板结 58
二、补苗、间苗与定苗 58
五、病虫害与杂草控制 59
六、越冬与返青期管护 59
四、灌水与施肥 59
三、中耕与培土 59
参考文献 60
第三章草地管理技术 61
第一节施肥 61
一、施肥原理 61
二、配方施肥 73
三、施肥方式 79
四、施肥方法 81
第二节草地灌溉 82
一、灌溉原理 82
二、灌溉量 85
三、灌溉期 87
四、灌溉方式 88
第三节杂草防除 89
一、杂草的特点和分类 89
二、杂草的防除原则 93
三、杂草的防除措施 94
四、化学除草剂 96
第四节病害防治 101
一、病害的类型 101
二、营养元素失调症及其诊断 102
三、侵染性病害防治 104
四、杀菌剂 105
第五节虫害防治 106
一、害虫与虫害 106
二、害虫的种类 106
三、虫害防治的原则和预防措施 107
四、杀虫剂 108
参考文献 108
一、草地混播的优势 110
第四章草地混播技术 110
第一节草地混播的优势和劣势 110
二、草地混播的劣势 112
第二节混播组合及成员之间组配比例的确定 112
一、确定混播组合的参考原则 112
二、混播组合成员之间组配比例的确定 114
第三节混播草地的播种技术 115
一、播种量 115
二、播种期 116
三、播种方式 116
第四节混播草地的管理 117
一、施肥 117
二、灌溉 117
四、刈割和放牧 118
三、杂草防除 118
参考文献 119
第五章豆科牧草 120
第一节苜蓿 120
一、特性及品种 121
二、栽培管理技术 124
三、利用技术 128
第二节三叶草 130
一、白三叶 130
二、红三叶 134
第三节草木樨 138
一、白花草木樨 138
二、黄花草木樨 141
一、特性及品种 142
第四节圭亚那柱花草 142
二、栽培管理技术 144
三、利用技术 145
第五节红豆草 146
一、特性及品种 147
二、栽培管理技术 148
三、利用技术 149
第六节百脉根 150
一、特性及品种 150
二、栽培管理技术 151
三、利用技术 152
第七节小冠花 153
一、特性及品种 153
二、栽培管理技术 155
三、利用技术 156
一、特性及品种 157
第八节沙打旺 157
二、栽培管理技术 159
三、利用技术 160
第九节野豌豆 161
一、特性及品种 161
二、栽培管理技术 162
三、利用技术 162
第六章禾本科牧草 164
第一节 羊草 164
一、特性及品种 164
二、栽培管理技术 166
三、利用技术 168
第二节 冰草 169
一、冰草 169
二、蒙古冰草 171
三、沙生冰草 173
第三节无芒雀麦 174
一、特性及品种 175
二、栽培管理技术 177
三、利用技术 179
第四节黑麦草 179
一、多年生黑麦草 179
二、多花黑麦草 183
第五节苏丹草 186
一、特性及品种 186
二、栽培管理技术 188
三、利用技术 189
第六节披碱草 190
一、老芒麦 190
二、披碱草 193
第七节苇状羊茅 195
一、特性及品种 195
二、栽培管理技术 197
三、利用技术 198
第八节新麦草 198
一、特性及品种 198
二、栽培管理技术 199
三、利用技术 200
第七章饲料作物 201
第一节 玉米 201
一、特性及品种 201
二、栽培管理技术 204
三、利用技术 209
第二节 高粱 210
一、特性及品种 211
二、栽培管理技术 213
三、利用技术 214
第三节高丹草 215
一、特性及品种 215
二、栽培管理技术 216
三、利用技术 217
第四节箭筈豌豆 218
一、特性及品种 218
二、栽培管理技术 219
三、利用技术 220
第五节大豆 220
一、特性及品种 221
二、栽培管理技术 222
三、利用技术 223
一、特性及品种 224
第六节油菜 224
二、栽培管理技术 225
三、利用技术 225
第七节黑麦 226
一、特性及品种 226
二、栽培管理技术 227
三、利用技术 228
参考文献 228
第八章 中国多年生牧草种植区划 230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230
一、牧草种植区划的目的 230
二、牧草种植区划的意义 231
二、牧草种植区划的依据 232
三、牧草种植区划的命名法 232
第二节多年生牧草种植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232
一、牧草种植区划的原则 232
第三节 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 233
一、东北羊草、苜蓿、沙打旺、胡枝子栽培区 233
二、内蒙古高原苜蓿、沙打旺、老芒麦、蒙古岩黄芪栽培区 236
三、黄淮海苜蓿、沙打旺、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栽培区 239
四、黄土高原苜蓿、沙打旺、小冠花、无芒雀麦栽培区 242
五、长江中下游三叶、黑麦草、苇状羊茅、雀稗栽培区 245
六、华南宽叶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大翼豆、 247
银合欢栽培区 247
七、西南白三叶、黑麦草、红三叶、苇状羊茅栽培区 250
八、青藏高原老芒麦、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苜蓿栽培区 253
九、新疆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木地肤栽培区 256
参考文献 258
第九章草田轮作 259
第一节草田轮作的概念和意义 259
一、轮作的概念和意义 259
二、草田轮作的概念和意义 260
第二节各类草种和作物的茬口特性 261
一、多年生豆科牧草 262
二、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262
三、一二年生豆科牧草 262
四、一二年生禾本科牧草 263
五、杂类牧草 263
六、绿肥作物 263
七、豆类作物 263
十、油料作物 264
九、水稻 264
八、旱作禾谷类作物 264
十一、棉麻类作物 265
十二、块根块茎类作物 265
第三节草田轮作的设计 265
一、草田轮作设计的基本原则 265
二、草田轮作的设计步骤与方法 267
第四节几种重要的草田轮作模式 270
一、南方水稻种植区冬季填闲轮作 270
二、南方旱作区冬季填闲轮作 270
三、北方地区填闲轮作 271
四、农牧交错带草田轮作 272
五、绿洲农区草田轮作 273
六、北方纯农区草田轮作 274
参考文献 274